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课程简介

2020-03-02 19:09: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MPA课程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熟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的经济分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内容包括: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

四、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及其改革;

五、国外市场经济模式;

六、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经验、问题及其对策。

《实用公共管理英语》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视听、口语、读写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种应用英语的能力。视听部分通过看和听,使学生在提高听力的同时增加对讲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口语部分分为两个阶段:(1)对话练习。日常会话与热门话题相结合,自选话题与既定话题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习惯以及准确地掌握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2)专题演讲。使学生将所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自己本单位的工作实践相结合,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读写部分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公共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和英语写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公共管理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成果,专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品的规律的课程。本课程力图在公共品、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政府治理、政策工具、管理环境、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绩效评价、公共责任、战略管理等方面,系统化地介绍公共管理的知识和工具,训练和形成学习者的公共管理相关技能和素质,使学习者掌握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相关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

本课程将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内外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同时,又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政策分析理论模型;;政策问题界定;政策分析标准;政策方案确定;评价政策方案;政策建议的表达;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伦理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报告基本要素等,并辅助于典型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行为的经济科学,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公共管理硕士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运用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规则与政府规制、1

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政府规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实际调查和案例分析。

《行政法》

行政法是MPA的核心课之一。从法学的角度而言,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制度,并清晰地了解这些概念、规则及制度背后的理念与价值;明晰行政法的基本框架以及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中的有机联系;较为娴熟地运用法律推理,依循法律逻辑分析案件事实或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并对其准确适用法律规则。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行为的分类及特点、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法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外国行政法概述等。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信息技术的作用更是日渐显著。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信息处理和信息通信手段与工具的改变,也产生了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等,对公共管理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作为公共管理硕士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与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等主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管理、电子政务等技术的应用问题,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既懂管理,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公共管理人才服务。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践,使学员们系统掌握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科技组织、科技创新、科技评价、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代世界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各主要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计划、科技管理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了解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重点和政策保障机制;运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科研实践的训练,初步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本概念、执行过程、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科学研究组织及其运行、科技创新与成果商业化过程、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技术转移、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管理、智力资本、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创新系统与科技创新文化;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指标、科技统计指标、专家调查、数据挖掘等)及其应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专题研究报告与研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研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行政与事业会计》

通过学习本课程,概括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系统掌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核算方法,获得阅读和理解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专业能力,使学

生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开阔学生视野。

《行政与事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部分,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体系中属于微观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涵盖了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会计学原理及预算会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会计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

教学内容中的会计学原理部分是基础内容,是会计后续内容掌握的关键。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讲清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中应结合市场经济和中国财务实践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行政与事业会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政策》

人力资源是各类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就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了解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工具,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概论:人力资源概念,与人口、人才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与基本功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公共人事管理的职责分担、公共人事管理者之角色

(2)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程序

(3)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

(4)人力资源获取:公平就业机会、招募、选录和晋升

(5)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训的理论与方法

(6)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

(7)工资与福利:工资政策与实践的法律背景、工资福利设计方法

(8)健康与安全:职业安全和健康、雇员帮助计划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 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知识: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目标、公共关系大纲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公共关系传播的理论、传播的模式、传播的类型及艺术等。

(2)公共关系学实务: 了解公共关系活动运作过程的基本阶段即: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计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以及把握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的要求和规律。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的操作要点和方法,提高公共关系的实际工作能力。

(3)危机管理处理的方法: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危机处理的内部公众及其对策、媒介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政府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当事人(或受害方)的对策。

《管理沟通》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建立管理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巧;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每个学员把理论学习和自己的管理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学习讨论得到的沟通心得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学员的沟通理念和思维

方式;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讨论和演练,尤其是案例讨论。强调师生互动。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员了解人的本质特性、理解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进而在日常工作中遵循人的心理行为规律来激励人、引导人,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与管理,(如性格、能力、信念、态度与价值观);群体行为与管理,(如群体动力学、群体沟通、工作团队、群体决策);组织行为与管理,(如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等)三大部分。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按照理论和实务两条线索,讨论社会保障涉及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务。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保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领导科学和艺术》

本课程通过政府、企业管理案例以及历史故事,系统讲述一名真正的领导应从西方和东方文化中所应获取的各种技能知识,目的在于提高MPA的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但与管理密不可分。传统的管理学更多地关注在既定条件下组织内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经常性、规范性的管理活动。而本课程关注的是对变化的管理,要求在观念、战略、组织和文化的层面上去发现变化,管理变化,创造变化。因此,它强调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政治和商业环境中,如何有效把握变化中的趋势,使组织及时顺应客观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适应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解决管理危机。 《比较公共行政》

比较公共行政是一门研究各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探寻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课程,对于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理念、方式与内容为我所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求学习者全面理解并掌握比较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了解各国行政管理体系的特征、优缺点及其体现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有:

1.比较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3.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4.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及当代行政改革。

级MPA课程论文

MPA课程论文规范

公共管理学硕士(MPA)简介

MPA课程论文规范与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南开大学MPA教育中心及课程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MPA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电子政务课程简介

《MPA课程简介.doc》
MPA课程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