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

2020-03-03 19:01: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

---以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例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发展要求。根据区政府召开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永顺镇党委、政府确定了2008年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09年稳步推进,2010年逐步扩大,2012年全部完成的总体规划,按照“确保稳定,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此项工作。

一、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永顺镇共有村级经济组织25个,其中村委会建制21个,合作社建制4个。村内主要是农民的村21个,已经完成整建制农转居的村4个。符合改革条件,人均净资产在5000元以上的村24个;不符合改革条件的村1个。

(一)邓家窑村改革试点顺利完成

邓家窑村作为永顺镇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自2008年初开始,就按照“稳步推进,确保稳定”的原则开展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该村的改革工作现已顺利完成。

邓家窑社区合作社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村委会持股比例25%,持有资本金375万元。社员股东的持股比例为75%,持有的资本金为1125万元;社员股东的股本均来自资产量化时的基

1 本股,涉及股东人数763人,共计基本股654.8股。股东代表会的职数为30人,是经过股东投票选举产生。在随后召开的股东代表会上又顺利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理事会由理事长1名和理事4名组成;监事会由监事长1名和监事2名组成。

(二)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情况

2009年永顺镇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有小潞邑、杨庄、北马庄3个村,各村的进度是:

小潞邑村的改革实施方案,经过了几次领导小组会的细致讨论研究,并且征求区经管站进行政策把关,实施方案(讨论稿)已基本确定,并上报镇党委审批得到批复。2009年9月11日在北京日报已经进行了劳龄登记的公告,目前劳龄登记工作已经结束,初步统计约4185个劳龄年;村里同时还在进行资产评估工作,该项工作已近尾声;待镇党委批复实施方案后,就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杨庄村人口摸底工作已经完成,两委班子也召开了几次会议,并邀请区主管部门领导进行政策把关,实施方案(讨论稿)已基本确定,准备上报党委审批。资产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由于资金尚未足额到位(计划量化资产4个亿,刚到位1亿),也影响了资产评估工作的速度。

北马庄村劳龄登记的公告是在2009年10月15日在北京日报刊登的,现在村里正在进行劳龄登记和资产评估工作。两委班子就改革实施方案也进行了磋商,将在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上,准

2 备起草实施方案。

二、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工作机构健全。

永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由张宝贵副镇长主管此项工作,并专门组建了镇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设专职工作人员2名,负责指导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在进行改革的村也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有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改革全面工作,成员由两委班子、村干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财会人员及熟悉村里情况的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永顺镇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组织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工作小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市、区两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材料、书籍,掌握精神实质,明确提出了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大家心要往一处想,劲要往一块使,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为顺利推进改革工作,特别发放“致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封信” 为改革做好正面宣传,创造良好氛围。

(三)积极稳妥、因村制宜,严格操作程序

对具备改革条件的村,积极推进、扎实工作、加快改革步伐,确保改革一个成功一个。在改革模式上,结合各村实

3 严格执行《通州区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办法》(通政办发[2004]48号)中规定的“十条程序”,确保规范操作,特别是在资产评估中,必须聘请有资质的社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坚持依法依规,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不能以“民主”等任何借口突破政策法规的界限;对于没有法律规定和政策依据的,必须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杜绝暗箱操作和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

三、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

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动、提高了农民民主参与意识,形成了一种责权明确、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使农民切实的分享到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活,为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支部书记亲自抓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拿邓家窑的产权制度改革来说,该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作为“一把手”的党支部刘书记功不可没,自产权制度开始就对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各项要求,改革的每个环节都亲自抓,认真组织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研究、把关,直至改革工作完成,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二)两委班子成员群策群力是改革成功的保障。 永顺镇自启动农村产权制度以来,就要求两委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向一处想”。改革实施方案制定阶段,大家“公”字当头,放弃私心,决口不谈自己的亲戚朋友的利

