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问题分析

2020-03-01 23:22: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物价上涨问题分析

如果有人问2011年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不是中美关系,不是利比亚问题,毋庸置疑,一定是是民生问题中的物价上涨。

2010年,中国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增长率为9.5%,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明显改变。但与此同时,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更是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老百姓生活的豆类、大蒜、生姜以及蔗糖,全线上涨,菜价也到了“元时代”,一些农产品还全线告急,比如说棉花、玉米、小麦等等凡是沾上农产品的,大部分都大涨了。不仅农副产品上涨,像电价、水价、煤价、油价涨价的幅度都让老百姓如坐针毡,切实感受到工资不涨生活成本天天涨的压力。房价就不用说了,每年依旧还是有那么多的“房奴”。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2011年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鸡蛋价格一改往年的平稳走势,出现小幅上涨。5月15日与4月18日相比,全国鸡蛋日均价涨幅为5.2%,与2010年5月15日每斤3.78元的价格相比,涨幅达23.8%。5月上旬主要食品价格六成上涨。2011年3月CPI为5.4%,而据新华社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CPI数据年内再度“破5”,意味中国当前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其中,城市上涨

5.2%,农村上涨5.8%;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数据显示,11年1月至4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网上曾有这么一句话,“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25%,但即使是按原本预期的工资年涨15%,我们还是跑不赢CPI。正是因为居民的工资涨幅远不如物价涨的厉害,尤其是底层劳动人员的工资,面对这样的物价,人们普遍反映生活越来越难,怨声载道。央行公布的2010年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而在粮食价格上涨中应当受益的农民,其收入是增加了,由于其成本的提高,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好处。如养猪的农民收入是增加了,但养猪的成本也增加——举凡场地、饲料、人工、运费等等,全部要加价。更重要的是,今天养猪的农民也买肉吃,他们同时要承受涨价的坏处。而且,由于食品直接关系民生,政府必出重拳干预价格,使他们得到的好处有限。

尽管这一轮物价上涨,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的,但这次物价上涨有一个特点,就是资源类、资产类、能源类、农产品类的价格上涨,而工业品涨价幅度不明显。这就说明这次物价上涨并代表经济过热,而只是说明经济结构畸形化程度在加深。

那么物价上涨到底原因何在呢?

原因之一: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石油到了87美元,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原因之二: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三: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四:临时性因素。10年出现的一些临时性因素对物价也有抬高作用,比如10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灾害天气导致的。

原因之五:热钱炒作。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这就是热钱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日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

而从2010年6次全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年底突然加息和今年的加息可以看出,虽然发改委不承认通货膨胀,但中国现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小。通货膨胀除了造成物价上涨之外还会造成以下不良现象。

1、助长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

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当牛做马般的工作几年还不如同事或朋友倒腾一套房子。有人说我们身边一下着多了很多百万富翁,可不是吗,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凡是有房产的人都是坐拥百万资产。炒股同样如此,现在干得好不如炒得好,辛苦工作抵不上不劳而获。

2、消耗人们的精力

如今把钱投入房地产或股市的心累,持有货币没有出手的心急。为了防止手中的货币贬值,老百姓千方百计的寻找投资渠道,伴随资产涨跌,人们压力巨大,身心俱疲。这些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这些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可以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活动的。

3、办企业不如投机

在资产价格高涨时期,将资金投入实业的回报要远远低于将其投入房地产或证券市场。一些企业的主业做得怎样都不重要了,财报上的盈利竟然都是来自炒地或炒股。总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精力和资源都被引导进一些非生产性领域。

4、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一般来说,穷人所从事的行业通常是价格上涨最晚、持续时间最短幅度最小的,而富人、掌握权力者所在行业的价格上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幅度也最大。通货膨胀型价格上涨必然会使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也正是过去几年来人们亲

身体会到的一种现象。

在清楚了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有: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2.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发展生产是稳定价格的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贴总额,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的供应工作,稳定化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3.努力保障市场供应

稳定市场的关键是抓好市场供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加重要商品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发展,组织好主要物资的进口。组织好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和中央储备玉米的投放,稳定市场粮价。适时投放储备猪肉、食用油。组织好成品油供应。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4.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

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1)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2)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地方管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要保持稳定。不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防止变相提高收费标准。(3)保持尿素价格稳定。地方管理价格的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因成本上升确需调整价格的,要严格按程序报批,不得越权提价。

(4)经听证会论证后,降低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

5.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根据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将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

6.加强价格行政执法

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严肃查处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以及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维护正 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

继续执行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 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

的规定,落实对高等院校学生食堂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8.鼓励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应对

价格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要鼓励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消化价格上升的影响;同时,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节约消费。

此外还应防止游资炒生活必需品。对于目前“游资炒作”对物价的影响,周望军说,首先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同时要完善制度,因为游资能炒作的产品肯定是供小于求的产品,比如炒作大蒜,是因为减产了,棉花也存在供需缺口。同时要建立专门的机制,对游资动向进行监管,严格制止他们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炒作。并注意减少流通环节控制成本。针对农产品价格,目前我国蔬菜流通环节费用占成本比例偏高,达到50%,甚至三分之二。产地是9毛钱的萝卜,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卖3块,换了5次手,加了5次价。所以要减少流通环节的倒手次数,鼓励农超对接,就是超市直接到农民手上采购。

尽管目前物价仍在上涨,但并非不可控,我们应该怀着信心看待之,因为我们的国家机器是十分强有力的,我们不应过度紧张,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物价上涨问题

物价上涨问题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状况

物价上涨之我见

关于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何时休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问题分析.doc》
物价上涨问题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