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竞赛点评语言

2020-06-28 来源:教学评语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点评

以生为本,构筑高效课堂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关于高效课堂建设,时在新学期开始,意味着承前启后,更透视出标新立异。在我看来,这也算得上是我乡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次“峰会”,不仅标志着今年“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年”活动的阶段推进和纵深发展,更关乎着今后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的命脉走向,可谓影响重大、意义非凡。借此机会 ,我谈谈个人肤浅认识,包括基于本校构筑高效课堂的初步想法,恳请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

一、关于对高效课堂的基本认识

谈对高效课堂认识,我想先从课堂效益的重要性说起,然后再通过对目前低效能课堂倾向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建设高效课堂,进而揭示高效课堂的本质特点,确认什么是高效课堂。共有三点维系。

1、课堂效益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在课堂上度过,课堂教学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也就是说,课堂决定质量;只有立足课堂,决胜课堂,素质教育的质量才有保障。

2、目前低效能课堂倾向。实在地说,时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大都属于“盲人摸象”:虽然有讲有练,但讲多练少;虽然也有师生互动,但司空见惯的是师问生答,局限少数,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虽然也有小组合作,但不乏形式上的作秀演戏;而那种沿袭“导入—讲解—练习”老路、并以此自命为实效性强的所谓的常规课堂教学,更是屡见不鲜。带有上述迹象的课堂都是低效能课堂,其根本原因是,没能充分开发学习能力,没能充分彰显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没能走出传统课堂封闭、桎梏的那道“辙”。我感觉,目前我们几乎所有学校的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这样一些倾向,无需掩盖,欲盖弥彰。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以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深入地实施,如何构建一种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学法),也就是说,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3、高效课堂的本质特点。顾名思义, 高效课堂具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特点,它是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集合,而体现“高效”的第一要义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就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它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学生学习的高效性,是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纵观国内一些名校,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河南永威、福建大田等,人家的课堂才堪称高效课堂,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都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本校构筑高效课堂的初步想法

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观念,切换模式

1、安排领导和教师学习。上学期暑假前,学校统一印制了《“高效课堂”建设资源包学习内容及使用说明》,发给全体领导和教师,每人一套(8开纸,34页),严格要求领导和教师深度学习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河南永威、福建大田等名校的课堂教学经验,从思想深处彻底更新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破旧立新,脱胎换骨,并要求用学校统一制定下发的《“高效课堂资源包”学习笔记》写学习笔记作业,对给定的学习题目,让校长和业务领导按照分管工作、全体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共同谋划如何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于本学期开学备课期间集中书面汇报,并对每位领导和教师精心策划的一节“导学案”进行展评。

2、落实“先教后学,当堂测评”教学模式。利用本学期教导会,学校在全面总

结前段“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从本学期初开始,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统一严格执行“先学后教,当堂测评”模式,时间划分为“10+30+5”,环节划分为“预习—展示—测评”。课堂流程是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模块,课堂形式是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师生及时尽快进入角色,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个转变,即:教师教学方式,由“灌输式为主”向“探究式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式为主”向“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二)、培训教师,以点带面

1、抓好“借力培训”。本学期我们将与县实验小学联谊,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前往代培学习,学习高效课堂的经验做法。寒暑假期间,我们还将全力安排教师分批到吉林市二实验、东北师大等名校学习,并适时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让教师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2、实行典型引领。一是领导“打样”。本校从校长到业务副校长以至教导主任,近几年都先后到福建大田、江苏洋思、东北师大、吉林二实验等名校受过训、代过培,而今正式派上用场的时候,除安排专题讲座外,本学期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每人至少要上一节“领路课”(他们都兼课)。二是骨干示范。安排校内省市县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3、打造教师团队。一是抓实教师自主培训,主要是业务学习和“导学案”备课,突出加强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等环节。二是突出团队合作,切实抓好高效益的集体备课、教师论坛、教科研活动、沙龙、反思等,努力提升个人努力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将个体卓越的一朵鲜花置身于集体卓越的整个春天。

(三)、规章制约,评价促进

1、制定《课堂标准》。学校将重新制定《课堂标准》并配套各项相关制度,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走向,如“三个精讲三个不讲”原则,包括: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课堂三条高压线”是: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还有“月月清、周周清、堂堂清”“三清”制度等。

2、跟踪课堂评价。学校教学领导组依据“课堂标准”要求,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行不定期跟踪评价,每学期至少两次听课打分,记入考核。课堂考核评价实行“三看学生”“四看教师”:“三看学生”,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一看学生课堂参与人数,二看学生课堂参与质量,三看学生课堂预习笔记。“四看教师”,一看以学生为中心,二看按模式备课上课,三看“三维目标”落实,四看“导学案”质量。严格规定教师“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实行当堂达标测评;学生课堂活动,35分钟以上“优秀”,30分钟以上“良好”,29分钟以下“一般”。坚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学习效益的高低验证教学效果的优劣。

3、落实奖优罚劣。按既定的课堂教学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学校领导组对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按跟踪评价积分实行奖惩,年末直接与教学奖金、晋级、评优挂钩。

(四)、分层推进,梯次提高

应该说,构筑高效课堂,实现由低能向高效的转变,也是一项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需要精心筹划、按部就班、行动研究。我们计划分层推进,梯次提高。本学期先抓试点,解决模式的“硬着陆”,属于临帖阶段,重点抓好三个方面试点:教师层面抓青年骨干,年级层面抓三年、五年、七年,学科层面抓语数英。在教学环节上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是导学案的设计,另一头是当堂达标测评;“中间”是指教师

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在队伍层次上,实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超越自我、破格升位,在规定时间内,个人申报课型,领导组考核确认。设想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在全校教师都得到尝试、都能基本上路,进入角色时,下学期转向全面铺开,向纵深发展。采取这种分层推进、梯次提高的办法,想必会在教师群体中爆发出一种内动力和竞争力,对高校课堂的生成和发展产生巨大助推作用。

三、构筑高效课堂要特别注意的三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我们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就是说,我们所上每节课都要让每名学生在每个方面得到锻炼、有所收获;就是说,要让每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到及至;就是说 ,要绕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讲课能力”,直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课堂上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正所谓“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代替孩子吃饭”,这是“育儿者说”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2、要把握好课堂的“开放度”

高效课堂是“开放性”的“活”课堂,你放不开就会“死”,而放得太开又会“乱”,因为“活”与“乱”有时就是一线之差,这就要求教师得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首先要敢放,敢于放手—放手就是放生;要让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抢着板演,激烈讨论,大胆质疑。但绝不能走极端,一味的放任自流,,信马由缰,甚至起哄打闹,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其实,我们教师驾驭课堂就好比放风筝,风筝飞得再高却脱离不了你手中那根线,“那根线”就是“课堂标准”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教师,作为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自然懂得“约束 ,是为了飞得更高”,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该放时放,该收时收,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韵律节奏,才有升腾之气,才有真实高效!

3、“要行动,不要坐等”

我们构筑高效课堂,少不了要学习和借鉴外地名校名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密切结合自己的校况学情,既要沉下去饥餐渴饮,又要跳出来自力更生。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问题上,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说,向他人借火,不如自己得到燧石;“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我们要咬定“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因为“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要行动,不要坐等”,我们要先做起来再说,在做中学,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动“真格的”,不搞自欺欺人的假大空、花架子、一阵风,因为成就事业的根本在于坚持不懈地务实。“遇到困难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你可知那彩虹是风雨的结晶”,这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格言警句,我很欣赏。现在时刻,我们要增强一种自我执行力,自己给自己做硬性规定,下“死”命令,努力朝着既定的方向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把以生为本,构筑高效课堂工作平稳较快地推向前进。

推荐第2篇:《苏州园林》课堂教学点评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点评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点评

今天,我校公开课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天是语文学科,由六位老师上课,同课异构,都执教八年级上册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六位老师基本功比较扎实,对教材的理解也比较透彻,方法灵活,点拨到位,能够引领学生研读教材,深入文本,“语文味”较浓,从整体来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不应为了“节省时间”而急着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2、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引领的指向性要明确。如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精练、生动、形象,让学生举例子,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不仅仅看到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更要看到本文的“准确精炼”。

3、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关键是“找出矛盾”。

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认为: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这实际上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和差异,无矛盾无以分析。

当然,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用自己的“慧眼”将“矛盾”挖出来。

4、课堂缺少质疑。没有质疑的课堂,应该是有缺憾的课堂。要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大胆的质疑。

5、语文课堂应该是“教语文”,而不应只是“教课文”。所谓“教语文”指的是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

推荐第3篇: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一、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片面追求(及)合格率倾向的冲击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课程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评价对象单一,重主导,轻主体,仅评价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评价指标仅限于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教师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具体情形往往是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认真地唱“独角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大多数仅限于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的提问。

3.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教师学生发展。

二、新课程评价的原则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规律的要求,课堂评价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学生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上。因此,课程评价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2.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3.主体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要看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情,是否主动探究实践。

4.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评价激励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能对教材进行加工,适合自己的学生。特别是激励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逾越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

5.交流性原则。教师要创设平等、轻松、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有认知冲突,当学生不认同老师、教材或讲错了,无人笑话、指责、批评;当学生标新立异或取得成功时,大家都诚挚祝贺,热情鼓励。

三、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一堂课,评课焦点从主要看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这不仅是视觉上的转移,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的飞跃。一切教学设计,一切评价标准和教师的一切劳动都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努力倡导师生在学习中的交流互动,积极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使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课堂评价只要突出学生主体这个特点,一堂课的优劣就不难分辨了。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分,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在吸收传统课堂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分为:教师行为、学生学习表现和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部分进行科学评价:(见附表)

四、评价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听课、评课是教育常规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教学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作为听课评课者,应注意一下几点:

1.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听课前应熟悉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粗线勾勒出大体教学框架为参照系。依据听课的目的(检查性、示范性、研讨性)和教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点并提出不同要求。

2.课中翔实记录,积极推敲。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

首先,听看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全面、具体、详细,包括情景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有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其次,集中精力,认真分析。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听课者如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教学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听课时要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将实际教学与课前予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以便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剖析问题,归纳小结。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应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给予过程性评价,即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课标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指出缺点与不足,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并将这些环节点评及是纳入听课记录。

3.评课时,无论对自己,对授课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针对性要强,切忌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敷衍了事,充当“好好先生”,专拣好的说。其次,要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只看到枯木,却不见森林;只看到失误,却看不到优点。同时,也要纠正个别教师由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思上进而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抄,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个人职业发展进入退缩阶段而不及时自我调整,面对新课改无心理、知识储备而引发的,不懂装懂,吹毛求疵,自己做不来而疾贤妒能,对他人求全责备等与评课目的背道而驰的错误做法。再次,要对成绩说全估足,失误找准说透。多鼓励,少否定;多指导、少批评;多建议、少指责。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服务和服从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事业是与人类共生共长的事业,它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课程改革也决不是一蹴而就,偶尔为之的的活动。我们要下决心不断研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以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引文来源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推荐第4篇: 课堂教学设计逐项点评

课堂教学设计逐项点评

这部分每项点评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一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对此项的填写标准;二是这提交的作品中课堂教学设计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标准依据,要有章可循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纲领性文件,是学科教学的指南。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此项的要求是:填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描述具体、准确。对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是为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重点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12.doc 10.doc

由于大多数专业课《大纲》和《课标》还没制定或者没有完善,使得一些专业课对这部分的表述 “无纲可依、无据可查”,教师只得凭借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还有甚者只写依据课标或大纲标准,而没写具体内容。如:03.doc

