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

2020-03-03 10:36: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

在2009学年上学期全县教研工作会议的交流材料 西畴县一小——王礼翠

自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我校及时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减负 提质”落实会。深刻理解减负提质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而提出的一条具体途径。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明确“减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质”,提出了减负后学校必须做好的两项工作,一要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二是构建科学的一日常规。为此,学校“把减负的落实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契机”,提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发展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重视内涵发展、探寻教育本质、关注学生成长上来。几个月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做好课业“减法”,提质“加法”,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向大家作如下汇报:

一、落实课程计划, 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课程计划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条件。课程计划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我校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了防止任意增删课程和调减课时,我校一是严格管理。安排专人对每节课进行检查,严防挤占课现象,做到非笔试学科任课教师专任化。二是丰富资源。学校坚持课题引领,开发校本教材。三是落实考核。按规定编制总课表、班级课表和教师个人课表,把是否按照课表上课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精心备课,共享资源。备课组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的单位,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备课组去具体实施。为此,学校重新强调集体备课制,每位教师分工负责,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精备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教务处、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将备课组活动的“时效性、有效性、合作性、参与度”作为评选先进的一项条件,与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挂钩。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决战课堂”、“决胜课堂”、“减负提质”奠定基础。

认真上课,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对老师来讲,怎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是“减负”的关键;“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要求新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跟班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全体教师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来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习成为轻松而快乐的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生自主愉快学习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我校开展了以“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重生本、轻负担、提质量”的要求,重点在“四个结合”和“四个转变”上下功夫。“四个结合”即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提质、科学育人相结合,与深化“三课”研究、“网络教研”相结合,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四个转变”即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被动接受式教学向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

在“以生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问题实践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少了苦学苦教,多了自主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轻松而快乐的活动。为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学校围绕“均衡、优质、高效、发展”的目标,与各位教师签定减负承诺书, 建立“减负”工作学期报告制、“减负”结果社会公告制、“减负”工作责任追究制。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宏观控制作业量是减负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教务处严把资料入口关、印刷关,各教研组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各备课组要严格统一练习,年级组长宏观协调,每周一由班级学习委员填写《课外作业调查、统计表》,汇总到教务处,进行宏观调控,确保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超过40分钟,

五、六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量不超过50分钟。各任课教师必须精心选题,严格控制作业量,有效地避免学生重复机械练习,提高针对性。倡导课外作业转向课内随堂训练、检测,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控制作业难度,提高作业“含金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巩固、提高,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到自主完成作业带来的乐趣,增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积累成功学习的经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减轻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处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强化校本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减负提质”这一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确立教研课题,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我校以年级组、教科室为中心,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师师互动听课、互动评课等活动。教科室以年级德育组、语文组、数学组、体育组为龙头,组织大型的中心教研活动。德育组以校本课程为契机,狠抓学生的安全、卫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自觉抵制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能力。语文组以学生课外阅读、作文教学为课题进行研究。数学教研以 “珠心算教学”“生活中的数学”为课题进行研究。体育、美术、音乐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进行教学探索,努力以课题促增效,以课题创特色,以课题求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向教师推荐课外书籍。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互帮互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竞赛课、组织交流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秀教师介绍经验等活动,带动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让教师在贴近课堂的实践中,练就提质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同上一堂课”、“共磨一堂课”、“一课多案”、“一课多磨”等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奠基幸福人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载体。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一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

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调整为35-40分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和1项科技技能;三是定期开展以创作、创意、创造为主题的主题队会。定期评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和小论文,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为此,学校配备了所需体育器材,供学生活动、玩耍,丰富了学生们的课间生活,现在一到大课间时间,我校操场便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学生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音乐声中与伙伴们尽情地游戏。做完“雏鹰起飞”广播操之后,同学们便玩起了掂乒乓球、跳绳、滚铁环、滚轮胎、跳长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玩得不亦乐乎。许多老师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活动的行列。师生们都觉得,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既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又能放松心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校园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在学生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逐步走向特色强校之路。。

五、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依法依规办学已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措施。一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教改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德育、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二是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干部要坚持“五个一”和“五检查”,即上好一门课程、分管一个年级、指导一个教研组、蹲点一个班、深入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查备课、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教辅资料、查教研活动,其中每学期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不少于2次。三是限定学生在校时间。我校对各学段各年级学生上课时间、在校学习活动时间、睡眠时间、课外作业时量等方面均按照要求作出详细规定,并合理安排学生每一天的作息时间,确保减负提质工作落到实处。

六、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促成每一个学生朝着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多元、全程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过程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态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和素质发展报告书制度,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发展性评价,成绩评定实行“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制度。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发现人生的闪光点,引领学生全面、主动地朝着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教师的目标体系。加强学校评价,重点评价教师的品德、能力、素质和工作绩效;落实教师互评,提高教师参与和共事的能力,帮助教师在业务上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重视家长、学生评价,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减负提质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以生为本减负提质 骨干先行整体跟进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doc》
以生为本 减负提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