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

2020-03-02 07:15: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最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会用函数的单调性求一些函数的最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高中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其次是从知识系统来看,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渗透于高中教学的全过程,但却是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的常用方法很多,有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等,建立函数模型的应用题,常常是求最值的问题。新课程引入了导数后,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成了非常常规的方法,是学习函数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内容。二次函数 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引入参数后,其内容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良好题材,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教学难点:对参数的讨论及整体把握。

四、教学课型:例题讲解课

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求函数 的最大、最小值。

解: ,函数的对称轴为 ,所以函数在[2,4]上为增函数,从而当x = 4时,y取最大值16 – 8 = 8;当x = 2时,y取最小值4 – 4 = 0。

(2)求函数 的最大、最小值。

解: ,函数的对称轴为 ,所以当x = 1时,y取最小值 – 1;又当x = 0时,y = 0,当x = 2时,y = 0,所以y取最小值0。

一般结论:

(Ⅰ)配方,求对称轴 ;

(Ⅱ)判断 是否属于给定区间[m , n]: ① 若 ,则 ,再求 ,较大者为最大值;

② 若 ,则求 ,较大者为最大值,较小者为最小值。

对于a 0给出结论。

(二)例题讲练,深化理解

(1)求函数 的最大、最小值。 解决策略:

配方得: ,所以对称轴为x = 1;

(Ⅰ)最小值:①当 ,即 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

② 当t > 1时,函数在区间[t , t + 2]上为增函数,所以当x = t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

③ 当t

所以当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当t > 0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2)求函数 的最值。 解决策略:

配方得: ,对称轴为 。

(Ⅰ)最大值:①当 ,即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② 当b > 8时,函数在区间[2 , 4]上为增函数,所以当x = 4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③ 当b

(Ⅱ)最小值:函数的开口向下, ,令 ,

所以当 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 当b > 6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三)掌握证法,适当延展

1、已知二次函数 在区间[– 1 , 4]上的最大值是12,求实数a 的值。 2(2006年福建高考数学试题)求函数 在区间[t , t + 1]上的最大值。

3、已知函数

(1)当a = – 1时,求 的最值;

(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 在[– 5 , 5]上是单调函数。

4、已知函数 在区间[0,1]上有最大值– 5,求a的值。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学生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共同完成小结。

(1) 利用图象判断函数单调性; (2)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

(3) 证明方法和步骤: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

(五)布置作业,拓展探究 课后探究:研究函数

yxaa0x的单调性。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doc》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