2.内容分析,要脉络清楚

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要求是:知识点的描述要具体,本节课内知识点或与课程相邻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描述要脉络清楚。

对于这部分内容,有的老师使用图形表示,形象直观。如:16.doc。有的作品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点与相邻知识技能点梳理的比较清楚。03.doc

但提交的大部分作品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填写,思路比较混乱,答非所问。更多的是写本节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如何解决,而没有具体写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相邻知识点的关系,大多数老师都没有阐述,或者阐述不明。17.doc

3.学生分析,要深入全面

对于学生特征的分析要求是: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有影响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特点和特定知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起点,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

这次参赛的作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描述以及课前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明确,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13.doc

但对于和本节课教学相关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分析不够;16.doc

4.目标确定,要具体科学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表述,具体表明学习者行为、能力

1

或心理结构应该出现的变化。它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对于此项要求是:符合新大纲、新课标要求。由于是职业教育,要体现专业特色和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三维目标齐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述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

本次提交的课堂教学设计,绝大多数都能做到三维目标齐全,能按照新大纲、新课标要求制定,尤其是知识与技能定位较为准确。如:24.doc

但出现的问题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描述上,大都采用“模糊描述”,常用的动词是“理解、了解”等等,过于“内化”,可观察、可检测差,不利于教学过程的目标监控。对情感价值观这方面的描述,行为主体还没有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屡次出现“培养”等动词。05.doc

5.重、难点,要定位准确、措施有效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所以,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的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这次教学设计中,对于重点把握还较为准确,说明教师们对于教材的研究还比较深入。大多数教师在解决措施的制定能起到强化重点的目的。对于中职的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导致在学习中出现的思维障碍等难点,能较为准确定位。01.doc、10.doc

但有的老师在难点重点处理措施制定上,针对性不强。06.doc 6.板书设计,要提纲携领

板书设计的教学设计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纲携领呈现出来。所以对此项的要求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脉络清楚,系统性和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

本次提交的设计中对此项设计,内容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18.doc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精心设计,重点不突出,系统逻辑性不强,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视觉心理,更有甚者,只是将本节课章节号和标题罗列,缺乏条理。19.doc

7.策略选择,要恰当有效

教学策略设计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取舍、呈现顺序)、教学传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环境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等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能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本次提交的作品中,对于策略的设计中能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做到教学传

2

递有效、教学组织得当、教学管理适度。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表述不规范,不简洁,赘述过多。这部分不是要说明“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要说清楚“怎么做”。11.doc

8.教学过程,要围绕目标、严谨有序 ⑴ 过程设计,理念先进、意图明确

对于此项的设计,绝大多数课堂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给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有效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科都能体现各自的特点。但在部分设计中,教学任务的展开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符,设计欠合理。还有些对于教学过程表述,过于简单,不能看出教师的设计意图。

⑵ 过程设计,要承载内容、环节完整

在过程设计中,要适度呈现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承载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节衔接恰当、过渡自然,教学环节完整。

绝大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精心,环节设计较为完整,环节衔接、过渡基本上符合要求。但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中要落实的知识与技能没有体现,忽略了要达成教学目标所承载学习内容。

⑶ 过程设计,要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处理得当

对于这部分设计,多数教师能关注到时间的分配,以保证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重、难点处理也有所体现。但在教序过程栏中,没有出现时间分配的标注。

⑷ 过程设计,要充分预设、体现层次

教学过程设计要能根据学生实际,充分预设;要体现层次教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设计教学任务。

对于这部分的设计,大多数教师都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分层设计,但分层不明确,预设不充分,没有具体的方法。

9.评价设计,要符合目标、形式多样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间交流及课后布置作业部分的设计,内容和形式需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性学习。

对教学评价部分的设计,大多数教师都有设计,如课堂提问、作品评价和作业布置等等。但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体现过程性评价特点。

10.流程图设计,要绘制规范,结构清晰

教学流程图也叫教学过程结构图,它由五种标识符(图4)“图形标识”、“标识短句”

3

和箭头组成。“图形标识”表述本节课关键教学环节,箭头表示流向。“标识短句”是对教学环节的表述。要将教学过程准确的表达,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形成关键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环节进行归纳,超浓缩的提炼成“标识短句”。

所以,教学流程图与文本式和表格式相比,更具有结构完整、脉络清晰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一目了然。由于“标识短句”必须经过“超浓缩提炼”,这样能训练教师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梳理,也是帮助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特色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次所提交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流程图的问题很多。除了没有对关键环节进行提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word图形绘制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师对word中的绘图操作不熟练,绝大多数流程图中的“图形标识”不规范,“流程结构”不清晰,不能准确的反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过程等问题。

11.设计语言,要陈述准确、言简意赅

课堂教学设计语言要言简意赅,图表、公式等要规范、详略得当(上课有提示作用)。但很多教师将说课稿的内容大段的贴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提炼,过多的赘述,不简洁,不明确。

12.体现特色,凸显智慧,勇于创新

教学设计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优秀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设计者的思维缜密,要有独到见解或有创新,能凸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课程改革意识。这点在教学设计中出现明显的不足。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它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它与传统教案主要区别可以归纳两点:

一是要对学习者(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特点和特定知识,以明确课堂教学的起点。

二是学习内容分析,要关注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划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与相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养成从整体看局部的思维习惯。所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保证。

推荐第5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点评

点评一

第一、三节课都渗透了综合性学习理念。将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紧密相连。从孩子生活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教学模式。

第二、所呈现的课例都折射出了语言教学规律。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关注重视孩子整体感知内容,做到了胸中有文本,树立了较强的全局意识;词语教学不再孤立,能在语境中学词、解词、运用词语;重视朗读训练,课堂上呈现出多元化朗读;能抓住中段英语学习的特点,抓重点词句提纲挈领地展开教学。

第三、教学成果的展示体现了读、写、理解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有了思维训练的提高。

第四、在教学中清晰地看到了老师对学法的指导。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适时到位。

第五、三节课教学设计精巧。

第六、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任务目标清楚,难能可贵。

点评二

本次观摩与展示活动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质的飞跃。教师能够理性的对待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凸显了数学本质。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反思,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两节课都很朴实,在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提升的同时,不但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位,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而且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教材进行了独到的创新与处理,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该如何处理还需作进一步的思考。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另外,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应得以充分展示。

点评三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基本教学理念。

2、完成“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任务。

3、体现“全面性、主体性、整体性、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原则。

两节展示课都渗透了以上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上的都比较成功,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水准。冯老师的课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

下面以冯老师的六年级英语阅读课教学为例进行仔细评析:

一、教学活动

1、大屏出现:Teacher 教师问:此词由几个字母组成?

学生活动:用这7个字母在2分钟时间内组成其他词,越多越好。 评语:活动设计特点:

1语言知识方面体现了基础性原则; ○2教师教学行为体现了:控制性、开放性原则; ○3学生学习行为体现了:发现性、运用性、生成性原则。 ○

2、检查验收

操作过程:由最多词的生成者说出这些词,全体同学合作完成拼写。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启发性、广泛性、合作性、训练性、全体性原则。

3、大屏出现:人面像(由多种动物组成) 操作过程:学生说出动物的英语名称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趣味性、观察性、发现性、生成性原则。 过渡语:还想知道更多的动物吗?

4、大屏:先脚→腿→身体,由学生猜,用汉语说出动物的名称:企鹅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趣味性、推进性、层次性、模仿性等原则。

5、小测验:每人一份纸卷共3道题,每道题后3个选项,快速浏览,每个人对答案并不确信,教师布置下一个活动。

6、阅读短文并完成上面3道题(3——5分钟)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目标性、逻辑性、问题性、自主性、层次性、突破性、发现性、生成性等原则。

7、大屏出现:五福图片,五个词组,学生进行匹配性练习(共有4个词组为“新”的内容,在图片的帮助下,匹配练习没有大问题)认读训练非常巧妙:以旧引新。

评语:学新活动设计体现趣味性、观察性、发现性、认读性、经验性、对比性、生成性等原则。

8、大屏出现五组动物像,进行巩固性练习。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难点突破,重点巩固,认知性、训练性、启发性、变化性、质疑性、思考性、推进性、趣味性等原则。

9、大屏出现:在秤上的两只企鹅,由重量标示来理解:lose half his weight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对比性、分析性、理解性、思考性、启发性、生成性、趣味性等原则。

10、电影片段,全英文配音,动画展现。

评语:活动设计体现教学语言规范性、准确性、地道性,教学内容趣味性、完整性。

11、仿写:学生人手一张图表,大屏出现教师自己已完成的图表,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评语:语言体现样板性、典范性,教学内容体现阶段性、完整性、提炼性、归纳性、控制性和开放性。

学生学习活动体现:自主性,自理、自制、自治、自选、自编、自研、自创;运用性、实际性、互勉性、模仿性、训练性、体验性、生成性等原则。

总而言之,冯老师这节英语阅读教学课,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秉承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基本教学理念。完成了“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考、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任务。践行了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的教育使命。基本实现了在学情、章节、课时目标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资源整合,用教师的“一滴水”引出学生“一桶水”的教学方式,呈现通过学生自主,有效地接受高效性学习途径,让100%的学生利用尽可能少的有限时间,运用尽可能多的学习手段,通过尽可能有效地学习活动,掌握尽可能多的语言技能,习得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的教育教学目标。

推荐第6篇:职工技能竞赛点评

技能竞赛点评总结

8月20日上午10点,经过厂人事科的组织和安排,在我厂基础油罐区罐顶进行了计量实际技能操作竞赛,本次计量操作共有5人参加,考试内容为油品检尺、测温、油量计算三部分,经过两个小时紧张有序的竞赛,5位参赛员工顺利完成了所有竞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竞赛完成后,考评员、考评组组长xxx、安全部计量工程师xxx对5位参赛员工的竞赛过程进行了点评,xxx对本次计量实际操作竞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员工的操作水平较去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参赛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态焕然一新,对本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xxx还要求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以更加向上的心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安全质量部计量工程师xxx对本次计量操作竞赛中存在的不足与大家一起进行了交流,一是不注重细节,在选择计量器具时没有检查器具最小刻度是否正确,这个问题5位参赛员工都没有注意检查;二是放下油尺触底时没有按照要求将尺放在检尺孔中央,会造成检尺误差;三是都没有检查测温盒底部油品是否充满。以上问题虽小,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较大计量误差,xxx告诉大家,计量工作一定要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才能将我厂的计量工作做好、做扎实。

计量操作竞赛考评组

2013年x月xx日

推荐第7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一、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1.激励的功能。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所说出的正确答案、发表的独特见解、良好的行为表现都会给以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我经常说这样的话:“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多独特的见解!你的发言最精彩!”“今天大家讨论很热烈,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个体的差异, 学生的发言不会都准确,有时答案离标准甚远,学生的表现不理想,我同样以鼓励为主,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 “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 “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问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

2.启发的功能。当学生的思维卡壳时,我常用善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启发点拨,帮其疏通思维,战胜困难。如:不知道这个空是填“克”还是“千克”没关系,联系生活中的“斤”来想,两斤是一千克,…… “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吗 ? 仔细听看他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 ”

3.判断的功能。课堂上,学生听了老师和同学朗读、回答、说话,或者看了生生、师生的表演后,我经常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意识。如:“他的回答好在哪里?你可以给他提个建议吗?” “ 你认为××同学提的问题符合题目要求吗 ? 谁能给他提个醒 , 帮他修正一下 ? ”……

4.批评的功能。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发言、表现不会都是很好。对此,我不只是一味地表扬,也有善意的批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如:“ x x x 同学,老师觉得你和我们班的 x x x 一样聪明,要是上课听讲更认真一些的话,你会超过他们的,相信自己。”“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的时候要想想,别人能听得明白吗?”“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高兴吗?瞧, x x x 同学高兴的身子转来转去,都不顾得听同学老师讲话了,你们期待他下面这一点时间带给我们一些惊喜吗?”……

二、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的特征

1、准确、得体。课堂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2、生动、巧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仅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3、多样、亲切。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4、独特、创新。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一边把自己在课堂上运用的评价语言积累下来,也一边把在听课时学习到的、书上看到的积累下来,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做如下分类: ㈠学生听讲时

⑴当学生听讲很认真时。

当学生听讲很认真时教师评价用语应以赞扬为主,既能让其树立信心,又能树立榜样,以感染、熏陶、带动他人。 1、谢谢你听得这么专心。 2、你们专心听讲的表情,使老师快乐,给我鼓励。 3、我从你们的神情、姿态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4、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班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5、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6、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7、××同学听得很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8、你听得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9、你倾听得仔细,耳朵又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10、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1、你坐得端正!注意力也集中! 12、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13、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我为你高兴!

