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对策

2020-03-01 23:55: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对策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李慧娟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问题已成为时代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就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部分家庭教育问题,着重从“教育孩子学会吃苦”、“让孩子在乐中求学”等七个方面简要论述家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赏识教育创新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另一种是指请家庭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第一种含义,即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学习的革命》一书曾提到过:“大多数大脑研究人员确信,在一个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能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胞连接??那是将来所有学习基于其上的通道。”从而得出结论“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然而,目前我国的家长教育几乎完全是个空白,父母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老师呢?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谈到女儿成材的关键时,提到了功德无量的《早期教育与天才》;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培养出天才聋女周婷婷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赏识教育的理论构想。是的,有许多的家长都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还有更多的家长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执着的心,随意构建自己的家教方略。他们抑或恩威并用,抑或放任自流。有些父母甚至认为教育子女就是学校的事,只要他们由进校时的“问号”变为出校时的“句号”就行,也不管这个“句号”画得是否圆满。当然,可以说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举动,也可以说或许我们的父母有些力不从心。尤其在部分地区,家长本身文化层次较低,教育的不得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我们相信家庭的责任决不仅仅在于育,更重要的是,必须担负起真正意义上教的重担。现就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 从“吃甜”到“吃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国有个传统:长辈总是努力为子孙造就一份家业,留下一笔财富,造福子孙,长宜子孙。其实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明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幼小心灵的成长。本着“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于是便有了蜜罐里泡大的一代。这一代孩子往往独立能力很差,父母把得到好分数看成是孩子的唯一任务,其他一切家务,就统统由父母包办代劳了。其实这并不是帮忙,而是剥夺了他们锻炼能力的机会。相反,在美国,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是很少见的,不是擦汽车,就是剪草坪,一到暑假,加油站、快餐店、超级市场,到处都有中学生忙着干活的身影,他们在

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报酬,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吧,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于了补习班、看电视、睡觉、打游戏„„有位女孩,已经年满十八了,却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日子,母亲陪着去找工作,可前脚进去后脚立刻又出来了,说是没信心,又说是太累,还说是工作级别不够。更悟出了吉隆坡中日孩子对抗时,我国惨痛失败的原因之所在了。寄生、依赖思想是这一代孩子的致命弱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要想培养出能经得起生活磨砺的孩子,那就让他们学会吃苦吧。

(2)从苦学到乐学

人们常说学生生活很苦,我想这苦应该是指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在学校里,他们要接受一天十节单调乏味课的学习,回到家后不仅要完成家庭作业,还要服从父母安排的各种培训,小提琴、钢琴、二胡、舞蹈、英语等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孩子能不累吗?我国有句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如果苦就指苦学的体验,那是不值得称道的。真正能作舟的是“乐”。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在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高钢最初把孩子送进美国学校时,因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笑,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回家而忧心忡忡,然而后来他也不得不为此“无为教育”所折服。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在乐中求学,作为父母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3)从专制到民主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因你而愉快、开心,还是痛苦、拘束呢?CSC赴美夏令营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美国老师说:我最讨厌的人是中国父母和老师,他们都是缺乏爱心的、凶狠的人。”使得美国父母频频对中国父母侧目。这话的确是冤枉了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你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一定爱你的儿女,问题出在哪里?你不是爱得不够,而是爱得不对。“打是疼,骂是爱”这就构成了凶狠的爱。一位初一男生告诉我“妈妈总是让我干这干那,可是从来不听我的意见,我做错了事,她就只会打骂。”家庭里没有民主,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只有服从,没有发言权,同一件事,老师只信家长,家长只信老师,唯独不信孩子。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作为父母,虽然你给了孩子来到人世的机会,但你却不能剥夺孩子自主自立的权利。现实中,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能像刘亦婷那样与父母有说不完的话的究竟又有几个呢?我们许多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通过教育使孩子反而讨厌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可取吗?

(4)从父母到朋友

我曾遇到过一个爱看孩子日记的母亲,当提到为什么要看孩子日记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她作为父母,关心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这种关心孩子的举动实在是不可取的。问起她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怎样看待妈妈的这一行为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不想让妈妈看我的日记!”其实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个完全自我的空间是可行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人性中有个‘弱点’,就是经不起尊重。你不断尊重他,他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把全身的劲都使出来。即使是最差的、最调皮的孩子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打动、折服的。因为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放弃“父母”,而不放弃“朋友”呢?

(5)从责难到赏识

教育实践家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家长应该将教婴儿学说话、学走路的耐心和信心延续到孩子的整个成长教育阶段,他认为“不是孩子需要常识,而是常识使他们变得更好。”赏识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教育,它能唤起自信和乐于学习的激情,使孩子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

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警戒,但是更需要赞美。刘亦婷的父母很会赞美,培养出了自信但不骄傲的女儿。周弘很会赏识,将聋女培养成为天才。作为父母,首先应该高呼:我的孩子最美!无论成功、失败,都应懂得孩子需要你的支持与鼓励。这种需要就像人人都需要吃饭,人人都需要温暖一样。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是使孩子喜欢你的秘诀,也是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基石。他们会沿着开满鲜花的道路前行,将“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来编织你们!”写入日记。请相信:如果孩子有了高飞的冲动,他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

(6)从高分到高能

大多数的父母都以成绩作为评定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样,最终导致孩子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于是分数高的孩子成了父母在人前夸耀的资本,而分数低的孩子则让父母“颜面无存”,真可谓“分高孩子像个宝,分低孩子像根草”。于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必须担负部分责任,考试中的反复失败,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形成严重的失败感。有的考试是为了让学生考好,有的考试是为了把学生考倒:目的不同。有的考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有的考试却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效果迥异。考试,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将来更难立足社会。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

(7)从模仿到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创造。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其中心就在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中国老师教学生画画,要让学生看画得像不像,而美国老师则让学生看画得是不是。”而这“像”与“是”之间带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气氛,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去进行活动,扩大和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开拓知识面,多让孩子动手,培养独立能力,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多种条件。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希望中国的父亲都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中国的母亲都学做爱迪生的母亲。任凭自己的孩子去玩把戏,或许,其中能走出一个爱迪生来。”虽然我们的家庭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定能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刘卫华 张欣武 著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家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徐英《素质教育启示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章永生 傅宗碧 著 《家庭教育心理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5、刘良慧 张先华 著 《教育观念的革命》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5第1版

6、陈枚 著 《家庭教育的艺术与方法》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7、彭书淮 编译 《教育书》 海潮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8、[美] 珍妮特·沃斯 [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第1版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山区农村乡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课题研究方案 本地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课题研究方案本地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1

我校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

腐败现状及对策

作文现状及对策

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对策.doc》
浅谈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