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2020-03-02 04:21: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声誉。列宁曾称赞他的作品为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镜子。他对俄罗斯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昭示,对生活中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场面描写都是卓绝的。《安娜卡列尼娜》中舞会就是有关场面描写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例,他的独具匠心的描写和叙述,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令人叹为观止!

舞会在第一部第二十

二、二十三节,篇幅不长,但在全书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形成小说两条主要线索平行发展的枢纽;是主要人物感情发生转变的契机。跳舞会后,安娜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爱情抛弃家庭和名誉,毅然与渥伦斯基结合而陷于毁灭;而吉提和列文经过痛苦之后的复苏,终于建立起美好的家庭。所以,这一统领全局的场面,是颇费了作者一番匠心的。

为了更好地欣赏这场别开生面的舞会,还应该交待舞会之前已发生的两件事:一是吉提因为爱着年轻、英俊、又有很好前途的彼得堡皇室侍从武官渥伦斯基,而拒绝了诚实、善良的列文的求婚;而渥伦斯基却和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来的安娜在火车站一见倾心,他并没有把过去和吉提的调情当回事。二是安娜和吉提在舞会之前曾见过面,因为安娜的嫂子正是吉提的姐姐。吉提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盼望着舞会。她以为自己的婚事将在这场舞会上决定,所以她对舞会“抱着很大的希望”,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在场,所有的人都参与,都来分享她的幸福和欢乐!当然她也邀请了安娜,并认为安娜若穿着淡紫色的衣服参加舞会是再漂亮不过了。吉提以为安娜来参加舞会会增加她的快乐和幸福的,然

而,命运之神并没有满足吉提的心愿,相反地,她得到的却是渥伦斯基的背叛。一巧设线索,紧紧围绕人物的情绪变化组织材料,明暗交织,细致缜密。舞会中作者设置了两条线索:{1} 按跳舞的顺序,以华尔兹舞、卡德里尔舞、玛佐卡舞为标志,构成跳舞会的外在线索。{2} 吉提由欢乐到痛苦的情绪变化过程则构成了跳舞会的内在线索。两条线索,内钩外连,层层推进。舞会,则整个地展示了吉提由欢乐到痛苦,由希望到失望,由信心十足到心灵破碎的全过程。吉提的情绪变化,作者从感情和精神这两方面来进行:

当吉提和她的母亲来到灯火辉煌的舞会大厅时,舞会刚开始。这时吉提的心情是快乐的,是激动不安的。因为她以为这场舞会不但会使她欢乐,而且会使她得到渥伦斯基的爱情,所以“这是吉提最幸福的一个日子”。何况吉提这样美!整个舞会都会为她倾倒的。吉提这时不但是快乐的,而且对自己将要到来胜利和幸福充满信心。“她的眼睛闪耀着,她的玫瑰色嘴唇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妩媚不禁笑了。”所以她陶醉般地观察着这个盛大的舞会:她看见安娜穿着黑色舞衣出现在跳舞会上时,她毫无嫉妒之心而很爱慕她,她甚至觉察到安娜对她的服饰急速瞥视中有赞许之意。

但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她看到了安娜“存心不回答渥伦斯基的鞠躬”,她的心中升起了第一个疑窦:“她为什么这样呢?”接着,当她第一次和渥伦斯基接触时,又因为他没有请她跳华尔兹舞,而使她“惊异地望着他”。当她和渥伦斯基第一次跳华尔兹时,她对他的“充满了爱情的凝视”却没有得到他相同的反应。到这时,吉提高兴快乐的心情开始出现阴影。但是由于吉提对渥伦斯基的信任,他的心不在焉的态度并没有多么深地影响她,甚至渥伦斯基极力夸赞列文,吉提也没有猜测到他的用心。所以直到这时,吉提觉得整个跳舞会“都好象一种欢乐的色彩、音响和动作的幻境。”

