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作业

2020-03-03 01:45: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家乡中国革命历史的调查分析2.家乡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的重大时间的调查分析3家乡在近代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革命英雄人物的调查情况4家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经济变化的调查于分析5家乡厂矿村镇发展历史情况的调查于分析6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的调查于分析7家乡的现代化变迁状况的调查于分析8其他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相关的自选题目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西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隔水相望;南依金堤河,与河南省濮阳市为邻;东南滨黄河,与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的梁山县、东平县、平阴县分界;北部、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现辖东昌府、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8个县(市区)和1个市经济开发区,135个乡镇(街道),5624个行政村,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600万人。

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争取人民解放、反抗外侵的扬威不屈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聊城是山东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

一。早在1925年,聊城革命青年王寅生、聂子政、孙大安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共产党员杨耕心利用学校放假回乡的机会,建立了鲁西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阳谷九都杨党支部;1927年,在聊城古城东关姚家园子共产党员赵以政家,成立了鲁西中共第一个县委——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1928年,鲁西党组织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在山东较早、震动全省的农民武装暴动——阳谷坡里暴动和高唐谷官屯暴动。暴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唤醒了广大民众,为鲁西北乃至全省武装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1935年2月6日,在堂邑县城徐运北家中,成立了中共鲁西特委,之后又建立了中共鲁西北特委。聊城党组织曾两次与上级失去联系,但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仍得到保存和发展。截至抗战爆发前夕,建立了东昌、东阿、冠县、清平等县委;临清、聊城2个特支;莘县、堂邑特区和古云区委;阳谷安乐镇中心支部(后扩大为阳谷县委);聊城师范及清平、博平、寿张、茌平、高唐支部;共有党支部52个,党员400余人。这一时期,聊城共产党人为中共山东省委的重建做出了特殊贡献。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及省工委3次遭受重大破坏,与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失去联系。1935年冬,时任中共山东省工委代理书记的赵健民(冠县籍)两下莘县(原濮县)古云找党,往返奔波1000多公里,终于与河北省委代表兼直鲁豫特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接通了中共山东党组织与中共北方局的关系,从而重建了山东省委,全省党组织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聊城各级党组织团结一切力量,会同主力部队,开展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敌后斗争,聊城人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初期,鲁西北党组织相继组建了冀鲁边抗日游击第七大队、农民抗日武装联庄会、鲁西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队伍。同时,中共鲁西北特委(后改称鲁西特委)与原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监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了合作抗战的亲密关系,鲁西北特委通过六区政训处作为党的公开机构领导鲁西北抗战。联合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一支约6万人的抗日武装,建立了30多个抗日县政府,实现了“5个统一”,即有统一的党的机构、党统一领导的军队、统一的革命政权、统一的行动纲领、统一的经济政策。这是当时山东省成效最显著的统一战线。鲁西北

抗日武装组织济南战役、阻击日军土肥原师团战斗、梁水镇战斗、南镇战斗等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歼灭了大量日伪军。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河北平

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1938年11月初,毛泽东派黎玉捎去给范筑先的亲笔信,对其表示慰问和嘉勉。到1938年11月中旬聊城沦陷止,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坚持了一年有余的时间,成为抗战初期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

