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考试 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2020-03-04 00:30: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精编

基础理论部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既是一门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3.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自学能力;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感情因素,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综合教学原则;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和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用母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和媒介语原则;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5.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环节: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其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6. 课堂教学的步骤(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作 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

语言知识: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语篇

言语能力: 听、说、读、写、译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国际 视野

策略:情感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

8. 对外汉语四大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9. 语言学的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源流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

功能主义语言学—韩礼德

10.教育学流派(教学模式):传授式、活动式、发现式、发展式。 11.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 认知主义:心理图式说

1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和读写,忽视听说)、听说法(反复操练句型,口语第一位,忽视读写)、团体语言学习法(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挥学生主动性,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重视口语,忽视读写,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暗示法(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忽视对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13.教学大纲的主要类型:语法大纲、功能—意念大纲、任务大纲、文化大纲

14.教材的分类: 1.结构型2.功能型3.结构-功能型4.功能-结构型5.课文型6.话题型7.文化型 8.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现在教材编写的标准

15.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16.语言测试的种类:成绩测试 水平测试 诊断测试 学能测试

17.测试评价标准:信度(是否反映了被试的实际水平)、效度(是否能测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区分度

18.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 19.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20.对外汉语学科地位的确立:20世纪80年代初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学习

习得 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学习是指有意地学习识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 2.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前者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的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利用自然习得的环境。而后者是在本国学习目的语的学生,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目的语的。 3.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的,分两部分:一是普遍语法,二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4.中介语:塞林克提出,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与。随着学习进展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动态语言系统。

5.普遍语法:乔姆斯基提出,是指人类语言中普遍具有的语言规则。

6.迁移:指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其中起积极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7.化石化:也称僵化。指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由于这种机制的存在,一些非目的语规则一直保留在中介语系统中,从而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停滞不前。 8.对比分析:

1)拉多提出。语言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2)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3)强势说与弱势说:强势说主张事前对第一第二语言进行对比来预测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弱势说不主张预测,强调对学习着的错误进行分析解释。 9.偏误分析:

1)科德最早提出。语言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 2)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偏误和错误的区分在于是否具有规律性。偏误是由于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

4)偏误分析的步骤:搜集语料,鉴别偏误,偏误分类,解释原因,偏误评估

5)偏误的来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6)对待偏误的态度:P91

10.克拉申语言习得假说:

习得与学习假说(交际用的语言都是习得来的,习得为主,学习为辅)、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有意识&潜意识)、输入假说(i+

1、沉默期)、情感过滤假说。 11.文化适应假说:舒曼提出。越能融入一种社会文化,学习语言的效率越高。 12.关键期假说:2-12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成人学习语言更困难。

13.个体差异:生理因素(年龄)、认知因素(智力、语言学能、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认知方式)、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

14.语言学能: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归纳能力。 15.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16.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交际活动而采取的方法技巧。如回避、简化、体势语、语言转换、造词、重复等。

17、认知风格(方式):场独立与场依存、审慎型与冲动型、歧义容忍度。

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性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干扰。场依存性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两种认知方式各有利弊。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场独立性的学习者由于分析能力强,能从一定的语境中将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场依存性的学习者长于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潜意识地习得语言。

18、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愿望,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为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综合(融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又叫言语技能)、社会语言能力(又叫言语交际技能)、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技能包括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通过大量的操练获得;言语

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以保证言语的正确性,还受到语用规则的制约,以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20.教师角色定位:组织、激励、示范、引导

中国文化

1.文化分为: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2.中国文化的特点:农耕型文化、伦理型文化、三纲五常、宗法制、内圣外王 3.内圣外王: 4.天人合一: 5.中庸: 6.修身克己: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

1.跨文化交际: 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2.文化分类: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3.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后天习得的,不自觉的,动态的,行动的指南。 4.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5.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交际八要素:信息源、编码、信息、渠道、接收者、解码、反应、反馈。

7.影响交际的因素:文化因素:文化定势、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性格。 心理因素: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

8.文化定势:stereotype 对现实中的某些人或社会群体的相对僵化、过分简单或带有偏见的认识。特点:过分简单化、不加鉴别、以偏概全、有影响力、有顽固性

9.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10.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一种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价值观的特点:稳定性、可变性、民族性

11.衡量价直观的尺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男性-女性

12.思维方式: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西方四种思维方式:归纳、演绎、直觉、辩证。中美思维方式比较:形象思维VS抽象思维,综合思维VS分析思维,注重同一VS注重对立

13.非语言交际: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颜色语等。

14.时间语:过去现在将来,直线时间观VS环形时间观,单向时间习惯VS多向时间习惯。单向时间习惯强调日程、守时、提前预约、说话直截了当等,多向时间习惯则相反。 15.文化冲突与适应的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适应期 16.对待不同文化应防止:文化偏见、文化定式、文化优越感

17.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交际能力、情感关系交际能力、情节能力、策略能力。 18.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为语言教学服务、要有针对性、要介绍主流文化、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心得

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考试报名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读后感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大纲1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说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国际汉语教师热潮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培训学校保举

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_结业考试复习资料

《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考试 基础理论复习要点.doc》
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考试 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