可是新的现象又引起了吉提的注意:她看到了安娜那“因成功而起的兴奋的神情”,“她正因她自己引起别人对她的倾倒而陶醉。”她看出了安娜“眼睛里的颤栗的、闪耀的光辉不由自主地浮露在她的嘴唇上的那种幸福和兴奋的微笑”。第二个问号出现在吉提的心里:“谁使她这样呢?”继续观察的结果,她看到那么明显地反映在安娜面孔上的东西,她在渥伦斯基的脸上也看到了。“他的脸上有一种吉提从来不曾见过的神色。”吉提愈观察,她的心就愈疼痛。吉提陷入可怕的感情的旋涡中,“全跳舞会,全世界,在吉提的心中一切都消失在烟雾里了。”

跳玛佐卡舞时,渥伦斯基并没有象吉提确信得那样来请她,而她因为拒绝了所有请她跳玛佐卡舞的人,这时连被人请求跳舞的希望都没有了,退不能,进不能。更让吉提痛苦的是她为了渥伦斯基而拒绝了列文的请求。“她的心碎了。” 到这时吉提已从感情上被完全摧垮了。她仅存的一点怀疑“也许是我误会了?”也被诺得斯顿伯爵夫人的一句话“他当着我的面请她{安娜}跳玛佐卡舞”给抹掉了。吉提感情上彻底绝望了。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感到还意犹未尽,所以跳舞会仍在进行。作者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把吉提的眼光引到安娜的脸上”,使她感到“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他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那松乱的卷发是迷人的,她那小脚小手的优雅轻快的动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是迷人的。”同时使她感到“在她的迷人中有某些可怕的、残酷的东西。”吉提的自愧不如与她刚来舞会时的信心百倍相比,使人明显看到她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精神上都垮了。所以,当安娜挑选了她一块完成玛佐卡舞的一个花样时,吉提只用绝望和惊异的神情回答她的微笑。到此,作者戛然而止,结束了对跳舞会场面的描述。

作者以跳舞会为背景,着力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感情的变化,在人物活动中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而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作者让人物情绪变化这条线索贯穿跳舞会始终,就使复杂的现象有了统领,材料的剪裁有了分寸,盛大的跳舞会也有了丰富的内容。

二跳舞会的另一个特色是平稳中见起伏,无为中出奇妙。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初看起来,跳舞会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也不存在电闪雷鸣般的激烈较量。作者叙述的不过是“家有小女初长成”后为吉提举办的一次家庭舞会。除了场面足够宏大,与会者都是社会名流,灯光、舞曲与其他舞会也没有什么不同。但略作推敲,即见作者叙述手法的高妙之处。作者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泼洒开去,而是紧紧围绕人物的矛盾冲突、情绪变化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了平中见曲,张驰有度。。

我们看到,当吉提来到跳舞会时心情是愉快和幸福的,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以她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疑虑层出,不幸踪至。首先,出乎吉提意料的是安娜的服饰:她本以为安娜穿着淡紫色的服装参加跳舞会是再漂亮不过了,可是安娜穿得却是黑色长袍,而且显得更加风采动人。这本身虽然跟吉提后来的不幸没必然联系,但它却是第一件出乎吉提意料的事,对吉提应该是个不好的预兆。同时,作者通过吉提的眼睛也说明了安娜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总是盖过服装,她的精神的美总是超过外表的美,这就为后面安娜征服渥伦斯基和从感情和精神上击败{无意识地、本能地击败}吉提作了铺垫。可以说这一点是打开吉提不幸大门的钥匙。

接着,吉提看到了安娜不可理解的态度:存心不回答渥伦斯基的鞠躬。她不知道安娜这样做其实是在本能的驱使下对渥伦斯基的欲擒故纵,是安娜对渥伦斯基的一次心理探测。从这时起吉提愉快的心情渐渐被惊奇和疑虑所取代。当渥伦斯基没有请吉提跳华尔兹舞,吉提惊异地望着渥伦斯基时,她的情绪第一次出现波动。而当渥伦斯基连忙请求吉提跳舞后,作者却又祭出一着:“他刚把他的手挽住她的腰,踏出第一步的时候,音乐突然停止了。”看看,失意人偏逢失意事,帆船破又遇顶头风。然而,这个造化面前的不幸,被“渥伦斯基和吉提绕着房间跳了好几场华尔兹舞。”代替,叙述又趋于平缓。可是,接下来作者又别出心裁,让“吉提心脏跳动地期待着玛佐卡舞”,让她拒绝所有请她跳舞的人,为吉提更大的不幸埋下伏笔。

