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2020-03-03 18:35: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学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11中文本

倪婷

摘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入手,尝试性地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因为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所以这里的幽默语言不仅要体现其机智性和娱乐性,更应注重教学中的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好的批评效果,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求学;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而幽默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何把握幽默技巧的运用以及掌握运用幽默的本领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

幽默的作用

幽默的运用

现代教育改革摒弃以往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避免呆板的互动,愉悦学生的身心。更加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你还在为你的课堂死气沉沉而感到忧虑,不妨试试“幽他一默”。我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幽默必将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结合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幽默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合理运用幽默语言。

一、幽默的作用

(一)、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它是环境的产生,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幽默有趣,创设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气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去主动探索新知识,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

例如有位教师讲《路,在自己脚下》一篇短文后,有学生提出当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当一名中学教师努力时,他的父母则要求他当一名医生,有的同学则劝他今后当一名科学家、出国留学„„这个人该怎么办的问题时,这位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祖孙两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让爷爷骑;路人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听着听着,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这位老师的却诙谐幽默,不仅创设了和本文类似的情景,减弱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又增强了文章中“走自己的路”的中心论点的论证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了幽默诙谐的美感愉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所以海特认为,“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钱梦龙老师有一次上公开课,授课者与听课的学生、教师互相都很陌生,课堂气氛显得过于严肃紧张。这时,钱老师从容走上讲台,脸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不好?”经过刹那间的惊愕,学生们高兴地回答:“好!”“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要认识的人。”场上静的出奇,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信心十足的回答:“钱梦龙!”顿时,教室里欢声雀跃,课堂的紧张气氛被扫除的一干二净。打个谜语,很好的调节了课堂的紧张气氛,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三)、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得到更好的批评效果,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

有位哲人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更能为人接受。”对教育者来说,压根儿就没有必要一讲道理就摆出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用刻板枯燥的语言让人听而生厌,逼得学生在那风干的语言甚至居高临下的教训面前热汗涔涔,被迫接受.无数事实证明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效果最佳,它创造了亲切和谐的批评气氛,而不至对抗,也只有在这种气氛中才乐于接受批评,有时一两句巧妙的幽默语言胜过许多平淡无味的说教。

比如,一位教师在某班上上午第三节课时,由于前面连上两节课,学生感到很疲惫,有几位学生趴在桌上睡起觉来。这位老师见状便停止了知识的讲授,讲起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老师学垒巢时,总爱把头和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儿,老师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是对老师的礼貌。由此我深有启发: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总是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 礼貌吧!”话音刚落,笑声骤起,几个睡觉的学生在笑声中被惊醒,面生愧色。等教室安静之后,这位老师又接着讲了下去。老师用一个简单幽默的笑话,不仅唤醒了那些在熟睡的同学,也起到了集中全班同学注意力的绝佳效果。

(四)、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求学。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机智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或想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如:一位老师为《警察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问另一个:‘这儿有警察吗?\'另一个回答:‘没有。\'‘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恐怕不可能。\'‘那好吧,把你戴的手表和钱交给我!’”学生大笑时,老师又及时发问:“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生:“出人意料。”师:“它还反映了坏人的一种什么心理?”生:“害怕警察。”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也写了警察,结尾也是出人意料的。可是文中的主人公苏比却一反常态,故意当着警察的面干坏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翻阅课文。

(五)、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幽默的社会学本质是爱与争取被爱。它不是攻击,不是讽刺,不是伤害,而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以便理解、欢迎别人和被人理解、欢迎.可以说,能使用幽默语言的人对生活、社会都有一种公正、透彻、达观的理解。教学幽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让学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失败和挫折。让学生成长在一种快乐的氛围里,这对他们的性格养成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解放前有位教授叫姚明晖,体弱清瘦,却总是宽袍大袖。入冬,又头戴大风兜,远看只露一副眼镜,一个尖尖的鼻子,一撮翘翘的山羊胡须,样子很滑稽。一天去教室上课,不知谁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人面猫头鹰,而那人却酷似这满腹经纶的教授。姚先生定睛细看,但毫无怒色,并拿起一支粉笔,一本正经地在漫画旁写道:“此乃姚明晖教授之尊容也。”学生笑了,姚教授也笑了,那提心吊胆的漫画作者从此也对姚先生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尊敬。姚先生在学子面前大度超脱,从容调侃,这一点没有幽默的性格是做不出来的;而姚先生正是凭借幽默,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化境”。而姚先生的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也是深远入微的。

