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入范文

2022-08-2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导入

“曲线运动”课堂教学导入案例

西工大附中 王 锋

一、曲线运动

通过视频播放“世界杯足球赛”中的射门的精彩画面

教师讲解:势大力沉的低射,足球贴着草坪直入网窝;漂亮的香蕉球,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绕过人墙飞向球门死角。

教师提出问题:这两种射门中,足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回答:足球贴着草坪运动可以看做是直线运动,能绕过人墙的弧线,足球做的是曲线运动。 【小结与反思】

1.涉及到的导入方法:情景导入法等

2.通过视频展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师提问:什么是曲线运动?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讲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复习导入法

三、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复习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师指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利用粉笔头进行演示:将粉笔头用手水平抛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

四、抛体运动的规律

利用粉笔头进行演示: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斜下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运动。并告诉学生,若空气阻力不计,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抛体运动。 本节课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通过实验和理论来研究抛体运动的规律。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法。

五、圆周运动

演示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用细线拴住的小球,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课件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手表指针的走动运动。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法、模拟实验导入法。

该导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于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向心加速度

理论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速度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由于速度变化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

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

七、向心力

复习:加速度是如何产生的?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其加速度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得出:由向心力产生。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向心力有关的知识。

演示实验:细线的一端拴一个乒乓球,另一端拿在手中,让乒乓球在细线拉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松手的瞬间,乒乓球沿圆轨迹的切线方向飞出。可见,没了向心力,物体便不能做圆周运动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实验导入法。

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用视频展示摩托车、火车、飞机的转弯过程,让学生观察车身有何变化。 让学生想象,自己飞奔在200米跑道上通过弯道时,身体是直立的还是弯的。 教师讲解:本节课将通过对生活中的几个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与反思】

涉及到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案例导入法。

推荐第2篇:教学导入艺术

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之前,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导入艺术能使学生很好进入学习状态,为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现结合自己初中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运用导入艺术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在刚一上课,教师就直接向学生讲明该节课所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以强化学生的注意,使用该种方法,学生凭着学习的爱好和注意力,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并乐意接受教师的讲授,最后达到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的而获得成功。

例如:在教学“同类项”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2a和3a”与“3x2y与4x2y”让学生观察各组中字母和字母次数的特点,学生齐声回答了各组中所含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见时机已到,我便开门见山对全班学生说“这节课大家就来共同学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次数也相同的项,即同类项。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是:能够正确掌握什么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学生听后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新的一课便拉开了帷幕。

二、故事导入法

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在数学课中,如果以一个精彩的故事进行导入,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并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在一次野炊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正忙着洗碗进餐,其中一个同学问老师:‘我们共有多少人吃饭?’老师听后灵机一动,就事论事,对这位同学说:‘我们共带了55个碗,其中一人一个饭碗,二人一个汤碗,三人一个菜碗,刚好分完,请你计算一下有多少人进餐?’这位同学听了老师的话后,认真思考片刻,便笑着告诉了老师计算的方法及人数,老师高兴着夸这位同学聪明。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位同学告诉老师的计算方法及人数是什么?”同学们听了故事之后,都积极举手回答。

三、衔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特点,运用人类独有的联想力,引出新的内容,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运用衔接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组织,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地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在教学“添括号”时,出示了二组等式:a+(b﹣c)=a+b﹣c。从左到右是去括号,要求学生说出去括号的法则,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后,运用等式的对称性,把两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一下,得:a+b﹣c = a+(b﹣c),a﹣b+c = a﹣(b﹣c)。问:“这两组等式与前两组等式有何不同?”然后,利用学生观察分析去括号的方法来分析添括号的法则,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学便直接切入讲授之中,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极少,但是也给数学课起了润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切入主题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解决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这种导入法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不妨这样做:用一架天平,让学生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重量相等的物体。然后在两次的秤盘里加上(或拿去)重量相等的物体;或者把两边的秤盘里的物体的重量都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观察天平加上(或拿去)物体后仍旧是否平衡。学生弄清实验现象以后,随即引导学生在一个等式两端同时变化后的情况也是否与实验现象相吻合。最合,在学生已掌握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等式的性质。

五、演示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利用某种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新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展示的内容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演示导入法在几何教学中运用较多,它可直观形象地展示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用教学方法来进一步解释。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不妨让学生将一个三角形如图折好观察,最后再谈话:折好后∠

1、∠

2、∠3组成了什么角?(平角),一个平角等于多少度?(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180°)这时,教师便在学生已掌握的感性认识上,通过作辅助线,用有关数学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推荐第3篇:《草原》教学导入

《草原》教学导入

《草原》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 【实例】

一开始上课,教师就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歌词中所唱到的辽阔草原的画面:彩蝶纷飞百鸟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朗诵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们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课文《草原》。(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分析】

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他们会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去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

推荐第4篇:导入教学设计

导入: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旧的经济形式瓦解;洋务运动——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但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了艰难和曲折。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7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请大家把书翻开到30页,首先来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状况。结合材料与书上第一幕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张謇的纱厂属于何种性质?他创办纱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具有怎样的有利客观条件?(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从这则材料与问题当中归纳一下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甲午战争战败后,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根本无力再投资兴办新式企业,失去资金支持的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同时,过重的财政负担使得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松了对民族资本的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也有很多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矿厂,抵制洋商洋厂,民族企业由此得到发展。从1895年到1911年,全国的厂矿企业和总资本的增加,特别是民族企业和总资本增加迅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是由于资金不足,重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

随着民族资本的初步发展,到民国初年,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北洋政府也执行了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社会环境方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基础,面对越来越多涌入中国市场的洋货,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在外部条件方面,1914-1918年的一战,使得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些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短暂时期。

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让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看一看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找学生起来阅读资料,回答概况)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厂矿企业和总资本急剧增加,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黄金时期有其鲜明的特点,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俗话说盛极必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也没有逃离这个规律,在其发展到黄金时期之后,迎来了短暂的高峰,随后便在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之下不断萎缩。通过刚才“黄金时代”的学习,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幕请大家结合导学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民族工业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历程,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至此,我们已经学习了民族工业从产生到发展,经历黄金时代发展到顶峰,又逐渐萎缩的全部历程,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影响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畅所欲言,想到哪些就可以站起来回答。

推荐第5篇:导入教学设计

《导入》教学设计

句容市石狮中学 吴德琴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新课改的精神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方式,通过对范例的剖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综合实践等环节,掌握在制作动画时导入所需的图片、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以及运用引导层实现物体沿轨迹运动的动画效果,并能采用恰当的动画方式表现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信息的再加工和再应用。

二、教材分析

导入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八年级)第1章动画制作第3节制作计算机动画的第3点内容,引导线动画时对导入进行的适当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有:导入图片、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添加引导层和引导线,制作引导线动画。本课是学完逐帧动画、运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之后的后续课,在Flash动画中,使用引导线是在运动渐变动画的基础上,添加引导线,控制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呈现现实生活中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课是初步尝试,但它在Flash动画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和操作技巧,通过前面的学习,对Flash软件已经不再陌生,虽然学生在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兴趣普遍比较浓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掌握导入图片、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

(2)了解引导层的概念及其作用。能够在引导层中绘制对象的运动路径。 掌握对象吸附的操作。

(3)能够结合文本信息采用较为合理的动画形式创作出简单动画作品,实现信息的再加工。

2.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导入,剖析范例,了解导入的意义,了解引导层的添加及引导线的作用,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动作设计,掌握导入图片、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的方法,掌握引导层动画制作的思想与方法及过程。根据主题进行选择来创作动画作品,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信息的再加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3.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操作和评价作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导入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元件的中心点必须与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对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探究”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设置三层任务,即基本任务、巩固任务、拓展任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研究不同引导线效果制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帮助学件,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学习资料、学习资源。

九、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对比四个蜻蜓动画,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导入”——导入图片、动画和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

(二)新知——导入。

1、导入图片——为蜻蜓动画添加背景层。

对比两个蜻蜓动画文件,剖析时间轴。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学生演示

2、导入动画——制作飞舞的蝴蝶动画。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制作,完成任务二

教师释疑。

作品展示。

3、导入其他Flash文件中的元件。

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巩固练习,完成任务三。

(三)新知——引导层动画。

1、情境创设

(1)、对比两个蝴蝶飞舞动画

(2)、分析源文件,蝴蝶沿着某种曲线运动,剖析其实现效果的原因。

(3)、导入新课

如果想让场景中的元件沿着曲线运动,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特殊的图层——引导层,添加合理的引导线来实现动画效果。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引导线动画的实现过程,体验其效果。

2、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

引导线动画:使一个对象沿着一定的不规则的路线移动的动画。

引导层:图层图标为

,用来放置引导线。

被引导层:图层图标与普通图标一样为,在普通图层上面创建引导层后,普通图层就会缩进成为被引导层。

引导线:引导一个物体沿着不规则曲线运动的路径。

[制作要点]

创建引导层—→在引导层绘制引导线—→在被引导层创建动画—→按Enter键播放动画—→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

(2)、布置任务

任务四:小组合作,制作蝴蝶引导线动画。

(3)、师生互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完成。

3、分析任务,巩固新知。

(1)、对部分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分析问题。 ☆思考题

(1)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2) 元件能够沿着曲线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3) 引导层与被引导层有什么关系?

