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2020-03-03 20:4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保持教室、寝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2、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

5、少吃、不吃零食。

6、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7、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8、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9、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10、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五、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3℃ 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如何识别食品标签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五、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3℃ 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如何识别食品标签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2010年6月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作者:admin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往往影响到一个大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也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因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要求我们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食品安全形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前不久,由3位副总理和15位部长组成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设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得到空前显示。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 .十多个部门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总有一些商家,对于利益唯命是从。就是在近期30万婴儿尚未走出病痛的阴霾,婴儿家长仍在泣血心痛的时候,又发生了奶粉改头换面再次登上货架这样的事情。这些无良心商家,通过倒换包装、套用批次的方法,将问题奶粉改头换面再次登上货架,置消费者的安全利益于不顾。工商部门要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并坚决予以查处。

查处举措如果能逐一落实,我国食品安全将实现“无缝监管”,食品安全也将渐渐淡出两会热点话题之列。食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复杂,这都与社会治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借鉴公安部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监管机制,将110报警执法模式移植到食品安全领域,应该是可行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在农业投入品供给、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造成虾、蟹、鱼等水产品质量下降。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有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食品企业鱼龙混杂,其乱像是 :

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1、2006年以来,北京的福寿螺事件(北京市有23名消费者在一家名为“蜀国演义”的酒楼食用“凉拌螺肉”后,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属于脑膜炎一种),5人症状严重,这是北京首次发现该病例。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医生到西城区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和该酒楼朝阳区劲松分店紧急调查,发现该酒楼销售的“凉拌螺肉”为“福寿螺”,并检测出在12只螺中有2只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2、武汉的人造蜂蜜事件(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自此,所谓“甜蜜的事业”也变得苦涩。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最大的蜂蜜加工地和集散地之一,这里不仅蜂蜜加工厂很多,几乎每一个大型超市都设有蜂蜜专卖柜。由于天气的原因,这里的蜂蜜普遍减产,蜂蜜原料的收购价格都上涨了不少,按理说超市里边卖的蜂蜜应该是跟着涨,可是湖北大华蜂业有限公司、武汉绿花蜂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蜂蜜不仅没有涨价,价格反而还降了一半,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人员在这些大型超市看到,这里正在打折销售蜂蜜产品。1公斤左右的“特价”蜂蜜,每瓶的售价只有10块钱左右,跟白糖相差无几,有的甚至比白糖还便宜。调查发现,这所谓的特价蜂蜜原来是由价格低廉的糖浆勾兑而成,自此,这一甜蜜的谎言也就大白于天下。

3、台州毒猪油事件,浙江省台州市一间油脂厂大量收购来路不明的废弃油脂加工成有毒猪油,当局在劣质猪油中检测出剧毒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据生产毒猪油的繁昌油脂厂老板应富明供认,自2005年9月至今,该厂已用废弃油脂加工生产一千多吨毒猪油,全都流入市场。 至于2008年,三鹿事件,那除了科学检验,和食用后果辨别,人工没办法判断,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二、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三、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

五、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附:

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十大垃圾食品 第一垃圾:油炸食品 以美式快餐为代表的油炸食品,充斥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餐行业,不管男女老少都或多或 少的受到了这一“垃圾”的侵袭,即使专家不断的呼吁,即使国人无力排斥,都不能动摇 它们的地位。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第二垃圾:腌制类食品 泡菜、咸菜,都是中国、日本、朝鲜的传统食品;腊肉也是很多国家的特色风味,不过, 不要贪吃哦!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第三垃圾: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肉松、香肠已经是每个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了,不过,也许“自然美”的理论 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吧,还是——鲜的好!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第四垃圾: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饼干是人们早餐和旅游的必备食品,没想到除了高热量,还有这么多隐患。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第五垃圾:汽水可乐类食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在世界人民对待饮料的态度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即使 ,我们开始注意,即使我们说我们要纯果汁,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再喝可乐呢?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第六垃圾:方便类食品(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方便食品的危害,大家想必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在热闹的聚会上,有怎 么少得了方便面和薯片呢!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第七垃圾: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和水果) 如果不是图片的提示,你也许还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还吃过罐头食品,原来“它”就在“ 那里”。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第八垃圾: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真正的“糖衣炮弹”,甜在嘴里,伤在身,总之:少吃!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第九垃圾: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不就是胖点吗?有什么的啊!但是如果不能再吃冰淇淋的话,那我宁愿去死!”

我想这就叫做致命的诱惑吧!冰淇淋,就是不能放弃!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第十垃圾:烧烤类食品 人们在享受美味的韩国烧烤、羊肉串、Bar-B-Q的时候,谁会想到这美味的背后隐藏着这么 大的危机,真的好恐怖!

