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趣味性教学心得体会

2020-06-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汉语拼音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初接触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今后识字的拐棍,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汉语拼音又是枯燥的、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易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他们正处于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特殊年龄。因而,汉语拼音教学宜以趣味教学为主。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也就可以看出兴趣在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了。学生一进入小学就要学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而一旦学生对拼音学习失去兴趣,将会直接削弱学习语文的兴趣。刚入学的孩子独立性、自制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听讲不认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势利导,才能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如:在教学d时,因为我们已经学习过了b,于是我就让学生边说边写b,即先写一竖再写右半圆读作b;再把d和b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应该怎样写d,先写左半圆再写一竖读d,最后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写。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说与写的过程中记住了b和d的音和形。

二、图文结合,形象教学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中每篇课文都编排了插图在里面,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使插图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拼音。例如教学ɑ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小女孩的嘴巴张得怎么样?(嘴巴张得很大)又如:教学e的字形时就可以看投影片(插图),问: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说:图上画的是一只鹅。“鹅”读第一声就是e的音。教师借机点拨:图上什么地方和e的形状相似?因为学生观察兴趣很浓,很快发现并说出鹅的倒影与e相似。在看图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韵母e的音和形,而且诱发了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按顺序创设图画,如当学完所有声母和单韵母时,用它们组合成图,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或者让学生按照它们的顺序连线成图等等。以上种种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

三、借助儿歌,辅助教学

“小ü遇到j、q、x,擦干眼泪笑嘻嘻。”“像个6字bbb。”“像个9字qqq。”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口诀让他们背诵。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

如在教声调时,我先在黑板上张贴出四个用纸片剪成的声调,然后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小白兔开摩托‟的游戏,看看每个声调分别像摩托车在哪儿行驶?”边开边唱顺口溜: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学生通过读背口诀、儿歌,巩固了字母的音

推荐第2篇:语文趣味性教学

语文趣味性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好奇。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其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趣味性教学,可以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推荐第3篇:拼音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篇:拼音听课 拼音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在学校青年教师献课中,我有幸聆听了向老师执教的《aoai》的拼音教学。向老师这节课,在无形中,给予着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爱,让师生沐浴在爱的海洋中。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及我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想,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导向中的爱

大家都知道,孩子个个都喜欢动画片,动画人物都是孩子们的偶像,向老师用一句简单的问话:\"你喜欢哪些动画明星?\"就打开了天真的孩子们的话匣子,让小朋友们和蓝猫一起吹泡泡,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题。

二、新授中的爱 1注重口形的教学。

大家都知道,拼音教学是非常难的,孩子们从口口相授中获得知识,对听力的要求比较高。向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注重口形的教学,让孩子们慢慢的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得到了准确的传授。

2注重读的训练。

低年级的拼音,孩子们在学前就有所接触,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那么是事而非,不是不懂,也不全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准确的发音教给学生以后,采用了自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3注重书写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在写字的时候,总是无形中有点\"我行我素\",向老师在课堂中,适时的对孩子们进行着温馨提醒: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

4尊重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课程中,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向老师适时的加入了游戏:我是m,我是ao,成为朋友mao……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很快上完了一节课。向老师在在整个教学中,亲切的语言、耐心的倾听、动人的微笑、精心的设计,无不透出浓浓的爱意,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老师的爱。xx分钟的教学过程,师生都沐浴在了爱的海洋中。

第二篇:关于拼音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拼音教学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庞晓琴

汉语拼音非常抽象,更是枯燥无味。孩子既要记住这些拼音符号,又要会读会写,还要会分类。这对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困难。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总想找到帮助孩子有效的学习拼音的方法,可总是成效不大。今天有幸听了达州市骨干教师丁娟老师的《拼音教学复习三》,让我茅塞顿开、感触颇深。

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识字的基础,必须教好,但要想教好是有难度的。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的这些特点。丁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闯关营救喜羊羊等。让每个环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直观感受这些拼音符号。让整个课堂在一个个活动中进行,故事、儿歌、游戏、精美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整个课堂寓教于乐。

丁老师的这节拼音课不仅让我知道形象化的教学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还让我知道了语句的训练应从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丁老师不仅设计了让孩子根据图片说名称、拼音节,选喜欢的物体说喜欢的原因,还时时注意孩子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我想,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向丁老师这样训练,到中高年级孩子的写作肯等会很优秀。

今天听了丁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别是低段的语文课,形象直观的教学很重要。课上对孩子扎扎实实的读写说训练也非常重要。读读写写、读读说说、扎扎实实的训练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第三篇:幼师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幼师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然而集中近八周的时间,让刚入学的儿童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何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我在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会编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我讲到“b”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学到声母“p”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一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ieieie”,“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anan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语境,驰骋想象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我在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我说:“徐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喇叭花面),接着出现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聪聪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聪聪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聪聪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昂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拿出了八支铅笔、八本书、一把伞、一把刀等东西,通过训练说话达到巩固音节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我也是编故事穿插。如:“小i的妈妈是大y,它们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yiyi”,“小u的爸爸是大w,他们住在屋子里,整体认读音节wuwuwu”,“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yuyu”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三、活跃思维,灵活运用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不应把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因为声、韵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行不通。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启发学生根据声韵母说词造句编儿歌,赋予字母以意义,这样能引起儿童注意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用上所学的拼音知识,体验到获取新知识后的成就感,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进一步训练了儿童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乐。只要我

们赏识所有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不会让你失望,每个学生都会喜欢你、喜欢拼音、喜欢语文。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第四篇:汉语拼音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汉语拼音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暑期培训学习了清塘小学老师关于汉语拼音教学基本策略的内容之后,我对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有了更新的认识。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新策略下的拼音教学,我在培训学习中有了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为基础,是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步。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掌握的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策略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根据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再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读懂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顿时产生了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汉语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标准。进入小学生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需要用普通话交流。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他们满口都是方言,交流时各种语言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可以编一些因读不准音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知道,只有学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好,与人交就不会闹各种笑话。并且向学生介绍普通话就是我国的国语,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交朋友,进一步地让学生们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汉语拼音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靠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爱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强调在“玩”中学,在“玩”中有意识地传授给孩子拼音拼读方面的规律,让学习在游戏和互动中进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中完成,拼音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游戏的过程中植入了孩子的脑海中。具体做法有:

1、设计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拼音。

在课堂xx分钟中,如果让学生不继地在读声母、韵母、音节,这节课就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设计多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孩子们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2、引入故事,让孩子在情境中学拼音。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编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就给汉语拼音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学生兴趣盎然,在这种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学会了拼读的技巧。

3、巧编儿歌,让孩子在快乐的歌声中学拼音。儿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通过儿歌来增进孩子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和认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而编成儿歌,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表演活动,让孩子自主地学拼音。

好动、爱表演爱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天天捧着读本,进行机械地填鸭式地学习,不仅泯灭孩子的天性,更无益于他们地健康成长。所以,新策略倡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地设计了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感受成功,满足情感需要。

刚入学的孩子们最渴望的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亲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这次对《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策略》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我将不断加强学习汉语拼音新策略,并不断应用到教学中,好好反思自己,到底字词教学有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平时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不是很好,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今后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活动中怎样改进,如何完善,争取做到最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提高、充实自己的知识储量,领悟新的教学策略的精神,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改革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有效的学习。《

第五篇:“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实效性三部曲

——“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杜泽镇白水小学方妙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不好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的被动是教师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因此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根据我校一年级学生来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拼音的被动注入习惯,结合人教版第一册实验教材的特点,我觉得拼音教学必须在“激趣”和实效上下功夫,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的灵性就能充分展现出来,对一年级的学生,在拼音教学中采取激趣、引导、循序渐进。

一、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编儿歌,儿歌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载,它浅显易记,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教师能利用儿童熟知的事物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

如教声母ɡ的时候,以往我们是直接告诉学生小白鸽ɡɡɡ,学生不用自己动脑,闭上眼睛都能背,但对记音、记形都不是很深刻。使用新教材后,我仔细解读、分析,我先后告诉孩子它的读音和小白鸽的鸽一样,询问他们能不能看图或联系生活自己编编儿歌,记住ɡ的读音?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老师再及时引导,看ɡ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ɡɡɡ”、“q加弯钩ɡɡɡ”,“p字反写加弯钩ɡɡɡ”,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掌握ɡ的读音和写法,这样的记忆与学习是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拓展思维的整合,也是培养孩子从小仔细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的能力。也是同化迁移,内化到已认知结构中去。

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可以运用记忆规律提高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些规律有目的律、特征律、理解律、态度律、联想律、操作律等。其中操作律就是让记忆的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操作的直接对象,记忆效果就更好,能符合需要,引起兴趣和强烈情绪体验的材料,记忆效

果牢固。应用知识的形式,才是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欢的、能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操作形式,猜一猜,拼自己的名字等,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如:拼名字。等拼音学完以后,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拼出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家里人所有的名字拼出来,还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既巩固了拼音,又让孩子体验了成功。

三、开发,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传统的理解,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教科书、教师、粉笔、黑板等。而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活动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社会环境等校内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方面。以下三个案例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家长、书籍、互联网、报纸等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资源。让孩子们觉得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

如:①摆字母。请孩子们用手、用铅笔、用短绳、用废铜线摆出各种各样的字母。如手可摆出c、o、l、x、q、p、ɡ、b、f,用三支铅笔可摆出h。收集废铜丝也可摆出各种字母,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一种废物利用的意识,“哦,原来废铜丝也能帮助我学习!”以后孩子们逐步意识到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运用于学习当中,如把柚子的皮对半开,做成一个帽子,画上眼睛、眉毛、鼻子等等,这是多么具有童趣的作品呀!②说一件事。每天留意自己觉得今天最开心、最伤心或最惊奇的一件事。回家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帮助在联系本上记下来。等拼音学完后,孩子们可以自己用拼音来写话学字了。这样培养了孩子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创设了亲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将学的拼音、学的字运用于生活,描写生活。为习作打下基础。这个联系本,记录着孩子们每天的生活,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学期结束,把它放在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中。③查资料。如,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教学前,请孩子们去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香港、澳门、台湾分别在哪儿?再请教家长和翻书、上网查资料,查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的?现在台湾的形势怎么样?目的是了解国情,

激发从小好读书,渗透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第二天教学时,把了解的情况穿插进去,让孩子知道,台湾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它迟早都要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开发,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拼音教学是孩子学习母语的开端,有良好开端孩子们会有较高的兴趣去学习,相信对拼音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都是很必要的。真正把拼音教学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动画片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既重视工具性,更注重客观的人文性,因此拼音教学是孩子对“工具性”第一感性的接触,也是学好母语的启蒙阶段。教学方法及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把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创造性地借助孩子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新知识的奠基,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另外开发课外资源,大胆创新,教师就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小注重说话练习,不拘场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玩中记、背中学、说中提高、写中巩固。真正使汉语拼音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让学生能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在既有趣又快活中学好母语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只要用心去思考,潜心去研究,大胆创新,拼音教学也和其它体裁课文一样更有趣味。

