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2020-03-03 22:21: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文是很有益处的,做法如下。

一、课始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只喻,老师 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 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 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所以,文言文 成了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问题。为 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 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 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习乐趣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 古诗词篇幅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所用的课时比 重几乎占了一多半。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 生懂得文言知识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还有助于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同时更重要的是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分值上看,36 分所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四。由此可见,文 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只喻的,老师很重视,学 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 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 古诗文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如拦路 虎,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 常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为了提高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 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 的学习气氛。那么,究竟怎样去搞好高中文 言文的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通过实践教学,笔者尝试了提高古诗文教学 乐趣的做法,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

1 增强导语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 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精彩、新颖、扣人 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 胜,能够生动活泼地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 悦的学习状态中。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新 闻时事导入,历史故事导入,影视歌曲导入, 热点话题导入,网络新词导入等。如在学习《鸿门宴》前,可以给学生讲秦末农民大起 义,接下来我让学生讲项羽的巨鹿之战,刘 邦的约法三章,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让学生读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霸王别 姬》,学生已经进入情境。在学习《与妻书》 前,我给学生放了童安格的歌曲《诀别》,在 学习《琵琶行》前,我给学生放了琵琶曲《春 江花月夜》,用音乐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所要 的一种氛围和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通过诵读让学生产生美的感觉

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 “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 来,通过吟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可以提 高学生的美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美 感,就会很好地学习它。古诗文之所以“掷地 作金石声”、“琅琅上口”,盖源于斯也。学生 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 涵咏中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文 言文发展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 各样的优美文体。诵读,不仅可以采撷形式 美的花朵,更能感受文章的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通过诵读体现着古诗文的美,学生 得到美的陶冶,增加了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 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 受。古诗词音韵流畅,朗诵吟咏起来,更能使 人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词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每日一诗、改编表演 (如《孔雀东南飞》、《雨霖铃》等)、举办诗社 等活动来增加古诗词积累,形式活泼多样, 深受学生喜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以其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 像等多种表达形式的优势无非更利于老师 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自行建构 知识体系。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 势就是能把声、像、文相结合,打破课堂四十 五分钟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 通过去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 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 时空。教师可以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精髓的 基础上,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音乐背景, 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例如我在教学《鸿门宴》 时,讲到项羽悲壮豪迈的人物形象时,就播 放一段《霸王别姬》(屠洪刚演唱),再出示项 羽仰天长啸的图像,或播放一段霸王别姬的 电影或戏曲片段,让这种大气豪壮的音乐弥 漫教室,让感人的画面渗入学生的心田,创 设出一个立体的悲壮氛围;在教学柳永的 《雨霖铃》时,则可以配合一段如泣如诉的古 筝乐曲,再搭配一幅幅“千里烟波”、“晓风残 月”、“冷落清秋节”的画面,做到音画合一, 于是,一种婉约意韵也荡漾开来。多媒体正 是这样以其独特的多维优势创设出多维的 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惊喜、陶醉、亢奋,直至 主导他们的情感,达到智育美育的有机结 合。

4 在生活中体验乐趣

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 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 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 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 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 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中 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 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 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 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 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通过各种竞赛,大大 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 对教材的理解,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 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丰富多 彩、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完成新课程 标准规定的古诗文的学习任务,实现语文教 学的基本目标,就要力求突破古诗词教学上 困境,从考与教等多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 有可能帮助高中生培养的阅读古诗词的兴 趣,提高他们学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西安市临潼区教学研究室 常银川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作品,更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中学课本中所选的古代诗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 可是回观我们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提到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古诗文距现代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很难逾越语言障碍,课文读不懂;二是当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大多采取传统的串讲加分析的大包大揽方式,课堂上滔滔不绝,激情飞扬,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不能引导学生积累古汉语的语法知识,体味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品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谈“古”色变,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直接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角度剖析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

1、《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总体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①]

据此,我们可以把《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学习要求解读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诗文内容,积累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味、感悟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诵读训练,对古代诗词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2、《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建议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1[②]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因素的古诗文作品,对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状况,是非常有益的。

3、《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阅读评价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阅读评价描述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1[③]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1[④]由此可见,古诗文学习还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连接古今的任务。总之,《新课标》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较过去提高了很多,并且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第一,由于古诗文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现在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何况古诗文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常识等都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距离,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了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第三,古诗文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但为了应付中考又不得不学习。第四,目前书市上古诗文的注释翻译资料泛滥,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都一样,因为资料上都有现成的答案,何必去白费劲。第五,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只占总分的15%左右,并且这部分得分率又很低,所以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使得我们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2、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那种‘先生讲、学生听’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1[⑤]目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重点实词、虚词到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则每篇文章都逐句给学生翻译好,甚至连古代诗歌也要翻译成现代文,把那些声情并茂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如一位老师讲《出师表》一文,从写作背景介绍,到逐字逐句的解词、翻译、分析段意,最后总结中心与写作特色。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甚至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而学生们与老师密切配合的寥寥无几,或恹恹欲睡,或不堪其烦。由此可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3、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步骤的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能翻译,会默写,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古诗文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愿深钻,只是简单的“串讲”,繁琐的分析。将主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其实是对古诗文教学要求的一种误解,至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就更谈不上。毕业班的老师迫于中考的压力,可能还会给学生讲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也可能就古诗文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但初

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及专题训练方面可以说是空白。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不像前几年那样用课内篇段检测古诗文教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而是更加注重用课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课外古诗文阅读的问题。因此, “以讲代读”的现象如不及时改变,初中古诗文教学将无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学方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1[⑥]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⑦]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计划的专门训练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古诗文教学也应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①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初中学生刚接触古诗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古诗文,良策之一就是加强诵读。《新课标》要求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1[⑧]“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上,诵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准了,读多了,就会把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教师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诵读的方法有: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包括默读、吟读、朗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文言语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诵读活动。成功的范读,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除了范读的示范作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体会感情等等。古诗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②自主探究,归类整理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古诗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问题,应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将课堂引向深入。

要使学生文言文知识系统化,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文化知识上。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③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注释:

1[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11页。

1[②]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17页。

1[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21页。

1[④]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4页。

1[⑤] 李夏彬,《教坛耕耘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68页。

1[⑥]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32页。 1[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2页。 1[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http://www.daodoc.com,《读新课程标准,落实古诗文教学》,唐天平。

3、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

4、陈玲玲、周国安:《中考古诗词赏析考查方式初探》,《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

5、车红霞:《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语文教学通讯》,2008.05/B。

6、李夏彬:《教谈耕耘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古文教学

古文教学

语文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教学趣味性

浅析高中英语趣味性教学

历史的趣味性教学

小古文教学

《古文》教学设计

《古文教学的趣味性.doc》
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