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2006年4月12日 广州大学城食物中毒,波及258名学生,原因确定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食堂晚餐所致。6月22日 广州新造职业学校食物中毒,波及40多名学生;9月14日广州新造职业学校再发食物中毒事件,波及70余人,怀疑食堂供餐问题。 10月11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小学集体食物中毒,波及247名师生,调查结果为课间餐发生问题。

湖南省2007年4月下旬以来,出现了因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4例,连续发生了3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2起学校甲型肝炎流行和1起学校副伤寒流行事件。4月15日,郴州市安仁县城东中学有57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4月20日至现在,隆回县九中副伤寒流行,有63名学生发病;4月29日,常德市桃园县寺坪乡中学有93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4月30日,张家界市温塘镇中学有77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4月26日至5月18日,常宁县官岭镇富贵完小发生甲肝39例;5月8日至18日,韶山市职业中专报告甲肝17例。据流行病学调查,甲肝流行都与学校饮水饮食有关。

安徽劣质奶粉与大头娃娃事件

2004年4月份,安徽阜阳农村陆续有100多名婴儿因为食用了劣质奶粉而患上怪病。这些本来出生健康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仅阜阳市人民医院就有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

福寿螺致病事件

2006年6月份,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截至8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大多数患者都是食用了“蜀国演义”酒楼的福寿螺后发病的。

苏丹红事件 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苏丹红”鸭蛋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11月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

毒猪油事件

2006年8月2日晚,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执法人员根据有关举报,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经台州市和浙江省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各项指标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瘦肉精中毒事件

2006年9月13日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到医院就诊。9月1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中毒事故为瘦肉精中毒。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如果瘦肉精含量过高,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

陈化粮事件

2006年1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并称这些“陈化粮”均是“东北米”。长期储存的陈化粮中的油脂会发生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等物质。储存时间过长的陈化粮,会残留一定量的农药,而且陈化粮会感染黄曲霉菌,继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会致癌。

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定义?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同时报告老师。

四、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街头露天制售食品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百姓有需求;其二是小本生意容易做。但是作为学校要提醒同学们,街头食品存在严重的卫生缺陷,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其原因如下:

1、露天制售食品不安全,缺少基本的卫生设施

大家知道,自然环境中到处都有微生物存在,而且致病性微生物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如结核杆菌能存活3个月、肠道致病的志贺氏、沙门氏菌在水和粪便中能存活15~60天,露天制售食品时,由汽车、人流、风力将周围环境中的尘土、杂物等带起,致病性微生物也随之而起落于食品上,致病菌有了营养及适宜的温度就可大量的生长繁殖,食入含有大量致病菌的食品,就可造成人体生病。

2、制售食品的人员未体检,形成传染源

经调查,街头制售食品的人员大多数未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如果患有肝炎、痢疾、伤寒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特别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就会把病原体源源不断的传播给广大的食客。食品操作人员未经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造成其食品卫生知识匮乏,制造食品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食品交叉污染过程(如生熟不分、操作过程混乱等),使食品受到污染。

3、街头的食品无冷藏设备,食品贮存环境温度高,致使细菌大量生长繁殖 ;夏季,气候炎热,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生活中每人均有体会,餐后的食品不放入冰箱,几小时后就会变味。街头出售的食品为露天存放,肉、奶、蛋、鱼类食品在30~37℃温度下2小时就可造成致病菌的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可造成食物中毒。

4、食品原料来源不明,食品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每个人争钱带来了许多机会,但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条件下,有些人利益熏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面粉加入吊白块、水发食品加入甲醛、大米用矿物油增亮等。街头制售食品的原料来路消费者根本不清楚,提前加工好的半成品如肉、水产品等失去了原来食品的感官性状,食客无法变认是否新鲜无害,食品原料、半成品储存了多长时间也无从知晓,如有病死的肉禽、不洁的鱼虾,30-37℃温度下保存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动物食品,食用后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5、街头加工制售食品不能做道烧熟煮透 ;街头现场制售食品过程中,受条件所限,食品加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水产、肉类块状食品的中心温度根本达不到70℃要求,致病性微生物不能被完全杀死,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6、街头摊点使用的餐饮具未经消毒处理;街头制售食品没有对餐具清洗消毒的条件,根据有关部门对街头使用餐饮具消毒效果的调查,餐饮具消毒效果合格率为22%,该检验方法证明78%的餐饮具被大肠菌污染。如使用消毒不合格餐具可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如甲型肝炎、痢疾、伤寒等疾病。

综上所述,街头制售食品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问题,人们用餐时,不能只考虑便宜,还应知道,食用不洁食物后生病的治疗费要比在餐馆用餐贵的多。街头食品用餐发生食物中毒后,不能完全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进行赔偿处理,因为街头食品是流动商贩无证经营,各项取证相当困难,我们再次提醒大家: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陋习,提高生活品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街头食品。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测试题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进校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doc》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