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戏教学设计

2020-03-02 10:39: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年级《偶戏》教学设计

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马艳

教学目标:

欣赏不同表演形态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以及发展,了解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提线偶并合作演出。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资料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和表演特色,以及偶人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从而体验民族艺术魅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偶戏的有关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难点: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提线偶、制作用具(曲别针 卫生筷子一双 线 橡皮泥 ),各种材料制作的简单偶人。 2.导入新课:学生用带的偶人做简短的即兴表演,师:“这是什么戏?”生:“偶戏”(板书课题——偶戏) 3.讲授新课,师生共同讨论并欣赏课本上的图片。

(1)师:大家在电视节目里都看过有关于偶戏的表演么?你们喜欢看么?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明代《木偶演出图》这幅古画。(欣赏《木偶戏演出图》,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

师:在画面中,古代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看偶戏。

师:那你知道表演偶戏的道具人物叫什么?

生:偶人——

师:是叫偶人。那你能来说一些他们是怎样表演的?

生:人来在下面撑着进行表演的。

(2)播放课件,关于各种偶戏,边播放边认识各种偶戏的不同及表演方式

师:那这种就叫仗头偶。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仗头偶?

仗头木偶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根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下一幅图片——皮影,皮影的历史很悠久,谁能给同学们来解释一下皮影戏是如何表演的?

生:前面是如同电影不得幕布,后面打灯进行表演。

师:那么大家来说一下,用木头为主要材料进行表演的偶人叫什么? 生:木偶。 师:来了解一下刚刚同学们表演用的偶人叫——布袋偶,为什么叫他布袋偶?

生:像一个口袋,主要材料使用布。

师:怎样使布袋偶动起来?

生:手指。 4.动手实践,师:这是提线偶(播放《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片段,提线偶戏表演)激趣师:“好看吗?”生:“好看”。 师:“那我们现在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通话故事,根据内容制作一组提线偶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师:首先用曲别针做出偶认的骨架,再用橡皮泥给他填上肉。注意:需要动的地方要露出曲别针,提示如何将四肢固定 栓线。学生开始动手实践。(分组操作) 5.展示作品并进行表演。 教后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学生喜欢自己设计偶人,但是如何让它动起来,却是学生感到比较为难的事。教学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探究偶人各部分关节是怎样衔接的,又是怎样动起来的等等。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偶人背景的制作,然后进行表演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篇2:20 偶戏(二)-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飞翔的大雁用杖头偶,对话的人物用布袋偶,背景用投影偶。

设计意图:了解外国偶戏的种类及流派,为后面的偶戏海报设计、门票设计、舞台设计、表演等奠定基础。

师:一出好的偶戏,有偶戏道具设计制作和演出两部分组成。

在偶戏道具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造型、色彩、材料的质感等要符合演出的需要,充分展示创造者的风格。

在演出方面,偶戏是空间与时间交叉的艺术,偶戏的姿态、移动的方式、节奏等都是诠释角色个性的关键。

另外,音响、音乐、舞台及灯光也是一台好的偶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师:同学们想想看,演出前除了以上说的这些,还要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

生:贴海报、做广告、卖票、印制剧情说明书?? 设计意图:了解偶戏的整体流程,为模拟组建偶戏剧团演出做好铺垫。

师:这节课我们就组建一个“***班级偶戏剧团”来策划一场演出好不好?

班长和各小组组长到台上来。

班长,你就是总经理。各小组组长就是各部门的部长了!我要看一看“***班级偶戏剧团”是不是一个团结协作,有条不紊的团队!

(根据上节课制作的偶戏道具,商讨一个剧情,确定剧名《*****》。) (第一次作业)

现在我这个艺术总监为各部门分配任务:

第一组,剧务和演出组,准备好演出的戏偶和舞台,排练节目。(戏偶用前节课做好的偶戏道具)

第二组,负责设计广告招贴和门票,并负责张贴和买票。

第三组,负责设计剧情说明书,并负责说明书的发放。

第四组,你们布置剧院观众席位,然后扮演发烧友、戏迷、文明的观众!注意认真看招贴,排队购票,仔细阅读剧情说明书,做好文明观众。

总经理,你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把握好时间,用十五分钟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分工?