(2).巩固新知

[要点1] 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关系:引导层一定要在被引导层的上方

[要点2] 在引导层绘制引导线:强调引导线不能是封闭的,要有起点和终点,且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线条必修市连续的

[要点3] 在被引导层创建动画:强调在被引导层中将对象吸附到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为能成功吸附,可选择“对齐对象”工具,指向元件的注册点拖动

4、创作动画 应用迁移

(1)、创作动画

任务五:制作太阳围绕椭圆轨道运动的动画。

(2)、交流学习

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遇到问题可参考资料或请教教师、同学。

(3)、展示交流

师生评价

(四)、课堂总结。

推荐第6篇:情景教学导入[材料]

.请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话题,设计一个教学导入和一个教学情境

(作业要求:思路清晰,语言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课题:女娲造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

(幻灯出示苍穹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那么你可曾想过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对呀,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有一个好奇好问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谁愿意做这个好奇好问的孩子呢?(学生纷纷举手,从中选定了一个女同学)。又有谁愿意做这个孩子的妈妈和奶奶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学生举手更积极了,从中选定了两个女同学。) 生1:(手拿一本小人书,跑向讲台)“妈妈,我看了书,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但我还想知道:我是从哪里来得呀?” 生2:(站在讲台上,做忙碌的样子)“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从他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呀。”

生1:那么,我还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生2:这个问题,我可不知道。走,咱们去问你奶奶吧。(两人走向“奶奶”。) 生1:奶奶,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蹲下,手放在“奶奶”的膝盖上。) 生3:(戴着眼镜,手拿一本书,听到问话后放下书。)孩子,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讲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吧。(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开始动情的讲述课本中的故事。) 生2:(认真的听完故事)奥,女娲,我还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呢。来,让你奶奶歇一歇,听我给你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同样在音乐的伴奏下,认真的讲述。)这下,孩子,你知道了吗? 生1:我知道了,谢谢妈妈,谢谢奶奶。(下场)(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二、自由赏析语言。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讲的精彩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女娲造人》(幻灯出示课题及女娲图像)。多么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想马上读到它。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不好? 生:好。(马上开始朗读并选择)。,

师:下面哪位同学先来读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朗读展示一一进行,直到读完课文为止,中间对个别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一个个读的都太好了,连老师也有点自愧不如呢。(生笑)下面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洋溢着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并说出你的理由。团结就是力量,请每个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幻灯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及要求)(学生积极讨论)。 10分钟后开始展示。(小组轮流,先读,自己决定读的形式,然后说明理由) 生:我们组认为‘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兴高采烈’这个词是形容非常高兴的,‘跳跃’‘欢呼’两个词语更表现了这个泥人获得生命后喜悦的程度。 生:我们组认为‘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把女娲高兴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 师:啊,‘惟妙惟肖’这个词用的真好。那么你能把这个词的样子表现给大家吗?(生情不自禁的眉开眼笑,大家都笑。)

生:我们组认为‘这些小人在他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它通过和女娲原先的孤独寂寞作对比,更反衬出了女娲现在的高兴心情。 生:我自己认为‘‘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一句表现出了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连用两个‘妈妈’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而一个‘震’字更表现出了欢呼声的强烈。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不行,我也想说一说。我认为‘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这一句也表现出了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同意。老师,我们正要说呢,你就先说了。(有很多学生有点不高兴了)。

师:对呀,你们想表现,我也很想表现哪。(生笑)不过,没关系,我还留着理由让你们说呢,谁起来说一说?(生纷纷举手)。 生:我认为这句中的‘小家伙’一词表现出了女娲对第一个小人的喜爱之情。‘刚’‘就’等词语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师:为什么‘小家伙’就表现出喜爱之情呢?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生:我妈妈就经常叫我‘小家伙’,特别在她疼爱我的时候。(生笑)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发现不知不觉间,你们既找准了句子,又找准了关键词语,还发现了修辞方法,而这些都是品析语言的重要方面。到此为止,我们赏析语言的任务,你们已经圆满完成。好,下面,我们再来齐读这些重要的段落。(生有感情的齐读)

三、人物形象分析。

师: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语言的赏析,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女娲这个人物。看看她到底是神还是人,她有哪些品格,并找出相关语言证明。(幻灯出示合作探究内容及要求,依然是小组讨论解决。)

生:我认为女娲是神。因为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这一句能够证明。 师:对呀,仅次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哪,厉害!(生笑)

生:我觉得女娲是人。从‘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这一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她像人一样感到了孤独。

师:你说的好象也很有道理。

生:我认为女娲是神。因为‘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神力呢?

生:我认为女娲是很勤劳的,有些像人。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为了造人,好辛苦啊。

生:我认为女娲很有创意。如‘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这一点更像神。

生:我认为女娲身上还表现出了母爱,如‘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师:唉呀,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正说到了要点上。(幻灯出示女娲造人图像,注:无私的母爱。)看来,同学们的争论不相上下,而我要说,女娲正是一位人神结合的伟大形象。她的慈爱善良更多的体现了人的特点,而她的神通广大更多的体现了神的特点。(板书)

四、感受神话魅力。

师: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而这个故事的创造形式,是远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那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能看出神话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幻想和想象。 生:大胆的夸张。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准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神话的具体内容。(幻灯出示神话的概念)。 师:这就是美丽而又神奇的童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再讲一个神话故事给大家听呢?

学生思考并搜集资料。

生:我讲一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开始认真的讲述)。 生:我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完整的讲述) 生:我还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是太多了。美丽的神话故事不能缺了想象。那么你能不能发挥你的想象,自己创造一个神话,或者改编一下现有的神话呢? 生:这个------(学生面露难色)。

师:要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你们能够创造出最好的神话。这个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好不好? 生:好。(齐声,有信心的)。

五、学会感谢生活。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女娲,正是由于她的勤劳与智慧,才有了我们人类,所以我们人类都应该感谢她。而对于我们自己的母亲,我们更应该感谢她。我们还应该感谢大地,感谢太阳,感谢这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生而为人,感受着这世间美好的一切。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更好的生活。谢谢大家! (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

推荐第7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摘 要: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工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课堂效率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我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进入新课。

2.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模型展示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教学“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4.图片展示法

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激发兴趣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逸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推荐第8篇:作文教学导入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学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过程、并在修改过程学会写作。

正如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国外早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的,特别是幽默的艺术语言,则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记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师”第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学生,所以幽默的老师通常是受欢迎的。

我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写作就是从幽默开始,力求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小学课本中要求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是这样的说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跟老师很熟悉,可以写老师,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看,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可不要把老师写成一个头顶生角身长六腿的怪物呀。同学们听我讲都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怎样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效率奇高。课堂与教材是交往的媒介与渠道,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课堂上找到二者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师生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老师从学生眼里走进学生心里,再由老师带着学生进入作文世界。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

魅力语言导入,让孩子回味生活:曾经上六年级时,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父母的爱,在习作开头我是这样导入的:你曾无数次的享受过父爱、母爱、师爱和友爱,但是当你尽情沐浴在这流淌的大爱中时,你有真切的感受过、体验过这是怎样的爱吗?大爱无声、真爱无痕,让我们从平时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找回这真正的爱,去感悟、去咀嚼、去品味这饱含真情的爱吧!(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渲染,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今天当我从妈妈手中接过那张崭新的五元人民币时,我没有了往日的欣喜与激动,眼中莫名的蒙上了一层水雾。泪眼中妈妈拿钱的那只手愈发的清晰——那只手硕大无比,手指粗短,手背上的纹路纵横交错,真像一只男人的大手!此时此刻妈妈挥动着厚重的大刀剁看猪肉的情景充斥着我的脑海,无论严寒还酷暑妈妈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给我和弟弟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学习生活。这是怎样厚重的一份哎呀?想起我以往的任性、对妈妈的顶撞,我后悔不已!忍不住抱着妈妈哭了起来! 图片导入法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课前导入

