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20-03-02 14:36: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杜家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它取走了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跳得更高,走得也更远。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新型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深化、发展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特色,也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我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试行这一课程,四年多的实践,建立了四个稳固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前后进行了三轮相关课题的研究,积累了较丰硕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学校以树立人人都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为理念,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教师的引领策略,充分发挥海盐县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示范作用,以探究“农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以塑造“睿智·求索”的学校文化为主线,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我们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农科技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运行机制。

第一层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一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第二层次:教导处 教科室 德育处

教导处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检查实施的进展情况,制定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方案和教师管理评价方案,并开展实施考核评价。

教科室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提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信息和科研方面的支持。选编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资料,负责学生、教师课题的申报、评奖工作。

德育处主要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指导。规划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题,具体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观摩、展示、交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设计等。

第三层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信息技术组 科学组 学校图书室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研组活动计划,组织本教研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我校网站上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网页这一平台,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体验上传,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信息技术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的建设和推广工作,促进互动与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平台。科学组、学校图书室等部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源上的支持。

第四层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 班主任 各学科教师 基地校外辅导员

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老师根据教研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选题分组、协助聘请指导老师、成果的展示等。班主任、各科教师针对所任班级指导一个活动小组,对学生研究的每一环节――选题可行性、资料收集、调查研究、课题报告撰写、结题展示、总结答辩等给予具体指导,同时做好团队协作、安全防范和有关部门联系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设

1、课程总目标

结合我校“农科技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并非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四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

3、课时安排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2课时,学校将在这两课时集中安排在每个年级每周星期五的下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4、课程资源的挖掘

(1)立足校园生活,挖掘实践资源

多年来,学校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运动会、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艺术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队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根植于学校,我们可以从这些活动内容上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颢。

也可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如春(秋)季运动会,3月的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等。 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例如,办“环保知识小报”, “数学知识报”, “语文学习报”等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如开展《亲近校园植物》、《文化上墙我出力》、《我为环保校园献一计》等。

(2)立足学生生活,丰富实践资源

学生的生活充实而精彩,他们中有许多资源待我们去开发。如从儿童生活中的游玩活动,可以产生“对儿童游戏的调查”“儿童动画片知多少”“小学生喜欢什么漫画?”“你玩滑板车吗?”之类的主题。从班级出现的某些现象中,可以“淘”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深受学生欢迎的课题。

在学科学习中引导学生的发现主题。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科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英语中有些单词是缩写,衣服标牌上的S、M、L、XL是不是英语的缩写呢?是哪些单词的缩写?”等,这些问题是学科学习的延伸与拓展点。

在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主题。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沃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各类传统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如在体检活动中,高年级视力有所下降,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是不是近视了?什么是假性近视等。

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什么样的节目对小学生的成长有利?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最好等。

增强学科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可延伸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语文课中的《蝙蝠与雷达》一文,让学生对动物的特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语文课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它是不可能给大部分时间你去进一步研究的,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时空,让他们研究一下“动物的特异功能”呢?

(3)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现代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猛,渔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镇内有多个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实验基地,农业科技含量高,因此,要十分注重开发和利用这独特而又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立足地区的经济特色开发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从社会现象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村学生并非生活的真空之中,社会上的赌博、迷信时时可见。而对这些社会不良现象,辅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村学生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门前的小河怎么变黑了?蚕怎么会中毒?水葫芦怎么越来越多了?养猪大户把猪粪排泄到河道好不好?所有这些问题略作修改,就可以认为活动的主题。

◆引导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去发现问题

家住农村的孩子对自家种养业情况比较了解,一亩田种植什么?经济效益高不高,不仅仅是大人们时常思索的问题,也是孩子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种水稻和种葡萄哪项获利高?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价格?等等。

◆引导学生从农业技术角度去发现

让学生联系自家种养业,可以产生许许多多的技术问题,如:“为什么我家桃树只开花不结果?”“我家庭院里栽种的葡萄怎么不甜?”“养好沼虾要注意什么?”“温室养鳖是怎么一回事?”等。这都可以成为学生有兴趣的研究课题。

◆引导学生从农具改革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业生产工具已沿习了几千年的历史,只要在这方面多观察,多动脑,也不难能发现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怎么提高挖沟效率?(对铁锹的改进)怎样使除草剂喷洒不损害植物?(对喷雾药机喷头的改进)怎样提高采叶的效率?(设计方便采叶器)怎样改进兔子饮水器?(设计兔禽自动饮水器)。

结合学生家庭特点,在自家劳动中学生学会了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

5、资源板块的设置

以农科技为重点的资源板块,以学生的自主兴趣为前提,选择研究的小课题,通过指导教师的引领开展不同形式的综合性研究,形成生成性的子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润州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八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