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2020-03-02 12:49: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函数的奇偶性 (说课稿)

同心县回民中学 马万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辅手段,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利用定义和图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奇偶性的几个性质。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而且为后面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奇偶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结合本章实际,教材简单易懂,重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准备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辅手段

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温故导新,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发展思维。知识应用,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温故导新,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两类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展开研究.思考:请同学们做出函数y=x2和y=|x|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给出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断图象关于轴对称呢此时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回答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接着再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思考:由于对任一x,必须有一-x与之对应,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通过课件展示的几个函数的图像,使学生发现图像关于y轴对称了则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I,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

提出新问题: 再以学生熟悉的两个函数 y=1/x和y=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怎样的对称性?

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I,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 则称f(x)为奇函数

强调注意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条件必不可少.结论: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并注意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整体性质,不同于函数的单调性。

(二)通过刚才的学习让学生试着总结奇偶函数都有哪些性质,老师补充。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具有对称性,即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就不具有奇偶性.因此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存在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3)由于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对称性质,我们在研究函数时,只要知道一半定义域上的图象和性质,就可以得到另一半定义域上的图象和性质.

(4)偶函数:f(x)f(x)f(x)f(x)0, 奇函数:f(x)f(x)f(x)f(x)0; (5)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6)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f(0)有定义,则f(0)=0。

(三)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图像法

方法二:定义法。根据前面所授知识,归纳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 3)得出结论

给出例题,加深理解: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教师以第一个小题为例,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 其余几个留给学生独立解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

(四)让学生为本节课小结,老师补充完善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学习的过程中还用到了数形结合,归纳猜想,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布置作业:练习1,2小题。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函数奇偶性教案

函数奇偶性教案

函数奇偶性教案

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练习题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doc》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