抗日战争中后期,我党在广大农村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聊城陷落后,遵照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首长的指示,1938年11月下旬,八路军青年纵队政委李聚奎率领青年纵队和津浦支队,挺进冠县、馆陶。12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率部挺进鲁西北。12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在冠县成立。1939年11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在馆陶县成立。1939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司令员萧华、参谋长邓克明率领下进入运东地区,活动在东阿、茌平、博平一带。八路军主力部队会同鲁西北地方抗日武装,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日军作战,打开了鲁西北抗战新局面。在抗战艰苦岁月里,濮(阳)范(县)观(城)中心区成为我党抗击日伪军的钢铁堡垒,是联系鲁西、冀南、豫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桥梁,也是沟通华北与华中、太行与太岳的枢纽,被誉为“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1941年7月,鲁西和冀鲁豫两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观城县红庙村。刘少奇曾经来这里视察工作、居住;万里、张霖之、田纪云、段君毅、张承先、王任重、宋任穷、杨得志、曾思玉、马本斋、杨勇、苏振华、黄敬、赵健民、徐运北、谢鑫鹤、黑伯理等党、政、军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同月,鲁西北的各地委均归冀鲁豫边区党委统一领导。在冀鲁豫边区党委、行署、军区组织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认真实施党中央制定的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十大政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步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从1941年起,日军在华北大规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加紧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鲁西北抗日军民奋起抵抗,针锋相对地展开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42年9月, 日伪军2万余人对范县一带进行“扫荡”。曾思玉率部大战甘草口堆,掩护上万名群众突围。10月起,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转战鲁西北,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面对根据地被日、伪军严重分割的形势,运西、泰运、鲁西北军分区积极组建、派遣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和接敌区,开展了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争。 1943年7月,杨得志统一指挥冀鲁豫军区发起朝南战役。7天内攻占汉奸文大可所部伪军据点、碉堡70多处。10月,日伪军对冀鲁豫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扫荡”,2万余人分13路“铁壁合围”濮范观中心区。抗日军民机动灵活地反“扫荡”,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经过八年浴血抗战,1945年8月15日,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聊城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总人口不足300万,就有数十万人拿起武器,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千次,消灭日伪军数以万计。涌现了一批英烈屯、英雄村、模范村和许多英雄人物,仅全市在册的知名烈士就达4525名。战争中惨遭敌人杀害和间接伤亡的老百姓达数十万人。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北党政军民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全力支援前线和新区建设。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在聊城地方部队协同下,先后发起聊 (城)博(平)战役和解放聊城战斗。至1947年1月1日肃清残敌,国民党政权在鲁西北地区的最后一个内战堡垒被拔除,聊城全境宣告解放。解放后的聊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方面进行土地改革,一方面全力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3月,聊城先后掀起5次大的参军运动,有17万余名翻身农民参加了解放军。根据战争的需要,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鲁西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肩负起艰巨光荣的战勤任务。白1946年8月开始,刘邓大军先后进行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南、巨(野)金(乡)鱼(台)、豫皖边、豫北等战役。聊城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府都组织大批担架队、运输队,开赶前线,配合作战。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在西起临濮集(濮县南)东至张秋镇(寿张东)约150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聊城党和政府全面予以配合,迅速征调水兵、训练水手、修造船只、挖掘船坞、筹运物资、整修道路,圆满完成了协助刘邓大军渡河任务。刘伯承、邓小平为此发出慰问信,表彰聊城军民“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1947年8月到1949年3月,聊城人民多次运送陈粟大军往返黄河南北,完成了东北野战军渡河南下作战任务。自1948年9月起,又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解放战争的3年中,聊城支前民工、民兵先后参加战役、战斗20余次,出动担架l0余万副、大小车40余万辆、民兵民工200余万人次、牲畜100余万头次,向前线运避了大量的布匹、鞋袜及各种战勤物质,仅冀鲁豫

六、九地委在淮海战役中筹集运往前线的小米就达3300万斤。陈毅同志称赞“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聊城还先后抽调了3000余名干部北上东北、平津,南下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接管新解放区的工作。解放战争中,全市有6325名党员、干部、翻身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体现了崇高的革命和奉献精神。

195 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晋冀鲁豫分团慰问革命老区人民,最早慰问的是聊城,并赠送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慰问信、纪念章等。毛泽东同志对革命老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亲笔题词的锦旗,也最早赠给了聊城。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聊城革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欠发达仍然是聊城的基本市情。相对来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实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资金短缺、土地紧张、人才匮乏;群众生产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仍有不少低收入农户和贫困人口。由此看来,聊城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扶持;老区人民的增收需要进一步加快。

为创造聊城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一届聊城市委、市政府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聊城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2012年2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谋划了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是明确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为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二是明确了一个融入全省发展格局的城市总体定位。即以建设济南西花园和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为目标,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三是明确了一个推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三农稳市、城建靓市“四市”方针,努力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抓好加快结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富民优先,促进文化繁荣,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七项工作。五年内实现全市经济社会五个主要发展目标,即全市经济实力大提升、先进文化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生态环境大

改善、人民生活大提高。

当前,聊城革命老区人民正在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弘扬老区精神,发扬光荣传统,着力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的聊城形象,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业绩,为实现聊城革命老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近代史论文作业

近代史作业修改版

近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作业.doc》
近代史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