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0-03-02 08:00: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卢龙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卢龙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卢龙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农村人口39.3万人,农村劳动力21.3万人,富余劳动力2.7万人。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要求,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全面谋划,大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自2000年以来,先后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县、发展劳务经济示范县和北京家政服务员基地县。目前,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6.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9.36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下面,将我县2010年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183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9000人的132%。其中:就地转移448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4000人的112%;劳务输出735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000人的147%。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605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4000人的115%;农民工在岗培训2318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2000人的116%;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736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00人的147%。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长效机制

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劳务经济纳入“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定期调度,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保障了劳务经济发展有效推进。201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发展劳务经济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并进一步制定了全县发展劳务经济的长期规划,确定了全县“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万人”的年度目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和数据库,开展了农村转移就业实名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上下联动、激励与监督并举的工作机制。

2、提供优质服务,畅通就业渠道

针对地域和劳动力特点,一是加强乡镇基层平台建设。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全部实现了“人员、编制、机构、场地、职责、工作”六到位;在全县建立起统

一、规范、高标准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印发了《关于建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年度考核制度的通知》,通过考核验收,全县12个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全部达到一级基层平台以上标准。二是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利用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时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 2 查,通过入户调查统计,全县16-60周岁适龄劳动力中,具有3个月以上就业经历的占98%以上,并实现了“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三是加强信息对接。去年以来,县、乡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发布就业信息378条,涉及岗位15000个,职业指导4006人次,求职登记6500人次,成功就业6280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726本。为缓解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开展了“联百企创优质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36个,招工472人,发放社保补贴406万元,为52家企业11700人进行了用工备案,在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达到了稳企稳岗目的。四是加强劳务协作。为了减少农民盲目外出打工,每年春节后均举办“春季劳务洽谈会”,为广大农民和用工单位搭建岗位对接、双向选择的就业服务平台。2010年春季劳务洽谈会上,有68家来自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城市和县内的用工单位参会,涉及宾馆服务、电子装配、保安、电气焊、建筑、服装加工等3800个岗位,求职人员达8000余人,达成用工意向2600个,并成功推荐了172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北京英超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洽鑫荣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五是加大境外劳务输出力度。县总工会、润泽劳务派遣公司依托市外劳务输出机构,大力宣传发布境外就业信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国门,拓展境外就业空间。2010年共组织55名农民工到利比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从事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六是加强劳务输 3 出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县人社局定期到各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用工需求和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县成建制输出到唐山马家沟煤矿和秦皇岛港务局鸿港装卸公司1500余名务工人员,他们每月工资的发放、社会保险的缴纳、工伤事故的处理都由县就业局专人负责,并安排“劳务直通车”统一出行。所在乡镇在春种秋收时节组成服务队,解决留守妇女在农忙季节人手不够问题,让在外务工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县的劳务输出方式已由原来的零散型、自发型向有组织、规范化转变。

3、开展多元培训,打造劳务品牌

坚持以“永平技工”作为我县劳务经济主打品牌,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一方面,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将职教中心、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以及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力量办学等教育资源纳入整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务工者的素质,有效提高了转移就业率。另一方面,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京、津、唐、秦等周边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并通过转移前、岗前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通过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保证了学员的稳定就业。“校企联合培训模式”已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 工作中一项有益探索。2010年,我县共开展以钢铁冶炼、井下作业、服装加工、建筑工匠等专业为主的各类培训7559人次,逐步实现了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智能型的转变。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相继制发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细则》、《卢龙县推进创业型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现正着手成立“卢龙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和“企业家协会”,为实现创业促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工作中,通过加强宣传、典型带动,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催发全民创业热情。2010年,全县通过各种形式报名参加创业培训达500余人,已对其中386人进行了创业辅导和培训,232人成功创业,带动696人就业,创业成功率达60%。三是建立新上项目与培训机构的联动机制,促进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对全县重点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开展了由人社、安监、技监、妇联、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培训,并做好培训学员考核和鉴定工作,使学员在结业后尽快拿到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去年五月,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新上项目康姿百德培训缝纫工50名,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九月份,经过严格培训,卢龙大酒店首批76名酒店服务员全部持证上岗,为富龙制衣培训的46名缝纫工全部就业;十月份,顺利完成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300名工人的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目前我县已培育出电气焊、电工电子、井下作业、5 服装加工、港口装卸、建筑工匠、家政服务等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2.8万。

4、激励返乡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全民创业”相结合,积极推行“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交一位朋友,联一位老板;找一个项目,引一笔资金;办一个企业,富一方乡亲”的“六个一”行动。截至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创办企业240余家,一大批“打工能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如:潘庄镇劳务经济带头人张余,带领村民外出务工,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劳务派遣公司,每年安排村民270余人外出务工,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6万元;返乡创业典型杨绣霞,经过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后输送到北京某服装厂工作,返乡后创办了服装加工厂,如今厂房已发展到600多平方米,安排100多名农民就业;印庄乡马会兴,返乡后投资120多万元兴建了吉利奶业有限公司,目前奶牛达200多头,带动70多人就近就业。去年,《中国劳动保障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相继刊发了我县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永平技工”劳务品牌形象。

5、强化就业保障,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搞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针对2005年以来我县原企业部分一次性结清养老保险的农民合同制职工先后10余次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上访,要求恢复养老保险 6 关系这一问题,县政府分别于2006年8月和2008年3月,明确专人先后两次到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请示汇报,得到了省厅的认可,自2009年2月25日开始,率先展开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目前已累计为2700多名农民工接续了社保关系,为农民工老有所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权益保障体系,加大维权执法力度。县劳动监察大队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维权执法检查,尤其是对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严厉查处使用童工和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2010年,县劳动监察大队共检查用人单位532家次,涉及劳动者13043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起;受理解决举报投诉案件43起;为864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92.9万元;责令企业与1035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对违法用人单位依法作出行政处理2起、行政处罚1起。三是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010年,共处理农民工工伤事故23起,农民工得到工伤赔付140余万元,充分保障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省厅督导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抓经济必抓劳务经济的理念,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容量。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容量。同时,拓宽县外劳务市场,建立以京津唐秦经济圈为主的劳务市场,广泛建立劳务协作 7 关系。抓好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和《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积极向企业宣传新出台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输送更多、更符合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在各行政村选聘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村干部或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作为协办员,在县、乡两级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农民工就业协会,研究制定《卢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办员管理办法》和《卢龙县农民工就业协会章程》,努力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劳务经济工作汇报汇报材料

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抓住关键所在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输出__壮大劳务经济

发展实体经济工作汇报

《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doc》
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