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规程

2020-03-03 20:47: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德育工作规程

为规范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基础宽厚,一专多能,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办学宗旨,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学校德育工作遵循德育规律,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思想品质、人文精神、心理素养等教育,实践德育目标。

德育思想与组织

(一) 德育思想

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乐群,学以致用”的学风,以“厚德树人,博学救世”的校训,造就职校品质,职校精神。

从学生实际出发,倡导真诚关爱、赏识激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养浩然之气,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爱心育人、人格育人的作用。

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凝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用现代文明社会的健康价值观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特定的先进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德育资源,发挥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多元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德育组织

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机制,整体规划德育目标体系,组织全体教职工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德育工作规程。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教研组长等组成。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各项德育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政教处是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组织班主任工作,贯彻落实对学生和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学生的各类教育活动。

团委是团队工作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学校团队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积极开展团队主题活动和组织建设工作。

德育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

培养德行高、能力强、身体好、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二)德育内容

文明规范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审美习惯,不断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有德行、有品位、有智慧、有活力的高品质学生,让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严于自律。

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勤劳俭朴、尊重劳动的观念,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锻炼。

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生命价值教育。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规划人生理想。

德育途径与方法

课堂的德育教学。系统传播道德知识、价值规范,提高道德认知能力,激发和丰富道德情感体验。

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发挥校本课程的德育功能,拓宽课程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和建设。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客观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

共青团、学生会建设。办好入团积极分子学习班,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开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史、校歌、校训对师生的教育作用,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经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

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

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懂教育,善管理,德行好,能力强。概括为“五讲、四会、三不、两戒、一观”:五讲是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规矩、讲奉献;四会是会想、会说、会写、会做;三不是不多休一天闲,不多拿一分钱,不错待

一个人;两戒是戒躁、戒疲;一观是正确的服务观。强化“年度述职制”、“重大责任事故问责制”“以用代培、以会代训制”等办法。

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

全员育人。做高品质教师,用健康的价值观、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学识水平去教育、引导学生,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训机制。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自我学习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班主任培训工作机制,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社团组织。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培训学生干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学生社团活动,锻炼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家长代表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德育评价

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主体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德育评价,使学校运行和谐、高效。

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德育工作品位。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按照“严于形,情于心,导为先,彰为主”等方面综合评价班主任育人业绩和师德表现。

从行为规范、学业、特长等三个方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德育常规工作

日常规工作

1、晨读制度。班主任利用10分钟,小结班级日常管理情况,对下一步学习、工作与生活提出希望与要求,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动员和部署学校教育活动。教育处负责检查、反馈。

2、课间操制度。课间操由教育处负责统一指挥和指导,班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和督促,各班体育委员负责整队集合。教育处组织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反馈。

3、保洁制度。落实教室、宿舍和卫生区的卫生和保洁工作。教育处负责检查、评比、反馈。

4、班级日志。指导学生规范填写。任课教师认真参与《班级日志》管理。教育处、教务处定期检查、评价。

5、每日常规检查。学生出勤、仪容、健康。

周常规工作

1、升旗仪式。每周一课间操举行升旗仪式。严格按照出旗、奏国歌升国旗、国旗下讲话、呼校训、周总结暨表彰程序进行。

2、班主任例会。每周四召开班主任例会,教育处主任主持,分管领导参加。布置工作、总结、交流经验等。

3、班会。每周一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总结本周班级情况,布置下周安排。

4、军训。每周二进行队列训练和内务训练,教育处负责组织检查、评比、反馈。

4、大扫除。每周四清洁大扫除,对教室、宿舍、包干区彻底清扫。教育处负责组织检查、评比、反馈。

5、班级量化评比。从出勤、卫生、行为规范、课间操、升旗、班级活动等方面评价班级工作。

月常规工作

1、主题班会。每月一次,主题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针对性,有“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并上报教育处。教育处组织检查、交流。

2、学生会例会。每月一次,团委书记主持,培训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教育处依据《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和《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对班主任和班级进行考核、反馈。

4、文化环境评比。教育处负责组织包括图书角、宣传栏、作品展示栏、黑板报等内容的常规评比。

学期常规工作

1、计划。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2、行为规范教育。每学年预备周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定,制定学期计划,确定班级建设目标。起始年级进行衔接教育。

3、德育工作总结。期末进行班级德育工作总结,教育处德育工作总结。

4、法纪安全教育。组织全校性的法纪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家长会。每学期召开一次。设立家长委员会,负责家校联系、交流的日常工作

6、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

7、评比表彰活动。表彰对象包括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和班级(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

8、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围绕德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确立相关主题。积极倡导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德育科研能力。

9、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本规程解释权归校教育处,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张家口新世纪职业学校

二零一零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宁强三中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学习心得Word 文档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规程.doc》
德育工作规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