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实务论文

2020-03-03 09:0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贸易摩擦

——以中日贸易摩擦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日本对华出口也不断增加,使对华贸易在日本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可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日贸易摩擦呈现出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特点。事实表明,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升级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应对贸易摩擦,尽量减少损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摩擦;原因;对策

(一)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中日双边贸易关系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50~1972年,民间贸易开启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1972~20世纪80年代,邦交正常化推动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20世纪至今,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使经济技术合作成为必然。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多为产业间贸易,日本向我国出口多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向日本的出口则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日两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此起彼伏。①

1.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1,01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中国对日出口484.4亿美元,同比增长7.7%,日本位列美国、香港之后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自日进口5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9%,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进口来源地。日本连续十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⑧

2.中国也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

截止2007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位39334个,实际到达金额607.8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二大来源国。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迈出了可喜步伐,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与日本企业开展了良好合作。此外。中日政府资金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双方的互利合作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根据日方的资料,一方面,日中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高于日本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日中双边贸易在日本全国对外贸易中比重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日本大藏省发表的《贸易统计》,2000年日中双边贸易增长幅度更大,突破800亿美元大关,中国继续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00年日中贸易额达到8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304.4%亿美元,自中国进口553.4亿美

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4%和29.1%,三项均创日本历史记录。⑤

(二) 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双方对双边贸易差额分歧跟大

从中国的统计资料来看,在1978—2000年期间,中国对日贸易仅在1982年、1990—1991年、1996—1998年和2000年等7个年度出现贸易顺差,其他16年均为贸易逆差。因此,中国认为,长期对日本贸易逆差是一个很重要、长期的问题。但是,日方并不持这种看法,相反认为日本对华贸易长期逆差。例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国对日本出现1.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改变上年对日本逆差13.7亿美元的状况;根据日本的统计,2000年日本对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达到249.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7.4%,惊呼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增大。

实际上,这是统计方法上的差异。采用到岸价格、离岸价格计算导致有差异,采用产地统计也会导致有差异,尤其是中国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统计在进出口商品中。这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一样。③

2.日本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中日本复苏最为缓慢。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经济仍然不景气,失业状况没有好转;国内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实行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政策,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大降低部分产品(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另外,在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上,中国的部分产品也占据相对优势。因此,日本政府为保护国内产品和国内有关部分的利益,采取紧急出口限制措施。②

3.日本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伴随中日关系而发展的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会议员甚至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影响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日本政府借口对中国实行紧急出口限制措施。

4.中国日本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早在1995年初,日本根据WTO中的《农业协议》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提出限制进口措施,最终以中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和日方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结束。2001年伊始,2月16日由日本357家毛巾工厂组成的日本毛巾工业联合会于在大阪召开临时总会,正式决定向经济产业申请对中国毛巾实施紧急出口限制,以阻止中国毛巾像日本出口。另据报道,日本纺织业界正在商讨对针织等10种纺织品提出设限申请,木筷行业、自行车行业和皮鞋行业协会等都在考虑要求政府的保护。由于担心香港、澳门发生的禽流感延及中国内地,日本农林水产省6月7日还决定暂停从中国进口鸡肉和鸭肉。在反倾销领域,1991年和1995年日本分别对中国的硅锰、棉府绸进行反倾销;1999年6月、10月,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对日本企业生产的不锈钢冷轧薄板、丙烯酸酯等产品进行反倾销。

这些也有可能引发和加剧中国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⑦

(三)中国对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

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舞台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依托国内那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国内各地区和各行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和生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应该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使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和产业尽快地发展起来,提高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植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实力的迅速增长,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我们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来加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进而拉动整个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使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处于主动地位。④

2.实行标准化与市场多元化战略

日本对华出口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农牧产品方面。对于日本较高的检疫技术标准,我国应实行标准化战略,加强水产品和食品等卫生和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日方的标准生产,以保住日本市场。

市场结构多元化战略,可以突破单一市场的规模制约瓶颈,减少某一国家市场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们应对于产品结构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追求产品的多元化,使出口产品多元化与战略品种集中化相组合。另一方面,应开拓更多的外国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结构的多元化。⑨

3.通过谈判与对话统一统计方法和口径

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导致中日两国在贸易差额上存在巨大分歧的重要原因,也是诱发双边贸易摩擦的根源之一。因此,要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首先应该在统计方法上实现双边统一,双方应该在友好对话和和平磋商的基础上,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选择一致的统计方法,将香港转口贸易因素加以考虑,在消除了对日本贸易逆差的情况下,为双边贸易的顺利展开提供一个有利的前提。同时,为了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我们也应积极考虑扩大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金属加工机械、建筑用机械、运输设备以及相关材料的进口,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4.建立双边贸易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维护中日两国贸易关系顺利发展的途径之一。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信息发布等环节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政府要随时跟踪并及时发布有关主要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等产品的状况。贸易主管部门、国内相关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互相通报产品国内生产、销售与进驻口贸易情况。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包括国内流通企

业提供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建立预警机制,在贸易争端发生之前准确提供预报信号,在发生贸易争端之际尽快提出处理方案。

5.探索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合作与沟通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事实证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增进经济合作的最有效、最便捷和相对容易的途径。由于中国和日本在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要找到一个相应的贸易平衡点,促进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源和产品配置流动方式,就能形成两国贸易合作的多赢局面。中日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前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泛领域的渗透,这也是我国国际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

参考文献:

[1]白雪.《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贸论坛2005第5期

[2]刘诚.《中日两国产业内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第4期

[3]王钰.《中日贸易差额分歧与中日贸易摩擦》 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3期

http://.cn/Article/CJFDTotal-XDRJ200503005.htm

[4]金熙德.《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国际经济评论, 2002.5—6.

[5]赵如煌.《中日产业发展比较》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6(第一版)

[6]高峰.《中日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特征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第1期

[7]唐宇.《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和根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05)

[8]王铁民.《2000年中日贸易发展迅速》[J].中国海关,2001,(02)

[9]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J].商务部书馆,2002

外贸会计实务

外贸实务学习心得

外贸论文

外贸单证实务心得

外贸单证实务实验报告

外贸实务实习报告

外贸业务保险实务

外贸单证实务学习心得

《外贸参展实务》总结报告

外贸报检实务试卷

《外贸实务论文.doc》
外贸实务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