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点

2020-03-03 17:05: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回不去的故乡”何以绽放梦想(人民观点)

“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这个春节,一股浓浓的乡愁氤氲很多人心头。从年前“一觉醒来就是故乡”的期盼,到返城前“再看一眼雪中家乡”的眷恋,“故乡”这个词唤起了多少回忆与 感触。在大数据时代的春运迁徙图上,30多亿人次的奔行呈现一目了然的轨迹。一头连着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头连着无数个地级市、县城、村镇。他乡和故乡交织 而成的时空中,一部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带来无尽思考。

“难忘日间禾苗香,最忆夜半月如霜。斜晖脉脉千村照,黄水悠悠万里长。念少时,想亲娘,此心安处是吾乡。”对很多人而言,回乡过年是一次温暖的旅程。 然而近乡情怯,当不少漂泊者们把房价压力、雾霾侵袭、职场纷扰等抛在脑后,却发现梦中的故乡已恍如隔世,从而生发出“故乡去哪儿了”的感慨。

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过后,50.1%的受访者会去一线城市打工,30%的受访者选择二三线城市,选择老家或者家乡附近县镇的受访者,仅占13.8%。 这种选择的背后,其实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路径并非归去来兮的田园诗,更像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 岔路口。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痛处。当特大城市陷入人口爆炸困境,承载能力日益逼近极限;当一些人疾感“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呼喊着“逃离北上广”,却更发现,家乡小城虽然生活压力小些,却有着“机会更少,关系更多”的困扰、“拼能力不如拼爹”的重压、“物质更浓,精神更淡”的迷惘。故乡,或许还能安放一份乡愁,却难以承载躁动的梦想。于是,“故乡在沦陷”的感受在蔓延,“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选择题撕扯着人们的决断。

举棋不定的“双城记”,诉说着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又何尝不是城镇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缩影?多年来,少数大城市 凭借政策和资源优势,在极度扩张和膨胀之中成长为巨人,相比之下,不少中小城镇显得落后乃至凋敝,大片的农村地区更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迁徙的故事,由此 凸显更深层的问题语境——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让许多人远离家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强化着“人往高处走”的磁场。蜂拥而往大都市的城市化定然不是方向,失去人 气、流失人才的中小城市难免彷徨于无地。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春节期间,一位曾在北上广打拼的网友热帖引发强烈共鸣。从一线城市回到三线城市的故乡,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那些义无反顾的奔赴和逃离, 与其说是向往大城市,不如说是向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成长氛围、更大的生命张力。从大城市出发,重新发现故乡,我们既感受到了现代化不可阻挡的改造之 力,也惊觉昔日家园正在新与旧的裂变中渐行渐远。让更多的青春重返故乡,最重要的是增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活力,缩小与大城市之间的命运鸿沟,让它们有力量为 梦想营造更多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轮城镇化浪潮中,“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的宣示会引起强烈共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会如此振聋发 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为激越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我们守望记忆中的家园,更需要在时代浪潮激荡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调校过度倾向大城市的发展天平,让资源更公平地分布,让机会向每一个归来者敞开,让现代理念浸润于更多人的心中,故乡就将是一种新的可能性。实际上,随着创业就业环境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涌动“返乡发展”潮,中小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大地,正为梦想的绽放培育新的土壤。

有人曾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如果我们注定要落脚于城市,那么在这一个文明历程中,能否安顿好故乡、记得住乡愁,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抵达怎样的境界。

个人努力如何突破“关系重围”(人民观点)

——城镇化进程的中国思考之二

本报评论部

提升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重要的是规范分配规则、营造公平环境

春节过后,一个段子在微博上流传,“未来几天,又将是秀兰、翠花、桂芳、大强、二饼、狗剩们陆陆续续变回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的时候了”。在今天的流动中国,人们身份转换的频率大大加快,各种身份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流动性变化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前者是土生土长的故乡,一个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熟人社会;后者则是“高端大气”的北上广,一个彼此相对独立的 陌生人社会。在二者的相互切换中,从“秀兰”成为“Linda”不容易, 而要从“Linda”变回“秀兰”可能更难。这几年,许多人先是“逃离”北上广,后又“逃回”北上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于是,一方面是大城市的人才高消费,一方面却是中小城市的人才紧缺。年轻人“折返跑”的背后,有着种种无奈;而中小城市人才只出不进、多出少进的现状, 则是亟待解决的发展命题。尤其是,当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中小城市既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也成为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在此背景下, 中国如何形成正常、合理的人才流动?中小城市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内涵和素质。