二、如何运用幽默的语言

莫向斯基在《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一文中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使自己周围充满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那么一切都将在这种气氛中凋零枯萎。谁善于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教学中,语言幽默艺术的技巧多种多样,然而,“方法在于借鉴,不可硬搬,曲尽其妙,存乎一心,若无临变制机之巧,则百法无一用,一法生万法,无法为至法”。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技巧:

1.趣诗妙文

引用一些趣诗妙文,能起到活跃课堂、增长知识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讲《孔雀东南飞》时,学生问为什么文章题目是“孔雀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老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问题,并夸奖他善于思考。知识丰富的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1935年,中国留学生陆侃如进行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一位法国考官问他:“《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叫„孔雀西北飞‟?”陆侃如神态自若地回答:“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于是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这句话出自《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恰逢学生刚刚学过了《古诗十九首》,而且还背诵了此篇,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2.移时错位。

包括两种方法,移进法和错位法。这两种其实都是错位,前者是时间错位,后者是空间错位。“移时”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突破时间的限制,把古代事物与现代事物“生拉硬扯”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比如说到屈原《涉江》,其中有一句“接舆髡首兮”,古代许多刑罚很残酷,而“髡首”却很有意思,是剪去头发。按我们今天想法,这等于是免费理发、美容,多惬意,而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精神折磨。这叫“古为今用”法,把古事拿到现在用。相应的也有“今为古用”法,比如王充的《订鬼》,教师有意识地错解标题,让学生辨析,订鬼就是把鬼装订起来吗?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古文,闹出笑话。“错位”可以是人际关系的错位,也可以是空间地域的错位比如长辈请晚辈“钧裁”,下级请上级“拜读”自己的报告,这是人际关系的“上下错位”。又如在普通话的讲述中插上

一、二句方言,在汉语教学中插上

一、二句英语,这是空间地域上的“左右错位”。移时错位是有意识地违反逻辑上的同一律而闹出笑话。同一律要求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空间或同一关系下,只能用同一概念去表达,保持其同一性,而当时间、空间或关系改变的时候仍用同一概念去表达,就会闹出笑话,产生幽默效果。 3.正话反说,名贬实褒。

将褒义词用在该贬的事物上,将贬义词用在该褒的事物上,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守财奴》一课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葛朗台终于到了弥留之际,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但他仍然每天坐在密室前守候着满屋的财宝。一位老师分析这段情节时这样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葛朗台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可见他守财奴的性格生死不变。“坚守工作岗位“是个褒义词,一般只用于社会工作领域,表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不擅离职守的可贵品质,而这里用来形容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看守密室这一行为,以突出其守财的性格。

4.夸张变形。

有时故意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夸大,从而造成反差,产生幽默。比如“不过就是浪废了二百万,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权当交一次学费吧。”这是大事化小。又如,“正当你胆大妄为擅自使用我的橡皮擦的时候,恰好被我撞见了。”这叫小事夸大。

5.无中生有。

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附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教师不妨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

5.画蛇添足。

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的效果。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说到迎春,文中用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教师说到这里加一句:“当然是像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又如黛玉见到贾母时,贾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教师插一句:“谁敢不哭?哪个敢笑?这么点一下,学生更加明确贾母的特殊地位。

6.移花接木,双关谐音。

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或者使用双关、谐音等手法,会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幽默和风趣。例如有位语文老师在教授杨朔的《茶花赋》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师,并围着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于是这位老师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 教室飞来飞去呢?”同学们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这位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

以上只是一些技巧的列举,我们说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总结出一套万能的理论,基于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必须灵活地掌握好幽默语言艺术的运用。

幽默是一种情怀,幽默是一种胸襟,幽默是一种人生观。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悻悻学子在繁重的功课学习中,多渴望那一刻的轻松。也许你暂时没有好心情,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你心染杂尘;也许你缺乏一点幽默的天赋,那就努力培养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程红兵 .试论语文课的教学幽默[J].广州教育 ,200

6、4.

3、潘培林、周勤、罗正田 .幽默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公用举隅 [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

8、3.

4、王凯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技能[J].教坛纵横, 200

1、22.

5、钱乃荣《汉语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6、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周一贯 .教学语言的智慧闪光 [J].河北教育

浅谈幽默语言在商务谈判中运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

浅谈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艺术

课堂教学幽默

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doc》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