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2020-03-03 18:35: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程设置情况;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2、了解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把握我国当前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

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实施及发展方向。 问题:

1、什么是课程?

从内涵上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课程,简称学科或科目。从层面上看,广义的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计划,或者说是课程设置;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三是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狭义的课程仅指第一项含义,或是第

一、第二项含义。

2、什么是教学大纲?

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大港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这些内容的教学顺序作出安排。教学大纲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说明或前言(总论)、本文(分论)和附录。

第一部分阐明英语教学的性质和地位,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方向和指导;第二部分根据知识和能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安排各个年级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和授课时数;第三部分一般包括语音项目表、词汇表、语法项目表和功能项目表等。

3、什么是英语课程标准?

1999年6月,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正式成立。2000年3月,《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以及附录五个部分。

4、大纲和标准的对照 ①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大纲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标准”强调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标准”在课程内容与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

②从基础教育的整体考虑出发,以目标分级的方式取代现行大纲分学段、分年级的设计方式。

③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语言的实践性,适当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 ④确立新的评价观念,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教学大纲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中评价的选拔功能,轻教育发展功能;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功能。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体现了多层次、多元化。

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⑥为教材编写者、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以往的教学大纲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比较详细的规定了每学期应该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重难点加以说明,有的大纲还对教学顺序、所教内容、所需课时作了统一的要求与规定,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分级方式,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程目标按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这为教材编写者和广大英语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教学创造空间。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及外语教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外语课程设置的不同背景

1、不同国家的外语课程设置按其语言背景分以下三种情况: 母语为英语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长期以来,在国际交往中英语一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不太重视外语课程的设置。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国际间的直接交往和平等对话日益频繁,这些国家纷纷意识到外语课程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外语开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着手制定外语课程标准。

2、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由于国际间经济发展和文化交往的需要,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以英语为主的外语课程设置。外语课程的设置都是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教学内容曾经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及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现在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倡双语教学,投入课时较多,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较强。 世界主要国家小学外语课 英国

英国的外语开设是从中学开始,并有国家级(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课程标准统一指导。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情感、品格、交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课程目标按听、说、读、写等四项技能描述。 美国

美国的外语教育始于世纪初的殖民时期。当时的外语是拉丁语,主要是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来开设的。20世纪80 年代末期期以来,美国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行开来。外语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语种多样化。 2)学习方式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美国的外语教学采用分别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如进侵入式教学、复式教学等。 3) 教法交际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设置和完成具体的“任务”为主,通过组织大量真实、自然的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4)教学手段现代化。美国是最早把计算机引用到外语教学的国家之一。 5)评估个性化

评估的总趋势是:重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形式大多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如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以档案袋的形式纪录下来。 法国

目前,普及外语教学已成为法国义务教育“强化语言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 一直较重视小学英语教学 奥地利

在奥地利,英语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学习电脑、手工制作、音乐或体育等课程时,也需要用英语。

三、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整体发展呈现以下六种趋势:

1、在课程总体目标上

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人的全面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2、在教学观念上

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同时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为有效地开展交际而服务。

3、教学模式与方法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两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和处理信息。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与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评价上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评价的内涵、标准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向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5、在教育技术上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6、在研究焦点上

从教什么向如何教、从学什么向如何学的转变,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外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训

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一、我国外语教育史上的两次大起大落: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为了向苏联学习建设经验,各行各业都急需俄语人才,大批英语老师改行教俄语,造成俄语大起,英语大落。这不仅削弱了英语教学,俄语教学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学外语教学逐步走上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特点:(其中两点)

1)外语课成为我国中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并与语文、数学同列为三大主课。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就逐渐成为必考科目。 2)英语日渐看好,俄语一落千丈。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1985年10月,在国家教委的部署下,由中学司联合高教司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面调查

1986年10月,国家教委在大连市召开中学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上述调查的总结报告

198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中学英语(俄语、日语)教学大纲》,从此,教学、考试、编写教学用书便有了正式依据。

1988年4月,国家教委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省级外语教研员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教研员问题:

1990年6月,国家教委基教司在北京召开外语教研员会议,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进行了研讨,座谈了对高中教材的调整问题,指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是: 适应多种需要; 加强社会实践。

综观上述情况,在这六年的时间里,着眼点是改革中学外语教学,因而把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研究提上日程。从整体上说,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特别是英语,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英语学习空前高涨,中学英语几乎达到普及的程度。随着资料的增多, “俄改英”教师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加强,教学水平直线上升。

20世纪90年代(1992-1999)

