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2020-03-03 02:58: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剪纸教学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创新技法和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探索创新的一代新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剪纸学习和训练,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剪纸艺术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鉴赏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本文从探索剪纸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对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美术课堂;课程教学实践

民族民间艺术是与当地人情风俗密切相关的,并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关系,是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似开在家乡的一朵朵奇葩,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丰富民间艺术内容,对促进民间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汗、唐时代,民间妇女使用金银箔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上和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艺术造型简洁概括,通过平面简单的图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民间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它不仅仅表现人们喜闻乐家的事物,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美术人类学的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从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

一、民间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无生命的自然形态的装饰变形,而是有生命的观念的装饰变形。剪纸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纤巧成天的意趣,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如今,剪纸艺术早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艺术的广阔天地,如包装设计、邮票设计、影视等个方面都有民间剪纸的身影,透出独特的清新淳朴的气息。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与内涵,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品种丰富,蕴涵深厚,形态多样。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民间剪纸的造型蕴含着东方基本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可以使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得以升华。民间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人们看到剪纸造型就马上会联系到它所具有的美好涵义。这种抒情的表达方式,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想象的空间。将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联系,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内涵和文化。

二、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民间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民间剪纸的教育,应被充分的理解,广大美术教育者,要运用好这一学科知识,把握好这一学科特点,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剪纸艺术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材料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它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我国各地剪纸,地方风格流派和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学校美术开设剪纸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传承

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剪纸艺术根值于民间的生活土壤,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 明,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且日益减少,“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现代教育氛围的弥补

现代社会由于电视、多媒体、网络的冲击,将他们笼罩在一个虚拟的天地,孩子变得更加浮躁。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了劳动、实践的锻炼,无法体会劳动的艰辛。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是帮助理解传统文化和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有效手段。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剪纸艺术,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剪纸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在剪纸的时候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使其终生受益。

(二)积极实现剪纸艺术课程实践探索,落实课程教学

上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课,须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课堂实践,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1。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体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时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2.注意民间剪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影戏演出中的角色道具,最初皆以纸雕刻而成,走马灯中的刀马人物以剪纸染色制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把范围扩大一些,民间剪纸与历史、文学、地理等等学科都有很多关联。例如山东的喜花不同于其他地方,是常用葫芦、盖碗、瓷壶等外形作轮廓,剪纸的工细粗健不同,取义颇富古代民俗文化含义,如葫芦,因其植物蔓长,像征结婚生子,家族蔓延不断.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术也是如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3.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成了“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填”知识,一味的“压”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低落,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悟”。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要留有疑点,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和思考。就像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剪纸的图形上一起做探讨,让学生说说对于剪纸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 [1]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 潮阳民间剪纸[M].广东省潮阳县文化局文化馆,2003 [3] 杨坚平.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州剪纸卷[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4] 颜明霞 谢奕锋.剪出春秋(广东剪纸) [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许恩源.装饰花卉[Z].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

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初一第五课《民间美术——剪纸》(推荐)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艺术

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尝试

三峡民间剪纸

剪纸艺术

《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doc》
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