“大城市有机会,中小城市要拼爹”。一位北漂情绪化的感慨,折射出一种客观现实:大城市的艰辛,小城市永远不懂;而小城市的关系,大城市也很难解开。相 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人情、关系更浓。开车的人都知道,同样是酒驾,在北京很少有人敢以身试法,在中小城市则可能心存侥幸,因为总能找到关 系。许多人回到中小城市工作,发现自己已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往往讲关系、论人情,个人的努力常常陷入关系的重围。类似的看法或许偏激,却反 映了人们对某些现实逻辑的隐忧。

法学家梅因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北上广处于中国现代化最前沿,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基本上是“陌生 人社会”,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个人能力的重要程度提升了,没有关系的年轻人也可以找到晋身之阶。相形之下,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 小城市,资源更多集中在政府手中,“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年来,媒体爆出的“萝卜招聘”、扯出的裙带关系,出自中小城市的比例明显要高。试想, 如果有关系,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关系,草根逆袭只能是镜花水月,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在这个意义上,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优势不只是高楼大厦,更在于相对公平的契约关系。反过来讲,提升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 机会,更重要的是规范分配规则、营造公平环境,用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取代地域情结、人情关系。一方面,从市场经济秩序着手,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构建全面开放、自由竞争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从社会法治秩序着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从源头上治理“拼爹”背后的“拼权” 现象。

古人说,“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利益, 我们的社会才有活力,中小城市也才会有吸引力。是身份和关系决定命运,还是努力和奋斗创造未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已经给出了坚定选择。巩固和壮 大这一社会进步主流,让个人奋斗突破“关系重围”,让公平正义普照中国大地,才能让更多人看得到希望、摸得到未来、守得住理想、圆得了梦想。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人民观点)

——城镇化进程的中国思考之三

本报评论部

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让含混的城市精神明朗起来,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 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 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看似矛盾的名句: 返乡者到家了,却尚未抵达。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 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有10多位各地网友都提到,打牌、打麻将甚至赌 博,是当地过年时最主要的消遣。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 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

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 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谁能想到,文化资源向城市的集中,让很多农村连文化站都只剩空空房舍,更遑论有受人尊重的“文化人”了。另一方面,则是 强势的消费主义对乡土的侵蚀。有记者返乡发现,低俗甚至虚假的药品广告,已经占据了许多小城镇建筑的外墙;干涸的河道里,满是塑料袋、包装盒等城市垃圾, 恰如鲁迅还乡时的感慨: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 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 确要求,“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 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如何让含混的城市精神 明朗起来,从而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大地在窗外睡眠!窗内的人心,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我们的城镇化,或许正该是这样的图景:城市在广袤的乡土生长,人们脚踏着深厚的大地。但愿明天,我们可以舍弃烦躁、放下纠结,回到亲人身旁,围着火炉轻声地谈话,寻回心灵最温暖的那一盏灯光。

人民日报评论员: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儿

—— 一论“还得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2014年02月10日07:09 来源:人民日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马年新春阔步走来,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

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良好开局的重任,2014年注定要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光辉一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因应不期而至的挑战,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能推动改革,克服困难,跨越艰险?

“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彰显了一往无前的精神气魄。

夫战,勇气也。在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5年来,我们党正是凭着那么一股子气与劲,以改革创新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来”,将当代中国推送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 度。今天的改革,已行进到新的历史方位。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具备良好氛围,正处于最有利的时期。同时今日之中国, 正如负重攀爬、中流击水,往前方看,朝峰顶望,前景壮阔,风光无限;往脚下看,每一步前行,都需劈波斩浪、越障排险,唯有发扬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改革才 能激流勇进,发展才能乘势而上。

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创新,创新就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闯的劲头、冒的精神,如何能打开海阔天高的发展新境界?看看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 论是转变政府职能,还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论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哪一项不是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闯出来的,哪一桩不需 要破釜沉舟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

改革越是触及深层次问题,遭遇的矛盾就越多。承平日久,既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隐忧,也有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强化权力监督、治理环境污染„„哪项改革都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除却已知之难,更有不测之险。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 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能止步不前,不能绕道而行,更不可半途而废。“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 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改革要蹚出一条新路,没有现成答案,需要不断探索,必须迎难而上。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何愁不能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年前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今年工作重点作出新的部署,抓好今年的改革,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 领性作用。马年新春,深化改革征程上,拿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精神,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以蹄疾而 步稳的节奏一马当先,我们就必定能打开改革新境界、闯出一片新天地。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材料)

还是法治靠得住(人民观点)

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

人民观点: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为民

人民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基本观点归纳

强化问责,严防用人失察(人民观点)

观点

IT 观点

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学习《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心得体会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为梦想插上创新的翅膀

《人民观点.doc》
人民观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