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训

2020-03-02 09:4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师:(用多媒体显示图片)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大家看老师准备的PPT上的这首诗,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是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结合图片大家看前两句是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生1:诗中蕴含的就是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的思想。?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认真研究一下三视图。?

设计意图:以上是课题引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复习,温故知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视图包含哪几部分??

生2:三视图包含: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师:好,那么以长方体为例,请说明它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如何得到的。?

生3: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俯视图。?

师:非常全面。那么如果给出几何体直观图,如何画出它的三视图呢??

生4:先观察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再确定正视方向并画出正视图,最后根据“三等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画出侧视图和俯视图,?

师:还有补充吗??

生5:画完后还要对照(直观图和三视图)检查。同时注意虚、实线(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设计意图:必备的基础知识复习是习题课的基础,尤其是三种视图定义的复习,通过多媒体技术,由几何体通过投射线进而形成视图,把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过程很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难为简,易于接受。?

问题引入,例题讲解?

设计意图:三视图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大体分三个类型:①已知直观图,找三视图中一个(选择题),见类型一;②已知三视图,还原直观图(选择题),见类型二;③已知三视图,求直观图的体积和表面积(填空题),见类型三。?

类型一:已知直观图画三视图?

教师:例1,找出与下列几何体对应的三视图(如图1),并在对应的三视图下面的括号中填上数码。?

生6:分别是3,4,1,2。?

师:非常好。例2,添线补全下列三视图(如上页图2)。?

(本题学生口答很流利,解答时注意虚、实线,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辨图能力。?

师:例3,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大家把视图画在白纸上,画完的同学交给老师,老师把它投影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三视图用电子投影仪投出来(如图3),并共同分析、讲授。?

设计意图: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类型一设计意图:本例是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题中4个图由易到难,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不参与,完全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三视图的画法一步步去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类型二:已知三视图还原直观图?

师:例4,选出此简单几何体三视图对应的实物图(如图4)。?

(本题学生口答,很流利)?

师:完全正确。好,看例5,根据三视图想象物体原形(如图5),并画出物体的直观图。画好后我们来共同投影欣赏。?

本题学生动手画图,教师把学生画的结果投影出来(如图6),注意得到几何体的虚实线问题。?

类型二设计意图:此类型是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笔者安排了2个例题,尤其是例5,让学生明确不仅要重视正视图,还要兼顾侧视图和俯视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不断去想、去画,去动手、去修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由眼中有图到心中有图,从而培养学生手眼心的协调能力。?

类型三:已知三视图,求直观图形体积表面积?

师:例6,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高等于侧棱长)的三视图如图7所示,求这个正三棱柱的表面积。?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计算后会很快得出结果,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消化。)?

生7:表面积是 。?

师:非常好,下面大家看例6,用单位正方体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8所示,它的体积最大值,最小值。?

(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表见解)?

第4小组代表:我们组认为最大值是14,最小值是9。我们发现本题的几何体可以用一个3×3×3的魔方转化,由正视图发现第2列第1组,第3列

1、2组必须没有,则去掉,剩下的部分满足正视图;再看俯视图,第2列第3组,第3列

2、3组必须没有,则去掉,此时剩下的正方体就是本题的最大值。至于最小值,我们发现取最大值时俯视图中第1列的3组正方体中只要保留一组3个正方体即可满足2个视图,另2组保留1个正方体。同理,俯视图第2列保留1组2个正方体另一组保留1个即可,俯视图第3列保持不变,则得到最小值9。?

第2小组代表:我们组也认为最大值是14,最小值是9。但我们的方法和第4小组恰恰相反,我们先由俯视图出发,布置出6个正方体,再观察正视图,发现第1列高度是3,第2列高度是2,第3列高度是1,则在俯视图的第1列3个位置都放2个正方体,第2列2个位置都放1个正方体,第3列不再放,则得到最大值14;构造最小值时,还是由俯视图出发,布置出6个正方体,再观察正视图,发现第1列高度是3,第2列高度是2,第3列高度是1,则在俯视图的第1列3个位置只选1个位置放2个正方体,其余2个位置不变,第2列2个位置选1个位置放1个正方体,另1个位置不动,第3列不再放,则最小值9就得到了。?

师:非常好,大家说得很精彩,说明你们的讨论很有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简练说明一下此几何体两种最值的构成方式。?

生8:由2个视图可知左起第一列前中后三个位置都有正方体,每个位置最多3个,最少1个,但必须有一个位置放3个,第二列前后2个位置都有正方体,最多2个,最少1个,但必须有一个位置放2个,第三列有且只有1个(如图9)。?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把本题最难的地方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得非常清楚、明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类型三设计意图: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开始进入精力疲劳期,此时安排1个趣味性很强的问题,意在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给出方案。对于提高学生周密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同伴互助能力是有好处的。另外,笔者认为课堂是学生的,应该让他们动起来,当他们真正动起来的时候,通过小组合作,思想交流,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回顾反思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到这里。下面请同学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讲了哪些知识。?