推荐第4篇:幼师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幼师拼音教学心得体会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然而集中近八周的时间,让刚入学的儿童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何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我在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会编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我讲到“b”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学到声母“p”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一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

ie ie ie”,“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 an an

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语境,驰骋想象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我在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我说:“徐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喇叭花面),接着出现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聪聪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聪聪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聪聪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昂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拿出了八支铅笔、八本书、一把伞、一把刀等东西,通过训练说话达到巩固音节的目的。 另外,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我也是编故事穿插。如:“小i的妈妈是大y,它们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小u的爸爸是大w,他们住在屋子里,整体认读音节wu wu

wu”,“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 yu

yu”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三、活跃思维,灵活运用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不应把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因为声、韵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行不通。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启发学生根据声韵母说词造句编儿歌,赋予字母以意义,这样能引起儿童注意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用上所学的拼音知识,体验到获取新知识后的成就感,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进一步训练了儿童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给了每个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乐。只要我们赏识所有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不会让你失望,每个学生都会喜欢你、喜欢拼音、喜欢语文。

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推荐第5篇:趣味性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性

内容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简单易懂,所以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科学但富有趣味性的讲解和活动呈现给学生快乐而印象深刻的课堂。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采取趣味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相对复杂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相对于死记硬背来说更灵活和熟练。它在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所以笔者从音乐教学,识谱教学和教学中的趣味语言三个方面就音乐课教学的趣味性谈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趣味导入 趣味教学 趣味语言 正文: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快乐教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放手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在音乐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简单易懂,所以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科学但富有趣味性的讲解和活动呈现给学生快乐而印象深刻的课堂。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简述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活动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音乐教学中趣味导入法

在学习新歌曲之前,我都会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导语。通过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多媒体导入法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音乐课的学习。

1、游戏导入法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些难懂的知识,往往可以借助课前的简单游戏解决。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在教唱《小青蛙找家》时,我会请学生猜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孩子们靠着他们的经验和联想很快就会齐声答出是‚青蛙‛。于是我马上鼓励学生:‚你们说得太对了,今天小青蛙要请咱们帮助它们找到回家的路(我会把节奏和旋律设计成小问题作为小青蛙回家时在路上出现的障碍),可是我们必须生越过重重障碍,才能把小青蛙真正送回家,你们有信心吗?‛。于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就在学生蹦蹦跳跳中自然感受,轻松学唱了。

2、故事导入法

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从故事中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故事是学生百听不厌的,因此我把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编成简单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教唱二年级歌曲《大鹿》时,我给学生讲:‚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听了歌曲你就会知道了。‛这样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到了歌曲情境当中,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去认真地倾听歌曲了。

3、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参与学习,并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在教《嘀哩嘀哩》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图片和音乐。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仿佛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绚烂的山花、飞翔的小鸟、忙碌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清新的气息。在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教唱歌曲,他们能够很快进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之中,不仅学的认真,曲调也掌握得非常快。有的学生还能伴随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识谱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是做游戏,因此不妨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帮助他们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培养他们识谱兴趣,掌握相关知识。

1、‚大丰收‛游戏识音符。

教学中,老师将乐谱写在印有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果实的卡片上,再将这些‚果实‛挂在黑板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依据兴趣取下自己喜欢的果实卡片并唱出卡片上所写的音符。唱对的同学就会得到‚果实‛,以一个月为单位计算学生所得的‚果实‛数量,并评选采摘小能手。

2、‚爱心小天使‛游戏练节奏。

教学时,老师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节奏。如,小猫(X—)、小狗(X X)、小鸭(XX XX),小牛(X〃)等,游戏时,要求学生作为爱心小天使把这些小动物和身后的节奏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按照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读对了就算完成爱心护送任务了,颁发一个爱心小天使标志。

3、乐器演奏助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葫芦丝和口风琴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在课上,利用柯达伊手势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在识谱教学中,这些形象,直观且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运用听、记、唱、认、讲等教学手段,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效调动了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三、音乐教学中的趣味语言描述法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才会魅力无穷。我在教学时非常注意语言、神态,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学习中来,使学生情不自禁的、愉快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到师生互动,达到以语激情,以情激思,以思助学。

如在一年级给孩子们欣赏《三个和尚》,我先让学生自己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之后我再绘声绘色地加以补充。让他们在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初听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讲。这样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乐曲一开始有的同学就说‚寺院的钟声响了,小和尚在念经。‛接下来‚三个和尚在争吵‛,‚老鼠来了‛,‚着火了!‛,‚三人一起救火‛等。这样下来他们就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中完成了对歌曲的学习。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视听教学法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音乐课就是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使他们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和魅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所以,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视听结合就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欣赏方式,他的趣味性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如:欣赏《金蛇狂舞》时,我利用电视画面直接把学生引进端午节划龙舟的热烈场面:桨手们刚劲有力地划动着船桨,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江中飞驰,又好似一条条金蛇在江中狂舞。生动的画面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视线,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喊着加油,还有的用手势做划船动作,有的帮忙‚敲锣打鼓‛,课堂气氛立即调动起来。学生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热烈、欢腾的情绪,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学生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也就随着大大增强。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注意到增强音乐欣赏的趣味性还可以体现在多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辅助教学。比如结合Flash、电影插曲等,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总之,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性的思考,他们应该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我们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也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只要我们都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和童心,教学中运用富有趣味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亲切风趣的教学语言,去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艺术氛围,那么,音乐课的教学将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亚文著:《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曹理、何工著:《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赵宋光著:《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推荐第6篇:拼音教学听课心得体会[优秀]

拼音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在学校青年教师献课中,我有幸聆听了向老师执教的《aoai》的拼音教学。向老师这节课,在无形中,给予着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爱,让师生沐浴在爱的海洋中。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及我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想,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导向中的爱

大家都知道,孩子个个都喜欢动画片,动画人物都是孩子们的偶像,向老师用一句简单的问话:\"你喜欢哪些动画明星?\"就打开了天真的孩子们的话匣子,让小朋友们和蓝猫一起吹泡泡,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题。

二、新授中的爱

1.注重口形的教学。

大家都知道,拼音教学是非常难的,孩子们从口口相授中获得知识,对听力的要求比较高。向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注重口形的教学,让孩子们慢慢的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得到了准确的传授。

2.注重读的训练。

低年级的拼音,孩子们在学前就有所接触,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那么是事而非,不是不懂,也不全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准确的发音教给学生以后,采用了自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3.注重书写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在写字的时候,总是无形中有点\"我行我素\",向老师在课堂中,适时的对孩子们进行着温馨提醒: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

4.尊重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课程中,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向老师适时的加入了游戏:我是m,我是ao,成为朋友mao……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很快上完了一节课。向老师在在整个教学中,亲切的语言、耐心的倾听、动人的微笑、精心的设计,无不透出浓浓的爱意,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老师的爱。40分钟的教学过程,师生都沐浴在了爱的海洋中。

推荐第7篇:“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实效性三部曲

——“拼音教学实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杜泽镇白水小学

方妙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不好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的被动是教师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因此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根据我校一年级学生来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拼音的被动注入习惯,结合人教版第一册实验教材的特点,我觉得拼音教学必须在“激趣”和实效上下功夫,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的灵性就能充分展现出来,对一年级的学生,在拼音教学中采取激趣、引导、循序渐进。

一、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编儿歌,儿歌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载,它浅显易记,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教师能利用儿童熟知的事物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

如教声母ɡ的时候,以往我们是直接告诉学生小白鸽ɡɡɡ,学生不用自己动脑,闭上眼睛都能背,但对记音、记形都不是很深刻。使用新教材后,我仔细解读、分析,我先后告诉孩子它的读音和小白鸽的鸽一样,询问他们能不能看图或联系生活自己编编儿歌,记住ɡ的读音?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老师再及时引导,看ɡ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ɡɡɡ”、“q加弯钩ɡɡɡ”,“p字反写加弯钩ɡɡɡ”,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掌握ɡ的读音和写法,这样的记忆与学习是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拓展思维的整合,也是培养孩子从小仔细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的能力。也是同化迁移,内化到已认知结构中去。

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可以运用记忆规律提高知识巩固的效果。这些规律有目的律、特征律、理解律、态度律、联想律、操作律等。其中操作律就是让记忆的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操作的直接对象,记忆效果就更好,能符合需要,引起兴趣和强烈情绪体验的材料,记忆效果牢固。应用知识的形式,才是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欢的、能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操作形式,猜一猜,拼自己的名字等,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如:拼名字。等拼音学完以后,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拼出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家里人所有的名字拼出来,还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既巩固了拼音,又让孩子体验了成功。

三、开发,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传统的理解,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如,教科书、教师、粉笔、黑板等。而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活动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社会环境等校内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方面。以下三个案例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家长、书籍、互联网、报纸等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资源。让孩子们觉得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

如:①摆字母。请孩子们用手、用铅笔、用短绳、用废铜线摆出各种各样的字母。如手可摆出c、o、l、x、q、p、ɡ、b、f,用三支铅笔可摆出h。收集废铜丝也可摆出各种字母,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一种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哦,原来废铜丝也能帮助我学习!”以后孩子们逐步意识到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运用于学习当中,如把柚子的皮对半开,做成一个帽子,画上眼睛、眉毛、鼻子等等,这是多么具有童趣的作品呀!②说一件事。每天留意自己觉得今天最开心、最伤心或最惊奇的一件事。回家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帮助在联系本上记下来。等拼音学完后,孩子们可以自己用拼音来写话学字了。这样培养了孩子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创设了亲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将学的拼音、学的字运用于生活,描写生活。为习作打下基础。这个联系本,记录着孩子们每天的生活,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学期结束,把它放在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中。③查资料。如,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教学前,请孩子们去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香港、澳门、台湾分别在哪儿?再请教家长和翻书、上网查资料,查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的?现在台湾的形势怎么样?目的是了解国情,激发从小好读书,渗透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第二天教学时,把了解的情况穿插进去,让孩子知道,台湾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它迟早都要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开发,应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拼音教学是孩子学习母语的开端,有良好开端孩子们会有较高的兴趣去学习,相信对拼音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都是很必要的。真正把拼音教学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动画片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既重视工具性,更注重客观的人文性,因此拼音教学是孩子对“工具性”第一感性的接触,也是学好母语的启蒙阶段。教学方法及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把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创造性地借助孩子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新知识的奠基,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巩固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另外开发课外资源,大胆创新,教师就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小注重说话练习,不拘场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玩中记、背中学、说中提高、写中巩固。真正使汉语拼音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让学生能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在既有趣又快活中学好母语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只要用心去思考,潜心去研究,大胆创新,拼音教学也和其它体裁课文一样更有趣味。

推荐第8篇:关于拼音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拼音教学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庞晓琴

