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3-03 04:45: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之,从提高思维素养方面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当然,教学内容及数学活动过程,为德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加强渗透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二、把握渗透的“点”、“时”、“度”

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是重点。教材是教和学的根本,也是进行思想教育之“源”。新教材中则更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这要求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找准教科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德育渗透点,

数学课堂中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数学教学由于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运用,对课堂结构的严谨,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冲击教学,教师必须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捕捉其情思的变化信息。调整思想渗透的“点”与“时机”,做到因人施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要做到“眼明、耳灵、腿勤”:眼明则不失察;耳灵则信息准;腿勤则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精心思考设计,思想教育的最佳渗透“时机”就不难把握了。

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中,教师应注意恰如其分处理好二者关系,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降低数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而如果“渗”得不够,“透”不到位,则不能与学生的“兴奋点”发生共振而功亏一篑,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教学的特点,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不偏不倚,调度得当,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1、以史育人。每一项数学成果都是一部动人的史话。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引用数学史料,特别是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例如:在讲授方程(组)时,可向学生介绍刘徽在东汉初年编定的我国最古老的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在讲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广时,可介绍我国宋朝数学家杨辉的“杨辉三角”等,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以数学家的故事育人。数学家们的一生无不是刻苦学习、钻研、奋斗的一生。教学时,可以紧扣教学内容,讲一段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到圆周率时,可介绍祖冲之父子刻苦学习的故事。既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受到献身科学的教育。

3、以数学思想育人。解决数学问题的每一种思想都渗透着很深的哲理。如在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的消元思想方法时,可以渗透“未知”与“已知”、“多元”与“一元”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以数学概念、定理、定义育人。如“正数”与“负数”,“加”与“减”,“乘”与“除”等都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在将“数”拓展以后,又都可以统一起来。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5、以典型例子、习题育人。教材中有许多例题与习题,通过引申、联想、对比,可以发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中:“张力以两种形式储蓄了300元,一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0%,另一种是11%,一年后共得到3l元5角利息,两种储蓄各存了多少钱?”通过这道例题,联系旧中国劳动人民受地主资本家高利贷剥削的情况,可以向学生进行生动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此外,根据教学的需要,还可利用授课间隙,通过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家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教育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有机的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

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世界观、品格、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mailto:datianxiaoshi@sina.cn?subject=数学德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