⑵当学生不听讲时。

当学生不听讲时,教师应以激励鼓励为主,帮学生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 1、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x x x 同学这节课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2、x x x 你觉得你这节课表现怎么样?能打多少分?

3、x x x 同学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听讲最认真?你也很聪明,想和他挑战一番吗?抓住机会好好表现吧!

4、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高兴吗?瞧, x x x 同学高兴的身子转来转去,都不顾得听同学老师讲话了,你们期待他下面这一点时间带给我们一些惊喜吗?

5、x x x 同学,老师觉得你和我们班的 x x x 一样聪明,要是上课听讲更认真一些的话,你会超过他们的,相信自己!

6、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7、你的眼神告诉我,你还没有听明白,是吗?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这次可要认真听呀! ㈡学生交流时

⑴当学生听懂了会说时

1、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2、你很有创见,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3、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4、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很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5、你真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孩子。 6、你回答问题又完整又好听。

7、老师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8、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9、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的时候是用心思考。 10、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到点子上,能抓住重点来提问。 11、我们的同学的思维很活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12、你真会提问题,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13、你的好学之心真让老师赞叹。

14、善于提问题的孩于是最聪明的孩子。15、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16、你真是细心的孩子。

17、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鼓掌) 18、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19、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20、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21、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22、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3、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24、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5、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6、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7、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8、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9、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0、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31、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⑵当学生听的不完全懂 , 说的不完整时

1、虽然你说得不完整,但我还是感谢你的勇气。

2、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吗 ? 仔细听看他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 3、你很有胆量 , 听老师再说一遍 , 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 4、他的回答好在哪里?你可以给他提个建议吗? 5、××说得还不完整,请哪一位同学再补充。

6、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的时候要想想, 别人能听得明白吗?

7、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问别人, 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自己已经想到答案了。 8、你认为××同学提的问题符合题目要求吗 ? 谁能给他提个醒 , 帮他修正一下 ? 9、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1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1、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12、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 13、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14、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15、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

16、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

17、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问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

18、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一遍),好吗? 19、别着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 ⑶当学生不敢、不会说时

1、你真了不起!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了吗? 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3、敢说,就表示战胜自我。

4、回答问题是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好办法。5、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8、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9、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

10、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11、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12、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㈢小组合作活动及交流时

1、你们的建议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关注! 2、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 3、你们的配合真默契。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瞧!困难的题目对你们来讲不再是一座大山了吧! 5、很好,小组内还有成员有补充吗?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

6、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7、你们这一组同学说得非常……,把……理解得透彻。真羡慕你们这一小组的学习能力呀! 8、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无比。 9、你为你们一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 10、你们小组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11、你们很会观察,非常了不起!这个问题,你们能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吗? 12、你们这一组合作得真好。 总之,课堂中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 它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进而产生精彩的课堂

推荐第8篇: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摘要: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教学过程即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数学教师大多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特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教学语言,即将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准确、简洁、形象、幽默、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来传授知识、感染学生,不仅是一个数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内在表现,也是教师的个性和魅力的展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9-02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总是与成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道:“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内在规律,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感染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将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认识。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洁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是要求教师对概念、法则、定律、算法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首先,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把握一个“准”字。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例如“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数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数学语言非常严谨,可以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字之差,意思却完全不同。如:“除”和“除以”、“数位”和“位数”、“时间”和“时刻”、“正方形”和“正方体”等等。严谨,就是严密谨慎,不能模棱两可,这是由数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简洁,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送最大的信息。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简洁概括,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

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所以科学性是各科教学课堂语言所具有的根本属性,而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实际上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三、教学语言要通俗形象,具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要善于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口头语言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如图:这是一个活动组合投影片: 甲地乙地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激励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初中生在性格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健全,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在课堂内要善于通过激励性的数学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如果教师的语言中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表扬、鞭策等激励因素,常常能给学生一语三春的感染力。如:提问时经常以“谁愿意试试”、“勇敢点”“谁还有更好的办法”等激励性的词语来创设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回答得不全面,可以说“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其他同学帮你补充,好吗?”对回答错的同学,可以婉转地说“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你的说法不太确切,如果你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学生回答完毕后,说“你的想法真妙”、“你很有创新能力”等语言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教学语言适当融入幽默性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学生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比如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我出示了“淘气的日记”请学生修改: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厘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90毫米远。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3厘米高的小树倒了,我拿出5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7厘米厚的语文书。学生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并立刻把错误的单位改成了正确的。简单的一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恰当使用单位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同样,当课堂上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时,也要能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幽默,机智地解决,以免出现“放开收不回”的尴尬场面。

六、恰当使用无声语言

除此巧妙运用口头语言之外,教师还要灵活地运用无声语言,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温馨,从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该笑时要微笑满面,如春风拂柳;该叹息摇头时要叹息摇头,表示惋惜和无奈;该义愤填膺时要有愤怒的表情,表明立场坚定;该激动起来时要激动起来,表明老师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血肉之躯,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同时,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抑扬顿挫、饱含激情,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体态势语言具有鼓动性,把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也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当教师将口头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有力,同时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就马上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抚摸他的头说:“没关系,大胆地说,你很聪明,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你。”这样评价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培养了他自信的个性品质,更使他感到了老师亲切。

推荐第9篇:课堂教学竞赛实施方案

“四环节循环教学”课堂教学竞赛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我校“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扎实开展好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严格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为依据,以各学科现行教材为选题范围。

2、紧密围绕各科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3、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式学科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的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使命感。

二、组织原则:

1、注重过程性原则。大赛不仅要关注结果,重点要重视过程,赛后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更进一步深入。

2、实事求是原则。大赛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课程特点等因素,立足实际,讲求实效。

三、参赛范围:全员参与 竞赛时间:10月21日开始。

竞赛地点:各参赛教师上课班教室。

四、竞赛内容:

1、学科: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可参加比赛,参赛教师按照学科教学进度确定讲课内容,教时为1课时。

2、比赛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占总成绩的80%。二是本节课的说课、导学案的设计、教学反思,占总成绩的20%;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教学竞赛的组织领导,成立课堂教学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继昌 副组长:丁海燕

员:李红强

董赵玲

六、具体要求和说明

1、本次课堂教学大赛,作为教师一次全员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若有不讲所任学科的内容的请提前告知教务处。

2、此次课堂教学竞赛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能够合理、准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特别是要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要求见天山口总校课堂教学竞赛评分标准。

3、此次竞赛教师定好课题后,教师要及时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资料和反思等。

推荐第10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茨营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课改新理念的落实,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参加市教育局“星城杯”教学竞赛选拔人才,特举行本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龚少青

组 员:各教研组成员

2、评

初赛评委:各联点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本组骨干教师

决赛评委:待定

三、参赛对象

初赛:凡在职在岗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由学校推选参加。 决赛:各组经初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各组名额分配原则:低年级组3人;中年级组三人;高年级组三人。

四、竞赛内容及权重

初赛:由各教研组自行决定;

决赛:1.新课标知识竞赛 20% 2.多媒体课件制作20% 3.教学展示50% 4.说课10%

五、决赛形式及要求

(一)新课标知识竞赛 (20%)

1、比赛形式: 笔试

2、比赛要求: ①书写规范 ②在规定时间内答题

③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 ④各选手在试卷上标明教研组、姓名。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 比赛内容:赛前5分钟由命题小组公布统一竞赛题目,命题小组提供相关素材。

比赛形式:选手可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Photoshop、方正奥思、课件大师等软件集中当场制作。

比赛时间:三个半小时

(三)片断教学比赛 比赛内容及形式:

1、参赛者的比赛内容以所教学科教材为蓝本,提前四小时临时抽取一个教学片断,选手在指定地点备课。

2、教学片断限时正负不超过30秒;参赛老师,赛前20分钟选手与学生见面。

(四)说课

参赛者就本节课内容进行说课,并制作课件。

六、参赛要求

1.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列为对青年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参赛的教案、评课结果、获奖材料进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求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积极参赛。2.在准备参赛过程中,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必须有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教案审定意见并在教案上签名,初赛、决赛的教案均要上交教务处存档。

3.赛课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体现“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的“三维目标”。

4.各教研组要积极、认真组织好初赛,各教研组长为初赛第一责任人。各组必须通过初赛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不允许不通过初赛而直接指定选手参加决赛。各组初赛的组织情况将作为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材料之一。

5.初赛时教研组(或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各教研组赛课结束后,由各组推荐出本组参加决赛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上报教务处。

六、时间安排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1.10月6日~10月14日:教务处制定比赛方案,各组全面动员。

2.10月15日~10月16日:各教研组确定组内参赛人员名单、初赛内容、初赛时间及评委,组织初赛。青年教师较多的组可以分备课组组织初赛。 3.各教研组于9月17日前上报决赛选手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4.9月19日、(暂定)决赛,分三个大组进行。 理科组:数学、

其它组: 艺术、体育、技术 地 点:(茨营镇示范小学)。

六、奖励评定

1.三组分别评出

一、

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其余为三等奖。

3.获一等奖的选手参加市教育局“电子白板”教学竞赛,并可以作为优秀教研组评比的加分依据。

2015年10月6日

第11篇:课堂教学竞赛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竞赛心得体会 日,我和我们学校朱老师还有其他学校几位老师一行15人在中心学校姜琪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到昆明高新一小参加了云南省2009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历时3天,共有来自各地州市20位老师参加比赛。我们先后观摩了20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他们课后的说课、反思。参赛的内容涉及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有浙教版也有苏教版,高中低年级都有。最后还聆听了人教版教材主编马昕老师的点评。在整个活动中,我们认真听课,以端正的态度从始至终虚心学习,可以说收获很多,也引发了自己的点滴思考。

首先是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说起重视,可以说学校、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因为老师都知道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这门课程对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也都知道这门学科所承载的重任。但是实际呢,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在学科知识与品德教育之间依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科知识的教学上。通过这次学习,我才认识到,其实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对他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就算我们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果没有没有良好的品的习惯做保障,他又怎么会认真地、全身心地去学习呢。

