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

2020-03-02 22:31: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动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谭连桂

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综观中国教育历史,不论是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古代贵族教育,还是我国自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都不能也不敢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于教育的公平。民国初期在陶行之等教育名家的倡导下,平民教育有所萌芽,可惜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公平教育也只是昙花一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唯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才可能真正地重视公平教育、办好公平教育。

本人30多年工作在农村教育工作一线,对公平教育深有体会和感触,我对办均衡教育最深刻的体会有下面五点。

第一、做好网点布局调整是推动均衡教育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办素质教育目标,大力倡导均衡教育。可是,农村小学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逐年减少;小学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有特长的艺、体类老师更少,导致英语、电脑等一些课程无法开设;村完小分布过多(基本上是一村一所),教育资源分布又不均衡、教学质量更是参 1

差不齐。——以上原因导致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2002年我在桑田乡(现改为桑田镇)主持教委会工作,我围绕“如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调研与思考,经过慎重的集体研究后,率先向县教育局和县政府递交了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建议:“全乡只保留两所完全小学,其它小学降级为只保留1-3年级的村小”。县局和县政府对我们的建议非常重视,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吴信根同志专程来我乡开展调研并鼓励我们积极稳妥地搞好该项工作,为全县树立样板。至2004年桑田镇全乡小学结束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由于科学合理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该乡的教学质量快速得到了提高。

莱溪乡交通条件较好(水泥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村民普遍比较富裕、村民对教育也很重视。基于以上优势,2005年我调任莱溪乡中心小学校长后,在原有网点布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调整力度,决定通过两年的努力,全乡撤并六所村小,只保留四所完小。2005年上井、西山、后举三所小学顺利撤并成功。黄满、石渠、上潺三所小学由于部分村民反对,列入第二批归并对象。2006年开学初我带领班子成员前往这三个村,深入了解情况。原来,村民反对撤并小学是有“三怕”:一怕孩子到新学校读书不适应;二怕自己村子里没了学校没面子;三怕路途远、孩子小会出安全事故。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走村入户交流谈心、散发倡议书等方式方法,大力地反复宣传网点布局调整的积极意义。并代表学校明确对家长作出了三项承诺:

1、保证给每个孩子在新学校学习都有进步。

2、通过路队制的建立和执行保证每个孩子的路速安全。

3、保证给每个孩子更好更全面的教育。由于家长的思想工作做通了,2006上半年黄满、

上潺两所学校顺利归并东方小学,2006下半年石渠村的家长们看到我校的三项承诺确实得到兑现,主动承担起接送任务,要求将孩子并入东方小学就读。至此全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圆满结束。办均衡教育的优势很快得到体现:2006年莱溪小学夺回了久别的全县毕业班成绩第一名,2007年和2008年保持了全县前

一、二名;全乡四所小学仪器图书得到很大充实,校舍环境得到良好整治,办学条件迅速提升了档次;师资在整合中得到加强,全乡小学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特色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初见成果。

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给我的启示是:只有心系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取得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把教育工作做好。

第二、平等配置教育资源是均衡教育的硬件保障。

近年来,我们多方筹措资金60余万元按部颁二类标准为莱溪乡四所完全小学配齐了教学仪器、教具。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方面更是充分考虑到公平发展的因素:每所村完小都配备电脑六台;教学用彩电四台、VCD两台、英语复读机一台以上;中心小学、杨梅小学各配各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一套。同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幅射和辅导功能,中心小学将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料刻录成光盘(近三年据统计刻录光盘300余片)无偿分发给各村完小。我们还通过为全乡老师配备V盘、建立全乡教师QQ群、建立全乡教师电子资料库等形式努力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一步慢,步步慢。面对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学校领导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紧迫感,要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方针。试问:落伍、低级的教育硬件资源即使搞得再均衡又有什么

意义呢?!