汉语拼音非常抽象,更是枯燥无味。孩子既要记住这些拼音符号,又要会读会写,还要会分类。这对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困难。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总想找到帮助孩子有效的学习拼音的方法,可总是成效不大。今天有幸听了达州市骨干教师丁娟老师的《拼音教学复习三》,让我茅塞顿开、感触颇深。

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识字的基础,必须教好,但要想教好是有难度的。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的这些特点。丁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闯关营救喜羊羊等。让每个环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直观感受这些拼音符号。让整个课堂在一个个活动中进行,故事、儿歌、游戏、精美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整个课堂寓教于乐。

丁老师的这节拼音课不仅让我知道形象化的教学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还让我知道了语句的训练应从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丁老师不仅设计了让孩子根据图片说名称、拼音节,选喜欢的物体说喜欢的原因,还时时注意孩子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我想,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向丁老师这样训练,到中高年级孩子的写作肯等会很优秀。

今天听了丁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别是低段的语文课,形象直观的教学很重要。课上对孩子扎扎实实的读写说训练也非常重要。读读写写、读读说说、扎扎实实的训练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推荐第9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喜欢上某些课,他们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明道理,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自觉自愿地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有些教师上的课学生们却兴趣索然,味如嚼蜡,巴不得早点下课。十分显然,前者的课是成功的,有效的;后者的课是失败的,微效的、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语言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节课刚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数据,他认为听课开初15分钟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了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在教学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方式,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同时,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其中就要涉及教学的趣味性,而语言的趣味性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点\"兴奋剂\",少制造点\"疲劳素\"。有些教师认为\"好不如妙,妙不如迷\",就是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夸张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渲染诗朗诵的激情,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教学的趣味性即所谓“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但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不应招欢买笑,追求噱头与掌声的低级趣味,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因此教学的语言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的学生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推荐第10篇:如何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性

麻城三中

金 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的教师主要不是教给学生一堆死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倘若学生对求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甚至是废寝忘食地钻研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有趣的材料导入课堂

要充分挖掘历史的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解《1787宪法》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麦克总统梦”的系列故事,通过梦境将1787宪法的内体充分展现在故事中,并引导学生得出“权力三分、制约平衡”的结论。

二、动手实践,探索交流。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调查、阅读、猜测、验证、结论与交流等历史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历史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历史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创设丰富的活动贯穿课堂

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历史趣味的问题,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体会历史对生活的指导,培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感受历史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历史的魅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了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战二战的时候,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电影、纪录片播放,表格制作,历史小论文撰写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相关战争和战争背后复杂的国际关系。

五、享受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问较易回答的问题,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多历史生跳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讲解有关历史人物、典故、历史家的童年趣事。

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历史家的故事,像相关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政治家成长的事迹,科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历史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历史,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浅析高中英语趣味性教学

浅析高中英语趣味性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英语在全球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学好英语是高中教师和学生们不断奋进的目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确实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厚,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们也在不断寻求教学改革方法。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本文对于如何开展高效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趣味教学;高中生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采用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种多样、高效而不枯燥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课上教学时间,开展趣味性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一、营造亲切感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英语课堂氛围的把控和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更利于各种趣味性活动的开展,沉闷拘谨的课堂会抑制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们信任老师,才能听从其在教学中的指导意见、配合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和学科老师有着很大关系,离不开学生和老师和谐的相处模式。英语老师要保持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学生们有融洽和谐的关系,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配合地投入到课堂英语活动中来。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课上老师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最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只有老师对英语教学充满热情,才能在授课时感染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如果老师整日上课愁眉苦脸,情绪消极,课堂氛围会变得呆板、沉闷。在课上,老师可采用丰富的语言和充满趣味性的肢体动作进行教学,让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老师还要学会和学生们建立平等的关系,要学习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们的人格,让学生??通过老师感受到学科的乐趣,老师虽然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课堂的控制者,但是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学生,平等关系会使教学更加有趣地开展下去。

二、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新鲜感

在高中英语课上,老师要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多彩课堂,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障,最终形成对英语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 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英语课程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的学生在面对英语时可能还会感到陌生,对此,老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丰富教学环节,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英语学习。例如情境教学就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感受达到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效果。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根据高中生喜欢听歌看电影的特点,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好听的英文歌,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电影,为学生们创造学习的情境,丰富学生们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们对英语的实践能力,提高英语的趣味性,课上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分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位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热情高涨地参与其中,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有趣,可以提高课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此之前,老师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学生灌输清晰的英语对话的学习思路,让分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

三、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趣味性

英语教材中内容丰富多样,为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投入课堂,贯彻情感教育,进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老师不仅仅要注意授课过程,还要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关注教学反馈。课前老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爱好和能力,根据老师了解到的信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力求提高备课前的质量;注重教学中的反馈,对学生们在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对学生们进行准确的评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把握课外反馈,师生间要增加交流,及时表达彼此的想法,真实反映教学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需要老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后,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同时能看到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阶段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叶雪英.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J].学周刊(A版),2010(3):54.

[2]王燕妮.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J].成才之路,2010(2):57.

作者简介:

李娟,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

第12篇: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文是很有益处的,做法如下。

一、课始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只喻,老师 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 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 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所以,文言文 成了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问题。为 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 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 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习乐趣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 古诗词篇幅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所用的课时比 重几乎占了一多半。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 生懂得文言知识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还有助于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同时更重要的是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分值上看,36 分所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四。由此可见,文 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只喻的,老师很重视,学 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 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 古诗文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如拦路 虎,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 常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为了提高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 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 的学习气氛。那么,究竟怎样去搞好高中文 言文的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通过实践教学,笔者尝试了提高古诗文教学 乐趣的做法,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

1 增强导语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 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精彩、新颖、扣人 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 胜,能够生动活泼地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 悦的学习状态中。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新 闻时事导入,历史故事导入,影视歌曲导入, 热点话题导入,网络新词导入等。如在学习《鸿门宴》前,可以给学生讲秦末农民大起 义,接下来我让学生讲项羽的巨鹿之战,刘 邦的约法三章,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让学生读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霸王别 姬》,学生已经进入情境。在学习《与妻书》 前,我给学生放了童安格的歌曲《诀别》,在 学习《琵琶行》前,我给学生放了琵琶曲《春 江花月夜》,用音乐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所要 的一种氛围和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通过诵读让学生产生美的感觉

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 “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 来,通过吟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可以提 高学生的美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美 感,就会很好地学习它。古诗文之所以“掷地 作金石声”、“琅琅上口”,盖源于斯也。学生 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 涵咏中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文 言文发展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 各样的优美文体。诵读,不仅可以采撷形式 美的花朵,更能感受文章的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通过诵读体现着古诗文的美,学生 得到美的陶冶,增加了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 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 受。古诗词音韵流畅,朗诵吟咏起来,更能使 人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词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每日一诗、改编表演 (如《孔雀东南飞》、《雨霖铃》等)、举办诗社 等活动来增加古诗词积累,形式活泼多样, 深受学生喜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以其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 像等多种表达形式的优势无非更利于老师 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自行建构 知识体系。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 势就是能把声、像、文相结合,打破课堂四十 五分钟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 通过去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 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 时空。教师可以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精髓的 基础上,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音乐背景, 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例如我在教学《鸿门宴》 时,讲到项羽悲壮豪迈的人物形象时,就播 放一段《霸王别姬》(屠洪刚演唱),再出示项 羽仰天长啸的图像,或播放一段霸王别姬的 电影或戏曲片段,让这种大气豪壮的音乐弥 漫教室,让感人的画面渗入学生的心田,创 设出一个立体的悲壮氛围;在教学柳永的 《雨霖铃》时,则可以配合一段如泣如诉的古 筝乐曲,再搭配一幅幅“千里烟波”、“晓风残 月”、“冷落清秋节”的画面,做到音画合一, 于是,一种婉约意韵也荡漾开来。多媒体正 是这样以其独特的多维优势创设出多维的 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惊喜、陶醉、亢奋,直至 主导他们的情感,达到智育美育的有机结 合。

4 在生活中体验乐趣

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 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 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 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 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 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中 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 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 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 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 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通过各种竞赛,大大 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 对教材的理解,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 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丰富多 彩、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完成新课程 标准规定的古诗文的学习任务,实现语文教 学的基本目标,就要力求突破古诗词教学上 困境,从考与教等多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 有可能帮助高中生培养的阅读古诗词的兴 趣,提高他们学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西安市临潼区教学研究室 常银川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作品,更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中学课本中所选的古代诗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 可是回观我们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提到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古诗文距现代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很难逾越语言障碍,课文读不懂;二是当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大多采取传统的串讲加分析的大包大揽方式,课堂上滔滔不绝,激情飞扬,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不能引导学生积累古汉语的语法知识,体味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品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谈“古”色变,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直接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角度剖析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

1、《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总体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①]

据此,我们可以把《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学习要求解读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诗文内容,积累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味、感悟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诵读训练,对古代诗词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2、《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建议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1[②]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因素的古诗文作品,对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状况,是非常有益的。

3、《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阅读评价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阅读评价描述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1[③]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1[④]由此可见,古诗文学习还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连接古今的任务。总之,《新课标》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较过去提高了很多,并且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第一,由于古诗文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现在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何况古诗文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常识等都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距离,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了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第三,古诗文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但为了应付中考又不得不学习。第四,目前书市上古诗文的注释翻译资料泛滥,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都一样,因为资料上都有现成的答案,何必去白费劲。第五,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只占总分的15%左右,并且这部分得分率又很低,所以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使得我们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2、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那种‘先生讲、学生听’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1[⑤]目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重点实词、虚词到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则每篇文章都逐句给学生翻译好,甚至连古代诗歌也要翻译成现代文,把那些声情并茂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如一位老师讲《出师表》一文,从写作背景介绍,到逐字逐句的解词、翻译、分析段意,最后总结中心与写作特色。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甚至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而学生们与老师密切配合的寥寥无几,或恹恹欲睡,或不堪其烦。由此可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3、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步骤的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能翻译,会默写,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古诗文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愿深钻,只是简单的“串讲”,繁琐的分析。将主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其实是对古诗文教学要求的一种误解,至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就更谈不上。毕业班的老师迫于中考的压力,可能还会给学生讲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也可能就古诗文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但初

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及专题训练方面可以说是空白。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不像前几年那样用课内篇段检测古诗文教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而是更加注重用课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课外古诗文阅读的问题。因此, “以讲代读”的现象如不及时改变,初中古诗文教学将无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学方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1[⑥]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⑦]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计划的专门训练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古诗文教学也应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①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初中学生刚接触古诗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古诗文,良策之一就是加强诵读。《新课标》要求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1[⑧]“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上,诵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准了,读多了,就会把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教师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诵读的方法有: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包括默读、吟读、朗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文言语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诵读活动。成功的范读,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除了范读的示范作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体会感情等等。古诗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②自主探究,归类整理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古诗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问题,应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将课堂引向深入。

要使学生文言文知识系统化,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文化知识上。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③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注释:

1[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11页。

1[②]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17页。

1[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21页。

1[④]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4页。

1[⑤] 李夏彬,《教坛耕耘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68页。

1[⑥]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32页。 1[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2页。 1[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底1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http://www.daodoc.com,《读新课程标准,落实古诗文教学》,唐天平。

3、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

4、陈玲玲、周国安:《中考古诗词赏析考查方式初探》,《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

5、车红霞:《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语文教学通讯》,2008.05/B。

6、李夏彬:《教谈耕耘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第13篇:历史的趣味性教学

历史的趣味性教学

我非常认同“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这句话。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索知识的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因此,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历史、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这样教学效率怎么会低呢?

