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

2020-03-02 20:13: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相同图样排排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3册的第4课,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其实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另一种形象有趣的说法,十分贴近学生的思维。教材以观察、发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二方连续图案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这种图案的特征和规律,掌握其设计创造的方法,在画、印、剪等活动中,体验秩序中的整体美,规律中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直观感知具体形象为主,其概括、抽象的逻辑性思考能力尚未形成,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自身存在的主动参与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习惯也初步养成。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三、教学策略

虽然二方连续图案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这个概念过于抽象化。如何使学生易于接受,了解其规律特点,用以区别其它的图案,进而设计创造出更新颖的花边图样,成了本课的重点。生活中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恰好符合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征,用小鱼、小猫串编起来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感染并激励他们学习。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进行积极的发现,在帮助小动物们“排排队”的竞争与合作中,主动探索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美。并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教室中的资源,进一步感悟到规律中的多样化。教师用激活的方法启发引导,让学生从直观感知逐步深入到“理性”的分析,将技能与认知化为己有后,创造设计出富于个性的图案作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创作规律,能设计出美观而独特的花边图样。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在实践创造中分享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以及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和规律,能设计出美观新颖的花边图样。 2.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关注并创造生活中的美。

六、课前准备

教具:“小猫”、“小鱼”的卡片,二方连续图案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教材、吸铁石、剪刀、彩色纸等。 学具:绘图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有一条小河里住着一群特别漂亮的鱼,它们游啊游啊,游到了教室里,想跟大家交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看看这些小鱼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干什么呢?”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小鱼”二方连续图案) (学生观察并表述自己的发现。)

2、学生:“我们发现每一条小鱼的花纹、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小鱼们一条挨着一条,整齐的排着队。

教师小结:像这样在一个长条里能排队的图案,我们称之为相同图样排排队,也就是排排队的花边。”

3、板书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引起儿童兴趣的先导,浅显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一个贴近生活而有趣的情境中,学生由此主动地思考、发现、表达观点,教师在肯定学生所见的基础上适时归纳,自然揭示课题,让知识点自然融入其中。

(二)初步尝试,探索规律

1、情境激趣:“哪一种小动物最喜欢鱼呢?”“老师这里还请了许多小猫来作客,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让小猫也来排排队。

(教师将“小猫”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在黑板上摆,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竞赛体验,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由鱼联想到了猫,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中去,成为“表演者”,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特征,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并认识“整齐美”。

2、情境激趣:“再来看这些小鱼。小鱼们头靠着尾,头靠着尾地排着队,一直这样游真没意思。我们能不能变换小鱼的位置和方向,让它们的队伍变得既好看又整齐。谁能帮助一下小鱼?”

(教师将“小鱼”卡片发给3-4位学生,请他们尝试变换小鱼的队伍。)

教师边启发边及时奖励有创意摆法的学生,归纳总结:有对着游、竖着游、上下游、波浪游等多种摆法。“太棒了,原来相同的图案有这么多不同的摆法,排排队的花边真神奇啊。”

【设计意图】创新需要讲究方法,这一环节通过分组竞争或合作,让学生在略有压力的状态下,激发创新潜能,既可以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秩序中的多样变化,规律中的形式美感,又可以培养他们交流合作、互助互学的意识,让学生发现“变化美”。

3、情境激趣:“这边的小猫急坏了,来了这么多的小鱼,馋得它们都流口水了。我们快点把小猫加到小鱼的队伍里去。谁来摆一摆,让每一只小猫都能得到一条小鱼。”

(教师将“小猫”卡片发给2位学生,请他们尝试。)

归纳启发:“我们发现有小鱼在排队的,有小猫在排队的,还有小鱼小猫小鱼小猫在排队。排排队的花边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图样在一起,可不可以有三种呢?”

(教师示范有三种不同图样的排排队画法,启发学生了解排排队里面的图样可以是多种不同的组合。)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演示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举一反三,关键在于这个“点化”的瞬间,启发学生“创造美”。

(三)优化构思,发展创造

1、师生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的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排排队的花边呢?”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观察、寻找、发现并感受相同图样排排队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生相互提示补充:裙子、手帕上的花边,盘子上的花纹,地面砖,斑马线,毛衣上的编织花纹,教室里的课桌椅、窗玻璃、灯等等。教师展示几件生活用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普遍性,体会有序排列的美感。

2、引导思考:“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漂亮花边?怎么设计?” 教师用范画启发学生,排排队的图样可以是动物、水果、植物、人物等等,再通过欣赏课本里的典型作品,让学生感受图案中内容的多样性及色彩搭配的美感。

【设计意图】突破本课难点,以儿童熟悉的生活来引发其回忆与联想,并结合教材和图片等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灵感,为后面的创新设计做好铺垫。

(四)体验创作,分享成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准备用什么样的东西排排队呢?”学生畅所欲言。

“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设计1-2条漂亮的花边,比一比谁的花边画的最好看。”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作画工具设计花边图案,要求花边里面每一个图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要一模一样,鼓励创新。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展示给其他学生,激励其创新热情。) 【设计意图】再次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律把握,在教师的激励中,调动创新因素,积极发挥想象,在选择素材、组合排列中设计出自己的个性化作品。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自己的设计心得。学生相互评价,教师适时肯定、表扬或提出建议,满足学生创作成功的欲望,并完善设计,从而达成本课的有效教学。

【设计意图】作业是学生展示才智的舞台,也是教学得失的一种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给那些勇于表现的学生以充分展现的空间,及时发现和鼓励作业中的闪光点,努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活动的喜悦,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同时,也是对学生表现技能最有效的巩固。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相同图样排排队,它们是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图样有秩序地向两个方向排列(可以横着排列,也可以竖着排列)。排排队的花边可以通过摆、画等形式表现之外,也可以印、可以剪„„”

(请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演示剪纸形式的花边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相同图样排排队表现方法的多样化)

用儿歌结束本课,由此引出“相同图样排排队”的真正名称——二方连续图案。 图案和图案, 多么有秩序。 向两个方向 一字儿排下去。 重复又重复, 就成了二方连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设计制作图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最后一起生动地朗读教材上的儿歌,以此点明本课主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知晓“二方连续图案”这个专业名称。

九、教学反思

生活是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源泉,兴趣是其动力。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低年级的学生并不具备这样抽象的认知构架,这成了本课的一个难题。儿童都有热爱小动物的天性,喜闻乐见的动物故事情境让学生有了亲近感。他们在一系列“帮助小鱼小猫排队”的游戏体验中探索发现,掌握新知。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状态,或竞争,或合作,其心情一直是愉悦兴奋的。

本课没有采用花哨的教学手法,而是充分利用简单的卡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室中、教材中的多方面资源,通过教师有效地策略指导,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完成由“相同图样排排队”(具象)到“二方连续图案”(抽象)的认知升华。启发学生创造想象,使学生在想象中形成“新形象”,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特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树立为学生的“主动学”、“乐学”服务,提供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有效、多向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观整个教学,各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要改进之处,例如,二方连续图案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没有重点强调和探讨,某些学生的作业呈现出单一或不太和谐的颜色;学生的创作形式以绘画为主,其余媒材与方法的尝试可以另用课时作拓展延伸。这些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揣摩与完善。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设计.doc》
美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