我们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科上的渗透这些都是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教材作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所以依托这门学科对学生实施道德影响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品德教育却也总在抱怨着孩子的品行有问题,我觉得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更是需要我们引导教育的时候。但是空洞的说教对他们的教育作用是不大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找准切入点,不要空不要大,只要实,哪怕是很小很小,也许就能让学生养成一中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大附小的全莹老师执教的《学做小雄鹰》一课,课前老师去让孩子把自己的困难写下来,“我怕起早”“我怕听写不得优”“我怕一个人睡觉”,问题很小,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低年级学生实实在在的困难。课堂上老师就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些“小”问题,老师同学来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学生的收获真的很实在。

第三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也经常组织体验活动,但是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目的不明确,给学生的影响也就轻淡。过了也就过了,没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更无法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用不大。

在这次比赛的20节课中,几乎都遵循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理念,都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教学手段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动漫制作、影视资料;有的老师还采用了实验调查表、游戏、竞赛、身边案例等等材料富有创意地来组织体验活动。兰坪县城二小的程清兰老师教学《吸毒一口落入户口》采用的案例是一个吸毒少女真是的自白书。曲靖市北关小学余光云老师在教学《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让学生体验现场撤离,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场景中去体验、感悟,掌握当危险来临时的应对技巧,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在了实处。昆明西山棕树营小学的洪郡遥老师执教《拥有好心情》整节课都让学生体验着快乐、烦恼,在对比活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不同的感受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寻找到摆脱烦恼的策略。玉溪杨海东老师在《我们的生命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命的产生讲述得清楚明白。一张自己儿时的照片,再加上他声情并茂的讲述,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腾越中心的寸建玲老师《退一步海阔天空》活动层层推进口人心弦,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对品德课的认识和教学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今后应该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益,把这门学科的作用发挥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结合马昕老师的总结点评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研究课标教材,找准目标

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确定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大了,学生难于达到,目标小了,课堂教学停留在低浅层次的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准确活动就会失去意义。要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去研究课标和教材。看看课标的要求,了解这节课在教材中的所处的位置。比如《节日大观》人教版和浙教版都有春节,人教版的侧重点是怎么去过这个节,浙教版可能要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教材所处的侧重点和位置是不同的,因而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有所不同了,活动的设计的形式和目标也就应该不同。

另外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症结在哪里,要突破的是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要抓住教材的核心去确定教学目标。

二、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都提前准备了很完整的教学活动。为学生预设了一些情景、问题。但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在这些预设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生成一些困惑,疑问,有时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而这个时候就是教学的亮点出现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学要学生引导的时候。可遗憾的是,我们急于去完成课前的预设,追求教学的完整轻易的放过。

当然设计活动的时候尽量避免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相悖,可是真的出现我们该怎么办。当我们在认知上要求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他一种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的作用怎样才能给学生以引导去发现问题,把未知变成有知,答案是他自己来的。而不是诱导学生,让学生去揣测老师的思路、答案。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需要大家老师今后的教学中去突破的一个重点。比如《规则在哪里》规则的定义是什么?讨论的时候学生出现分歧,教师该往哪里引导,落在哪里?要落在学生的疑惑上。有比如孩子打架是不记仇的,他直接的反应就是发了火,然后过了也就过了。而我们老师却一定要他再想想,让他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宽容。其实一句话未必起作用,所以应该把孩子放在正常的状态下,去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我们关注问题的答案,更要抓学生回答问题的薄弱点,让学生对自己的话产生疑问从而矫正自己。而不是老师追着学生问,实在答不出了就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第三、付出真心收获真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因为品德课的教学大多依托活动来开展实施,所以课堂气氛一般都很热闹。也正因为这样,就显得有些浮躁,有的时候甚至是做秀。老师学生嘻嘻哈哈,感情来的却不那么真实,空话大话漫天飞。其实不需要太多豪言壮语,不需要太夸张的表情,只要老师真心实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情真意切的一句话,富有激情的赞扬鼓励,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驾驭课堂教学中的整个过程。站在教室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魅力,道德的力量,牵引着孩子,用我们的真心去叩开学生的心灵,走近他们的生活,平等的和他们对话,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启迪。

一次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在不断得鞭策自己。是的,孩子的教育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的重任,就应全力以赴,努力去探索实践,为孩子的成长作出奉献。

第12篇:课堂教学竞赛主持词

天心区二环学区片2018年“创新杯”美术教学竞赛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阳光正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天心区二环片2018年“创新杯”美术教学竞赛。我校承办本次活动,倍感荣幸。在此,我代表仰天湖赤岭小学全体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到会的评委有: 区教科中心邓军老师 许桥小学胡云华校长 一师一附小 陈适老师

欢迎你们,辛苦你们!

我们的比赛课一共有九节,2:00准时开始,每节课为20分钟,每节课的中间休息2分钟,三位选手比赛完毕后评委合议,时间为6分钟,整场比赛预计5:20结束。关于每堂课的计时,一体机屏幕上安装了计时器,请上课老师开课时自行点击。好,请我校龚老师进行演示。谢谢。请参赛老师注意把握时间,注意紧密衔接。

请大家注意会场的纪律,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调试好手机。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最后,希望每位参赛的老师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最佳的风采!也希望每位前来观摩的老师收获多多!

下面,比赛正式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我们的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参赛老师和同学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

最后,祝愿大家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3篇:课堂教学竞赛通讯

11月23日至24日,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彩云中学举办了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全校共有12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还邀请到了全县知名教师、专家师德文老师、殷筱亮老师等做评委。更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通过评委2天来对参赛教师现场打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几名。

在新课改目标指引下,参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精彩的展示。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的真实性、教学的目标性体现有力,熟练而有活力,各个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尽皆完美。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趣,学得牢固。纵观各位老师的教学,均能紧扣主题,把学生放在第一,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前对教学阶段目标的把握,教材的专研,文本的解读,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做得相当有效。课堂中教学思路明晰,重难点把握得当,环节到位。

本次活动体现了很多好的方面:

1、教师有年轻的激情,课堂感情好。所有老师都能全身投入到课堂上,都能够笑容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以平易近人之心态,创造平等宽松的和谐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次活动参赛的教师都在阶梯教室授课,遵循新课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原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精髓,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4、评课中广大老师都能积极分析优缺点,开展互助学习,为共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思想,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注重文本,注重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本次开展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点燃了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激发了我们潜在的教学能力和智慧,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又一次质的飞跃。

第14篇:《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 清 点评: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中学 吴 云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 生:没有。

师: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

[点击多媒体课件,师生欣赏黄河壶口瀑布影音片段。老师结合画面内容配以影视同期声: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点击课件,出示光未然、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乐章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着)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既然是一部音乐作品,是一首著名的歌曲,那咱们就先来听歌,好不好?] 生:好!

[点击课件,播放歌曲《黄河颂》。老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在歌声当中体会歌词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 [三峡桥夫点评:借助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配以背景解说,以音、画、文的综合让学生直观体验黄河之景,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又把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文本解读的有力支撑,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充分调动、优化配置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师:听了歌,同学们在歌声中体会到了作品要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请你说说。 [三峡桥夫点评:听歌之后即让学生说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拗脑”。若换成说说听歌之后的感受,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提问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真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它直接导引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文本,并引发、实现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对话。问题的设计要切合作家与文本,切合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合课堂教学推进过程的实际,有利于发散同时又聚合学生的思维。作品要表达的感情是要通过深入文本、解读内容之后才能悟出的,没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就直接进入文本内核去谈感情,可能有点“浮躁”吧!] 生1:歌曲表现了作者赞美黄河、歌咏黄河的一种感情。 师:歌咏黄河,赞美黄河。好,请你说说。 生2:我觉得它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怀。

师:爱国情怀。很好,也就是说,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那就是— 生:颂!

师:哦,对!黄河颂,(对)黄河的颂歌。那它到底歌颂了黄河的什么呢?咱们来读课文,看歌词。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

[学生翻开课文] 师: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会发现诗人在歌词之前还给它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呀? 生(齐):朗诵词。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师(诵读):啊,朋友„„

师: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生3:我认为这一段朗诵词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它概括了后面的内容。 师:哦?铺垫,它还可以概括内容。怎么概括内容呢?请你说。 [三峡桥夫点评:怎么概括内容呢?这个问题学生3还没有表述完自己的观点,老师就让另外一个学生来发表意见。在我看来,应当让这个学生充分表述其观点,以免伤了他的“心”。另外,值得商榷的是:对朗诵词教学的处理,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预习课文,他们能不能“思考”出朗诵词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4:我觉得是起到的一个总起和提示的作用。 师:你能否具体说一下?

生4:总起,它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歌词它主要是赞颂黄河。 师:哦,是要赞颂黄河的。

生4:提示,在这个朗诵词的“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就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它主要是要讲黄河英雄的气魄。

师:哦,要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还有没有?

生4:还有,它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师:也就是说还要赞美黄河的精神。哦,是这样来提示后文的。很好,请坐。那也就是说,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我们后面的歌词了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 生:民族精神 师: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很好,那这样,我们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上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怎样呀? 生:加强语气。

师:对,加强语气。很好,准备,“啊,朋友!”预备,起! [生齐读朗诵词] [三峡桥夫点评:精彩!学生4对朗诵词所起作用的分析是那么地精辟明晰!她的这一分析是她深入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结果,是她与文本、与教师展示对话的结果,是她灵动思考的表现。老师对两位学生的发言做了及时地总结,并巧妙地把学生的思考引入到读诗的方法上来,使“授之以渔”的工作显于无形。这样的对话才是阅读教学中真正的对话!] 师:唱出我们的赞歌。所以,歌词自然而然地升华。那我们来看歌词。同学们可以浏览一下,你认为哪些诗句集中体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浏览一下!好,请你说。

[三峡桥夫点评:浏览,大略地看,是一种粗读。读,是要花一定时间的,老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看完,老师就让学生发表意见,太仓促了些,有点“马未走却已观花”的感觉。] 生5:我认为,从那个“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 ,这表现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

生5:因为它里面有“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这就是在描绘黄河的什么? 生5:气势磅礴。

师:气势磅礴,对吧!写到了黄河之水、黄河的流向、走向,很好。请坐。那既然是表现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我想,我们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不可以用声音来表现这种气魄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有没有同学?好,请你! 生6(诵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师:嗯!读得很用心,很动情!那表现黄河英雄气魄的,我们要把它读出来,就要用声音把气势表现出来,你们认为在哪些词句上,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它读好?好,还是请你说!

生7:我觉得应该在动词上面把情感投入进去。 师:动词上面?这些动词都是在描绘什么? 生7:描绘黄河流的时候那种动态。 师:那种动态,很好!请坐!那具体来说说!咱们?哪些动词?我们怎么来读?有没有体会?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学生自读] 师:好,我来想请同学说一说,哪些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把它读好!好,请你说! 生8:有“奔向东南”的“奔”。 师:奔向东南,要读出什么感觉? 生8:读出——

师:这种黄河水是什么状态呀! 生8:流动的。

师:流动的,而且是怎么流? 生8:飞速地。

师:飞速地流,一泻千里地流。让我们读的时候,这个“奔”字,这一句诗就应当读出,读得怎么呀? 生:要快一点。

师:哦,对了,要读得快一点,是吧!好,你来试一下! 生8(快速地):奔向东南! 师:奔向东南,要用力!“奔”字要读好,还有哪个字呢?好,你接着说! 生8:还有“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师:“掀起万丈狂澜”的“掀”,怎么读呢?

