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课教案与反思

2020-03-02 06:23: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汇报课教案

课题:它们吸水吗

授课时间:2014.10.28.

授课地点:小学部科学实验室

授课班级:三(4)班

授课教师:乌鲁木齐市第100中学 王佩佩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大小和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图画纸)、塑料膜、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烧杯、水、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在这个单元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材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这些材料有些什么了解。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请说说图片上是什么物品,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课件出示: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物品。

3、现在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课间,老师不小心把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请问,你将选择这四种材料中的哪种材料来擦干它呢?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板书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谁更容易吸水

(一)猜想假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四种材料,(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金属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认为这四种材料,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二)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忙。 师:滴管可以控制水滴出的流量,轻捏滴管的红色部分,水就会吸到滴管内。

你们打算怎样去做这个实验?在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1)、实验的公平性: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2)、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3)、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完后,将滴管中的水排出,平放在桌上。

(三)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四)学生汇报描述实验现象,思考交流。

师: 通过刚才观察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师:水到哪里去了?(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相继板书: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三、纸的观察

1、师:同学们认为吸水能力的强弱和空隙有关。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很多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工具和材料。(提供放大镜和餐巾纸。)

2、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师:同学们可以将纸撕开,看看纸里面有些什么?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并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师:刚才大家观察纸,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像线一样很细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同学们知道纸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吗?(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原料作为造纸的材料?

师:为什么要用木头、鱼网、草、竹等材料来造纸,而不用铁片来造纸呢?

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那么现在我们是用什么原料来造纸的呢?

这说明纸的原材料是植物。原来纸的纤维是来源于植物。

师:我们生活中用完的纸,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回收利用,再生纸。)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师:我们在课堂上造纸可以用什么原料呢? 怎样把用过的纸做成再生纸呢?

2、出示造纸方法。

3、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师:刚才同学们造了一张相同的纸,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纸。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2、小小设计师:请你课后设计一张有特色的纸。

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主要目的是用实验检验金属、塑料、木头、纸四种材料的吸水性比较,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可以看出,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学习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不足之处是学生实验速度参差不齐,接近下课时还有学生余

兴未尽全身心反复测量。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科学实验探究课,以探究材料的吸水性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材料吸水性大小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吸水性这个概念,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吸水性这个教学环节上,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更好地来理解课堂。我让每个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着四种材料进行排名,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准确的说出他们的比较关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最后,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纸。学生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值得特性。

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实验的设计、探究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尽管各个知识点已讲解清楚,但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在实验设计方面没有提前给学生讲好要求,导致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清楚下一步实验如何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是我今后教学所要努力改善的一个方面。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个人反思

汇报课 教学反思

汇报课教学反思

师徒汇报课反思

《汇报课教案与反思.doc》
汇报课教案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