一、情境导入,

从学生的基本认知出发,从生活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历史不再枯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生兴趣。也使其化被动为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合作探究

陶行知说过,“事非经过不知难,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激发其思考社会问题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如讲《明治维新》,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引导学生探究日本的做法对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我们科采用课外活动,多媒体,影视,表演剧等新式的手段教学。如采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候,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把之枯燥的理论性的一课变的趣味盎然起来。还有在讲解“长征精神”时,播放了电影片段《四渡赤水》,动画展示了红军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不得不迂回曲折行军25000里的路线图。让学生一下子对长征有了直观的印象。更真切、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从而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这样的教学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第14篇:拼音教学

1、声母表(23个)

b 播 p 泼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鸡

q 气 x 西 zh 知 ch 吃

sh 狮 r 日 z 字 c 刺

s 丝 y 医 W 屋

2、韵母表(24个)

单韵母(6个):

ɑ 啊 o 喔 e 鹅 i 衣

u 乌 ü 迂

复韵母(8个):

ai 爱 ei 欸 ui 威 ao 熬

ou 欧 iu 优 ie 耶 üe 约

特殊元音韵母(1个):

er 儿

前鼻韵母(5个):

an 安 en 恩 in 因 un 温

ün 晕

后鼻韵母(4个):

ang 昂 eng 亨 ing 英 ong 轰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织) chi(吃) shi(狮) ri(日) zi(字) ci(刺) si(丝) yi(衣) wu(乌) yu(鱼) ye(爷) yue(月) yuan(圆) yin(因) yun(云) ying(鹰)

其中汉语拼音的声调标注规律:

a o e i u ü 标调按顺序,‘i、u并排标后头’,小ü 碰到j q x y 就脱帽(去掉点)。a母出现不放过, (即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没有a母找 o e ,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 o 或e 上。如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

第15篇:拼音教学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拼音教学的一些心得。我琢磨这,拼音是帮助幼儿多认字读书的工具,现在我们也常用他打字,常写东西,上网聊天的老师,拼音肯定掌握得好。熟能生巧嘛!我倒是教过几轮,有什么心得呢?以前最大的感受是繁琐,觉得对孩子来说太难了。记得教第一波孩子,ba怎么也不会拼,你教他读扭脸就忘,急得我够呛。几轮之后,就感觉出来,学拼音不像爬山。拼音不是一座山,可以一下子跨越,爬过去就完了,永不再见;他是一条路,是孩子们在低幼阶段反反复复、兜兜转转走的路。就算看到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碰到岔路口,也没关系,绕过去,反正之后还会反复见面,熟能生巧。这样一想,也不急躁了,拼音教学就会轻松许多。那么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拼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拼音是汉字普通话的音标,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一、拼音的组成:

我们学的拼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一)声母,23个,其中包括两个被称为零声母音节的y和w。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标调(这一点需要强调,只有在六个元音单韵母上标调。)可以示范读.按照声母所对应的辅音的发音方法,我们可以把声母分为五类:

塞音:b,p,d,t,g,k;擦音:f,s,sh,r,x,h;塞擦音:z,zh,c,ch,j,q;鼻音:n,m;边音:l 按照发音部位,可以把声母分为六类:

双唇音:b,p,m;唇齿音:f;齿龈音:d,t,z,c,s,n,l;(其中我们习惯z,c,s称为平舌音。)把卷舌音:zh,ch,sh,r;龈腭音:j,q,x;软腭音:g,k,h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浊音有m,n,l,r,其他都是清音。 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塞音和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较弱不送气音:b,d,g,z,zh,j;气流较强的送气音:p,t,k,c,ch,q 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点:一是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一是切记声母不标调。一是发音不拉长声。还有在字形上有易混淆的地方,如pq,bd,ft,在教学中可利用儿歌、肢体动作等方法强化正确记忆。我们的教材很生动直观形象,有儿歌有插画,我们的老师授课语言丰富生动,能加深他们对这些易错点的记忆。等确信掌握较牢固准确之后,再去做对比教学,进行区分,这样不至于造成孩儿们记忆的混乱。

(二)韵母,包括6个单韵母, 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9个鼻韵母组成,共24个。 其实普通话中,除了那8个复韵母之外,还有ia,iao,ua,uo,uai,uei,iou,其中uei,iou就是我们现在学的ui和iu,简写,其他都用大写Y和W来代替了第一个元音字母。(开口呼,aoe,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v。 在学习韵母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1,这ui和iu两个复韵母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书写易混,标调位置易错。讲他是缩写而来,帮助他们区分哪个字母在前面,通过发音时舌位的滑动也是一个区别方法。区分标调时,借助i和u并列标在后的原则。

2、前、后鼻韵母的读音和书写也是在教学时要侧重的一个点。读前鼻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透出。由前面元音滑向后缀音。后鼻音则是舌根抬起,抵住软腭,鼻子出气。由元音滑向后鼻音后缀。书写时,只要发现规律,读准确,就不称其为难点。不过有方言倾向的同学,直到高年级,进进和静静不分,恨和横不分也是常见现象。之一部分是受家庭口语影响,另外就是学的不够扎实所致。

3、ie和ei在运用时易混淆。这就要靠在学习时了解发音规律来进行正强化。Ei为前响复韵母,前一个元音e声音清晰响亮,后一个元音轻短模糊,音值不固定,只表示出舌位滑动的方向。而ie是后响复韵母。前音轻短,舌位从那里开始滑动,后音清晰响亮。以此来进行正强化。等掌握较牢固以后,在进行区分教学。如果后半段涉及书写,要强调的拼音规则“见 1 了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

(三)声调。

带调拼读是个难点。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加肢体动作是个不错的辅助手段。

咱们口语中常用四个声调和轻声,声调符号借鉴了“五度标记法”阴平5,阳平3,5,上声24,去声51。

标调是难点。声调一般标注在元音之上,遵循那个标调原则。儿歌。当然,偶尔音调符号可以直接标在 m 与 n 之上表示鼻音,例如 ḿ、m̀、ń、ň、ǹ 用来拼写“呒”、“呣”、“唔”、“嗯”等字的读音。

(四)关于整体认读音节。16个音节,整体认读,是个难点,也是历来有争议的问题。是为了合理规避i的发音,也是为了免于重复关于拼音的规则。死记硬背是唯一办法。

二、拼音的教学模式

1、引导看图

2、领读拼音情景歌,熟悉要学的字母

一般老师领读,学生跟读两三遍。重复领读。还可以教学生打着节奏晃着身子读,和着旋律读。很多情景歌一句都是7个字,可以和着《小星星》的旋律唱。如“张大嘴巴aaa,一个圆圈小尾巴”。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一是可以变换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帮助记忆;二是及时调整孩子学习状态,他们很难长久保持一种坐姿,算是一种变相的组织教学;(我们有时候上课,就跟开演唱会似的,来,后边的小朋友,左边的朋友,你们的小手在哪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唱起来”很有气氛;三是无形中也养成了一个形象记忆的好习惯。

3、引出并学习新字母

开始学习韵母,就要侧重练习四声,其中

二、三声是难点。要反复领读,练习。可伴着肢体动作,或小组开火车等方式突破难点。如果是后期,要侧重带调韵母的拼读练习。

如果是学习声母,就侧重领读。一定要领孩子反复练习,老师读一遍,孩子读三遍,反复读,变换不同韵母,不同声调读,还可以制成拼音卡片,下面注上常用汉字,如果是孩子们姓名中的字就更好了。有亲切感,让孩子们顺带识字,也逐步了解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性。

4、书空笔顺

会读了,还得写。要写就写对,这一步很关键。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老师板书,说占格,说笔顺,可以用彩色笔标出笔顺箭头,教孩子观察下笔位置,走笔方向,防止在写的时候倒插笔。(这个倒插笔的现象很普遍,孩子最初接触汉字的时候,没有从基本笔画开始认识,他们看字就是一幅画一样,他们会怎么顺手怎么画,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不容易。)因此最初要教孩子认真观察,形成一个正确的笔顺规则,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口述笔顺,书空练习,强化记忆。

5、书写字母

常规做法是一个字母写一行。带上之前学的内容写一遍,以旧带新,及时巩固加深印象,更是形成一个很清楚的顺序的概念。因为一年级上学期,按顺序背、默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是重点。

在小幼衔接的阶段,我觉得应该本着能少写就少写,尽量在课上写的原则。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单的两拼音节,如果涉及特殊规则的音节,如:juquxu或者是三拼音节,就需要特别强调了。要写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保持端正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用正确的笔画走向,尽量少去涂改的去书写。(记得看过一篇文字,古时练字,孩子是悬腕,头上顶本书,掉了要挨尺子的。所以,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还看过一篇文字,一位日本学者慕名到上海一所实验小学参观,我们孩子的书写汉字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我们孩子的汉字书写水平远不如日本的小学生。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看过后反思,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啊!) 2 让孩子们少几分应付的心态,把书写作为一个想好才下笔,下笔就写好的一件很金贵很庄严的事情,让写好每一笔、每个字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喜悦感。好的书写意识和习惯从拿笔的那一刻开始养成。说来容易做着难,各位在做的同仁,一旦我们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会受益终生。

握笔姿势:拇指食指捏笔杆,其他三指垫下面,指尖笔尖一寸远,笔杆斜靠虎口边。 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背挺直,端正坐好脚踩平,一尺一寸一拳头,不和眼镜做朋友。 书写笔顺歌谣:

a先写多半圆,竖弯写右边。 b长竖出二线,右下写半圆。

c一笔写成多半圆,上下紧挨二三线。 d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出二线。 e中格正中写横线,接着再写多半圆。 f右弯竖,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g先写左半圆,竖左弯下三线。 h长竖出二线,弯竖写右边。 i短竖写中间,一点出二线。

j竖左弯,下三线,上格正中写圆点。 k长竖出二线,斜左斜右写中间。 l长竖出二线,写直才好看。

m短竖写中间,弯竖弯竖写右边。 n短竖写中间,弯竖写右边。

o从左到右写圆圈,上下紧挨二三线。 p长竖下三线,中格写上右半圆。 q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下三线。 r短竖写中间,右上一右弯。 s8字写一半,上下挨着线。(弯左弯右) t竖右弯,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u中格写竖弯,短竖写右边。 üu字写中间,两点出二线。

w斜下斜上写两遍,上下紧挨二三线。 x左斜右斜叉中间,上下紧挨二三线。 y右斜中格满,左斜下三线。 z2字硬拐弯,中格要充满。

三、拼读音节

音节的拼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拼读的方法在不断摸索改进,让孩子们能顺利突破拼读难关。我们比较常用的是拼读,讲究“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后来讲直呼音节。也细分好多方法:

1、过渡法,就是先熟练拼读,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进一步声韵快速连读。(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

2、支架法,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摆好支架口型,按声母的发音方法直接迅速的呼出带调韵母。(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发,前后一口气,直呼成音别分家)这就需要对声母、韵母掌握的相当熟练。三拼音节就是声母介母合二为一,叫声介合母。那就得(前音后音看分明,两音急读就呼成)这种方法难度较大,会出现孩子只呼出声或者韵母的读音,需要具体的示范指导)

3、换韵法,可以在学习声母时,通过换韵母,直接联系直呼音节。

3 总之,不管哪种方法,多次、反复的带孩子练习拼读才是关键。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语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并逐渐提升。开始阶段,孩子有音节拼不上来,有声调读不出来读不准,我们不要纠结,不要反复去花时间磨。随着以后的学习、练习,慢慢就都会拼读、读准了。真正的拼读、熟悉音节的过程,实质上是拼音字母学完之后孩子们借助拼音阅读、识字过程。

我们在学习字母时制作的音节卡片就派上了用处,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我们还可以逐渐的把生活中的常用名词,常见人、事、物的名称制作成汉字拼音卡片用做练习。例如,我们可以用孩子的姓名、生活中的小游戏来作为拼读的载体。

1、做名片。给每个人制作汉字注音名片张贴在桌子上,或人手一份来做游戏。

自我介绍,把名字拼出来,教大家拼,领读。锻炼胆量和口语表达。或互相拼,看谁认得多。

2、张贴自制卡片。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画图写字标注拼音,做成卡片贴在桌子上,那就成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勋章、光荣榜。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相拼一拼读一读,等快贴满了,读的差不多了,取下来集结成册,装订成他们的一本拼音读物。如此循环往复,孩子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当然如果有一些物质上的刺激或奖励的话,估计孩子们会更踊跃。

3、对号入座。问:谁的名字中有平舌音,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第二声?等等,各种标准,大家参与度高,还可以请孩子领着大家拼读。

4、小小邮递员。写了姓名的卡片,还可以写些简单的拼音小句子,比赛谁拼读之后先送达。

5、抢读音节。谁先拼读谁的卡,争得最后大赢家。

为了方便孩子认读、强化记忆,教室里可张贴拼音字母表,让孩子们按顺序从头到尾读,这就是“整体输入”。这个整体要在孩子脑子里扎下根,可帮孩子们顺利突破拼音学习的重难点。当孩子有个别忘记或读错时,自己能按照顺序去找出那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这不但能加深他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慢慢的掌握了一种自学的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拼音教学的提速。剩下时间来干嘛呢?讲故事,给孩子们听。

四、故事课堂

故事启迪智慧人生。当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小朋友们表现不错,作为奖励,给孩子们讲故事,是个相当好的选择。我们可讲的故事很多: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生活小故事,以孩子们为主人公编故事,或者读文质优美或有故事情节的小儿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带孩子们一起背诵。。。。。。这些故事,这些儿歌,这些经典会让孩子们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会带他们徜徉在一个神奇的世界,帮他们打开一扇认识周围世界的窗,让他们浸润到迷人的书香的海洋,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

亲爱的,在座的各位同仁,孩子们在低幼年龄段学知识固然重要,带孩子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会让他们受益无穷。在孩子们还没有独立的阅读、学习能力之前,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16篇:拼音教学

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汉字的构造特殊,不能直接表示读音,新入学的小学生单看字形是读不出字音的。所以识字教学首先要解决读音的问题。汉语拼音学好了,学生认读汉字就很容易了,而且还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纠正方言。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认识生字,加快识字的步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多读几遍,在反复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就学会了汉字,也学会了识字的方法。

汉语字音可以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我们都知道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字音的高低升降叫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小学一年级须掌握的韵母有24个:a o e i u ü;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an en in un ün;ang eng ing ong.其中: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前鼻音韵母) ang eng ing ong(后鼻音韵母); (复韵母的拼读要讲究动程,跟我一起来练习以下复韵母的发音:发ai时,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ui是u和ei的结合,它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uei 的省写式。为了学习简便,我们只学ui,不学uei。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ui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发er时,发出单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它属特殊韵母。an、en、in、un、ün都是由第一个字母滑向n,它们都是前鼻韵母,发n时舌尖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发ang时,先发a,然后舌根高抬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需要掌握的声母有23个:b p m f d t n l;g k h j q x;zh

ch sh r z c s;y w。其中平舌音:z c s;翘舌音:zh ch sh r(声母在拼读时是不能带调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拼读:举例)

需要掌握的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yuan比较特殊),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如yi wu yu等。

除此之外,还有零声母音节.所谓零声母音节就是指那些没有声母,只有韵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啊(a) 安(an)、爱(ai)、昂(ang)、熬(ao), 鹅(e), ei en eng er o„„

音节分两拼音节(声母和韵母)和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两拼音节在拼读时要做到:“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 a。 三拼音节在拼读时要掌握:“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如:读g u a时g 读得的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 a读得响亮些。这样读音就自然滑出来了。

声调的标法:(a)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的元音上即:a o e i u ü;(b) 标调规则:先标a、o、e ,再标 i、u、ü。若遇iu和ui,标在尾巴上,单个的韵母,就直接标它上面(c) 轻声不标调号。我们可以借助这首儿歌来记忆:有a不放过, 没有a找 o e , i u并列标在后, 单个韵母不必说。

学习汉语拼音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熟练拼读并掌握这些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呢? (1)根据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儿歌的特点是工整押韵,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

在教学单韵母时,可以这样编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大公鸡,ooo,天天早起伸长脖。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等,利用儿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寓学于乐。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6个单韵母和23个生母读得滚瓜烂熟,而对复韵母的认读却很难掌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借助了复韵母儿歌来记忆:复韵母,真有趣,多是单韵母在一起;口型变化要注意,合成一个音要牢记。弟弟矮,ai ai ai,干活用劲,ei ei ei,围上围巾,ui ui ui,冬天穿袄,ao ao ao,莲花长藕,ou ou ou,邮筒邮信,iu iu iu,大椰子,ie ie ie,月牙弯弯,üe üe üe,一只耳朵,er er er。

3、鼻韵母儿歌马匹配鞍,an an an,点点头,en en en,树下乘凉,in in in,蚊子叫,un un un,白云朵朵,ün ün ün。鼻韵母,真是巧;口里的气往鼻子跑。要想读准鼻韵母,前后鼻音分清楚;前鼻韵舌前伸,后鼻韵抬舌根。小手肮脏,ang ang ang,打开电灯,eng eng eng。老鹰飞翔,ing ing ing,天上彩虹,ong ong ong。

(2)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向着抽象思维过渡的。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拼音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接触各种感性材料,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a表演活动法。表演活动法简单易学,在手指活动中记住字母的形状。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弯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可以同座配合,一个做手型,一个发音,玩得愉快,练得高兴,这样做,同学们既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又发展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b活化图画法。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如,在一年级上册gkh的教学中,教材插图中有两只蝌蚪游到一条水草旁休息,组成了声母k的样子,学生观察到这一画面时,特别有兴趣,他们很快就记住了“k”的样子,借助“蝌蚪”的读音,又顺利掌握了“k”的发音。

c动作演示法。有些拼音用动作演示,直观明白,易学易懂。如,学习复韵母ei时,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高举一把斧子用

力砍一个形状像“e”的大树根。小男孩伸直的身子像i的一竖,头顶的斧子像i头上的小圆点。请一个同学上来表演这个动作,其他同学一边看,一边注意听,同学使劲砍柴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同学们看到这生动有趣的表演,都高兴地拍手直笑。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很容易记住了ei的形状,而且也学会了ei的读音,学得愉快,效果好。

(3)根据儿童注意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分散,但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把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同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学好拼音。

a.找朋友。“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拼读音节时,老师请两个学生上来分别找出声母和带调韵母,然后组合起来拼读。

b.猜谜语。 小学生都喜爱猜谜语,猜谜语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利用已有的常识和见过的事物,开动脑筋去思考。如学习“yǔ”时,先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学习“yuè”时,让学生猜“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的东西是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时,再引出音节。

如何让我们的拼音教学做到省时高效,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下韩兴娥老师在《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文中提到的拼音教学提速小技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1.适当加快单韵母与声母的教学速度。读准四个声调,尤其是二声、三声是单韵母教学的重点,不要试图在教学单韵母时就让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读准,随着后面练习拼读音节的过程,慢慢地学生就读准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音节的拼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老师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教拼音,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是对时间的浪费。拼音教学结束后的阅读、识字过程才是熟悉音节的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复习。

2.学完声母后安排两三天的复习时间,学生逐个过关,达到人人能基本拼读的程度。否则,下一步学习复韵母的困难很大。逐个了解学生情况要在声母没学完时就开始,以免时间短检查不完,在墙上建立竞赛栏,让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一目了然。

3.运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的方法。教室墙上悬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可以从书店里买,也可以自己书写。经常按顺序从头到尾念,这是\"整体输入\",这个\"整体\"要在学生的脑中扎根。当学生读错或忘记某个字母时,应该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念,自己找出这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定位认读\"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

复韵母教学着重体现定位认读: 学习复韵母时,定位认读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准确认读每一个复韵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多年的语文老师也有时在拼写音节时写错复韵母,拼读时读错复韵母。对小孩子来讲困难更大,因为他们常常分不清是三拼音节还是两拼音节。上课时老师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多次重复让孩子按顺序会读: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当学生忘记\"xie\"的韵母怎么拼读时,就从\"ai\"按顺序往下读,读到\"ie\"时学生就想起来了。

4.拼音全部学完后,安排一次总复习。一是逐个检查学生音节拼读情况,和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情况。二是就地取材,把学生姓名写成音节拼读。

这四点咱教一年级的老师不妨一试,或许真的有利于我们的拼音教学。也建议大家在网上找到这篇文章用心读读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17篇:拼音教学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课《j q x》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杨卫鹏 子位三村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一课。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读准声母j、q、x 的音,并能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能准确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知道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并能正确认、写b、d、p、q四个声母。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这一课的插图,小鸡昂头捉虫子、飘飞的气球、切开的西瓜,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彩色插图营造了和睦的一家:妈妈在洗衣服、爸爸爷爷在下棋、哥哥玩积木、小妹妹在看小鸡做游戏,多么和谐的一家子!