4 益是否得到保全;在宣传、讨论实施方案阶段,不遗余力,讲解改革的好处,方案的切实合理性;在合作社领导机构选举阶段,大家积极的想办法、出主意,目的是怎样做好选举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改革的各个环节,大家群策群力是改革成功的保障。

(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改革成功的措施

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贯穿于改革成功的各个环节。在人员摸底调查阶段,工作人员详实的将村里各类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为制定实施方案奠定了基础;在实施方案制定阶段,提出的“保密”要求,即在讨论制定实施方案草案会议上会议内容要求参会人员必须保密,不允许私自到经济组织成员间散布实施方案的内容;在宣传实施方案阶段,大家不遗余力的进行了正面宣传,使实施方案得到经济组织成员认知和支持;在合作社领导机构是村内人员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选举阶段,大家严格按照要求组织选举工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措施。

(4)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是成功的基础

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在民主参与的前提下,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贯穿于整个改革过程中。从实施方案的讨论形成草案到最后表决通过,基本股、劳龄股的个人份额严格的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股东代表选举办法及选举结果、合

5 作社领导机构的选举办法及选举结果及股东代表通过的合作社章程等环节的情况都进行张榜公告。总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才可取得预期的成效

四、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满足现状,在思想上存在推着走的想法。

2在不是特别稳定的村和班子主要领导掌控能力不强的村,支部书记作为操作此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怕丢权,怕失位”的思想比较严重,深怕改革后失去现实的位子和权力。

3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存在不足,主要是经营收益有限,现行的福利体制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改制了,分红的压力特别大,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完成分红指标,甚至出现改革后还达不到改革前的收入水平,那样就会引发股东的不满情绪,加速领导干部失去目前的位子和权力。

(二)群众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看到别的村改革成功了,特别是看到经营前景好的村,分红的水平较之改革前更高了,村民从心里愿意本村也改革,尤其是得到股权后,真正可以实现利益永久和长远。但就各村具体情况而言,群众特别是岁数大的人员,经常提出的问题是改革后的利益是否会降低,如果降低,就对改革存在疑虑。

(三)在改制工作中的工商注册环节的问题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中,房产的比例相当大,而在社区股份合作社在工商注册中,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还存在没有房产本的集体房产无法进行工商注册的障碍,要想将这种房产注册,只能注册为公司制,在注册公司后,又面临着税收监管力度加强的情况,也就是说可能要多交很多税金,这又是村干部不愿接受的结果。因而,改制中在注册社区股份合作社时,对集体经济组织货币存量的要求就很高,可是动用大额资金又受到利息损失和大额存款制度的限制,因此我们还在摸索探讨可行的办法。

五、关于永顺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有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对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坚决克服存在于部分干部思想中的对于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抛弃“等、看、拖”等消极思想,去除怕“失权、失利、失位”等错误认识,克服“怕难、怕乱、怕麻烦”等畏难情绪。树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促进发展、改革保证稳定的正确观念。启动改革的村要建立主要领导及熟悉农村政策、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的专职工作班子,在镇领导小组及改革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村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7 镇村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法规、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革。镇级将负责对各村主要干部进行培训,村级要对本村工作人员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培训。镇包村领导及包村干部及相关部门人员为指导员,指导各村抓好培训与改革。

(三)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列入镇党委、镇政府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村也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明确相关责任人抓好落实。一是各村要认真学习研究,针对本村情况,提出改革计划,上报镇党委;二是要求启动改革的村,要以书面形式上报镇党委审批,不启动的村要说明原因;三是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于年内完成或启动村级改革、成效显著的村,将予以表彰奖励。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事物,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一是通过“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这样的产权改革,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通过产权改革,在相关的法规制度的约束下,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实现决策过程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提升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三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民成为经营主体,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四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

8 村中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拓展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五是通过产权改革,有利于明晰集体和个人的产权,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六是通过产权改革,有利于解决由农村向城市化发展中的多种矛盾,维护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2009

年11月 陈新全

某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榆阳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doc》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