生8(高声地):掀起万丈狂澜! 师:哦!“掀”是一个? 生:动词。

师:动词,而且掀的状态是掀起了万丈狂澜,表现了水势的什么? 生:高。

师:浩大!所以,我们的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好,我们一起来试一下怎样?惊涛澎湃—— 生(齐):掀起万丈狂澜! 师:很好,请坐!还有没有?好,请你说。 生9:我认为还有“望黄河滚滚”的“望”。 师:“望”要读好。

生9:应该拖长一点。因为作者是站在高山上面。

师:作者站在高山上面来看。望远,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景象啊? 生:非常地磅礴。

师:哦,非常地磅礴。所以,我们的声音也应当的,应当怎样?适当地延长一点,体现一种高远的感觉。来,试一下这一句。我站在高山之巅—— 师生(齐):望黄河滚滚。

师:很好!望黄河滚滚。很好,还有没有关键词?请你说。 生10:我认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句应该稍微读重一点。因为黄河是曲向流程的,在这里应把它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 师:太好了。这句表现的是黄河的什么状态呀! 生:宛转?

师:九曲连环。那么声音也应当随之变得有起伏的变化。是不是?来,试一下。浊流宛转—— 生(齐):结成九曲连环。

师:很好。看来,我们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什么?(生:关键词)关键词、句,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节诗读一读。注意,读好关键词。“我站在”预备,起! 生(齐):我站在„„劈成南北两面。 师:嗯,劈成,劈应当是什么感觉? 生:用力,干脆。

师:呵,对!干脆!劈成南北两面!对吧!把中原大地劈成—— 师生(齐):南北两面。 [三峡桥夫点评:如何读出诗之情?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在这里,老师对学生的意见给予了充分地尊重,对话也体现出平等原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奔”、“掀”、“望”、“劈”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是学生与老师、文本及文本作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与文本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和语用经验的传递,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师:很好!这就是黄河的气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所以见到黄河这样的一种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喷勃(音,笔者注)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好,我们来看看最能体现诗人赞颂之情的有哪些诗句?你发现没有?好,请你说。 生11:有“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赞颂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师:哦,历史的贡献。那最能够浓缩他情感的,你们认为,在情感的浓缩上最有作用的(诗句)是?好,你说!

生12:我认为,应该是“啊,黄河!” 师:“啊,黄河!”饱含着诗人的深情。而且,诗人一连串用了三个“啊,黄河!”那这样的诗句我们怎么把它读好呢?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尝试。怎么把诗人赞颂黄河之情的诗句读好,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用到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来把三段“啊,黄河!”尝试着读好,等一会儿来交流。而且老师想提醒大家,三句“啊,黄河!”读法是不是一样处理的呀?

生:不是。 师:先读一下再说,为什么?好,开始! [生自由读] 师:好,同学们。我问一下,有没有体会到三句“啊,黄河!”是不是一样的处理呀!好,请你说!

生13:我认为不是的。“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描写黄河对中国的—— 师:哪里?

生13:是第一个“啊,黄河!”。 师:第一个“啊,黄河!”对吧? 生13: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应该把第三个“啊,黄河!”读得非常地、好像是非常地敬佩似的。

师:感情到这里达到了一种巅峰、高潮,对吧。我们在这里,感情就要处理地非常地到位,好!她发表了她的观点,还有没有同学来阐释一下你的感觉。好,请你说! 生14:我认为三个“啊,黄河!”也不能读成一样地感情,因为第一个“啊,黄河!”这里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师:深情一些,对吧? 生14:第二个“啊,黄河!”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师:像个巨人!哦!

生14:第三个“啊,黄河!”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师:赞美之情达到了顶峰。那,我想请同学,三个同学来试一试。刚才我们同学们体会了„„你,能不能来三个同学把这三段读出来?第一段“啊,黄河!”谁来读?好,请你!第二段“啊,黄河!”谁来读?好,请你读。第三段呢?“啊,黄河!”好,请你读。那这样,我们来听一听,他们能不能读出变化。

生15: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16: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生17: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师:怎么样?挺不错的。请坐,三个同学。我们可以看到,三节“啊,黄河!”语气在逐渐地增强,我们感情也在逐渐地加深。很好,我们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注意!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它的变化!“啊,黄河!”预备,起! 生(齐):啊,黄河!„„

[三峡桥夫点评:诗歌教学,读为首要。师生对三节“啊,黄河!”内容的学习正是通过读——这一首要的语用行为来实施:有整体感知式地读,有选点突破式地读,有老师、学生个体的范读,有学生间的合作读,有师生赏读,有学生个人悟读„„读出了诗之韵、读出了诗之情、读出了诗之美。其间,学生的参与也是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诗意地解读着文本。他们个性化地理解(发言、朗读等)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学生对在读诗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应如何把握其情感所做的分析是十分正确的,他们在读诗时对情感的把握也是十分到位的!这就是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式课堂给我们展现出来的灵动教学!]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那也就是说,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好,请你说! 生18:我认为要读好诗歌,首先要理解它,然后仔细地品味它,才能读好! 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读,对吧!很好,这是一条好经验!还有没有,请你说。 生19:我觉得要认真揣摩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师:哦。还要揣摩感情,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怎么样啊?放进去,对吧!很好,请你说。

生20: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的动词、形容词或者是介词。

师:关键的词,无论它是哪种类型的词?什么的词叫关键词呢?(就是)最能够体现它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句,就是关键词。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善于学习呀!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那我想问一个问题。问大家,我们平时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为了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除了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要读好关键词,要理解,要投入情感,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好,请你说。

[三峡桥夫点评: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十分必要。老师与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总结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生搬到课堂灌输给学生让其接受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的作用将是何等地巨大!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生21:我们可以在后面布置背景。

师:在朗诵的后面布置背景,这样可以?也就是说,把我们的什么呀?把朗诵诗歌的环境布置好,这是一个好主意!好,后面那位女生!对,就是你! 生22:还可以在朗诵时配上音乐。

师:噢?还可以配上音乐!音乐可以让我们的朗诵更有什么呀?对,气氛!好,你来说! 生23: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师:还可以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是吧,还有没有?好,你来说。 生24:还可以做手势。

师:还可以做手势,就是要干什么呀?是不是自由乱做呢?应当随着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吧!还可以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哎呀,同学们的方法还挺多的。那咱们这样,你们来试一下。等会儿,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能把我们刚才所运用到的方法运用好!自己来组合,咱们现场组合,你认为要分角色跟同学、同伴互助的,这时候我们就组合。然后,我们等会儿就请同学来表演。好,开始! (学生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

[三峡桥夫点评:小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可以使用的,但关键是这种学习一定要给小组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但从课堂上的表象来看,学生还未来得及分角色读完一遍就早早收场,以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做样子式的小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找自己的同伴,小组一块进行了合作。咱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小组)想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好,你们这组先来,好不好?你们是怎么组合的? 生:我们是分角色朗读的。 师:好,分角色朗读。请!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毕。)

师:怎么样啊?(学生鼓掌)那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合作的经验。那这样,全班来一次大合作,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来分一下角色。老师来读朗诵词。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前面的表现黄河英雄气魄的那一段。谁愿意来?(学生举手,老师点了其中一位)请你来,好不好?对,你!女同学,咱们来读第一节“啊,黄河!”男同学,咱们一起来读第二节“啊,黄河!”剩下的部分,咱们一起读。注意读好关键词,读出情感。黄河颂,光„„ 生25:我站在高山之巅„„ 生(女齐):啊,黄河!„„ 生(男齐):啊,黄河!„„ 生(齐):啊,黄河!„„

[三峡桥夫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围绕“在诗歌朗诵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这一问题展开。从课堂上学生所提出的运用“手段”来看,能用于课堂当堂操作的(局限于课堂教学时空范围的),可能仅有分角色朗读了。而分角色朗读是读法中的一种,给朗读配乐、布景、加入肢体动作甚至伴舞等才是别样的手段呢。] 师:很好,我们今后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堂课上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读诗的方法。这就是《黄河颂》。它只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那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吗? 生:想!

[三峡桥夫点评: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种聚会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不能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教学应把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学习场中去,使后继性学习成为不断衍生的生命活动。在这里,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掌握学习方法,走出课堂去学语文,了解更多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是在告诉学生学习的这些道理。老师这样“抛砖”,学生自然便会引得“玉”来。] 师:那咱们今天的课呢,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去了解《黄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黄河的气魄。当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读诗、了解《黄河大合唱》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学着给它每一段歌词都加上一点朗诵词,以增强我们的读书效果。呵,那怎么加朗诵词,朗诵词有什么作用,还记不记得?

[三峡桥夫点评:对《黄河颂》的学习,在方法性知识的迁移方面,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添加朗诵词不失为一种好的设计,这样做又可能应了部分专家所批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了就要用”,使语文教学有功利化的趋向。但我看来,这种训练是必须而且对路的。我是同意吕渭源先生观点的,知识可以分为知识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对于知识性知识,课堂学习侧重于积累;而对于方法性知识,课堂学习侧重于历练。积累的知识不一定当堂就用,当属学以致用;而方法技巧性知识则要通过历练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了就要用,当堂训练十分有必要。仿写是方法性知识,可以“学了就要用”,所以,华老师要求学生现场创作朗诵词,这是很对路的。] 生:记得。 师:那咱们今天就来个现场创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章——《保卫黄河》。同学们来听一听,来一个即兴创作,看同学们能不能马上给它填上朗诵词。如有会唱的同学,因为这首歌非常熟悉,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点击课件,播放《保卫黄河》。师提醒:边听边感受,想一想如何创作朗诵词。]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来,好,后面那位男同学,你先来说。

生26:五千年来,你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我们会象你一样尽情地咆哮! 师(笑):我们象你一样尽情地咆哮。他是这样来理解保卫黄河的,有个性!好,你来! 生27:啊,朋友!黄河正在怒吼!它正以它英雄的气魄在咆哮!它跃过昆仑山脉,流过黄土高原。它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师:嗯,她(的朗诵词)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歌词里头的一些重点给它引用、引录出来,对吧!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好,你说!

生28:日本现在正在侵略中国,现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让我们用歌声来鼓舞人们去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师:嗯,他(的朗诵词)也有一个特点。点明了这首歌词,它要„„创作的当时的一个背景。面对日寇的入侵,我们怎么拿起刀枪来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好,请你来说! 生29:起来吧,每一个华夏子民。中国正处在亡国的危急时刻,让我们提起武器,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全中国!