第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均衡教育的关键

首先我着重师资管理,优化培训策略,创新培训模式,多层次开展业务培训。每年都要组织教师业务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代训,以考促学的目的。在经费紧张情况下,投入资金购置图书资料在全校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每所小学我都想方设法配齐音、体、美、英等专职教师,我们还通过青年教师轮派制(中心完小教师派出有专长的青年教师,两年后成绩优秀的保证其回中心小学)、业务骨干帮扶制(中心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下派到村完小任教导主任帮助村完小组建教研组织)等制度的落实,有效地解决了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问题。

师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与价值导向。自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进行全乡“十大名师”创评活动。每年根据对教师德、能、勤、绩综合评估,在全乡小学评出10个群众满意、责任心强、成绩优秀的“名师”并予以大力宣传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我们还坚持执行教师业绩奖励制度,奖励面都在四成以上。虽然我们本着人文和尊重精神,从来不对老师采取惩罚措施,但是可喜的是:后进老师正在努力地追赶着先进老师。

近三年我校教师获得优质课、说课竞赛市级一等奖8人次,

二、三等奖12人次;在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次;论文、CAI课件获得省、市、县级奖励80余人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平等教育。

第四、关注弱势学生是做好均衡教育的重点

我们认为的弱势学生有两类: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和学习接受能力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在争取上级单位部门帮助的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我们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通过校领导、教师与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等形式,近三年先后资助特困学生160余人。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少”的庄重承诺。

对于学习接受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求老师做到“三要两不准”:不准歧视、打击学差生;不准搞重点班、实验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要根据学差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适度辅导。

教育本就是充满爱的事业,而同情和怜悯更是爱心的基础和源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碧蓝的天空、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和煦的阳光,既是社会公平的象征更是每个教育人行动的指南。

第五、抓好教育创新是提升均衡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我国教育专家指出,教育的均衡化当前提倡的是 :有质量的教育均衡,接受有质量的平等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均衡不仅仅要关注教学机会的均等,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教学过程和成功机会的均等。因此我校围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让学校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这个宗旨,大力推动课程改革,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长期坚持艺术教育和校本教研实践。

2005年开始,我们莱溪小学率先推行“五加二”课程设置,即:每天

用5课时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另外安排活动2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特长训练。素质培养的内容一方面是加强安全、法律、卫生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是开展“课堂剧”、“演讲比赛”、“争做环保小卫士”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长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艺体训练”——组建鼓号队、体训队,开设舞蹈课、书画课、棋类课等地方课程。2006年市教研室领导来我校开展新课程执行情况调查,对我校的“五加二”课程设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的课程创新走在了全市课改前列。

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研究工作,2007年申请了国家级教改课题“发展式教育手段与学生能力提高”立项,并围绕这一课题在全乡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造实验工作。近三年来我乡小学教师还先后承担了6个省级教研课题、8个市级教研课题、30余个县级课题的实验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重研究”的浓厚校本教研氛围。不但锻炼了教师队伍,全乡小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探索和创造能力也普遍得到很大提高。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泼、民主气氛,得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质量。2005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英语书写能力比赛、现场讲故事、作文比赛等赛事每次都获得了团体

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参加市级以上征文、小制作比赛获一等奖6人次,

二、三等奖11人次。学生23篇习作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通过抓好教育创新,让孩子在学校就练就适应、引领现代化、信息化的好素质、真本领,这既是我们当代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

我们的均衡教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的肯定:2007年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我校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省教育工会授予我乡小学工会“四个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市教育局授予我乡小学“实施新课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和2006年县政府先后授予我乡小学“文明单位”“创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县教育局近三年两次授予我校“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虽然均衡教育还需要加大投入,也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能为推动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出一点力我感到由衷的幸福,我更为有幸亲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盛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愿平等教育的目标早日实现,祝福祖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早日描画成功!

教育均衡

均衡教育自查

均衡教育论文

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均衡教育8

均衡教育要求

教育均衡解说词

均衡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现场解说词

均衡教育自查报告 副本

《均衡教育.doc》
均衡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