1992年颁发大纲,开始使用新教材。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

1993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也有上述分项要求,只是增加了内容。

1996年6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召开的外语教学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说: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李副总理指出: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他称赞: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张思中的十六字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适当集中:集中识词,集中讲授语法。集中识词,一般在课文学习前开展。教师根据教材,依据大纲选用常用的词汇和词汇表,制定词汇学习计划。每天一百词,每周500词。第二天检查一次,每周复习一次。集中识词是三周的时间,把一册中的词汇记忆完毕。语法讲授集中指根据课文内容统筹规划,根据中学教材中的语法项目分布情况,随机进行适当集中。

反复循环:根据遗忘规律把需要记忆的单词、语法和课文进行反复循环,词汇采用分类编排,指定复习时间,把集中讲授的语法知识在学习课文时充分练习深化。

阅读原著主要指组织跨学科兴趣小组,阅读外国中小学的原版教科书;援助的阅读首先采取鼓励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原著供学生阅读。原著阅读主要采用精读、泛读和翻译等技巧。

因材施教:指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组织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小组。用张思中的话说就是使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爬的爬。张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分层次教学上,即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备课、分层次授课。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上,优等生组织英语学习小组、学唱歌、做游戏,而差生则组织辅导小组,有各别老师辅导。

2000年至今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7月,教育部在大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部署。

二、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1、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

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注重基础课,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②突破传统课程的模式,发展综合课程;③从单一的必修课程向扩大选修课程发展,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样化;④从以普通教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向普通教育课程、劳动训练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兼顾的方向发展。

2、教学方法改革

从整体上看,集中显示出如下重要特点:

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要上双向活动,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②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③强调学生的内部诱因,重视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感情活动。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主要表现为在原来普遍采用班级教学形式(班级上课制)的基础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①在基本沿用班级教学的前提下,控制班级规模,是班级规模小型化;②突破班级教学的固定模式,实行“分组教学”〔可分为“外部分组(包括“学科分组”、“多级制”、“不分级制”等和“内部分组”(在传统班级内分组)〕,即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组来进行教学;③个别化教学(有独立学习、个别规定教学、伙伴教学等具体形式)。

4、教育技术手段改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教育技术已经从传统教育技术的语言讲解、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标本等手段的使用发展到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和语音实验室等众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技术手段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信息技术阶段。

5、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各国主张对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全部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身体发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等在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三、对我国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分析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对课程目标发展的分析

由最初的翻译语言文字演变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2、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侧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大纲的编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从1977年以来制定的教学大纲到2001年的课程标准都强调指出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并提出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的能力,到了高中,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1993年和1996年的高中大纲特别强调:听和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为此,大纲规定了泛听和泛读的量。 3)大纲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4)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英语环境。

3、对教材发展的分析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英语教材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英语教材的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教材语言比较真实、自然、地道,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材结构比较合理,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原则,促进了学用的结合。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材,使英语教学立体化。 3)教材的编写多样化,鼓励实行“ 一纲多本”。 4)由盲目移植国外教材发展为自己编写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同时科学地引进多种国外教材,以补充发达地区和外国语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5)注重外语教学的衔接,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编制不同特点、不同难度的教材,特别是编制了小学起点的英语教材。

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成效

课程改革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伴随着的是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品味的提升。

1、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同步一体、互动生成的

教师在实践中发展了课程,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反过来教师发展越充分,课程实施效果也就越好。

2、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

(1)变单一学科知识为智能结构多向拓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三个功底和两种能力: 第

一、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第二、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功底

三、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

四、有相当的育人能力

(2)变单一只是化身为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还要特别注意与家长的合作 (3)变单一教书匠为研究能力的综合提升

教师应努力成为研究者。这是对教育进行理性提升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研究能力综合提升,要把握几个“点”:出发点,教学研究应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着眼点,教学研究应着眼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要特别注意构建多元学说等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结合点,教学研究的方式应以行为研究为主,使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归结点,教师研究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的向着预定目标努力。

(4)变单一教师角色为多重角色

新课改给了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关注学生信心的培养

课改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就学生而言,自信心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自课堂教学的过程,来自教师的交往。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要达到此目的,教学过程就要注重及时反馈,激励肯定:“你真行”

4、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空间,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教师要“以人为本”,对教材文本进行加工、构建、开发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资源,尝试使用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学内容,创造了动态、发展、千变万化的课堂。学生积极的获取知识,积极获取内心感受即体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 思考:

1、结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什么?

2、你认为教学思想的转变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发展趋势与实施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听课心得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英语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英语课程改革感想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研究

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总结

英语课程改革的变迁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doc》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