甘肃省环县车道初级中学 张俊杰

写作是要有动机的,学生之所以头疼作文,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写作动机,不明白为什么写?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加大力度深入引导,力求让学生融入到“写”的这个境界中。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题目、范围、要求等,都要有不同程度、深度或尺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的情景之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兴趣导入,情景导入,悬念导入,时事导入,材料导入等。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最终来源于需要,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写作动机。”(余文寿 郑金洲主编.《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版.第113页。)这句话就指出了兴趣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广泛采纳意见,调查和研究学生想写的东西,进而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有些话题或题目,可以尽量开放,尽量引导学生从自己想说的方面深入。

同样是“诚信”,有些学生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写,有些学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写,有些还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去写……其实,“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写作,产生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愿望,让他们感到写作是自己的息息相关的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注释同上)这样的话,他们的写作就能有的放矢,就能在不经意之间与生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前,应顺藤摸瓜,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出发,教学效果自然明显。

2.情景导入

写作前,学生都应该有思想准备,应该提前融入要搞的活动当中,比如,要训练学生观察、刻画人物的能力,可先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这场生死搏斗之中,去体味人物的内心,观察和了解各层人物的生活,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因空于想象而无法描绘出真实的人物,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将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

另外,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时,先放一段MTV让学生看看片断中的父亲形象,再和日常生活中的爸爸作对比,这样写起来信中是否更有底呢?实际上无论从肖像上还是神态都有了明确的参考依据,这比教师的喋喋不休强许多倍,同时学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创设情景的妙处。

3.悬念式导入

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搭建学生心灵与写作教学相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写作,对于一篇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给学生先讲其前半部分的故事内容,让学生融入整个小说的情景后,通过发挥联想、想象、推理等各种手段来写出该小说的下半部分,学生们都能不同程度地写出来。

无论是电视连续剧,还是章回体小说,悬念总是存在于其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这样的结尾使我们的想象空间能得到无限地延伸。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何不将这种吸引力较强的方法利用于写作教学当中呢,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爱看连续剧?就因为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很感兴趣,他们关心剧中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抓住这种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扩写、续写等写作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若能让学生怀着看电视连续剧的心态去写作,何愁作文水平提不高呢?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我们为何不利用电视剧的上集来做下集的文章呢?说不准学生的推测比电视剧中演的更精彩。

4.时事导入

时事已经成了中考的热点,为此,多让学生接触时事,多让学生评论时事,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反腐倡廉”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我们不能让学生因无素材而干巴巴地空发议论,若能看看陈水扁之流的贪污闹剧,何愁没有感慨之言呢?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重要的时事热点,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实将学生引入写作的境界。

5.材料导入

针对不同话题或主题的作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材料进行导入,让学生在捕捉材料的信息后,大脑中先产生一个写作的表象,这对于确立主题,明确写作范围和体裁都非常有益。有这样一个漫画材料,一封信的开头写着“爹”,信的正文部分都写着“钱”,结尾部分是“儿”。面对这样的一封信,你会产生哪些想法呢?这些想法或思考,就是写作的依据,是吸引学生进入写作活动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总之,无论怎样的导入方法,目的都是要让学生融入写作的境界中,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为他们灵感的产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只要对我们有用,就不必过于迁就某些理论。无论怎样,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收获和享受的乐趣。

讲故事引想象

设情景展思维

做游戏促观察

勤动手发深思

亲自然掘天性

推荐第9篇:幼儿教学导入策略

幼儿教学导入策略

幼儿美工教学导入环节:在幼儿园的美工教学中,教师选择一种合理的引导方式,使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美工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能力的过程。

导入环节有效性: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价值和审美价值,进行富有艺术性的指导,并把它们和幼儿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巧”、“活”、“实”等适切、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幼儿进行美工创作。

(二)导入环节的策略

幼儿园美工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教师在组织与开展美工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幼儿园美工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目的在于引起幼儿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以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灵活多样地导入方式,将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能促进幼儿大胆创作。

1.导得“巧”,激发兴趣

3岁~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把有趣的美工教学和美妙的语言导入相结合,可以激发幼儿产生对美工教学的浓厚兴趣。

(1)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幼儿自发地和主动地学习的愿望。如小班美工教学活动《汽车修理师》,教师自编了一段儿歌:“螺丝钻山洞,套上大轮子,戴上小帽子,跳个圆圈舞,转呀转呀转,轮子装好了或者汽车修好了。”通过这段儿歌引出了螺丝螺帽,让幼儿直接的感知应该如何安装汽车轮子,并且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孩子们在做汽车修理师时,一边念,一边安装轮子,导入环节的这一段儿歌,给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故事导入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例如:小班美工教学活动《羊羊帽》,教师以故事进行导入:“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封村长的信,说邀请我们小朋友去羊村参加聚会,你们想去羊村吗?不过啊,有一个要求:要我们带上羊羊的头饰,才能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羊羊的头上有什么?是怎么样的?”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在之后的示范过程中,幼儿愿意主动探索,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

(3)设疑导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由于幼儿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让其感到困惑的事物总是很多,他们一旦察觉事物变化与自己的预期有出入,疑惑也会随之产生。如果巧妙地设疑问难,使幼儿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产生教学需要的“愤、徘”情绪,那么幼儿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他们会为了寻找新信息解决问题而将自己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此策略时,悬念的设置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引发悬念的材料应贴近幼儿的实际;要以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为切入点,引导幼儿积极活动。如大班美工教学活动《会滚的盒子》,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疑:如果把二只纸盒同时站在斜坡上手一放掉可能会怎么样?以悬念作为触发点,用设问、提问的方式布设悬念,使幼儿置身于困惑之中,从而激发幼儿的思维。然后通过讨论:为什么一个能翻跟头,一个只能滑下来?请孩子们猜一猜,这里面可能会有什么?疑问环环相扣,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然后孩子们带着好奇心,非常乐意的进行制作。

2.导得“活”,趣引新知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幼儿园孩子,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

3.导得“实”,直观平实

“观察”和“欣赏”是看的升华和深化,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方法和策略,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所以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助于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事物的特点,从而描绘出一个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推荐第10篇: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一、创设导入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绪迅速进入到一定的课堂情境中,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数学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贴切自然而又新颖有趣,所采用的方式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力求切实可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授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用“大家都有生日,那么大家的生日都是哪天呢?同学们来说说吧”做导入语,在学生们积极发言的同时,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哪几位同学的生日在这个月呢”,在确定好过生日的几位学生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过生日设置为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为其准备节目开始抽签,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到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而顺利地让学生进入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用语“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的学习中。

二、创设探究情境

数学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规律相,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所以,小学生要想将数学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深刻,就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产生发现新知的欲望,这个过程也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发现,才最容易掌握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且发现又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动眼、动脑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究新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其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相似,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兴趣等方面。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动脑、踊跃参与,通过交流和讨论,同学们会得出各自的答案。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而数学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又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所以,要想使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掌握好数学技能,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延伸拓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平台和机会,力求创设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实践活动课中,数学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实际操作需要用到的用具,像橡皮泥、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然后给学生明确布置实践操作任务,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际操作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组合橡皮泥和小木棒来成功搭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通过这个过程更深入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更深入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际应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直尺、正方形、长方形来更直观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及其联系。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既可以对这些图形加深认识,又可以锻炼和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还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苹果”等游戏方法来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竞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例如,教学“7的乘除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小组登山赛——夺红旗游戏。教师说明比赛规则,让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快速计算黑板上自己组的题目,哪组同学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就可以夺得红旗。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和教学需求,要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第11篇:历史教学导入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历史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学生姓名: 常璞 指导教师: 王韶励 学科专业: 历史学 学 号: 201209342236 学习中心:甘肃渭源奥鹏学习中心【20】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04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常璞

日 期: 2014 年 04 月

摘 要

一堂课是否成功,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就成为上好一堂课的重点,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精彩与否就回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起着承前启后的主要作用,能够使新旧知识有一个合理的衔接,也能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是激情的作用。不同的内容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设计

前 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是否成功,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就成为上好一堂课的重点,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精彩与否就回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起着承前启后的主要作用,能够使新旧知识有一个合理的衔接,也能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是激情的作用。开始上课,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新课程标准里叶明确要求:历史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个良好的环境就开始于精彩的导入情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几个常用的比较成功的导入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论语》中说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为了使学生前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好的衔接,上课前往往要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或前面学过的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这种导入方式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可以检查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情,也能唤起学生对就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能为新学的知识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初中历史课一般一周两节到三节,也就是说两天才能上一节课,相隔时间长,学生容易对前面的知识遗忘,而有些历史事件因为内容比较多,往往要两课时甚至更多才能完成,这种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不同的课型设计恰当的复习导入环节。

例如: 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鸦片战争部分,第一课是《鸦片战争》,第二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两节课属于同一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在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很有必要复习前一节的内容。在导入设计上可以这样安排: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前一节学习过的鸦片战争,想一想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生:中国战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师:在条约中英国得到了那些好处?