师:嗯,感情抒发得很自然。非常不错啊,同学们的创作!看来呢,我们在写朗诵词的时候,要把歌词本身的内容理解,还要能够提炼出精华的内容,把我们的情感放进去。不错!我们来看看原作的朗诵词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不好? 生(齐):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象猪羊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三峡桥夫点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写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仿写有什么要求,如何仿写朗诵词,在仿写时应注意些什么„„这些,老师在对学生的仿写结果进行评价时,坚持了正面引导,这样做好!]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什么呀?(生:方法。)哦,方法。而且还现场创作了一段朗诵词。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母亲河,《母亲河,黄河》。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三峡桥夫点评: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学生应把在课堂上学得的语文知识和语用经验运用到对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与阅读教学联系十分紧密的综合性学习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语文学习场,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交际场里去学语文,用语文。华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又成为学生新的学习的开始,这样处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体现出前卫的教学思想。] [吴云总评: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亚瑟•沃德的学者把教师分为四种类型。他认为,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华清老师当属于“卓越的教师”。整节课,她没有采用平庸的说教,没有停留在解惑与示范上,而是立足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开展了一次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而且侧重于“授之以渔”的文本聚会。她对课程资源的灵活调用、与学生、文本之间开展的多元对话以及她那亲切的教态、圆润的声音,高超的教学驾驭技巧,我学之难就。但统观整个教学流程,我还是心生几点疑惑:一是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参见前面点评);二是部分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太强,刻意地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使教学流程过于紧凑、拘谨;三是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动笔,须知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是要引起每位教师高度重视的;四是师生的口语用语过于随意化,语用行为的优化意识不是很强;五是“提问权”被老师牢牢握在手中,学生只在解决问题而少有问题提出,学生是被引领着去“主动”地诠释老师的提问。如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则是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 注:本课堂实录出自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制作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光盘,执教者为宜昌市第十中学语文老师华清。点评,仅为笔者个人意见,并没有与执教者本人面对面交流。言辞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及执教者本人批评、指正。

作者126

第15篇:《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

2、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反映本质的能力;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材分析: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因此人们特别怀念英雄。而今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许下面这首歌,可以反映人们的感慨。”(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课件出现歌词)

(点评:短短两句话,便把当今社会的浮燥与历史的厚重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一边是感叹,一边是回顾,古今对比,形成鲜明的反衬。在对比中引出新课,自然、贴切。一首学生熟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把一个恢弘的三国时代以长镜头快拉的方式引到了听课者的面前)

师:“大家的微笑暗示我,你们一定知道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生:“《三国演义》”。 师:“对,是《三国演义》。那么三国鼎立的背景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就让我们展开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生:“官渡之战”。(齐答)(播放“官渡之战”标题)。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场战役发生时的形势?” 生:(两位学生发言,内容略)

(点评:开始新课后,随即引入正文,简洁明快。但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既没有给学生留出时间也没有布置自习,提问得有些唐突)

师:“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统治黑暗,引发了农民起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领兵权下放给地方官,使他们成为各霸一方的军阀,也就是凭借军队称霸一方的集团。我们来看当时的形势图(动态显示)。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是袁绍,盘踞河北,人多粮足。还有一个,就是需要我们认真评价的曹操。他占据河南,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大增。此时,袁绍不满于只占踞河北,于是率军南下,想消灭曹操。结果发生了官渡之战。我们一起来看《官渡之战示意图》。袁绍拥兵10万,曹操却只有

3、4万人。袁绍想消灭曹操,挥戈南下,曹操北上迎敌,在官渡大战。关于这场战争你了解多少?与大家分享一下。”

(点评:细讲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并借精致准确的地图加深了学生直观具体的了解,便于突破学生识记的难点。用词比较讲究,为后面引导学生评价曹操和分析官渡之战的败因作了铺垫。)

生:(三位学生回答,略)

(点评:学生根据读过的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描述,容易激起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应引

导同学们多读书多积累。)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如图所示,曹操采用谋士许攸的建议,火烧袁军在乌巢的粮仓。袁军大乱,兵败如山倒。曹军乘胜追击,袁绍率数百人仓皇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说来,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生:“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师:“战争的结果一目了然,但我们学习历史,更应该注重探究事物的原因。下面这个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四个人一组,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出示问题: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曹操胜利的原因)。

(点评:应突出“袁绍拥兵10万,曹操却只有

3、4万人马”这一史实,并从数字对比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本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曹败之因)

生:(小组代表发言,略) 师:(评析,鼓励)。“曹操处于劣势,但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建议;袁绍虽然实力占优,但骄傲自满不听谋士建议。曹在经济上鼓励垦荒,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最终获胜。这次战争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师:“很好。如图(《曹操统一北方图》),曹操在消灭袁绍残部和其他军阀后,统一了北方。这时的曹操,又在想些什么呢?也许下面这首诗,能反映他的心声。”(播放曹诗《龟虽寿》)。“这首诗是曹操在207年北征乌桓凯旋时所作,那时他已经52岁了。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

生:(解释) 师:“很好。诗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么曹操的志向是什么呢?” (点评:此处引用诗《龟虽寿》,先是打出诗的内容,再是由学生解释,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眼中的“龟”、“蛇”,并由此引出52岁的曹操的志向。层层展现,把一个年过半百的志向远大的统帅形象逐步勾勒出来,不由得不让人敬慕。以此对学生进行志向教育,如季节过渡,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生:“统一南北。” 师:“对,统一南北。”(演示:剑指南方)“平定了北方的曹操,同样不能满足现状,带领号称百万的雄师,一路南下。于是,历史上又一次惊天动地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这就是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现在,谁来充当一次评书表演艺术家,把这段历史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生:(三位学生讲述)

(点评:学生所讲引用知识或资料,有些是引经据典,有些是源自文学作品。学生有备而来,但还是应区分正史与野史之别以便正确引用。)

师:“很精彩,我们是不是鼓励一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当时的情况(演示《赤壁之战示意图》)“曹军南下,刘备从樊城逃到樊口,派诸葛亮南下柴桑联络孙权。孙权最终同意共同抗曹,并派周瑜率军参战。两军在赤壁交锋。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烧掉曹操连成一体的战船,大获全胜。曹操败走华容,孙刘联合追击。曹操败回北方,短时内再也无力南下。正像刚才的‘评书艺术家‘所讲,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故事(演示:连环计、借东风、黄盖诈降、华容道关公释曹操等图片)。但这里有个问题,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吗?谁能发表意见?”

生:(学生七嘴八舌,认为真的多、假的少) 师:“很遗憾,所有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很多情节都是艺术化了的。我们学历史,一定要分清历史故事与史实的区别,不能把所有故事都当真。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点评:此处设计得十分巧妙。课件引用“连环计”等四幅漫画图,引出了些许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为学生所知所熟,却误以为这就是真的历史。教师此处让学生判断故事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浓厚的问题氛围,使学主动地探究,大胆质疑,表现出了严谨科学地精神。)

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 师:“问题随之而来,在官渡之战中豪情万丈的曹操,何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回呢?(演示:为什么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却输掉了赤壁战争?)按刚才的分组,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回答) 师:(鼓励)“官渡之战,曹操善用人才,发展经济,实力大增。而曹操此时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再加上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因此失败。当然,我们也要从曹的对手方面找原因。袁绍骄傲轻敌,一意孤行;孙刘联军却利用有利的天气、地利和正确的战术,所以他们赢了战争。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又有什么历史作用?”

(点评:采用两次战役两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引出曹操的败因。既有问题分析的连续性,也有趣味性,还具有结论的可信性。这是正确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下,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畅所欲言,真正落实了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师:“回答得非常棒!曹操退居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而刘备占据湖南湖北及四川等地,有相当实力。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三国建立的情况。(演示:三国建立表)谁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两位同学发言,略)。 师:“关于三国建立的情况,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呢?那好,下面这个问题可以考大家的眼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演示:找错图)

生:(改正示意图中的错误内容)

(点评:三国建立的概况是一个记忆的难点。本节课,教师把它与表格、与地图紧密结合,由学生找出历史因素并表述,然后在地图上改正错误。环环相扣,便于识记,容易巩固。如果在表格填写之前留出一二分钟让学生速记,再填表,再识图,效果会更好。)

师:“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这是一个乱世,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才能有生存空间。各国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演示:三国经济发展)

生:(回答,略) 师:“到此为止,我们展开的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该收起来了。通过学习,你记住了那些人物?如果他们站在你面前,你能认出他们吗?又该如何评价他们呢?试试看。”(演示京剧脸谱: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谁能告诉大家,他们分别是谁?”

生:(积极指认,略) 师:“其中,这个人物特别值得我们关注(曹操脸谱)。从官渡之战的意气风发,到赤壁之战的仓皇北逃,曹操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京剧脸谱里,白色代表什么?那么咱们的问题是(演示:‘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险疑诈之人吗?’”

生:(基本认为他是一个奸险疑诈之人) 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这样的标准(演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曹操雄踞河南,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加强政治影响;招贤纳士,重用人才。这些使其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北方,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并有雄心统一南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英雄。”

(点评:教师选用了四幅恰当的京剧脸谱,让学生辨识熟知的英雄。气氛活跃,所指准确。教师对京剧脸谱的简单介绍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知识。挑战“白脸奸臣”这一说法,

引出了一个如何看待人的大问题。问题一出,掷地有声。学生或褒或贬,能够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看法与依据。最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既要一分为二的评价人,更要看到时代的局限性。)

师:(播放《赤壁怀古》)“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多少英雄豪杰,就这样被浪花淘尽,留给后人无限感慨。历史的车轮又将驶向何方?我们下回再讲 。”

(点评:歌曲声声,值得品味。历史已逝,当珍惜眼前时光,奋发有为。现实应成为将来更加辉煌的历史。)

师:“最后,检验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请完成下面的习题。(演示习题) 生:(做题,回答) 师:(点评答案。)

(点评:习题紧扣重点,考查双基,学生目标达成度高。) 师生:(下课)

(综合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楚,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目标制定照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方面。教学主线清晰,环节过渡自然,问题产生平中见奇,有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之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思考、表述、合作、探究、质疑,重视了学生学习与情感的双重过程体验。大量地引用了诗歌、歌曲、美术作品,恰当并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媒介作用,使本节课生动有趣,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显示了执教者宽广的知识面。精心制作了CAI课件,声、像、图、字并茂,运用适时适度。德育渗透如春雨润地。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高。本节课设计匠心,收放自如,虽仍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应当属于一节上乘的好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希望更加注重平常积累,善反思,多改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16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黄善凯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作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

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 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了!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 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意。 生: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进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 (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觉得是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的,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但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 师:有进步。对这一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这句话重音应是“这”、“生活”、“这”、“终身”,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写出了海浪的痴心追求,要读得慷慨激昂。 师:从全文去考虑就深刻了。 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句子本身押韵,分号恰到好处地将句子分成两部分。前部分描写潮来时,后部分描写潮退时,在时间上对称,以对称的动词使句子相对比又相关联,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海浪对海岸的爱的一往情深。将看似平淡的句子描绘成美丽的图画。 师:注意到了标点符号,很细心!读得如何? 生:“拥抱”“扑倒”应重读。 (生再读这一句读)

生: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五段:“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曾有多少次”构成了排比句,后面又用了“曾从”“又从”而不再用“曾有多少次”,可以想到翻译者的用心良苦。这一排比句描写了海浪对海岸所做出的奉献。

师:读得很细心,老师赞同你的看法。既然组成了排比,那在读的语气上得有变化,什么变化呢?(注:文中写“海岸”用“他”,而写“礁石”用“它”,两者并不等同。课堂上我没有听清楚,未能及时指出这一点。) 生:生20:“曾有多少次„„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从三个“曾有多少次”可以看出海浪为了爱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在读得时候,感情基调的把握上是深情倾诉,语气是越来越重,感情越来越强烈。 师:很到位。你能读一下吗? 生:再读这一段。

(全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大家把课文优美的语言以更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来,使老师也陶醉在这种氛围里了。不过,有一句话我不太明白,谁能帮我解答?第六段的“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个句子显得很不合逻辑,能不能这样理解?虽然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但我还是满腹爱情,为爱情彻夜不眠而形容憔悴,写出了爱情的矛盾心理。

师:找一找“浪”为爱情而“不清醒”的语句?

