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案例

2020-03-03 19:15: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造平等对话的课堂——《养花》案例

一.背景介绍

《养花》选自五年级第二学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花》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 “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二.教学过程

《养花》一课,通过写养花的经历,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些乐趣来自“心情”“成果”和“意义”三方面,其中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养花中必须付出哪些劳动,又长了哪些见识,这便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意义”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找到有关段落,去读读,去想想,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圈画批注在书上,在汇报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劳动的付出和养花的门道上,而要进一步认识知识的重要(科学知识指导我们把事情做好,不懂科学知识,事情就会办糟)和劳动的重要(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劳动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部分的教学我重在引导点拨中让学生感悟。理清文章思路后,我直接将学生学习的任务放在了3至6自然段上。“前两自然段我们上节课已经深入体会到了,后面几方面的乐趣若是不读书,不动脑筋,还真不好体会呢!现在请你出声读后面的内容,想像文章中的情景,想想哪方面乐趣你体会到了,从哪里体会到的?哪方面乐趣你还没有体会到?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这一次的任务交代得很清楚,学生自学时是很顺利的。在自学结束后,我开始与学生共同深入语言文字中去理解感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表现非常活跃,这也大大激发了我的情绪。我和学生们似乎都融入了那种乐趣中,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似乎集中到了一点。乐趣——这一文章的灵魂不仅体现在文字中,也洋溢在了教室里。以致于现在回忆起来,心情还是那么激动,学的乐趣,教的乐趣尽显无遗。 三.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我自己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我在教学中没有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但是,我在教学中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让他们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其次,没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如果我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学生会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若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那么学生的个性将得到更最充分的发展。

养花

养花

养花

养花

养花

养花

《养花》教学片断案例分析(优秀)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养花

养花趣事

21 养花

《《养花》案例.doc》
《养花》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