生:割占了香港,获得了巨额的赔款,在对外贸易上获得许多特权。

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英国的成功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更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设计有利于前后两节知识的衔接,也有利于同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颗知识系统,但这种方法毕竟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图片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图像课唤起和组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和形象的双重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字内容。所以展现图片,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思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历史中文化部分的导入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导入的设计,可以选择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先让学生说说关于这幅画的故事,然后说明这只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今天就一起去了解宋元文化的灿烂辉煌。这样设计可以很自然的导入到新授的内容,导入比较自然。

三、歌曲导入

歌曲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很多歌曲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歌曲本身就是写历史事件或历史事件的背景的。优美的旋律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疲劳,也可以拉近老师于学生的距离,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很好的配合。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引起情感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通过播放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歌曲,可以快速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到我们的课堂,也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14课《难忘九一八》的导入设计,可以用多媒体或录音机等教学辅助播放歌曲《松

花江上》,着首凄怆的歌曲,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当时全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这样的旋律很能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听歌,学生能深深感受到当年的东北人民当亡国奴的日子多么悲惨,学生们已经被歌曲带入了抗日战争那段烽火岁月,很自然的进入了学习内容。再学习具体内容就更能加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痛恨,也对当时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四、影视片段导入

学生都很爱看电影电视,如果在上课前线看一段电影或电视剧的话,我想肯定会很兴奋的。而且,心理学家也认为,视频片段能客观直接的刺激学生的感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思维。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很受欢迎,学生也都很爱看,用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开始,他们在情感上很容易接受,对上课也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好好的认真学习。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乡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也进步很大,大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为我们导入情景设计提供的帮助。那么,我们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选择一些当下热播的,家喻户晓的影视剧片段播放一段,一来可以让学生放松精神,得到休息;二来也能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这节课中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南京大屠杀,近年热播的电影《南京!南京!》就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一部很好的电影,里面的演员也是现在的学生们很喜欢的明星。在设计导入时,可以先播放一段电影片段,比如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片段,从感官上直接刺激学生,让学生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再上新课,学生就你认识到抵抗的重要和必要。学生带着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学习抗日战争,也会格外认真,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五、历史小故事导入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导入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一个好故事能扫清上节课的疲劳,提起精神,也能把学生引入故事中的那个年代。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大故事,这个大故事有由许多小故

事组成,中国历史也就藏在这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故事里。几乎每一个历史事件里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些故事把学生带进我们要学的知识里,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

例如:商鞅变法的导入设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商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为了树立威信

师:对,有了威信才能很好的推行新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商鞅变法。

这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五、文字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会经常用到一些文字资料,这些资料也是我们设计导入的很好帮手,文字资料有很多种,因此导入设计业有好几种,简单归纳有一下三种:

1、诗词导入

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过程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用毛主席的《长征》一诗,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了解长征历史的兴趣。

2、历史资料导入

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于文学作品,讲的就是真实,来不得半点虚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真实的历史资料支撑着。这些小资料也为我们导入设计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料,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始。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时,先出示“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鸦片战争》中导入时,可以先出示“英

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让学生产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命令电文,签署的文件等等。

3、名言名句导入

历史是人缔造的,每个历史中都有一个活一些人来推动,这些人在推动历史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很有哲理的名句。在讲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些精彩的话语导入新课。例如:讲《戊戌变法》时引用梁启超的“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来导入,从这句话中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为什么要变法。《世界文化杰作》中引用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来带入。从达.芬奇的“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举头向天,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他的母亲”来引入《文艺复兴》。

结 论

教无定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老师所用的方法不同,不同的内容页要求不同的导入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多看书,看资料,多积累一些丰富的材料,给每一节课都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情景。只有用心准备,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上好一节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2篇:建筑制图教学导入设计

建筑制图教学导入设计

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陈剑彬

摘要:《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一门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构思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物与视图的相互转化比较困难,这成为学习制图课程的“拦路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奋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为创造魅力无穷的课堂教学开创活水源头。 关键词:识图;制图;建筑空间思维;导入教学

《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职业中专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建筑空间思维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建筑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设计是建筑空间思维凝聚的结晶。制图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就是培养学生建立建筑视图的思维符号,难点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实物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困难。

因此,教学应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着手,实现教学突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建筑空间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双重功效。

一、红炉点雪

点的投影是制图课程的第一课,是学习制图课程的基础。点的投影,抽象性强、概括性强,对于刚接触《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心理抵触,而一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坚定信心,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累土至山的作用。

宋代张元干在《夜游宫》词中写道:“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古人坐拥着红火炉听雪品茗,正是内心认知世界的投影。红炉点雪是指在红炉上着一点雪,便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雪是内心深处对新知的恐惧与冷漠,而启发学习便是那红炉的温度,瞬间消除堵塞情绪。

如讲授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课本上用了很多图和字母解释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如果按部就班讲解,学生就容易在理解上产生误解,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授课中避开课本以繁琐的字母和图片作为导入,直接以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为切入点,告诉学生记住了这个公式就等于掌握了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这个公式课本没有,属于教学经验总结。学生最喜欢记住的就是经验总结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接下来的课就轻松活跃了,可出以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激活课堂气氛。如已知点(10,15,20)求其到V面的距离,学生理解了这个对应公式就可以根据“Y=V”立刻得到点到V面的距离的答案为15。依此类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经验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总结进行导入可以起到红炉点雪的效果,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如在讲授点在三个投影面展开,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正形的卡纸按三视图的画法要求将坐标、刻度和字母画在图纸上,并沿YH轴切开,根据要求对H面和W面进行旋转,可研究投影面展开的规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将知识奥妙融入到一张方纸中,启发学生探索。可达到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效果。又如学习点投影的三视图画法,可以以教学生完成“根据矩形的三个点,其中一点落在45°辅助线上,画出矩形”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活动难度。

红炉点雪,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进行导入,有利于优化教学活动结构,让学生立即明白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能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知识的创生者。

二、穿针引线

以一种知识穿针引线将另外一种知识引出来,这种形式的导入可促进知识的迁移。穿针引线是指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这两种知识相互推衍,激发学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

直线投影的内容本身不蕴含情感因素,但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事物与之联系,便能把学生对事物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去,以此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讲直线投影时,可以以“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为最美”、“脚正不怕鞋歪,树正不怕影斜”等与直线相关的谚语穿针引线进行导入,使学生获得对直线投影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内心的学习欲望,学习变得愉悦轻松,教学也顺应了学生的发展。

线的投影的分类一共有垂直线、平行线和一般位置线三种。学习直线投影就得认识这三种直线在空间的表达。课堂导入不应以单纯概念叙述为主,而应跳出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实例、游戏或多媒体引发兴趣,通过观察、表演、思考等方式理解这三个概念,引导学生区分这三种线形,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以实例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如让学生根据教学楼寻找这三种线形并总结区别。以游戏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让学生在教室把自己当作和条直线来演示这三种线形,用表演感受来总结这三种线形的特征。以多媒体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就得借助空间立体的线型素材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形的理解。借助实物、图像等形像化的演示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并从中领悟概念和原理。 众所周知,两点可确定一直线,故直线的投影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同面投影确定。由两点的投影穿针引线绣出直线投影的知识,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索直线投影的规律。如在学习垂直线的投影规律时,课程导入可先复习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然后告诉学生垂直线的投影的规律也符合这个公式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侧垂线、正垂线及铅垂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垂直线的投影规律为“垂直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同理,讲解平行线投影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侧平线、正平线及水平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平行线的投影规律为“平行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这些公式既有共同表达特征,又各有侧重,并能相互补充使之成为体系。授课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收获知识。比教材单调地用一堆字母和图片以表格方式呈现更具有统治性。奥苏贝尔主张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概念“植入”到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以旧知识穿针引线导入新知识,这样既能巩固原有知识,又能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获得新的意义。

