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证失真

2020-03-02 03:48: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生活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从企业财会制度与方法、监管力度、处罚力度、道德观念等方面剖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完善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危害 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严重失真,对社会、对企业危害甚大。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程度和失真原因的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会计信息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对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它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而社会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会计一般性原则当中的第一条就是真实性原则,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这样说,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力。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财政部曾多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财政部正式公告显示,中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百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如虚列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实、损益不实等。另外被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范、账账、账实不符等问题。企业财务管理明显松懈,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法颁布至今,问题仍很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失真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损失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弥补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和担忧也未必能够在短期内从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带来了隐患和危害,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假账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如证券市场上的“红光实业”“琼民源”“银广夏”到近期的“德隆系崩盘”,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笼罩证券市场的浓重阴影,挥之不去。上海财经大学曾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多数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6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个别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两项合计,总计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近段时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股指不振现象,有机构就认为这是源于信任危机。德隆系事件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不多的信任又炸得粉碎。现在投资者对上市企业及中介机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大盘受到拖累也便是必然。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信

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第二,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某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他所经营的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淘汰而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这样一来,会造成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虚假上浮,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出局”;而经营业绩差但经过粉饰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表面业绩很可能会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生存”。这样,如果“机会收益”远大于“败露成本”时,便出现了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

第三,搅混资本市场,进而扰乱市场经济。资本市场是对资本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场所,从而对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不同的资源配置则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当资本市场有效率时,就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当资本市场是无效率或低效率时,则阻碍社会经济进步。但若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以假账面对公众时,就会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利益侵害,产生严重的不良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化,搅混了资本市场,进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

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方方面面的,究其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根源。

第一,从客观上来看,会计方法与会计制度自身不完善。由于《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都是人为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通则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的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财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财经制度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实际,不能涵盖解释所有财会现象,因而在这些法律、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仅看准则中会计核算的几项一般原则,比如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就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判断的方法。再如稳健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时,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趋于谨慎而偏离实际情况,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进行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则由企业自行断定,倘若判断失误势必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实际情况。此外或有事项、未来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当的职业判断和相应业务水平;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以及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多种。这些会计操作理论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第二,监督管理不力,审计体系不甚完善。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依靠企业的内控制度,但是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完全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一些单位领导者法制观念薄弱,往往片面强调搞活企业经营,放松对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削弱了会计的内部监督,有的甚至强令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使得内部监管形同虚设。外部监管有来自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管,而这种经济监管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只能发现一家查处一家。

第三,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有些单位领导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务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账,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干工作马虎应付,编制有关会计账目报表时草草从事,对出现的错误知情不报,对单位领导做假账行为也睁只眼、闭只眼,对违反会计法、会计准则的事情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而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

的会计人员少。再加上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对新颁布的会计制度并不熟悉,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业务不过关,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它的危害将是长远和潜移默化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单位的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而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只有惟命是从,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也会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第四,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假账预期收益高。企业会计造假几乎不消耗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空手套白狼,便可获得巨额利润。所以,只要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有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和需求。经营者出于种种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效用而向社会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当会计信息失真的收入大于被查处受处罚的预期收入损失时,经营者才会选择会计信息失真。而当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营者接受的处罚小,则更会助长违规造假者的气焰。如何刹住会计信息作假之风?显然这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近期,我国已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斗争,会计信息造假被列入重点整治对象,这是及时和必要的。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是严重的,其成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目前仍危害会计工作的生命力,这一问题已经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虽然探讨多年,也探索了不少解决办法,但在不少企业中,仍是问题种种,仍需加大解决力度。参考文献:

1.邓波著。民营经济前言问题的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2.韩平。张禾等著。企业集团竞争力与业绩综合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凌华薇。德隆神话终结。财经,2004(8)

4.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公告。财务与会计,2000(12)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失真

凭证

会计失真现象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完税凭证

收款凭证

凭证寄递

凭证证明

《凭证失真.doc》
凭证失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