好!现在各部门开展工作! 篇3: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精美教案

第五课《偶戏》五(2班 第四节 周四 10月13 教学内容:

《偶戏》制作偶人并表演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安排了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两种木偶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制作一组木偶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习布袋木偶或者提线木偶的制作与装饰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 2.通过小组协作制作表演,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偶人,能够按要求完成作品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如何巧用材料,让制作的偶人能活动起来。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线绳、彩色纸、剪刀、双面胶、小棒、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携带情况。

二、播放《木偶奇遇记》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问:小木偶皮诺曹是怎样制作的?为什么叫做“木偶”?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课题:偶戏)

三、了解偶戏的由来

1.偶戏的历史(板书)

中国偶戏的历史相当古老,汉代就已经出现。魏晋以后发展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宫戏”,用精巧的机关操作,另一种保持以人操作的原始型态,并改进操作方法,至唐代已有杖举与提线操作两种,到宋代发展成了提线傀儡戏、杖头傀儡戏及影戏三种。明清两代传延至今的杖头傀儡戏又发展成手托傀儡戏及掌中傀儡戏,前者近代盛行于广东,后者流传南北各地,闽南地区尤盛。 2.偶戏的种类

中国偶戏大致可分成影偶戏与木偶戏两大类,如傀儡戏、提线戏、手托戏、杖头戏、杖头傀儡戏、悬丝傀儡戏、木头人戏、布袋戏、木偶戏、掌中戏、影戏、纸影戏、筷子戏、皮影戏等;各地偶戏之名称亦不尽相同,如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掌中戏又名布袋戏,名称之多,不胜枚举。

3.布袋戏的传说

偶戏 (布袋戏),相传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福建泉州。

三、欣赏部分偶戏

1.欣赏皮影戏(板书)

介绍皮影戏:用羊皮做材料剪刻出皮影人物等,在幕布后面进行表演。欣赏几个皮影戏的片段《白蛇传》、《龟与鹤》、《洞庭湖》、《昭君出塞》等等。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和幕布背后的情景。

2. 布袋木偶戏(板书)

教师将布袋木偶戴在手上进行

表演。

四、观看部分偶人照片并分析

播放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属于

哪种类型的木偶?(板书课题:(转载于:偶戏教学设计)偶戏) 1.杖头木偶。(板书) 2.提线木偶。(板书) 3.铁枝木偶。(板书)

三、分析探讨 1.观看课本上的木偶制作图片,分别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的?学生讨论、回答。 2.分组讨论,自己小组带的物品可以制作成哪种类型的木偶? 3.探讨一下表演的方式。

五、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木偶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安排好学生的合作。

六、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课题:偶戏

杖头木偶

提线木偶

铁枝木偶

教学后记:篇4:19 偶戏(一)-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5: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教案设计

课 题:偶戏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本课设计为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2、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偶人,并合作表演。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巧妙搭配、使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教学准备: 全体学生:手套、袜子、套袖、小装饰物、彩纸、双面胶、剪子、彩纸、其它可用材料等。

讲课团:制作好的偶人、手偶、课件(六组主题课件)等。

教学反思:

偶戏是五年级的民间美术一课,在教材当中分为第五课《偶戏》、第六课《提线纸偶》两课内容。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课堂,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加透彻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于是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在五年级六班做了一个尝试,让学生自己来上课,把课堂彻底的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下孩子们自由组成了学习小组,首先分析讨论《偶戏》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一致通过了从偶戏的来历和偶戏的五大种类、国内与国外木偶的欣赏与比较这几个角度进行教学准备。在老师的协助下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领取一个专题内容,根据专题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材料收集、备课、课件制作、试讲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不会主动提出要求,不主动点评,但在任何一个小组需要帮助和提示的时候,老师都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给与支持,帮助他们理顺思路,解决小组准备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随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我的办公室寂静不在,每个课间、课前、课后都是人影憧憧,熙来攘往。

无比繁忙的一周过去,每个小组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电教室进行了一堂特别的展示课,老师坐在讲桌前,各小组逐次站上了讲台,配合着他们的幻灯片,自信的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述着他们的收获。一念之间,我把太麻烦太琐碎的念头丢在一边,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而这些孩子也给了我意料之中、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随后我从中选择了半数的孩子,组成了五年级六班讲课团,给其它班级轮流讲课,希望能以点带面,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触动,都能在以后的时间里主动学习,学会怎样学习。 从这次的尝试我可以看出,我的课堂教育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学生们在课下,对这些艺术形式感兴趣直到生活中去发现这些艺术,逐渐发展到去创作艺术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教育。这正如我校建立的教学中心思想一样,让孩子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时候也能主动的去学习,而老师要为他们创作这样一个氛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老师创作出的氛围搭建的平台是首先能够给学生提升到艺术的肩膀上,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高更广的拓展。

《偶戏》教学设计

偶戏教案设计

《偶戏》反思美术

人美版五年上《7偶戏》教学设计

第14课 偶戏(二)

第13课 偶戏(一)

第14课偶戏(二)

《偶戏(一)》教案专题

回乡偶书 教学设计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偶戏教学设计.doc》
偶戏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