三、就汤下面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但要达到这种“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就汤下面,因势利导。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导入应切入对学生学习方式、具体学法及练习作业的指导。教师应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引领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面的投影可谓是点的投影和直线投影的升级,因为面可以由点或直线来确定。这样就引申了面的投影三视图的点画法和线画法两种方法。学生在掌握了点和直线的三视图画法后,遇到面的投影自然在心中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因此,面的投影授课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就汤下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层次的指导都是一次新的教学导入,如指导学生掌握垂直面的投影作法。先引导学生学生在学案中分别对三角形和矩形和菱形的投影进行思考找出垂直面的投影绘图的本质是根据一斜线一平面绘制另外一平面的投影。接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垂直线或平行线并进行标注,并根据垂直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将所有图形中标注的

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绘制。此时,学生会发现对于矩形或菱形将剩下的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封闭成形。而三角形,只能采用点画法,即将三个顶点的投影逐一绘制。

自主学习课堂的导入,可以给学生导入一个题目,让他们自主创造。可以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由讨论。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将一节课分为几部分,并对这几部分的任务进行导入,使课堂导入不仅仅只是在上课前几分钟出现,而是可以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四、小结

“响鼓重锤,振奋人心”巧妙的导入如同重锤,敲响学生的求知欲,引导着学生的思想方向。在新知与旧知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紧紧把握新课程点燃思想的明灯的脚步,激活令人击掌叫好的课堂教学。《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导入的方法更需要在时间经验中总结和提炼。不言而喻,学生的一切变化,都要落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教学导入方法, 让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第13篇:乐教乐学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乐教乐学

学校体育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彩”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的揣摩学生心思,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学生无精打彩,是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厌烦;而“半枯半萎”则主要由于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有害怕恐惧心理,从而缺乏动力。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我通过向前辈学习和从体育数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就要在课中多增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提高教学效果,模仿导入。

教学体验表明,儿童对体育的兴趣,是从模仿开始、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的。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适时激趣,引导

1 儿童先做模仿青蛙跳、袋鼠跳作为诱导儿童向前、向上跳的姿势,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掌握了立定跳远基本的用力方式。这种在模仿中逐步掌握练习的方式,既是动作教学的语言描述,也是形成条件反射、由此及彼地掌握较复杂动作的迁移手段,可以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差这一特点,采用目标参照法进行教学,帮助儿童先确定思维指向和行为定向,以解决从具体的直觉水平向命令的抽象水平过渡的困难。初教一年级学生向左(右)转时学生出现反向而动的错误,引导学生兴一只手进行目标定向,这时学生犯方向性错误的就少了,逐步引导,由教师以手势助口令,错误就没有了。最后学生形成了方向感,教学任务便顺利完成了。

三、快乐体育兴趣化、游戏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介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

2 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

四、激发情感,乐教乐学。

好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粘性”会启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儿歌”、“顺口溜”等,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三步一呼一吸”用以提示学生在中长跑练习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奏运用:“两臂摇得好,两腿抬得高,两眼看前方,身体不摇晃”来教学齐步走,通过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些口诀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教师要一视同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生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对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而且较好。由于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多给集体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教师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从而达到互相促进。

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精神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有针对性把情感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的效果。

第14篇:幼儿园绘画教学导入新策略

幼儿园绘画教学导入新策略

摘 要:“导入”是绘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导入”要讲究策略,如何设计妙趣横生的活动导入,本文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强调“导”,淡化了“授”,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好的活动导入不仅将幼儿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而且调动幼儿思维能力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把幼儿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积极性。导入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起到了引领统筹美术活动全过程的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主动绘画的愿望。那么,如何设计妙趣横生的活动导入呢?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导入应遵守的原则

1.简洁明了。美术绘画活动导入应该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运用一定的技巧,迅速地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主体部分,避免过于复杂和拖拉。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过于花哨、复杂的导入容易使儿童不理解,反而不能投入活动中。同时,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也不长,长时间的导入会让幼儿感到疲惫和厌倦,反而失去了导入的意义。导入应该是幼儿一听就懂而且刚好能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精致小巧的环节。

2.紧扣主题。所谓导入环节,就是引出活动主题,所以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主题。围绕主题的导入能够让幼儿了解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活动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投入活动的热情。因此,教师在组织导入环节时,要避免涉及无关的内容,避免出现为导入而导入的情况。

3.生动有趣。与成人不同,幼儿进行学习、参与活动的驱动力更多的来自外在的体验而非内心的信念。他们能否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美术绘画活动中,取决于他们能否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绘画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时还需要在趣味性方面下功夫,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

4.全体参与。设计美术绘画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致力于让所有成员参与进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那种只关注几个幼儿、只吸引几个幼儿或者只能让少数幼儿有机会参与的导入形式。关注全体从活动开头就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二、幼儿园绘画教学导入的方法

1.电教导入。幼儿的思维具体而直观,电教(幻灯、录音机、电脑)以其具有的新颖性、趣味性、游戏性和艺术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促使幼儿在脑海中形成绘画的表象,引发幼儿产生奇思妙想,这便是一个开启幼儿智慧的过程。比如,我在实习期间的一节美术绘画教学活动“有趣的脸”。创作前,我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脸,然后利用电脑欣赏“有趣的脸”(画中表现:螃蟹嘴、钟表眼、树叶的头发),使幼儿具体而直观地了解到我们脸上的每个部分都可以用物品形象的表现出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奇、有趣的脸。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将生活中那些奇特的事物进行了巧妙而有趣的组合。

2.谈话式导入。要引导幼儿热情地参与谈话讨论,明确自己绘画表现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悬念,让幼儿猜测和揣摩。教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自由地探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能够了解到幼儿的生活,这些生活将是幼儿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如小班早期阅读“小蝌蚪”的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观看书本池塘里的小蝌蚪后,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小蝌蚪”的经过,想一想,池塘里有谁?它们是由什么变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做什么?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说一说。

3.游戏情境导入。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导入游戏,创设游戏化的情境,用游戏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学习任务。幼儿沉浸在他们最喜爱的游戏氛围中,美术活动就成了玩耍,这种顺应幼儿天性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憧憬。教师用游戏的谈话形式创设一定的场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引导大班幼儿画“捉迷藏”的内容时,可组织幼儿到户外玩捉迷藏的游戏,体会各种动作和姿态,然后启发幼儿的联想,创作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4.美术作品欣赏导入。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大师的作品,也可以选择儿童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教师的作品。不过让幼儿欣赏作品时,要注意不要让现成的作品束缚幼儿的思维,从而限制了幼儿的美术创作。如欣赏现代农民画画家张素花的“农贸市场”,农民画具有特有的特质美,幼儿欣赏起来有亲切感,容易引发联想。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问:“这幅画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们见过农贸市场是什么样子的?人们都在买什么?”请幼儿模仿一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品的人物形象生动,人物表情丰富而富有个性,农贸市场中的场景气氛热烈,富有儿童情趣。幼儿的画中有蹬滑轮车来市场的;有坐着轮椅买东西的老爷爷;有大声吆喝的卖货人。仔细品味,还会从画面上看到很多丰富有趣的内容。

实践证明,根据幼儿美术活动内容,选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种导入方式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灵活运用,这样便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15篇:小手拍拍教学设计导入

篇1:游戏教案《小手拍拍》

小班游戏活动《小手拍拍》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手拍拍》,能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边跟唱边指认自己的五官。

2、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功能。

活动准备:

1、五官的图片

2、小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说一说(了解五官的名称和功能)

1、找一找,我们的脸上有什么?(让幼儿自由地说说自己脸上有什么)老师将说到的贴在前面。

眉毛。(我有两条弯弯的小眉毛。)眉毛有什么本领?(挡住汗水)

眼睛。(我有一双大眼睛。)眼睛有什么本领?(原来我的小眼睛本领很大,可以看电视、看书、看玩具,看爸爸妈妈,看小树小草还有小花,可以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要看太久的电视,不然眼睛就会看不清了。) 鼻子。(我有一个高高的小鼻子。)鼻子有什么本领?

嘴巴。(我有一张红嘟嘟的小嘴巴。)嘴巴有什么本领?