生9: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类型有三视图问题,分别是:①已知立体图,找三视图中一个;②已知三视图,还原立体图;③已知三视图,求立体图的体积、表面积。?

师:非常好,希望我们大家在此基础上加强训练和总结,好让自己不断进步。?

本节课作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复习课,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学生更快乐,课堂更精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已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何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二、能力目标

先介绍由空间三视图求其表面积和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探讨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2.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教学重点】

观察、实践、猜想和归纳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

【教学方法】

电教法、讲述法、分析推理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已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何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如何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如:球、棱柱、棱台等)? 2.三视图与其几何体如何转化?

二、新课讲解

[设置问题]

例1:(如下图1),这是一个奖杯的三视图,试根据奖杯的三视图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尺寸如图1,单位:cm,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3)。

[提出问题]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什么? 2.怎样运用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思考、总结板书]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几何体表面的面积,它表示几何体表面的大小,体积是几何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先将直观图的各个要素弄清楚,然后再代公式进行计算。 [承转过渡]

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将几何体的各个面的面积相加求得;求体积是将几何体各个部分的体积相加求得,那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假设没有给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只是给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我们怎样解决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例1有没有给出几何体的直观图? [学生讨论、总结板书]

例1没有直接给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只是给出实物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应首先将该三视图转化为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弄清给出直观图的各个要素,再代公式进行计算。

[设问]

请问例1的三视图转化为实物几何体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怎样求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讨论、板书]

该实物几何体是由一个球体、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四棱台构成;应先分别求出一个球体、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四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解答、板书]

由三视图画出奖杯的草图可知,球的直径为4cm,则球的半径r为2cm,所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s球=4πr2=4π·22=16π(cm2),v球=43πr3=43π·23=323π(cm)3。

而四棱柱(长方体)的长为8cm,宽为4cm,高为20cm,所以四棱柱(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

s四棱柱=(8×4+4×20+8×20)×2=272×2=544cm2, v四棱柱=8×4×20=640cm3

[设问]

如何求出四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解答、板书]

(图2)从画出四棱台直观图(图2)来分析怎样求表面积和体积。由三视图所示,知道该四棱台的高为2cm,上底面为一个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下底面为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我们知道四棱台的表面积等于四棱台的四个侧面积与上、下底面面积的总和。所以关键的是求出四棱台四个侧面的面积,因为它的四个侧面的面积相等,所以主要求出其中一个侧面面积,问题就解决了。下面我们先求出四棱台abcd面上的斜高,过点a做ae⊥cd,ao垂直底面于点o,连接oe,已知ao=2cm,则ae为四棱台abcd面上的斜高:

∴ae=20-1222+22=25cm,所以四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 s四棱台=s四棱台侧+s上底+s下底=4×12+202×25+12×12+20×20 =(1285+544)cm2,

v四棱台=1312×12+12×12+20×20+20×20×2 =23544+434cm3。

[设问]

球体、四棱柱和四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已求出来,是不是将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相加就是该奖杯的表面积和体积? [分析解答、板书]

不是,求体积可以相加,而表面积不可以相加。

我们知道表面积是几何体表面的面积,它表示几何体表面的大小;体积是几何体占空间的大小。所以分别将球体、四棱柱和四棱台的表面积相加不是奖杯的表面积。应将相加起来的和减去四棱柱的两个底面面积才是奖杯的表面积:

∴奖杯的表面积s=s球+s四棱柱+s四棱台-2×s四棱柱底面 =16π+544+1285+544-2×(4×8) =16π+1024+1285 ≈1360cm2,

奖杯的体积v=v球+v四棱柱+v四棱台=323π+640+23434+544 ≈1052cm3。

[学生活动]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解答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让学生思考) [总结归纳]

求组合几何体的表的时候容易出错。

[拓广引申]

(探究1)如果题目改为问:如果该奖杯是由一个球体、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四棱台组合而成,则在制造该奖杯需要多少材料?那在计算时还需不需要再减去四棱柱的两个底面面积? [讨论板书]

不需要。

[拓广引申]

(探究2)如果将奖杯底部四棱台的各侧棱延长,使它们相交于一点s(如图3所示),得到的正四棱锥s-abcd的体积为多少? [讨论、解答板书]

(图3)我们要计算正四棱锥s-abcd的体积,因为已经知道该四棱锥的底面面积,所以只要求出该棱锥的高问题就解决了。

设四棱锥s-efgh的高为h,则四棱锥s-abcd的高为h+2,由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

hh+22=144400,∴hh+2=1220, ∴h=3cm,则四棱锥s-abcd的高为5cm,所以四棱锥s-abcd的体积为:v四棱锥=13×400×5=20003cm3。

注:求四棱锥的高还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求得。

立体图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几何体的整体形状,可是却难以清楚表示其各个表面的形状.为了清晰展示几何体,人们采用了三视图.一个几何体的主视(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统称三视图.会判断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复原立体图,是三视图运用的基本要求.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

《班训.doc》
班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