生七嘴八舌: “海誓山盟”“执拗”“急躁”“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长吁短叹”“彻夜不眠”“形容憔悴”等。 生:浪的爱情是理智的,理由是:“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师:看来,海浪“为爱痴狂”的同时,对爱情有着理性的认识。它爱得深沉,为了所爱,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呢?也是说作者借浪与岸的关系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写作者对爱情的认识。 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爱。

生:海浪是作者,海岸是祖国,对海岸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给总结一下:作者通过塑造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规范了。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掌握了散文诗的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我们才能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浪之歌》中“浪”对海岸的爱情让我们感动。这种情感或许有着更深、更广的含义。郭沫若的《炉中煤》也是一首献给“年轻的女郎”的爱情之歌,只不过,副标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课下我会把打印稿张贴在教室,请大家将两篇作品进行比较,理解作者更博大、更深沉的爱。下课!

点评

《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首。这首诗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在散文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浪漫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率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海浪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海浪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海岸的,而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并为了这种爱“形容憔悴”而依然坚定:“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宝静老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教学思路清晰。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众说纷芸,其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的学。学生学好了的课,就是最好的课。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适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恰当。把诗人以“浪”对“海岸”的痴情理解为他的爱国情感当然是非常合理的,但“海岸”也可以理解为理想,爱人,或者其他“我”渴望追求的意象。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情”的认识是极其感性的,而《浪之歌》中海浪对海岸,对时间万物的爱则更显得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感性的语言入手,让学生理解海浪的爱之深,爱之切,在此基础上,感悟“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进而感悟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情怀。这样的思路安排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课堂上,学生将对爱情的美好,爱情的甜蜜,爱情的苦涩,爱情的深沉,爱情的矛盾等理解得非常透彻,对文章的揣摩是用心的,表达是准确的,除了注意到了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4、本课教学既注重了语言因素,又不忘人文内涵,使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这两个特点很好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由来已久的肢解课文的弊病,又不致矫枉过正,只抓住人文性而不及其余。另外,课堂上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意识,教师对语用行为的优化意识都很强,也是本节课突出的特点。

第17篇:《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

下载桌面版 备课更方便!

【字体:小 大】语文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京版资源中心 原创·系列·全面·实用教研中心

七上备课

七下备课

八上备课

八下备课

九上备课

九下备课

中考语文

主题阅读

说课大全

课堂实录

名师在线

作文大师

文言津梁

语文影院

电子辞海

语文图库

语文工具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常作印 点评:柳文生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

[点评: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恰切的语言创设情境,是本课导入的第一大亮点;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先声夺人,深深打动学生,是本课导入的第二大亮点。]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学生报以掌声)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点评: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深情,整体感知诗歌,总结朗读技巧,为下一步深入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小时候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读这一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新娘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那么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让我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来。

(学生齐读。朗读效果有明显进步。)

[点评:强调让学生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常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朗读才越来越精彩。]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出示: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他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来讲,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生:我感觉,我们没有诗人那样的漂泊经历和文化体验,所以,我们的朗读缺少一种人生沧桑感,显得单薄了一些。

师:是啊!写出《乡愁》这样诗句的人是至情至性的人,没有深切的体察,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有如此的情怀。余光中说,“乡愁,如果仅仅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简单,同乡的乡愁是人的基本常情。但是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一切文学皆人学。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杜鹃啼血式的悲鸣。“读诗要像演奏家那样把诗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有震撼力。

[点评:语文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建构教学情境时,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常老师及时补充的相关材料和巧妙的分析点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从中受到感情的熏染,悟出表达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不着痕迹的渗透,达到了“大道无名”的境界。]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心灵探测器,细细品读诗歌的精妙之处,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

师:你抓住了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祝贺你!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师: 你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很好!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精彩!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而且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师:了不起!分析得头是道,老师钦佩你!(老师竖大拇指)

生:我认为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得很好,寓变化于对称统一中,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

[点评:美在发现,美在感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审美的触角伸展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师: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诗歌在自己头脑中幻现的那一幅幅画面,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点评:尊重、保护、捍卫学生的权利是“生本”思想的核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联想和想象,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就是“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我选择的是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立着,伫立着……(全体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你最好的评价。你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一首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吧!(师生齐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生: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配乐创意很好!

生:我选择的是第3个诗节。到了后来,“我”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冰冷的坟墓,再也看不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学生哽咽,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真正地投入进去了,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学生热烈鼓掌)

[点评:“泡”出诗歌的韵味来。诗歌的语言简约凝练,诗歌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精彩源于生成,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作品创设的意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演绎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师:在这4幅画面中,老师比较喜欢第4幅。每当读到第4个诗节时,我的脑海里还不时地涌现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画像。(课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图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课件出示,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余光中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省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课件播放余光中回乡图片)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同学们,那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共同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学生深情朗读)

[点评:教师顺势拓展于右任思乡和余光中回乡等例子,有力地升华了文本,也使学生得到启发、思考和文化熏陶,使本课凸现出情感的热度、审美的高度和文化的厚度。]

四、迁移拓展,感受诗歌的创造美

师: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思乡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体会一下创造的快乐?

(学生思考、写作)

生:乡愁是深秋的枫叶,飞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舞蹈着我的双眸壮烈着我的文字,超脱成寻根的红色感叹号。

师:非常富有诗意,意境很美!

生:乡愁是一轮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师:能和古体诗词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不错!

生:乡愁是风霜刻下的皱纹,请让我为你擦去未干的泪痕!乡愁是岁月发出的请柬,请让我为你拨响心灵的琴音!

师:好凄美的思乡曲!富有音乐美啊!

生: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乡愁是一杯月色,斟满的是醉人的思念;乡愁是寄出尘封已久却依然炽烈的书信,每一次读来都澎湃起心潮阵阵……

(热烈鼓掌)

[点评: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唤醒、激活、点燃,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以“乡愁是……”的形式,进行写诗的拓展迁移训练,构筑了一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靓丽的风景,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可以说,用足、用活了教材这个“例子”,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潜质的开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的诗人,把我又一次带入了的思乡的愁绪。乡愁是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是余光中先生系列乡愁诗中的一首。他还有一首乡愁诗在整个华人世界也广为传诵,那就是《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课件显示诗歌)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愿把它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让我们用一生一世去品味一个游子地理的乡愁、历史的乡愁和文化的乡愁!(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同学们一起来唱,好吗?(师生同唱中下课)

第18篇:党课竞赛 领导总结点评

“践行核心价值观 我是党课主讲人”

党课竞赛总结讲话

同志们:

为了推动全院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全院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XXX组织了这次“践行核心价值观,我是党课主讲人”党课竞赛活动。

经过前期的策划准备, X名党员同志通过选拔推荐,参加了今天的决赛,选手们结合工作、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工作指向标”,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道理,用“XXXX”这样富有哲学思考的方法告诉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春风化雨、情满校园”的教育理想,实现“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的职业教育的“中国梦”,深入浅出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重视学习,要紧紧抓住党课主讲这种新型学习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热情,为实现XXX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围绕XXX发展战略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工作难题的创新能力,发挥出学习的实效性。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再接再厉,不断探索创新党课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打造党课品牌,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XXX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顽强拼搏,不断为XXX各项事业推上新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辉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第19篇:C语言课堂教学案例

C语言课堂教学案例

2、输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include \"math.h\" main() {

float a,b,c,s,area;

scanf(\"%f ,%f,%f\",&a,&b,&c); s=1.0/2*(a+b+c);

area=sqrt(s*(s-a)*(s-b)*(s-c)); printf(\"area=%f\\n\",area); }

例2 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要求改用小写字母输出。 #include main() {

char c1,c2;

c1=getchar();

printf(\"%c,%d\\n\",c1,c1);

c2=c1+32;

printf(\"%c,%d\\n\",c2,c2); }

【例2】输入并运行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main() {

int a,b,sum;

a=123;b=456;

sum=a+b;

printf(\"sum is %d\\n\",sum); }

1、已知三个数a,b,c,找出最大值放于max中。#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b,c,max;

/*定义四个整型变量*/ scanf(\"a=%d,b=%d,c=%d\",&a,&b,&c); if (a>=b)

max=a;

/*a>=b*/ else

max=b;

/*amax)

max=c;

/*c是最大值*/ printf(\"max=%d\",max); }

2、输入某学生的成绩,经处理后给出学生的等级,等级分类如下:

90分以上(包括90): A

80至90分(包括80):B

70至80分(包括70):C

60至70分(包括60):D

60分以下:E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score;

char grade;

printf(\"\\nplease input a student score:\");

scanf(\"%d\",&score);

if(score>100||score

printf(\"\\ninput error!\");

else

{ if(score>=90)

grade=\'A\';

else

{ if(score>=80)

grade=\'B\';

else

{if(score>=70) grade=\'C\';

else

{ if(score>=60) grade=\'D\'; else grade=\'E\';

}

}

}

printf(\"\\nthe student grade:%c\\n\",grade);

} }

方法二:用switch语句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g,s; char ch; printf(\"\\ninput a student grade:\"); scanf(\"%d\",&g); s=g/10; if(s10) printf(\"\\ninput error!\");

4 else { switch (s) { case 10: case 9: ch=\'A\'; break; case 8: ch=\'B\'; break; case 7: ch=\'C\'; break; case 6: ch=\'D\'; break; default: ch=\'E\'; } printf(\"\\nthe student scort:%c\\n\",ch); } }

【程序6】

题目:用*号输出字母C的图案。

1.程序分析:可先用’*’号在纸上写出字母C,再分行输出。2.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main() {

printf(\"hello c-world\\n\");

printf(\" ***\\n\");

printf(\" *\\n\");

printf(\"*\\n\");

printf(\"*\\n\");

printf(\"*\\n\");

printf(\" ****\\n\"); }

=============== 【程序7】

题目:输出特殊图案,请在c环境中运行,看一看,Very Beautiful! 1.程序分析:字符共有256个。不同字符,图形不一样。

2.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a=176,b=219; printf(“%c%c%c%c%c\\n“,b,a,a,a,b); printf(“%c%c%c%c%c\\n“,a,b,a,b,a); printf(“%c%c%c%c%c\\n“,a,a,b,a,a); printf(“%c%c%c%c%c\\n“,a,b,a,b,a); printf(“%c%c%c%c%c\\n“,b,a,a,a,b);}

=============== 【程序8】

题目:输出9*9口诀。

1.程序分析:分行与列考虑,共9行9列,i控制行,j控制列。2.程序源代码:

6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result; printf(\"\\n\"); for(i=1;i

for(j=1;j

{

result=i*j;

printf(\"%d*%d=%-3d\",i,j,result); /*-3d表示左对齐,占3位*/

} } } printf(\"\\n\");/*每一行后换行*/

===============

【程序9】

题目:要求输出国际象棋棋盘。

1.程序分析:用i控制行,j来控制列,根据i+j的和的变化来控制输出黑方格,还是白方格。2.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main() {int i,j; for(i=0;i

7 if((i+j)%2==0) printf(\"%c%c\",219,219); else

printf(\" \\n\"); } } =============== 【程序10】

题目:打印楼梯,同时在楼梯上方打印两个笑脸。

1.程序分析:用i控制行,j来控制列,j根据i的变化来控制输出黑方格的个数。2.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i,j; printf(\"\\1\\1\\n\");/*输出两个笑脸*/

} for(i=1;i

printf(\"%c%c\",219,219); } printf(\"\\n\");