师:找找看,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

耳朵。(我有一对灵敏的小耳朵。)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哎呀呀,你们的本领真大,在我们的脸上,从上到下找到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五样东西我们把它们叫做五官。

3、帮小狗找找五官。

师:看,谁来啦?小狗说你们有五官,我的五官在哪里?帮我们找一找。我来唱,你们来回答好吗?

(幼儿找找老师唱唱)。

小结:我们脸上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名字不一样,本领也不一样。 过渡:今天小手来和眼睛、嘴巴、耳朵、眉毛、鼻子唱歌做游戏拉!

二、学唱歌曲《小手拍拍》(边唱歌曲边做模仿动作)

1、看,小手要和眼睛、嘴巴、耳朵、眉毛、鼻子唱歌做游戏了。(幼儿欣赏课件)

2、这首歌好听吗?我们跟着歌曲拍拍手,唱到哪里就点到哪里。(老师清唱,幼儿模仿表演)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听清歌词指认自己的五官。

小结:孩子们的本领可真大,能听清楚歌曲里的娃娃在唱些什么,而且还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小耳朵。

过渡:歌曲里的娃娃唱歌可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跟娃娃学唱歌好不好?

三、演唱歌曲,熟练掌握。

四、活动结束。

附: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

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

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篇2:教案:小手拍拍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日期 执教者

篇3:小班音乐活动 小手拍拍

时间: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上午)

班级:小1班

执教者:沈蓓

活动名称:小手拍拍

设计思路:

《小手拍拍》来源于学习教参上的《小手拍拍》。当老师唱到相应的位置时,幼儿就用小手指出来,运用音乐的形式让幼儿更感兴趣的去指认自己的五官,与《小宝宝》主题里的能关注自己与同伴的五官与四肢比较契合。而且这首歌曲通俗易懂,而且唱起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后面四句是由叠字组成的,符合小班年龄的特点,所以选择了这一个内容。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手拍拍》,能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边跟唱边指认自己的五官。

2、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功能。

活动准备:

课件、自制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上幼儿园”

二、新授歌曲“小手拍拍”

(一)找一找,说一说(了解五官的名称和功能)

1、找一找,我们的脸上有什么?(让幼儿自由地说说自己脸上有什么)老师将说到的贴在前面。

眉毛。(我有两条弯弯的小眉毛。)眉毛有什么本领?(挡住汗水)

眼睛。(我有一双大眼睛。)眼睛有什么本领?(原来我的小眼睛本领很大,可以看电视、看书、看玩具,看爸爸妈妈,看小树小草还有小花,可以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要看太久的电视,不然眼睛就会看不清了。)

鼻子。(我有一个高高的小鼻子。)鼻子有什么本领?

嘴巴。(我有一张红嘟嘟的小嘴巴。)嘴巴有什么本领?

师:找找看,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

耳朵。(我有一对灵敏的小耳朵。)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哎呀呀,你们的本领真大,在我们的脸上,从上到下找到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五样东西我们把它们叫做五官,叫什么。

3、帮小狗找找五官。

师:看,谁来啦?小狗说你们有五官,我的五官在哪里?帮我们找一找。我来唱,你们来回答好吗?

(幼儿找找老师唱唱)。

小结:我们脸上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名字不一样,本领也不一样。 过渡:今天小手来和眼睛、嘴巴、耳朵、眉毛、鼻子唱歌做游戏拉!

(二)、学唱歌曲《小手拍拍》(边唱歌曲边做模仿动作)

1、看,小手要和眼睛、嘴巴、耳朵、眉毛、鼻子唱歌做游戏了。(幼儿欣赏课件)

2、这首歌好听吗?我们跟着歌曲拍拍手,唱到哪里就点到哪里。(老师清唱,幼儿模仿表演)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听清歌词指认自己的五官。

小结:孩子们的本领可真大,能听清楚歌曲里的娃娃在唱些什么,而且还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小耳朵。

过渡:歌曲里的娃娃唱歌可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跟娃娃学唱歌好不好?

(三)、演唱歌曲(进一步跟随钢琴演唱歌曲,熟悉五官的功能) 幼儿随着伴奏唱歌。

小结:眼睛可以看得见东西,鼻子能闻见味道,嘴巴能吃到东西,还会说好听的话,耳朵能听见声音,他们的本领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第16篇:命题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命题教学导入的方法:P232(1)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引入命题。教师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作思维去发现命题。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与另一个角拼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这一定理。(2)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引入命题。例如,韦达定理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观察、归纳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定理。首先,举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实例,让学生先求出这些方程的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方程的系数之间有何关系?学生会不难发现这种关系并提出猜想,于是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证明这一猜想进而得到韦达定理。(4)由实际的需要引入命题。为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有时需要运用数学的方法,而这种数学方法往往会产生出很有用处的定理、法则。因此,由实际问题的需要,以问题的形式去探求命题,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命题引入方式。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在缺乏测量角度仪器的情况下,只能测得某一呈三角形状的土地的三边之长,问能否由三边的长度去求出该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会调动学生渴望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由此再引导学生去探求和推导出“海伦公式”。(5)由“矛盾”引入命题。例如,在讲授“和角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计算cos30°=____,cos60°=____,cos(30°+60°)=____。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cos(30°+60°)≠cos30°+cos60°。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计算cos(α+β)=?是否存在一个公式?于是引导学生去寻求余弦的和角公式。一般地,学生会认为cos(α+β)=cosα+cosβ,但从具体的例子又推翻了这种假设,于是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将cos作为一个运算元素套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导致了一种思维的冲突,在这一情境中引入命题,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渴望对公式的寻求。(6)创设趣味情景,激发兴趣。在讲>一节时,由于许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在新课开始时可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玩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①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②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通过游戏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课堂气氛,触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途径:P276 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的内容、规律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的联系。比如,通过解方程①与②,发现都可用换元法来求解。在此基础上推广至③,也可用换元法求解。由此概括出换元法可以将复杂方程转化为简单方程,从而认识到化归思想是 对换元法的高度概括,还可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2.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既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又是数学思维的结果。所以概念教学不应简单给出定义,应当引导学生感受或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演示温度计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冬季某天北京白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问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度。学生知道应该通过实施减法来求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具体列算式时遇到了困惑:是“10°-5°”吗?不对!“是零上10°-零下5°”吗?似乎对,但又无法进行运算。于是,一个关于“负数”及其表示的思考由此而展开了。再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抽象概括出相反意义的量可用数学符号“+”与“-”来表示,从而解决了实际生活和数学中的一系列运算问题,教学也达到了知识与思想协调发展的目的。3.在数学教材处理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中学数学教材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蕴涵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两个组成部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知识是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数学思想方法属于内隐形式,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如在圆周角性质的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当圆周角是锐角、直角、钝角的不同情形;又如在分式教学中,分别类比分数概念、性质及运算,得到分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4.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的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又如在“绝对值概念”教学中,教材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描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学生往往无法深刻地理解该概念的本质,教师应结合数轴表示其几何意义来揭示“绝对值”的本质,这样学生才会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概念。5.在数学原理教学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原理与数学概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概念是点,数学原理是线,而数学思想方法是面。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时,蕴涵化归思想和转化思想;在引导学生猜想中,渗透特殊与一般化方法和归纳思想;在探究证法中,揭示数形思想和分类思想;在反思探究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6.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是命题的不断变换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观念性成果,它在数学问题解决之中应用很广泛,数学问题的每一步转化,都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规律。例如,在解决“不用渡过河,如何测量河流的宽度?”这个问题中,涉及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添加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领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和作用。

三、勾股定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想结论 教师:如图

1、2所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a、b,斜边长为c,猜想一下它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并运用图形验证你与同伴找到的结论.学生:a2+b2=c2„„勾股定理.教师:非常正确,是勾股定理.相信大家,已经阅读过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有谁能给同学们讲一下? (2)学生讲解验证结论.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造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即我们的图2来证明勾股定理,后来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师展示图4) (3)验证结论

教师:再来展示一下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思路.由(3)图知c2 =1/2 ab×4+(b-a)2 ,化简得c2 =a2 +b2 .(正因为此,“赵爽弦图”才成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图案.教师:.这就是这位总统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的图形。它的面积有两种表示方法:既可以表示为 1/2(a+b)×(a+b),又可以表示为 1/2 ab×2+1/2 c2.对比两种表示方法可得 1/2(a+b)×(a+b)=1/2 ab×2+1/2 c2化简,可得a2+b2=c2(4) 归纳定理验证继续教师:(板书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已知:如图1,等边△ABC边长是6cm.⑴求高AD的长(精确到0.1cm) ⑵注S△ABC(精确到0.1cm)