☆学情分析

1、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入学时间还短,自主学习以及进行阅读均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儿歌。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创设情境、看图说话、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针对学生喜爱阅读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儿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情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产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初步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

2、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j、q、x与单韵母相拼读的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学会j、q、x与ü拼读时头上两点要去掉的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j、q、x与i相拼

2、j、q、x与i和ɑ相拼

3、复习三拼音节

4、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的不同

5、j、q、x与ü相拼

1、j、q、x与i相拼

jqx第一次参加,谁能和他们一起跳舞呢?小i真热情,首先来和jqx交朋友,他们跳起了热身舞。谁来读一读?j—i—ji(出示拼读音节,指名读) 谁来读ji的四声? jī jí jǐ jì(指名读)

依次出示qi xi的音节,生自由拼读音节及其四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2、j、q、x与i和ɑ相拼

看他们跳得这么好,小ɑ也来参加了,他们手拉手跳起了集体舞,谁会读这样的音节? j—i—ɑ—jiɑ(生读)带上声调你们还会读吗?jiā jiá jiǎ jià(生自由读,指名读)

依次出示qiɑ xiɑ 的音节,生自由拼读音节及其四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3、复习三拼音节

像这样,由声母、介音和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叫它(生答:三拼音节)。读的时候应该掌握怎样的要领,谁还记得?(生说:声母轻,韵母重,介音一滑猛一碰。边做动作边齐说)再读音节,开火车读。

4、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的不同

比较jī和jiā音节的标调,有什么不同?告诉学生:有ɑ在,给ɑ戴,ɑ不在,顺次排。这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5、j、q、x与ü相拼

又一支舞曲响起来了,小ü妹妹登场了,她邀请jqx来跳旋转舞。她们转啊转,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快来看。 j—ü—ju q—ü—qu x—ü—xu 师:你能说句儿歌讲一讲吗?

师:真有趣,小ü帽子掉了还是ü吗?(生:当然是ü)她们在一起跳舞读什么?开小火车,读jqx和ü四声音节。

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做拼音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ɑ o e i u ü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 yi wu yu。

低年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表象意识强烈,在复习阶段,选用色彩鲜艳的字母宫殿图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游戏中帮助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声母和韵母,达到巩固的目的。

创设拼音王国召开舞会的情境,并且使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既对以往学过的音节进行复习,又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学习的快乐。

以j、q、x与i和ɑ跳舞的形式帮助学生拼读音节,并在激励性的语言中逐渐提高难度,使学生能更快的引起学习的兴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口诀的形式让学生复习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和记忆音节标调的方法,使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念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

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了讲故事来渗透教学,把此教学环节贯穿于完整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满无比的兴趣,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j q x ji qi xi jiɑ qiɑ xiɑ ju qu xu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1、在备课时,我注意到联系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课前设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能够完成。课上的环节能做到紧凑而不乱,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选取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进行串接,显得比较自然。本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教学激情外显出来,从而带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整节课感觉比较活跃轻松。

2、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堂课的设计中,如果纯粹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教给学生,可能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是极其感兴趣,我选用了一个完整的情景贯穿于教学中,通过了讲故事来渗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满无比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3、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 “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理念,并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一种内在的情感和感受。在音节频度环节,我让学生根据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来自己说句儿歌讲一讲,这样就让学生在“亲历”中,进行语文的实践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识字环节,我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用这些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来组词,这样让学生在“亲历”中,把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变成了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学习儿歌环节,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表演读,一个扮演小黄鸡,一个扮演小黑鸡,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练一练,这样学生在“亲历”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4、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学习缺乏主动性、坚韧性和持久性。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是听课习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洞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激励性的语言、外在物形式的表扬、鼓励的眼光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发言习惯。我在教学时能提醒学生,上课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能互相评价、对别人发言给予补充。三是拼读习惯。一年级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学生在拼读时注意做到发音准确,理解拼读规则和标调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一步到位。

5、通过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还应加强课上的应变的能力,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课堂教学节奏还应再加快一些,不要把课上得前松后紧,课程结束时略显仓促;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总搂住不放手,恐怕学生不会(如j、q、x与i和j、q、x与i和ɑ相拼这部分内容就花费的时间过多)。

第18篇: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教案

第一讲

单韵母

一、明确单韵表有6个,分别是a、o、e、i、u、û

二、掌握发音特点

1、a:开口度最大(依次到û时,开口度最小)。

2、o:发o的音时,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后缩,舌根升高,让气流从嘴里自然发出。

3、e:发e的音时,把嘴稍微张开,成扁平形,嘴角向两边咧,舌头位置和发o时一样,只是嘴唇不圆。

4、û:读û时,双唇拢成圆形,差不多闭合,像吹笛子似的,舌尖抵住下牙背。为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记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圈圆圈ooo,面带微笑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小扁嘴巴ûûû。

小结:掌握发音的特点,即:发音时口腔形状始终不变,声带颤动,声音响亮,时间稍长。

三、会写6个单韵母

认识四线三格,知道有上、中、下三格。记住字母的笔画名称和笔顺。6个单韵母的笔画有:c(左半圆)、┕(竖右弯)、o(圆)、e(横折左半圆)、|(竖)、·(点)。书写单韵母时要注意:i,先写竖,后写点。u、û的第一笔竖右弯要比第二笔弯大些;写û上的两点时,要向中间靠近一点。o、e一笔写成,o,从左上到右上;e,从横起,接着写左半圆。

第二讲

声调

一、明确什么是声调?

声调,又叫字调,是贯穿于整个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二、明确声调的作用:

声调是构成音节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表示汉字的不同读音,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tong zhi(通知)、tong zhi(同志)、tong zhi(统治);yan yu(语言)、yan yu(寓言);shan xi (山西)、shang xi (陕西)这三组词,声母、韵母都相同,就因为声调不同,意思完全不同了。

三、声调的种类和读法:

声调有四类:第一声( ),叫阴平声,发音又高又平。第二声(叫阳平声,发音由中到高往上升。第三声(叫去声,发音从高处降到最低处。

),

),

),叫上声,发音先降然后再扬起。第四声(

四、掌握汉语拼音标调规律(牢记标调歌)

a母出现不放过,(即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没有a母找 o e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 o 或e 上。如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

i u并列标在后,(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 上) 单个韵母不必说。(单个的韵母,当然就标它上面了)

五、练习:

附:

第一、二讲练习

一、我会准确认读。

ā e ǒ à è o á ě ó ǎ ò ē ō ɑ é

二、比一比,读一读。

ā—ō

á—ò

é—è

ǎ—ǒ

ā—ě

ó—é

e—ɑ

ǎ—é

à—ó

ɑ—ǒ ǒ—ě

ō—é

è—à

à—é

ò—é á—è

ɑ—é

三、准确认读

ī ù yí ǖ í ǚ yǐ ü i ū wǔ u y yù w yi ǘ ǐ wu yì yī wū ú wú ì yū yú ǔ yǔ wù ǜ

四、比一比,读一读。

ī—yu

ǖ—ū

í—ù

ǚ—ǔ

yú—wù

ü—wǔ

yǐ—yǔ

ì— wú ù—ǜ

yù—wǔ

ǜ—í

ī—ì wu—yú

yí—yù

i—ü

第三讲

声母

一、明确: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方便学习,我们给声母配上合适的韵母,这样,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如b,配上o,发bo的音。t,配上e,发te的音,这种形式叫呼读音。呼读音要读得轻短。

二、掌握发音特点:

1、掌握b、p、m、f的发音特点

这几个音要发好唇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让气爆发出来。发b时不送气,发p时要送气,可让学生把手放在嘴前发音,体会这两个字母发音的不同。m是从鼻腔出气出声,f是下唇碰着上齿背,摩擦出声。

①介绍音节:

把声母b和单韵母a放在一起,怎么拼读呢?有句口诀叫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在这里前音是什么?后音是什么?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什么音来?

生:前音是b,后音是a,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ba来。

师:听老师读,b和ba两个音同不同?再听老师读,a和ba两个音同不同?噢,碰出来的是一个新的音了,这个音叫做音节。

师:请把这个新音读出四声来。 生:bü、bá、bǎ、bà。

师:我们说话当中可以用bü、bá、bǎ、bà代表什么意思? 生:bü是八个人的“八”。 生:bá是拔萝卜的“拔”。 生: bǎ是一把伞的“把”。 生:bà是爸爸的“爸”。 师: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

生:bü,八个人的“八”。bá,拔萝卜的“拔”。bǎ,一把伞的“把”.bà,爸爸的“爸”。

师:这就是说音节带上了声调,能够表示意思。我们说话常常是一个一个音节连起来表示意思的,这就是音节的用处。

②拼读练习:bǎ、bō、pá、pï、mǐ、mü、fú、dà、fà

2、掌握d、t、n、l的发音特点

说明: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爆发出来。发d时不送气,声带不颤动。发t时要送气。发n时从鼻子出气出声。发l时声带颤动,从舌头两边出气出声,叫做边音。强调:n、l常常混淆,如把男(nan)读成兰(lan),把女(nv)读成吕(lv),把脑子(nao zi)读成老子(lao zi)等,这些地区要着重区分n、l的发音。

拼读练习:bà ba dǎ bǎ.

mü ma ná bǐ.dì di pá pō.

3、掌握g、k、h的发音特点

说明:发音时,抬起舌根,顶住上腭,再快速放开。发g时不送气,发k时送气,发h时舌根和软腭靠近,摩擦出气。注意区分h、f,如把发(fa)读成花(hua),把蝴蝶(hu die)读成扶蝶(fu die),把爱护(ai hu))读成爱父(ai fu)。

4、掌握j、q、x的发音特点

说明:发音时,舌面先靠近上腭,发j时舌面稍微离开上腭一些,让气挤出来,发q时要送气,发x时要摩擦出气。

声母j、q、x不能与u相拼,能与û相拼。与û相拼时,û要把两点儿去掉。 练习:

1、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qì xǐ jī qù jú xǔ

2、学习儿歌:

jī jī jī jī jī jī , Yī âr sün sì wǔ liù qī 。 qī zhī xiǎo jī xī xī xī , qī liù wǔ sì sün âr yī 。

5、掌握zh、ch、sh、r和z、c、s的发音特点

让学生知道前者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翘起,顶住上腭。后者是平舌音,发音时舌头平伸,顶住上齿背。平、翘舌音可以对比练习,zh、z不送气,ch、c送气,sh、s摩擦出气,发r时注意颤动声带。注意区分:如shù zhī(树枝) 与shu zi(数字),zao dao(早稻)与zhao dao(找到)。有些地区读不准r,把r读成l或y,把热(re)读成乐(le)或叶(ye),发音时要强调声带颤动,卷舌。

Z\ z﹨

C--a c –u cū xì zǔ fù S/ s/

zǎ cù sâ zū sü cü

cü dì lǜ sâ zǐ xì zǐ nǚ dà zì zì jǐ tǔ sī sì gâ sì cì zì jǐ

作业

1、听教师发音,辨别平、翘舌音。

声母:z zh sh s c ch

作业

2、拼读下面的词

shí sì shī zi sì zhī sì shí

shí zhī zhú zi shǔ shù chǐ zi rì zi zhí rì rì qī hý chá

6、掌握y、w的发音特点

说明:y读i,w读u。y、w是声母,是用来和韵母拼音的,要读得轻短些。为帮助学生记忆,y可称树杈y,w称尖底w或波浪w。

三、掌握书写特点:

1、仔细观察,发现:占中格的有:m、n、x、z、c、s、r、w;占上中格的有:b、f、d、t、l、k、h;占中下格的有:p、g、q、y;占上中下三格的有:j。

2、其中的笔画有: (右半圆)、

(竖左弯)、(右弯竖)。

3、要注意以下几个字母的笔顺 b:先写竖,后写右半圆; t:先写竖右弯,后写横;

k:两笔写成,第二笔是左斜连右斜; x: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r:两笔写成,第二笔是右弯;

w: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折右上斜,第二笔写法同第一笔。 zh、ch、sh是z、c、s分别和h组成的,写时两个字母靠近些。

四、小结:声母一共有多少个?(23个),能背下来吗?能默写吗? 六:练习:

(左弯竖)、

(右斜)、

(左斜)、

第三讲练习一

一、会背诵声母表(23个)。

二、我会区别以下几组音。

g、k、h(舌根音)

j、q、x(舌面音)

z、c、s(平舌音)

zh、ch、sh、r (翘舌音) zū─zhū

cè─chè

sū ─shū

三、学会辨别声母:

b─d p─q t─f z─zh c─ch s─sh n─l

pí─qí

bǔ─dǔ

nà─là

四、我会填空:

b (

)(

) (

)

d(

)(

)(

)

g (

)(

)

j( )( )

z(

)(

)

zh(

)(

)(

)

(

)(

)

五、拼一拼,读一读。

pà bǎ pú bō mū bà má fà mù bî mà bī bï fǎ bí fá bǐ pï bì bú fï bǔ pü pî mǎ pī bü pí pū mü pǐ mō pì pǒ mï wǒ mǒ mî mī bá mí mǐ mì pǎ mú mǔ pǔ fü pō fū pù bù fú bǒ fù fǔ pá

六、读准词语。

bà bɑ

mā mɑ

bó bo

bǐ yì bǐ

bǔ yú

pó po ā yí

wū yā

yǔ yī

wá wɑ

yǎ yǔ

七、拼一拼,读一读。

dü tǎ lí tâ tī nã dǔ dǎ tí tì lǚ dà tú tǔ tù dí tà nú tü nǔ dì nù tǐ nǜ ná dú nǎ lǜ tū dù nà lǐ nâ nī dǐ ní nǐ nì

nü lū dã lú dý lǔ dá lù nǚ lü lá

dī lǎ lý dū lâ lī lì

八、读准词语。

lǎ bɑ

ní tǔ

lǜ dì

nǎ lǐ

lǚ tú

dà mǐ

tǔ dì

mù mǎ

dà dì

tǐ yù tí mù

fā nù

nà lǐ

mǎ lù

dà fó

第三讲练习二

一、拼一拼,读一读。

hé huā

hé ɡé

yí ɡè

hú tu huǒ ɡuō

ɡuā ɡuǒ

hǔ pò

huā duǒ ɡē ɡe

lí huā

huà huà

há mɑ huǒ bǎ

kuā dà

luò tuo

bō luó

tuō dì

ɡuō lú

huá huá tī

wǒ ɡuó huā bù kuà bù

hā mì ɡuā

mó ɡu luó bo kě wù

kè huà kè kǔ

ɡū ɡu

二、

第19篇:拼音教学

时间:2010.04.23 地点:头苑中心小学

研讨主题:如何进行写字教学 头苑中心小学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叶荟、温雅、郑少玲、何春霞、周少燕、邢美珍、陈美琴 以下是全体一年级教师集体讨论后得出的几点总结:

一、关注学生的写字状况,对照“3个一”的写字姿势要求,制订改进计划。1、练字要严格要求。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3、专门训练他们“一拳、一尺、一寸、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这些写字姿势。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要求学生不要依赖橡皮擦,在写字时尽量不用橡皮擦。

2、传授学生写字的重要步骤:写前仔细观察看清字形,把握字的特征,写时记住规则,一气呵成等 等。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表扬写字有进步的学生,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给写字姿势较好的学生发小

奖品等手段来增强学生写字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第一册汉语拼音单元集体备课

周村区实验学校一年级组

李桂芬、朱波、毕翠美、丁甜、郑玉、王萍 教材分析:

本册汉语拼音安排了13课,四个复习。1—2课学习单韵母,学习四声的拼读;3—11课学习包括y、w在内的23个声母及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方法(从第3课开始学习两拼音,从第7课开始学习三拼音,第8课学习j、q、x和ü相拼省略两点的规则以及轻声的读法,第9课至11课学习10个整体认读的音节),还有声母和复韵母的拼音方法;第12—14课学习9个复韵母(包括特殊韵母er);15—17课学习9个鼻韵母及声母和鼻韵母的拼音和4个整体认读的音节。第

4、

11、

14、17课之后安排了一次复习,进行综合训练。

每一课都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提示新学拼音字母的音和形,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第二部分:学习单韵母时安排的是拼音的四声练习。学习复韵母和声母时安排的是声母和单韵母、复韵母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安排的是拼音字母的书写格式及笔顺,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第四部分安排的是认读字词,配有情境图和儿歌,词语和儿歌的音节中含有本课新学的拼音,为巩固字母和音节,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环境,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和音节。学会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四声。掌握两拼、三拼连读的拼读方法,并能熟练准确地带调拼读。正确、规范的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认识67个汉字,会读儿歌。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训练学生用“你 ( ) ,他( ),我( )。”“( ) 爱吃( ) 。等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能够准确的带调拼读。正确书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格式、笔顺正确。准确认识67个汉字。

教学难点:音节不能够正确拼读,尤其是音节的带调拼读调值读不准确,尤其是二声和三声。不能够准确书写拼音及音节。 教学建议: 第一课 a o e 1.读准音,认清形,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 o e的音。 2.二声和三声是教学的难点,要单独抽出来让学生练习。 第二课I u ü

1.掌握i u üyi wu yü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2.告诉学生yi wu yu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用拼读,应整体识记。 第三课 b p m f 1.这一课开始出现拼读,学会声母b和韵母a的拼读方法。 2.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3.认识三个字,学会读词。通过看图,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4.认识轻声,学会轻声的读法。 第四课 d t n l 1.本课开始出现儿歌,只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降低难度,教学时以教师领读和学生领读的方式为主。

2.儿歌重出现的红色音节是本课所学的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复习一

1.比较形近的字母一题重出现的字母都很容易混淆,要反复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

2.看看读读一题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拼读音节,可以进行拓展,列举出不同的音节让学生练习。3.让学生掌握做连线这种习题的方法。 第五课 g k h 1.第一次出现了三拼音节,学会三拼音节拼读方法。 2.要加上声调反复练习,掌握三拼音节的带调拼读。 第六课 j q x 1.继续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及带调拼读音节。 2.掌握v上两点省些规则。

3.第一次出现了射线拼读,要教给学生拼读方法。第七课 z c s 1.告诉学生这三个字母是平舌音,学会发音方法。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3.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要比声母z c s读的长一些。 第八课 zh ch sh r 1.知道zh ch sh r是翘舌音,掌握翘舌音的发音方法。 2.学会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3.书写时要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挨得近一点。4.与zi ci s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 复习二

1.用卡片抽读新学习的13个声母,掌握牢固。2.第二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放手让学生创造。

3.第四题要在充分拼读的基础上连线,交给学生连线的方法。4.认字采用“摘苹果”的方式认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九课 ɑi ei ui 1.知道复韵母由单韵母组合而成。 2.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3.第一次出现了句子拼读,要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通句子。4.拓展训练,用“你( )他( )我( )”句式练习说话。 5.第一次书写音节,交给学生书写方法。 6.让学生了解如何给音节注音。 第十课 ao ou iu 1掌握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方法。 2.借助拼音读准句子。

2.拓展训练:( )爱吃( )。( )和( )爱吃( )。 第十一课 ie üe er 1.知道er是特殊韵母,能单独为汉字注音,不与任何声母相拼。 2.掌握声母与üe相拼是,ü上两点省略规则。 3.比较ei—ie ei—er ie—üe,准确区分复韵母。

4.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课后,大家一起( ),( ),( ),有趣极了。 复习三

1.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指导学生在看清图、读准音节的基础上连线。

3.每一横排的四个词语是相同类型,初步让学生了解为词语归类。4.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拼一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十二课 an en in un ün 1.学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2.指导前鼻韵母的组成,他们都由一个单韵母和前鼻尾音n组成。3.指导学生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4.两首儿歌,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取舍。 第十三课 ang eng ing ong 1.学会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2.知道后鼻韵母的组成,它们都由一个单韵母和后鼻尾音ng组成。

3.本课的拼音练习没有呈现拼读过程,直接出现了音节,这种编排形式不是要求直呼音节。4.书写音节时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 5.短文没有配图,让学生借助音节练习阅读,体会学好拼音的成功感受。 复习四

1.这是一次拼音的综合练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要默写过。2.复习时要打乱顺序检查。

3.看图编故事是第一次出现,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弄清图意。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说完整。 一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李明 【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5篇课文,语文园地五和口语交际《该怎么办》。

11、《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12、《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13、《平平搭积木》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14、《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文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语文园地五:

(1)“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言字旁、单人旁、口字旁”的字。 (2)“我会读”此题是读学过的字组成的词。 (3)“比比写写”主要是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

(4)“说说读读”本题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5)“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

口语交际五:《该怎么办》以连环画的形式安排了三幅图,讲小明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想给他点酬劳,小明不肯要又无法拒绝,不知该怎么办。让学生帮小明出个好主意。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7个生字,会写30个字,认识偏旁“心” “彳” “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5篇课文,其中第11课,14课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通过说“—————是————”,“————爱————”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

5、学生练读三句话,并让学生模仿这三句话,用“从”说句子。

6、启发学生说出“很热很热的夏天”“很甜很甜的西瓜”类似的词语。

7、让学生学会由“想想、画画、问问”到“想一想、画一画、问一问”的说法。

8、能够准确认读字和词语,并能根据字的偏旁进行归类。

9、会比较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10、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教学提示】

(一)

11、《我多想去看看》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弯弯、北京、**、多想”等词语。较难的词如“遥远”,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远。可让学生观看**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领悟“壮观”的意思。

2、识字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北”与“比”、“升”与“开”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告”字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等。

3、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的内容是通过例句的学习能用“是”和”“ 爱”说话。应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做好说话训练。

(二)

12、《雨点儿》

1、本课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朗读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对朗读长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2、写字教学时要重点指导“方”的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3、课后练习通过例句的学习,理解“从”的意思,能用“从”说话。

(三)

13、《平平搭积木》

1、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尽量避免抽象的说教,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读好课文。