【程序5】

题目:输入三个整数x,y,z,请把这三个数由小到大输出。

8 1.程序分析:我们想办法把最小的数放到x上,先将x与y进行比较,如果x〉y则将x与y的值进行交换,然后再用x与z进行比较,如果x〉z则将x与z的值进行交换,这样能使x最小。 2.程序源代码:

main() { int x,y,z,t; scanf(\"%d%d%d\",&x,&y,&z); if (x>y) {t=x;x=y;y=t;} /*交换x,y的值*/ if(x>z) {t=z;z=x;x=t;}/*交换x,z的值*/ if(y>z) {t=y;y=z;z=t;}/*交换z,y的值*/ printf(\"small to big: %d %d %d\\n\",x,y,z); }

===============

【程序23】

题目:打印出如下图案(菱形) * *** ****** ******** ****** *** * 1.程序分析:先把图形分成两部分来看待,前四行一个规律,后三行一个规律,利用双重for循环,第一层控制行,第二层控制列。 2.程序源代码:

9 main() {

int i,j,k; for(i=0;i

printf(\" \"); for(k=0;k

printf(\"*\"); printf(\"\\n\"); } for(i=0;i

printf(\" \"); for(k=0;k

printf(\"*\"); printf(\"\\n\"); } }

【程序34】

题目:练习函数调用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i nclude

10 printf(“Hello, world!\\n“);

} void three_hellos(void) { int counter; for (counter = 1; counter

===============

【程序37】

题目:对10个数进行排序

1.程序分析:可以利用选择法,即从后9个比较过程中,选择一个最小的与第一个元素交换,下次类推,即用第二个元素与后8个进行比较,并进行交换。

2.程序源代码:

#define N 10 main() { int i,j,min,tem,a[N]; /*input data*/

printf(\"please input ten num:\\n\"); for(i=0;i

scanf(\"%d\",&a[i]); } printf(\"\\n\"); for(i=0;i

printf(\"%5d\",a[i]); printf(\"\\n\");

/*sort ten num*/

11 for(i=0;i

for(j=i+1;j

if(a[min]>a[j])

min=j;

tem=a[i];

a[i]=a[min];

a[min]=tem; } /*output data*/ printf(\"After sorted \\n\"); for(i=0;i

===============

【程序40】

题目:将一个数组逆序输出。

1.程序分析:用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交换。2.程序源代码:

#define N 5 main() { int a[N]={9,6,5,4,1},i,temp;

12 printf(“\\n original array:\\n“);

for(i=0;i

for(i=0;i

a[i]=a[N-i-1];

a[N-i-1]=temp; } printf(“\\n sorted array:\\n“); for(i=0;i

}

【程序66】

题目:输入3个数a,b,c,按大小顺序输出。

1.程序分析:利用指针方法。2.程序源代码: /*pointer*/ main() { int n1,n2,n3; int *pointer1,*pointer2,*pointer3; printf(\"please input 3 number:n1,n2,n3:\"); scanf(\"%d,%d,%d\",&n1,&n2,&n3); pointer1=&n1; pointer2=&n2; pointer3=&n3; if(n1>n2) swap(pointer1,pointer2); if(n1>n3) swap(pointer1,pointer3); if(n2>n3) swap(pointer2,pointer3);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are:%d,%d,%d\\n\",n1,n2,n3); } swap(p1,p2) int *p1,*p2; {int p; p=*p1;*p1=*p2;*p2=p; } ===============

13

【程序70】

题目:写一个函数,求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在main函数中输入字符串,并输出其长度。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main() { int len; char *str[20]; printf(\"please input a string:\\n\"); scanf(\"%s\",str); len=length(str); printf(\"the string has %d characters.\",len); } length(p) char *p; { int n; n=0; while(*p!=\'\\0\') { n++; p++; } return n; }

【程序71】

题目:编写input()和output()函数输入,输出5个学生的数据记录。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define N 5 struct student { char num[6]; char name[8]; int score[4]; } stu[N];

14 input(stu) struct student stu[]; { int i,j; for(i=0;i { printf(\"\\n please input %d of %d\\n\",i+1,N);

printf(\"num: \");

scanf(\"%s\",stu[i].num);

printf(\"name: \");

scanf(\"%s\",stu[i].name);

for(j=0;j

{ printf(\"score %d.\",j+1);

scanf(\"%d\",&stu[i].score[j]);

}

printf(\"\\n\"); } } print(stu) struct student stu[]; { int i,j; printf(\"\\nNo.Name Sco1 Sco2 Sco3\\n\"); for(i=0;i{ printf(\"%-6s%-10s\",stu[i].num,stu[i].name); for(j=0;j

printf(\"%-8d\",stu[i].score[j]); printf(\"\\n\"); } } main() { input(); print(); } =====================

【程序88】

题目:读取7个数(1—50)的整数值,每读取一个值,程序打印出该值个数的*。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main()

15 {

} int i,a,n=1; while(n

scanf(\"%d\",&a); } while(a50); for(i=1;i

printf(\"*\"); printf(\"\\n\"); n++; } getch();

【程序97】

题目:从键盘输入一些字符,逐个把它们送到磁盘上去,直到输入一个#为止。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main() { FILE *fp; char ch,filename[10];

16 scanf(\"%s\",filename); if((fp=fopen(filename,\"w\"))==NULL) {printf(\"cannot open file\\n\"); exit(0);} ch=getchar(); ch=getchar(); while(ch!=\'#\') {fputc(ch,fp);putchar(ch); ch=getchar(); } fclose(fp); } ===============

【程序98】

题目: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将小写字母全部转换成大写字母,然后输出到一个磁盘文件“test”中保存。输入的字符串以!结束。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main() {FILE *fp; char str[100],filename[10]; int i=0; if((fp=fopen(\"test\",\"w\"))==NULL) { printf(\"cannot open the file\\n\"); exit(0);} printf(\"please input a string:\\n\"); gets(str); while(str[i]!=\'!\') { if(str[i]>=\'a\'&&str[i]

17 printf(\"%s\\n\",str); fclose(fp); }

在C源文件当前的目录下可以看到:test的文件

=============== 【程序99】

题目:有两个磁盘文件A和B,各存放一行字母,要求把这两个文件中的信息合并(按字母顺序排列),输出到一个新文件C中。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main() { FILE *fp; int i,j,n,ni; char c[160],t,ch; if((fp=fopen(\"A\",\"r\"))==NULL) {printf(\"file A cannot be opened\\n\"); exit(0);} printf(\"\\n A contents are :\\n\"); for(i=0;(ch=fgetc(fp))!=EOF;i++) {c[i]=ch; putchar(c[i]); } fclose(fp);

18 ni=i; if((fp=fopen(\"B\",\"r\"))==NULL) {printf(\"file B cannot be opened\\n\"); exit(0);} printf(\"\\n B contents are :\\n\"); for(i=0;(ch=fgetc(fp))!=EOF;i++) {c[i]=ch; putchar(c[i]); } fclose(fp); n=i; for(i=0;ifor(j=i+1;jif(c[i]>c[j]) {t=c[i];c[i]=c[j];c[j]=t;} printf(\"\\n C file is:\\n\"); fp=fopen(\"C\",\"w\"); for(i=0;i{ putc(c[i],fp); putchar(c[i]); } fclose(fp); } =============== 【程序100】

题目:有五个学生,每个学生有3门课的成绩,从键盘输入以上数据(包括学生号,姓名,三门课成绩),计算出

平均成绩,况原有的数据和计算出的平均分数存放在磁盘文件\"stud\"中。 1.程序分析: 2.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 char num[6]; char name[8]; int score[3]; float avr; } stu[5]; main() {int i,j,sum; FILE *fp; /*input*/

19 for(i=0;i

=============== 21

第20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临镇小学:吴丽

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三种。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交际用语,是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教师应该提高使用数学教学语言的效果,寓知识于情、于趣、于形、于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才干。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充满艺术魅力,但数学语言的严密性、抽象性常常令人望而却步。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将数学这顶“皇冠”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呢?怎样才能运用好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追求――

一、严密

教学语言准确、严密,是对每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大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教学时,教师必须准确、严密地表达教材的内容,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是这样阐述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图略)。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教材考虑到“推导”的需要,结合把罐头盒的商标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的具体展开图,只“得到一个长方形”。事实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展开后还还可能是其他平面图形:如斜着剪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不沿一条直线剪展开后是不规则的图形等。但不少教师忽视了这一点,撇开具体的展开图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并将这种不严密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自己必须要有个透彻的了解,往往一字之差,就会出现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扩大”与“扩大到”,“整除”与“除尽” 等等,如果将此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个别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样就违背了矛盾律。

二、科学

数学语言要注意科学性就是指数学教师的语言在语法要求上是正确的;在逻辑上要经得起推敲;在科学上是有定论的。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一点,只考虑学生的兴趣而损害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个别老师在叙述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时说:“颠倒相乘”,这是不科学的,不如按教材中所说:“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更为科学。

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要求,而且要经得起逻辑推敲,要符合客观事实。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一点,往往草率地下结论。如刚开始教学有关倍数的应用题时,个别教师在探索解题规律时说“有‘倍’ 字的,就用乘法计算”。殊不知,这样的“定论”是很不科学的。如“某服装厂,4月份生产了成人服装1200套,是童装的5倍。4月生产了多少套童装”,同样有“倍”字,但应列式为2800÷5。可是,学生如果接受了教师的“定论”,就很有可能列式为2800×5。这难道是学生的错吗?我想这是教师妄下结论惹的祸!

三、通俗

数学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和深刻的逻辑,小学生难以从理论上认识和接受,往往只能从他们熟悉的事实、生活的常识、掌握的知识等方面去体会,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帮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性。又如在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秤钩称东西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能做瓢 9像勺子能吃饭 10像鸡蛋加油条

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四、有趣

趣味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他们没能很好地领悟和体会数学的趣味。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因素,真正把学生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王国”。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导入新课时他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16个生日,你们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16岁”老师就问了:“小明的爷爷16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16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儿有16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老师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 长×高+ 宽×高)×2”的理解与记忆,特级教师游光华就赋予了它一个既形象又有趣的名称,即“三碰和乘2”――[“一碰”(长×宽) “二碰”(宽×高) “三碰”(高×长)] ×2。同时,在配上形象的图示(如下图)和现场表演,令人拍案叫绝,终生难忘。

在教学“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下课我设计这样的小游戏:请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可以先离开教室;学号能被3整除的同学接着可以起立离开教室;然后是学号能被5整除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当剩下的学生不耐烦时,我再请学号能被1整除的同学也可离开教室。这样的游戏从而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幽默

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还能避免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或者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几秒钟引起他的注意再请他不要在课堂上练“脖子功”;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教学过程中,教师批评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逗乐了再讲,效果也不错。如选用长度单位:“教室宽70( )”一题,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填厘米。”教师假装吃惊地说:“哎哟,不得了,我们竟然在不到1米宽的教室里学习呀,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商店里卖的小泥人了。”学生个个开怀大笑,于是让学生用手势演示1厘米、1米的长度。这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错误,其他学生也都加深了印象。又如:在讲乘法简算25×

12、125×32时,我们已经总结出了“见了25就找

4、见了125就找8”的方法。可是有一位同学不理解简算的实质,见到“125+64×8”也简算成“125×8+64”。我就幽默地批评了这位同学:“你一见

25、125就心花怒放了,迫不及待地和

4、和8组合在一起,要看准题的特征。”然后再找他讲讲这类题的关键。这位同学虽受到的是批评,但全班同学也都笑了。在笑的同时都吸取了教训,学生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生活,则是一潭死水。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五点所包罗,课改没有标准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适当地把握教学语言的“度”,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一句话:“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是啊!老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爱着别人的孩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情。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竞赛点评语言.doc》
课堂教学竞赛点评语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