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2020-03-03 06:30: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2、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

3、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4、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简言之,农业科技进步就是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5、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6、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手段。它是以科技产品占领市场为目标,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产效益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的,实行网络化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活动。

7、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定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试验,选择示范单元进行示范,大面积推广,反馈和改进研究

8、农业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9、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对具体的农业政策做出优劣判断。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实施评估、农业政策结果评估。

10、农业政策调整:指根据政策评估结论,或根据新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

或不能适应情况的政策进行修正或补充。 农业政策调整对于克服政策的负效应、优化政策运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论述

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①目的、任务不同。②形态不同。 ③成果和奖励方式不同。

科学和技术也有本质的联系,是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促进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成果的不断创造,为科学发展提供新动力。科学与技术逐渐交融,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线将更加模糊,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

2、农业科技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答:

(一)拓展经济赢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

1

农业科技进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科技进步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可以使固定数量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二是改变资源的组合比例,也就是说.资源投入量不变,由于资源组合比例的改变,使总产量曲线向外推移,单位成本降低。这样就产生两种作用:一是扩展了生产函数的经济边界。二是提高了资源的最优利用率。

(二)替代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各种资源间又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这种替代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源效能,并受到两种资源价格比率的诱导。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

如果说农产品产量的持续提高需要技术不断变革的话,那么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则更需要技术的保障。

(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

一定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形成的。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变化将引致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

(五)提高农业的效益

农业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反映在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之中,就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因。实质上,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 (一)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以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面向2l世纪,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的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先领域

①高产、优质、高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②节水、节肥、节约能源和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③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

④农业生物灾害防治。

⑤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

(二)农业技术创新道路

具体涉及:实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

4、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障碍和政策措施

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障碍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供方的障碍

(2)农业科技成果需方的障碍

(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障碍

2)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中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障碍

(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障碍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1、产业政策

2、中小企业政策

3、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2

4、财政激励政策

5、鼓励科技成果的市场交易

5、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趋势和特点。

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导趋势:以生命科学新理论、新突破和高新技术为先导,学科高度分化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存,应用与技术开发研究高度综合与集成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交汇和融合,逐步形成农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科技的一体化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1、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农村的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务行业

2、研究领域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问题领域

3、研究目标着眼于增产、增值、增收

4、研究原则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5、研究途径趋向单项与综合、微观与宏观研究并重

6、组织的规模化和社会化

7、研究性质发展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汇

6、中国现代农业的技术需求

答:

一、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出发,农业科技需要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科技任务更加艰巨

(二)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需求迅速扩张

(三)保障农业资源安全的科技需求更加紧迫

(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科技任务相当繁重

二、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必将引领农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迫切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必将带动传统农业的变革。农业科技必须迎头跟上,拓展现代农业领域,促进农业工业化进程

四、从农业的多功能性出发,急需通过科技创新促使农业多功能性的潜力发挥

7、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答案:

(一)基本目标和科技思路

1、基本目标:围绕中国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需求,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科技思路:一是由过去注重农业中间生产技术研究,向更加注重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等高端技术转变;二是由注重科技研发投入,向注重研发与转化并重转变;三是由注重农业第一性生产力技术为主,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相关重大技术统筹部署变;四是由注重科研院校所人力资源利用为主,向产学研企综合人力资源利用转变。

(二)主要措施

1、进一步增加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高投入,建立并完善国家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2、建立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3、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应用保 障体系

4、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扩大农业科技引进

3

5、加强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农业测控能力

8、农业的一般特征。

答: 1.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2.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3.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

4.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5.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9、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影响 答:

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两者同时并存。

2、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①农村落后于城市阻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

②农村的相对落后使得农村的人口出生率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人口素质也难以提高,农村人口长期保持剩余状态,这也阻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

③农村较低素质的人口即使流入城市,也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从事工业生产,在城市中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

④农村和城市不协调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农村的落后和贫穷,常常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政局和社会动荡。

10、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答: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任何阶级、任何团体的积极性都是以一定的利益为基础的,农民问题亦然如此。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要求赋予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使之作为平等主体进入市场交易,按照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需要具有生产和交易的自主决策权,这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完善各项法规和制度。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要重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①要逐步废除各种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原有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真正赋予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②在与农民利益有关的交易中, 要根据农民意愿,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配置资源。③明确产权,建立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11、农业政策实施的意义

答: 1.农业政策的实施是解决农业政策问题的根本性环节;

2.农业政策的实施决定了农业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

3.农业政策的实施是检验其是否正确、是否修正和完善或者废止原政策、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12、国外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答:

一、完善农业立法,将农业保护纳入农业法律体系

二、根据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加快技术转化

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

农业科技一三农政策论文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政策

农业科技三下乡工作汇报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思考题(含答案)

六一儿童节活动策三

农业科技与食品安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doc》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