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2020-03-03 05:49: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东宋镇初级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工作要以“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体现学校、为了学校”的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我校教研教改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任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与方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促进教师专业和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建设一支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

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机构与活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校长把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筹划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其次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各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教研课题的实施工作。教导主任要督查并参与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

(二)合理设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订,同时尽快建立并完善新的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保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汇总、评估。

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感,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教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前提。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一是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

“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

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三)科学实施,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协作解决、说课、听课、评课、教师对话等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名师教学示范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周写1篇教学反思笔记,每月进行1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1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或教学故事),学校要有真实的检评纪录。

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

(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学校要围绕课改等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课改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少于2节,听评课不少于每周一节节。

(3)帮助。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举行辅导、交流活动,对新教师指导、帮扶。各学校都要建立教师结队帮扶档案,学校要有督查记录。

3、专家引领。学校要聘请名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具体指导,或定期组织观看专家录像,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措施,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1、强化领导参与,推动校本教研的稳步进行。教导处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要周密科学的规划组织好校本教研的实施。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因此要选配得力的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带动、服务作用。

2、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造条件,包括办公条件、学习条件、研究条件、生活条件等,为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研究的时间、空间提供全面保障。

3、调整教研思路,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大力进行校内教研的同时;一方面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活动、学习研讨会、外出听课等;另一方面将聘请专业人士、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确立研究内容,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

(1)教材研究,即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理与突破。

(2)方法研究,即指教与学的方法研究。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策略、方法的研究。

(3)手段研究,即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5)心理研究,即学与教的心理的研究。以研究健康教学心理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等方面为重点。

(6)课堂研究,即课堂结构、课堂实施、课堂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

5.开展教研活动,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施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论,每周集体学习45分钟并做好业务笔记。

(2)开展好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每周活动一小时,以教材钻研、问题会诊、教案分析、反思交流、讲我的教学故事等为主,记在教研活动记录上。

(3)积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教育实践反思活动。二是开展“研究课”活动。学校根据学科设立课堂教学研究日,通过说课、评课、导课等形式,引导教师运用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研究课。②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三是开展课改实验研讨及优质课竞赛活动。

(5)做好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工作。建立校本教研档案。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资料积累做到“全、细、勤”。

四、评价系统

加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基于此,学校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从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教学成绩三方面评价教师,采取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按所教班级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教师年度考评结果的做法,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研究成果,包括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记入教师发展记录,并纳入工作考核,结合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通过每年一次的“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认定“课堂教学能手”;通过对教学骨干综合素质的评议认定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中评选业绩优秀者推荐参评名师。并将综合考评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的资格条件,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专业发展的充足动力。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并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动由少数骨干参与变为教师群体的集体行为,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doc》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