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2020-03-01 20:14: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小学 马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好的导入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导入非常重要。

一、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教师对同样一篇文章的文体特征、训练重点、学生思维特征、教材与学生的内在联系观点不同,自然导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因此导课会因人而异。

1.提问导入法。提问是激发学生认真求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的提问,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激情,带着一种欲望去探索发现,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2.情境导入法

根据课文题目或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或“氛围”,并通过这种“情境”或“氛围”,适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学习《捞月亮》一文,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捞”字,然后从讲台上随手拿起一本书,问学生:这能说是“捞”吗?学生说不能,只能说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儿,学生说这也不能说是“捞”,只能叫着“拾”或“捡”。于是教师问:到底怎么才叫“捞”呢?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教师这时才在“捞”字的后面写上“月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捞呢?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了。

3对比导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裁相同,结构相似,有着内在联系但是又存在不同点的文章。例如,二年级课本中的《美丽的公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骄傲的孔雀》,知道它很骄傲。我们今天来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说孔雀骄傲,而说公鸡美丽呢?这样,通过教师提供的对比性资料,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4、迁移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相近或有关联,或结构相似,或同一作者写的不同文章,自然导入课文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琥珀》一文,教师可根据课型结构相近的特点,把引导学生“温故”和“知新”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原来学习的《黄河象》一课: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最后介绍黄河象的发掘。然后根据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即结构形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琥珀》一课的学习。迁移导入法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调查访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在学生间展开调查访问,然后乘势导入对新课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有位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导课实录如下:

师: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课前调查访问,哪位同学自己钓过鱼?或跟爸爸一起去钓过鱼?

(看到不少学生举起了小手,特别是男同学,这位教师继续调查访问)

师:能谈谈钓到鱼那会儿的心情吗? 生:嗨,甭提有多高兴了!

生:当时我看到爸爸一会儿收线,一会儿放线,怀里像揣了个小白兔,又紧张又高兴。

师:嗯,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感受,请大胆发言!

生:看着爸爸钓的足有五斤重的大鱼,天生爱吃鱼的我,想着那香喷喷的鱼端上来,馋得口水就快流出来了。

生:当然了,辛辛苦苦钓到的鱼,吃起来就是特别香。 授课教师见时机成熟,话锋一转,“是呀,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钓鱼的课文……”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并为体会课文中“我”的心理活动等埋下了“伏笔”。

当然,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设计导课时,必须把握好课文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力求做到简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导向性

总之,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设计导课时,必须把握好课文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力求做到简洁、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导向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题导入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语

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设计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的4.25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论文

语文导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doc》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