下面是吉提新的发现:她看到了渥伦斯基和安娜伴舞时安娜脸上得意和兴奋的表情,也看到了渥伦斯基脸上从来没有过的“顺服和恐惧的神情。”她听到了他们之间一语双关的谈话。平缓的水流下,暗流涌动。事情的发展孕育着吉提新的不幸。接着,包袱打开:渥伦斯基并没有来请吉提跳玛佐卡舞。使吉提处于一种尴尬绝望的境地。波峰陡起。吉提从欢乐的高峰一落千丈,她感到自己垮了。

读者到这里除了为吉提惋惜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但是托翁有办法。我们看到作者让诺得斯顿伯爵夫人鬼使神差地出场,让她找到与她一起跳舞的科尔松斯基,叫他请吉提跳舞,吉提的危机解除,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吉提的心情是这样痛苦,在跳舞会结束之前,不再让她和安娜或渥伦斯基接触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作者却有更超乎常情的做法,他不但让吉提和渥伦斯基产生一次对话,而且故意让安娜和吉提一块完成玛佐卡舞中的一个新花样,使吉提只用绝望和惊异的神情回答她的微笑。胜利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微笑与眼泪,期盼与绝望。看似平湖静水,实则心有狂澜。跌宕起伏,妙趣无限。曲终人散,恍如梦幻!

三欲抑先扬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整个跳舞会中吉提无论感情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失败者,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但作者开始却极力表现吉提的快乐心情,夸赞她的美貌非凡,让她在与安娜的对比和较量中渐渐产生自愧不如的感觉,使安娜的天然之美,胜过吉提的服饰之美。托尔斯泰认为:人的内在美,精神的美,要胜过人的外在的,形式的美。吉提和安娜在跳舞会中的较量,可以说也是两种美的较量。吉提理所当然地成了失败者。诚然,吉提的失败与整部小说的谋篇布局有关,但我们同时应该清楚这与作者的审美观密切相关。唯其如此,作者塑造的人物才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

作者对于吉提的刻画,是颇费了一番心血的。写吉提之美,先从吉提来到跳舞会后在人们当中引起的反应着手,接着才进行直接的精雕细刻。这意在说明吉提之美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扬,是极力的赞美,为后文的抑埋下伏笔。这里作者选了三个人物来表现她在人群中引起的反响:一个穿着便服的矮小老人,“在楼梯上碰着她们,让开了路。很显然地是在叹赏他所不认识的吉提。”一个有胡髭的青年“一边走一边理他的雪白领带,向她们鞠躬。在过去了之后,又回转来请求和吉提跳一个卡德里尔舞。”一个军官,“在门边让开路,一面抚摸着他的胡髭,一面在欣赏玫瑰色的吉提。”

那么吉提妆扮如何?作者做了精雕细琢:写了她的淡红的衬裙、网纱、玫瑰花结、花边披肩、淡红的高跟鞋、金色的假髻、长手套上的三颗纽扣、小金匣子的黑天鹅绒带。真是探幽入微,美至笔极!不但别人感到她妩媚动人,而且吉提自己也很陶醉,“她觉得她身上的一切都该是生来完美的”,“她的裸着的肩膊和手臂给予吉提一种明澈的大理石的感觉”,“她的眼睛闪耀着,她的玫瑰色的嘴唇因为意识到她的妩媚而不禁微笑了。”这样一个妩媚动人、纯洁多情的少女是会使所有的人相形见绌的。然而,她却败在了安娜的手下。她

感到和安娜比起来,一切方面都自愧弗如。作者先把吉提高高地举起来,然后重重地摔下去。说起来未免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艺术在人性面前有时是蛮横的。