2.在Rt△ABC中,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若斜边为a,则两条真角边的和为-- 3.⑴如图2在□ABCD中,∠ABD=90°,若CD=3,BC=5,则□ABCD的面积为 A、10 B、11 C、12 D、13 (教师巡视,对小组讨论进行点拔指导,分小组编题全班展示、评价)

四、勾股定理(应用)

例题:晓健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晓健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1)一个25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的AO距离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4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4m吗?(2)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高18m的大树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6米处,这棵树折断后有多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你认 为还有什么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几何上看,勾股定理是讲:以RtΔ斜边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分别以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六、布置作业课本

习题第1.2.3题。目的一方面是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17篇: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导入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导入

摘要:新课标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的状况,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法知识要点。高质量的导入对枯燥的语法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导入;语法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语法教学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设适合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操练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由于我们生活中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学生只能在课堂中死记硬背语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兴趣就下降了,英语语法的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负担。但这也不是说没有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笔者认为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语法教学导入,为语法教学设置情境就能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语法教学的导入:

一、温故知新导入语法教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式的导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且能牵引出新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讲现在完成时,笔者课前和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对话。 T: You looked tire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vening? S1: I watched TV. S2: I did my homework. S3: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面向另一个学生一边问一边在黑板上出示一下句型: T: 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S4:Yes ,I did. T: Have you watched TV before?S4:Yes ,I have. T: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S4:Yes ,I have/ No, I haven’t. T: Have you played computer games before?S4: Yes,I have. T: My son has ever played computer games .It’s very intersting ,but it has influnced his study .He has stopped it already. 利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型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继而贯穿新的语法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语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划线部分词语,找出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式的不同与构成,总结现在完成时的定义和常用的副词。

二、利用做游戏导入语法教学

教师可利用身边的一些人或事进行游戏语法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的去体会语言情境,灵活的掌握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比较透彻,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比较容易,记忆起来也就牢固得多。如在讲定语从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进行语法教学。

T:let’s play a game,shall we?(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一男一女两个布娃娃、一顶红帽子) T:Can you tell me which doll is a girl? S1:The doll with long hair is a girl. T:(把帽子戴到女娃娃头上)What is the girl wearing now? Ss:The girl is wearing a red hat.①

T:How do you like the girl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②

S2:The girl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becomes more beautiful.③

T:(把帽子戴到男孩头上)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now? S3: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looks funny.④

接下来,笔者将句①、句②、句③、句④呈现在幻灯片上,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定语从句。这样学生在玩耍和乐趣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所要讲的语法结构,然后教师再讲解这些语法结构的用法和构成时,学生们就会很容易的接受,而不会觉得枯燥和单调。

三、利用讲故事导入语法教学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笔者在讲过去完成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盎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上课前故意卖关子问学生:

T: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a story? Ss: Yes. 于是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昨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T: Yesterday I had an accident.I felt very terribl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me?

Ss: Yes. Yesterday I was invited to a clamates’ party at ten in Luo Yang .But my clock went out.When I woke up, it had been half past eight.When I got to the bus station,the early bus had left.I had to wait for the next bus .Just then 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purse at home.I hurried to my home to get my purse.Lukily I caught the next bus.However,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the bus.I waited and waited.Finally I had to change another bus, when I reached the party,the party had begun.My clamates punished me to sing and drink.How I was embarraed. 故事导入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空间。

四、利用实物创设导入语法教学

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实物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例如:借助破杯子、坏了的玩具来介绍形容词broken;用一杯水来体现a cup of;把几样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来体现in, on, under,behind等一些介词的含义! 再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或情态动词之前,都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做这个游戏。首先,把准备好的各种物品放在一个布兜里面,然后攥住布兜的袋口让学生触摸并猜出里面是什么,再进一步猜出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学生用一下句型进行回答。

T: What’s this?

S1: I think it may be „S2: I think it must be„

T: What’s it made of ? S3: It’s made of„

通过实物这个直观教学手段,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述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形成交际的模拟情境和气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语法知识。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导入语法教学,为语法教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使枯燥的语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动中学”、“静中思”。总之,语法教学的合理导入,既能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功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发生兴趣。

第18篇:英语导入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Unit 1 How do we Section A 1a-2c

教材分析 执教者 王艳平课时 1 所属教材

“Go For It”

目录

(一)教学内容:“Go For It”是一套富有生活情趣,形式灵活,极具人文性的教材。这套教材无论从单元标题设置到课文内容选材都紧扣生活,以某一话题为主线,从生活的各个层面来丰富话题,在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存储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知识目标,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习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学习方法,进而发现学习困难,提出建议再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评价,依次为话题链,设置多种任务使学生在学期初总结最佳学习方法,确立信心,直击中考。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进入九年级的第一节新授课,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话题,谈论学习方法,为话题之

首。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多总结,为以后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新生,在知识体系上以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经过两年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和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口语表达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课前小组安排要科学,课上要恰当、适时地进行引导,同时是新生学情分新组搭配,老师要及时了解配合情况。

(二)本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学习方法,设置各种任务,让学生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活动。活动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感受,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掌握以下关于学习方法的词组

by working with friends

by making 知flashcards by reading the textbook 教学目识与能标 力目标 by making vocabulary lists by listening to

tapes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by watching English-language

videos

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read 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study with a group

(2)掌握以下基本句型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

I learn by „„

Do you learn English by „„?

Yes, I do ./ No , I don’t.

Do you ever

do „„?

Oh ,yes.„„..Have you ever done „„?

Yes, I have./ No , I haven’t(3)Verb+by with gerund

(1)能够用基本词组和句型询问并回答学习方法

过(2)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程与方能力、自信心及沟通、合作能力 法目标

(3)由点到面地带动学生会自主使用智能语音教具进行自我提升

(1) 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并调整适合情自己的学习方法。 感态度

(2) 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尊重与价值观目标 他人感受,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合作互助,体会集体的智

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有关学习方法的词组及基本句型 How do you 重study for a test? 点 教学重 I study by „„

1、熟记一系列动词词组

难点难

2、询问学习方法的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和现在完点

成时的一般疑问句的正确运用 。 教学策略与 设计教具辅助教学法

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一)热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情景交际法

2、任务型教学法

3、多媒体及有声T: Good morning, eveyone

S:Good morning, teacher

T:Welcome to the Happy English Cla

T:Who’s on duty today?

教具发音:I am

1、Greeting

教师亲切的微笑,伸开的双臂,“Happy English Cla”的命名,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课堂

T: There is a shy boy in our cla.He is afraid of speaking in

S: 记下相关front.This boy will

信息

2、On speak out his words Duty instead.Let’s listen.

S: 猜出值日生姓名

T: 点击教具播放值日录音

T: 根据内容进行提问

T: 用谚语鼓励值日生

T: Speak Chinese

3、Check Words Other students: Write them on a piece of

S1: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利用新型教具创设新型值日,消除口语困难生的畏怯心理,学初第一节课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与英语课的关系,记下相关信息一项更提高了学生做听力时的注意力。

发音评测促进了学生课下的发音及口语练习;过程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培养

S2: Pronounce 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paper the words 极性和自信心。

T: Check the answers

得分计入平时成绩

(二)T: Next,let’s 导入 enjoy an English song.

歌曲导入 T: Is it beautiful? It was sung by me.I like singing ,and I like English best.So I always study by singing English songs.

影音结合,直击学生视听享受,欢快的音乐,熟悉的声音,活跃了课堂,教师的演唱更引起了强烈的模仿和带动效应,为今后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This leon ,we’ll talk about the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三)多媒体呈现Unit 1 知识呈现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1.出示课题 I study by „„

跟读 明确学习目标

及语讲解by 的用法 法项

2、收集

1、教师出示幻灯片及点击课本及有学习方法的有声图片进行引导。声图片跟读词组 词组

2、以提问形式说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1a T: I think many 跟读词组

students feel nervous before the exam .Next, let’s talk about the ways of studying for a test?