2、巩固认字时,根据本课内容,做一做“搭积木”的游戏。把生字卡片做成积木的样子,风发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搭“房子”,使学生在万种快乐地巩固生字。

3、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读读说说”中的短语,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类似的词语。

(四)

14、《自己去吧》

1、本文主要是对话,因此应加强不同角色的语气指导,可适当范读。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是教学的难点。可以启发学生从自强自立方面合作探索、讨论,比如:最近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的?使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领悟到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自己做,就能学到本领,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的态度和良好的人格。

2、识字写字时,“己”是三画,多数学生在写字时会一笔写成,应特别强调纠正。“东”提醒孩子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并与“车”进行比较,区分字形。“吗”应指导学生观察把握左右两部分的位置关系。

3、课后说一说的练习已经在朗读指导中穿插进行,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多数学生能有说的机会,并指导他们说通顺,说清楚。

(五)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中感悟,并在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

2、写字教学时,“片”和“皮”要重点指导,尤其是笔顺。

3、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示例,弄明白哪些词可以用这一形式来说,指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课文学习之后,还可以进行实际的观察,比如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还可以课后让学生回家去观察西红柿与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

(六)语文园地五

1、“我会认” 是复习学过的带“言字旁、单人旁、口字旁“的字,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游戏形式来学习。

2、“我会读”,内容是读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平时的口语中较常用。练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通过做游戏练读,比如“夺红旗”。

3、“比比写写”,内容是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比较时应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清楚地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

4、“读读说说”,内容是要求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他们说疑问句。教学时只要求学生通过读句子来培养语感,学着说一说。

5、“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朗读中可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在看白云,与白云谈话,力求把儿歌的韵味读出来。儿歌的内容不必讲,要通过读来感知了解。

6、口语交际《该怎么办》,理解图意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核心的问题是讨论“该怎么办”,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想办法。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口语交际课的图,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凭借,是要训练的主题,不是看图说话,不要过多地说图的内容。其次口语交际课上,要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要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得好。再次口语交际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互助,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辩论,培养、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最后对于语言不连贯、用词欠妥,不要作过急的要求,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再适当加以纠正。

第20篇:拼音教学

如何进行学前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是学好语言文化的基础和支柱,因此,学前班拼音教学的开展成为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重中之重。汉语拼音只有重视听看说写,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汉语拼音方案》是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它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学拼音在学前班为上小学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多数家庭一家就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在满足孩子吃玩等各种需求的同时,也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汉语拼音教学是学前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是学好语言文学的基础和支柱。学前班拼音教学的开展成为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重中之重,也是儿童家长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了搞好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实践。让幼儿不仅能学得轻松,还能很好的掌握并正确地应用。学前班拼音教学方法如下:

一、听的学习

语言就是通过听、看、说这样形成。当孩子出生后就能听到亲人的话语萦绕在耳边,忽然有一天婴儿能看见了,再过去大半年,孩子"咿咿呀呀"到模仿妈妈说话,就运用了这个规律来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在学习"a o e"时,会大声的读,让孩子们反复的听"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孩子们边听边记住了a o e的发音。这时请孩子们蒙着眼睛去摸,桌上摆放的拼音,当念哪句在不出声的情况下,孩子们就要把哪个拼音举起来。在听的学习中还利用自编的歌曲、故事、小动物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听中学习。

二、看的学习

用鲜明的图片让幼儿看拼音的字形,并让孩子根据字的形状做身体动作,比一比谁摆的像或老师摆一个拼音造型幼儿猜是什么拼音,通过这一方法幼儿知道了拼音的笔顺,加深了对拼音字形的印象。教师出示拼音幼儿看,并根据拼音举一反三。还引用了游戏的方法对拼音进行看的学习,先将拼音卡片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中,让幼儿去找,看看都找到了哪些拼音,然后找同伴手中的拼音卡片去看自己认不认识并交流。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看拼音,学习拼音的音节,区分声母、韵母及认识声调标号的位置。

三、说的学习

在学习拼音中,说是很重要的,不说就不可能学会拼音。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能者为师,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去给其他孩子去说拼音,去摆拼音,去教拼音。教师将所学的拼音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去说拼音读拼音与同伴交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写的学习

利用练习,用纸条编字,用身体表示字母的字形,描画、点画做写的准备。例如:学习b p m时,用身体动作把拼音的字形摆出来,再用描画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拼音的结构,最后用沙盘按笔画写出b p m。我听到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所以听、看、说、写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孩子们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孩子们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大大提高幼儿学习拼音质量的有效途径。

汉语拼音学得好坏,对语文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作为一个有智的教师就是要利用机会、创造机会,使孩子一边玩一边学,学中玩,玩中学。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孩子们乐趣的闪光点。通过这些方式我开展的拼音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拼音教学是需要不断改变、不断更新,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一定要让孩子活起来、动起来,那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孩子们能用心接受、掌握的教学方法

拼音教学方法

一、拼音部件的教学

1、单韵母的教学

a o e i u ü

(1)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不松动,一直紧着。教师示范时,强调单韵母要读的又长又响。

(2)四声的发音

一声、二声、三声是难点。

歌谣: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歪再向上,四声快快往下降。建议辅以手势,可夸张一些。(示范)

要求打乱顺序也能熟练认读。

(3)i上标调点省略的规律:i上标调把点抹。

(4)书写:一要会看笔画、笔顺图示;二要认识四线三格,知道各字母的占格。

2、声母的教学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1)声母发音又轻又短,教师多做示范。 (2)注意平翘舌声母的区分。

(3)出现双拼,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拼法”的要领。(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知道j q x 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

(5)指导正确书写。(不顶格,占半格,较难做到)

3.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1)

整体认读音节都是随着声母或韵母同时出现的,在教学时通过老师的示范读,让孩子们意识到声母读的又轻又短,而整体认读音节要读的长一些,并且不需要拼读。

(2) 指导书写。

4.复韵母的教学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一课一般分二个课时教完。我根据已有的经验觉得将一课分为三课时教完更能让幼儿接受。第一课时

重点以认、读、为主;第二课时重点是巩固认读、学会书写字母,练习拼读;第三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书写音节,举一反三。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②认读字母。(音)

③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形)——“顺口溜”(音、形)

④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⑤通过游戏认读字母培养学习拼音兴趣。 ⑥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边说边写,重点是了解书写的格式及笔顺)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复习字母的认读。

②找出与字母相关的词语练发音

③利用教材的插图或图片让幼儿练习拼读方法。

④通过练习本学写字母。(边说边写,重点是掌握书写的格式及笔顺)

第三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复习拼读要领,带调拼读。

②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如:连线、拼儿歌、填音节、找朋友等)

③描、抄音节练习。

二、拼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如何准确拼读字母和音节?

《课标》指出,拼音教学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正确拼读。这是拼音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正确拼读呢?

1.声母、韵母的认读一定要到位。

拼音字母的发音,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如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且口形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复韵母前一个音读得长些,后一个音读短些,且要有一个滑动的过程,有口形的变化;鼻韵母要注意准确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不同发音。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可以这样做: (1)多示范,多模仿;多读,多练。不要求从理论上讲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师多示范,幼儿 多模仿。还要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

(2)幼儿练习发音时,齐读不宜太多,要落实到每个孩子。(特别是学前班更要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

如念“顺口溜”: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9下加弯ggg。机枪向上k k k, 一把椅子h h h,编拼音舞蹈给儿歌配动作、猜字母谜如两扇是什么声母?(m)像根拐棍是什么声母?(f)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n)小马蹄印是什么声母(d)讲拼音故事等等。

2.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两拼音节的拼读

对于两拼音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 d-a→da ……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再比如练习b p m f与a o e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a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再与o、e相拼,也是先由教师领读,到中间任孩子们自读。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

(2)带调音节的拼读。

如果我们拼读的音节是有调号的,则在拼读时就要带上调号。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二是音节定调法。三是韵母定调法。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最适用的就是“韵母定调法”。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如hǔ(虎),拼音时念 h-ǔ→hǔ 。

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幼儿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这种方法的使用就要求孩子们熟练掌握带调韵母的认读。

(3)三拼音节的拼读。

三拼音节的拼读是一个难点。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要采用“三拼法”,首先要掌握发音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在熟练地会拼读三拼音节的基础上,可训练幼儿直呼三拼音节的能力。以三拼音节“ɡua”为例:直呼时,可让幼儿先做好发g的准备,心里想着ua,一口气读出gua gua gua。三拼音节拼读的要领要快,这就对幼儿声母、韵母掌握情况要求高。幼儿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只要求掌握方法。

(二)如何 分清声母“b—d

p—q”

如何分清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单韵母?我们有的老师常喜欢用比较法,学完d以后,有的老师急于将d与b相比较,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因为刚学完d后,幼儿对d 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使现学的知识与幼儿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

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幼儿认读声母,强化b d的半圆在幼儿头脑中的印象;然后,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在复习“b、p、d、q”时,启发幼儿思考:怎样用手做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发现,左手四指握拳,大拇指朝上就是“b”,反之大拇指朝下就是“p”,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分别是d q。

(三)j q x 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原则。

“j q x ”与“ü”相拼时,不是写成“ü”,就是读成“j--u”。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呢?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第一次上课时,生搬硬套告诉孩子们:j q x 真淘气,见到鱼眼就挖去。本来觉得这一口诀特有趣,没想到课堂上反复教过几遍后,一个孩子站起来却闹了个大笑话:j q x 真淘气,见到女人眼挖去。后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可能是受方言的影响,孩子们把“鱼儿”听成了“女人”,再说“挖去鱼眼”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呀,看来这个看似有趣的口诀不太适合,后来我巧妙地借助插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表演:四个幼儿,一个戴着墨镜,穿着背心,胸前写有字母u,另外三个幼儿戴着头饰,分别扮演小狐狸机机、小猪期期、小猫西西和小熊愚愚。有一天,小熊愚愚去公园玩,见到了好朋友机机、期期、西西,高兴极了,赶紧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墨镜和别人握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愚愚赶忙摘下墨镜,先和j握握手,再和q 握握手,最后和x握握手。小朋友趣味盎然地看完了表演,对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印象非常深刻。接着,老师又给幼儿编了一个小儿歌:“小 ü见了j q x ,去掉两点还读ü”。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又提问:“ju qu xu这三个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呢?”结果有的幼儿回答是“u”,这时,老师举例说明:“小华习惯戴帽子,如果他今天脱去了帽子,他还是小华吗?”小朋友齐声答:“是”。在有趣的实例中幼儿

掌握了ju qu xu的韵母还是“ü”。

当然,在拼音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如由于方言的影响,幼儿对平、翘舌音(z c s—zh ch sh r),前、后鼻韵母(an en in un ün—anɡ

enɡ

inɡ

onɡ),“n和l”分辨不清,等等.

总之,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孩子们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幼儿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拼音趣味性教学心得体会.doc》
拼音趣味性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