安娜今天的妆扮怎样?作者的描写则简单多了:安娜在跳舞会上首次露面时,作者只简单写到“安娜并不是穿的淡紫色如吉提那么切望的,而是穿着黑色的、敞胸的天鹅绒长袍。她那看上去好象老象牙雕成的胸部和肩膊和那长着细嫩小手的圆圆的臂膀全露在外面。”接着只写了她的“没有参一点假”的黑发、紫罗兰花环、她那“执拗的发卷”和她脖子上的一串珍珠。但是作者却强调了她的精神美:“她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总是盖过她的服装”,“为人注目的是她本人——单纯、自然、优美,同时又快活又有生气。”作者开始极力夸赞吉提的外在美,后来又让她屈服在安娜的精神美之下,这就更加突出了安娜的美。吉提的美为安娜的美起了陪衬作用。渥伦斯基背弃了吉提的感情,而屈服在安娜的美之下,又足见安娜精神美的威力。从这个角度看,整个跳舞会既是表现吉提情绪由高涨到衰落的过程,又是突出表现安娜精神美魅力四射的过程。如果没有安娜这种摄人心魄的美,那么渥伦斯基也就不会有感情的转移,整部小说也就不存在了。整个跳舞会,吉提和安娜扬抑相辅,内外映衬,反复对比,高下立判,收到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四跳舞会中,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些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表现人物瞬间的心理变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一,写位移:吉提在舞厅左角“看见社交界的精华聚在一起。那

里。。。。有克里文的秃头闪耀着。”吉提想到那里去,于是科尔松斯基便和吉提“穿过花边、网纱和缎带的海航行着”。走了多长时间、多长的距离作者没说,只写了“她那穿着薄薄的透明的长袜的纤柔的脚踝露了出来,以至把她的裙裾展成扇形,遮盖了克里文的膝。”说明他们已经来到了舞厅左角。作者抓住典型特征轻轻一点,就象电影镜头切换:简洁、直观。中间省去多少笔墨啊!

如二,写情移:渥伦斯基原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维护自己男子汉的尊严,才去追求吉提,战胜他的所有情敌的。当他被安娜的魅力吸引住时,他感到吉提对他已无所谓,他甚至希望别人去追求吉提。因为这样,他内心的道德的压力就会轻得多。吉提为了他而拒绝了列文的求婚,可这时渥伦斯基却非常想让列文来解决他的难题。为了反映出渥伦斯基的这种微妙心理,作者写了他对吉提说,他“很喜欢列文”。本来他和列文是互为情敌的,一句“喜欢”,表明渥伦斯基的感情已经转移了。

如三,写变化:痛苦使吉提的变化和渥伦斯基在安娜面前的神魂颠倒,作者只写了一句,在舞会上渥伦斯基再次看到吉提时,“他没有立刻认出她来。”一语双得:痛苦已经使吉提走了样子,几乎变了一个人;渥伦斯基因为安娜已神魂颠倒,他已经找不着北了。作者真是惜墨如金啊!

如四,写喜悦:安娜在征服了渥伦斯基后,那种狂喜而又竭力抑制的矛盾心情,作者同样揭示的幽微毕现:她故意挑选吉提上场和自己完成玛佐卡舞中的一个花样——假装不知吉提的不幸。“安娜眯缝着眼睛对她望着,微笑着,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但是看到吉提“只用绝望和惊异的神情回答她的微笑,”“她就扭过脸去不看她,开始和另一个太太谈起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读者看到了人物心灵哪怕是极细微的颤动。安娜“眯缝着”的、深深隐藏着的得意的眼神儿,就这样被作者抓出来了。

纵观整个跳舞会,作者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娓娓道来,但仔细看去却匠心独具,运筹于胸。看似平静之处,突起波澜;几近山重水复,忽又柳暗花明。场面盛大而操控自如,人物繁多却往来有序。构思之精巧,组织之缜密,堪称一绝!跳舞会同书中其他篇章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doc》
安娜卡列尼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