1、打开书,完成1a任务

2、用多媒体呈现教师总结的学习方法

大量收集学习方法的词组,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下铺垫

洞察学生实际心理,调动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准备学习新知识并完成任务 Pairwork Ask a S: One by one 结对反复操练,巩partner how he or she 进行表演 固新知,为后面的(任务studies for a test? Group work 做好铺一) 垫,使多数学生能用基T: 用多媒体呈现词本目标语脱口而出 组、图片及句型结构

1b T: Next,Let’s

1、用激光教鞭以介绍人物的形practice listening 指示人名 式引入听力,并跟读人skills.look at 1b, There 名,无形中熟悉了题目

2、听力训练 要求。are three students.(全部词组做好Their names are Mei、铺垫,集中进行三项听Pierre、Antonio.力练习)

Check the answers

1、听力之前熟悉内容,勾出有关学习方法的词组

2、Check answers

1、熟悉内容

2、Check answers

3、讲解voice 的用法

导入2c T: Next,Let’s

watch a video播放视频文件 1c

2a 跟读句子 听力训练 跟读句子 听力训练

2b

视频内容为一学生学英语有困难,其友带她去英语俱乐部,自然链接2c的

Groupwork,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动

热情

2c Group work : Role 小组到台前表

1、创设情景,锻play conversations 演 炼在真实语境中使用(任务about the ways 新语言的能力

2、强烈二) of study .的鼓点为课堂带来乐

队的感受,学生兴趣高

1、幻灯片出示关于英涨 语俱乐部的图片及基本结构

(四)The popular ways of

3、向有经验的全班互动,将所学能力提升 study 同学进行采访,并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完

记录 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进Survey

1、课前发放任务卡 行了听、说、写的训练,and Report

4、总结出最受全面提升能力

2、用多媒体呈现表格(任务及语言结构 三)

欢迎的学习方法

5、采访完毕后出示范文

6、以作文形式进行汇报

课堂小点击有声教学卡的谚中英文录制,激励学生学习的结 语栏 男女生交替 信心,更是写作好素材2分钟 谚语 布置作业 1分钟

板书设计

的积累。

1、Writing 《How do I study for a test? 》

2、口语操练(有条件的可进入畅言学习网络进行发音练习。)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Section

A 1a-2c

by working with friends

by making flashcards

by reading the textbook

by making vocabulary lists

by listening to tapes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by watching English-language videos

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read 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study with a group

第19篇:英语词汇教学的导入方法

直观教学法

直观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英语单词同实物或情景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增强语言的真实性和形象感,易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教师使用直观教学法,不但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知和记忆。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看物见景中学习词汇。直观教学手段除了展示实物、图片,教师还可以使用简笔画或借助表情、手势、动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这也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词汇教学手段。

①实物、实景导入法

实物、实景导入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本课词汇有关的实物,或利用教室里及学生身边的物体,一边呈现词汇,一边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直接感知词汇的意义。

②图片、幻灯片导入法

图片、幻灯片导入弥补了实物导入的局限性。例如,利用图片和幻灯片,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四季风光的同时,掌握表达四季特点及天气的名词、形容词;可以让学生在目睹运动会盛况的同时,掌握表示各种运动项目名称的单词。幻灯片和图片导入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接受词汇知识,还有利于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③非言语行为导入法

非言语行为导入法是指教师借助表情、音调、手势、体态等方式传递信息。导入单词时,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伴随言语行为可以使语言信息变得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例如在教授sing, run, jump, cry, laugh等动词时,教师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让学生仔细听,使单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游戏呈现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尽力从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初中生与小学生一样,喜欢各类有趣的比赛和游戏。在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告诉学生本堂课的竞争方法和奖惩规则,并实践之。比如,教师在某堂课上让男生和女生进行“较量”,在黑板的一侧画上两栏,并给两个队伍分别起好名字,如super boys, spicy girls。每组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答错扣一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每次的比赛方式可以不同,比如分行比赛,分列比赛等等。利用游戏导入单词,可以使学生在边玩边学中掌握词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常用的游戏有“Polly says”、摸猜游戏、指令游戏、猜词游戏、猜动作游戏和卡片游戏等等。 3.利用图表法

教师可根据新授词汇的词义和用法,采用图表法或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接感受新词汇的词义和用法。以表达方位的介词in, on, to和表示动作的fetch, bring, take为例,教师只需用一幅简单的图来表示其含义,而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就能区别它们的用法。 4.创设情境教单词

在情境中学习单词是中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方法。情境虽然是模拟的,却可以使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而乐于参与活动。比如在教授问路、购物、打电话等的相关词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情境,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习了知识,还亲身参与了交际活动,训练了听说能力,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5.利用词汇扩展的方法

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与其关联的其它词汇,这给教师进行词汇扩展提供了良机。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词汇扩展方法。

①关联词或联想词群。如教授fruit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有关水果具体名称的词,并在黑板上列出关联词群:apple, orange, pear, peach, banana等。

②利用词形变化规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记忆某些词汇的词形变化时,应向学生介绍、总结其变化规律。如在总结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形式时,可分为以下几类: A—A—A 型 : hit hit hit

A—B—B 型 : get got got A—B—C 型: take took taken

A—B—A 型: run ran run

③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例如,教授dislike, disappear时,学生已学习了like和appear,因此教师只需告诉学生前缀dis-的含义是“不”,学生就能推测出dislike, disappear的意思。

b.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ork, write, visit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后缀-er, -or的含义后,学生就能推测出worker, writer, visitor的含义。

c.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学生学过girl, boy, pen, friend后,自然而然地就能推测出girlfriend, boyfriend与penfriend的含义。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d.利用词性转化的方法。在英语中,同一个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及含义,如: hand n.手—hand vt.递 break n.休息—break vt.打破 empty adj.空的—empty vt.倒空

在教授单词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关注此类具有多种词性的单词,并学会举一反三,在今后的阅读中遇到生词时能够猜测出其含义。

6.以旧带新呈现法

以旧带新呈现法就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借助其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等学生已学过的词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单词。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还可以收到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强化旧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7.语言描述导入法 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词汇进行描述,使学生既能得到听力训练,又能获得语言信息,并能理解特定环境下语言的意义,这也是词不离句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如在教developing;developed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

T: 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 rich? (America, England, German, Ruia, China, Canada, Japan)

Ss: America, England, Germany...

T: We call them developed countries.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n’t as rich a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s: China, India...

T: We call them developing countries.

第20篇: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巧用游戏导入三级跳远教学

摘要: 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 ...三级跳远是最早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实践部分“必选教材”,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由于其动作较复杂,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以往教学中一直采用分解教学的方法:即先模仿三级跳中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的动作,再做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最后再进行完整的三级跳远教学。古板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枯燥而沉闷,教学的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且教学时数至少5~6课时。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受传统游戏“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的启发,本人把三级跳远改编成跳房子游戏进行引导性学习,取得了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教学中通过一个“跳房子”游戏首先使学生都能完成三级跳远初步的完整技术动作,从而能使全体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再用分解法改进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使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技能。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爱,使其在快乐中学、在兴奋中练。使从小做的“跳房子”游戏形式成为三级跳远的载体,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三级跳远的初步技术,也是“完整”技术。

游戏具体做法是:如图1,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从起点行进间做一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接一个跳跃,双脚落入指定方格中,然后沿边线返回,依次连续做分组练习。教法: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不引入三级跳远的概念,甚至单足跳、跨步跳的概念也不引用;只是以引入一个新游戏元素的形式,通过一个完整的示范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简单强调“左(右)—右(左)—双脚落地”。也可以采用图2进行连续的练习。对游戏的效果进行质量性评价,以引起学生对动作的重视。课下练习时,仍然可采用跳房子游戏常用的组织形式: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游戏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给出场地图作为参考,游戏场地的大小、形状应由学生们自己设计,不予限制,以体现课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游戏中不突出成绩评价,应指出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之处,营造快乐氛围;

3.分组时,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体现团结),也可以由教师按能力分组,体现差异性。

当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连续跳以后,再把学生带到三级跳远沙坑场地做一个完整的三级跳示范,让学生体验游戏中得到的“成果”,从中延续快乐,培养成功感。如果在自然班中让男女生一起做,可以更大地激发女生运动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共同体验到快乐。在学生基本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以后,应不断提出新的练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挑战和进步中随时得到快乐。通过连续练习,对发现的问题慢慢解决,以表扬为主,逐步改善动作的质量,强调每一跳的动作和节奏,避免急于求成,让学生产生难以突破的运动障碍,影响课堂气氛。在随后的练习中也可以分解成单足跳、跨步跳的动作,逐步提高动作的各个环节质量,基本达到三级跳远的技术要求。使三级跳远的学习在快乐、主动、创造的气氛中完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个课时。

《教学导入范文.doc》
教学导入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