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祖国的生日赞歌续润卿

2020-03-02 09:57: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送给祖国的生日赞歌

费县实验中学续润卿(《作文周刊》2007.9.27)

【导语】五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我们的祖国却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谱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歌。虽然有时高亢激昂,有时深沉低回;有时乐观豪迈,有时伤感黯然;有时波澜壮阔,有时小桥流水;有时云霞片片,有时阴雨绵绵……但拼搏、进取是它的旋律,自信、坚强是它的音符,团结、开拓是时代的最强音。

1949年10月1日,**城楼上一声庄严的宣告,震惊了世界,振奋了国人。一个东方巨人挺起了弯曲了几百年的脊梁,华夏子孙为之扬眉吐气,全世界被压迫者为之欢心鼓舞,它像一面光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十月一日,在这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您五十八岁的生日。我们为你祝福,我们为你歌唱,我们盼望您的腾飞。红旗飘飘,笑语阵阵,鼓乐声声,举国欢庆。在这被幸福时刻,请听您的儿女献给您的生日颂歌。

祖 国,祝 福 你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十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攀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即将迎来她五十八周岁的生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她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优美秀丽的江南风光,雄伟豪放的北国山川。气势磅礴的长江,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我们的心灵、身体的来源于归宿。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朝阳。

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谁会忘记黄浦江畔“华人预购不得入内”的牌子?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经历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他依然坚定的驾驶着“南湖船”,迎风搏浪,向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十月恋歌,那十月恋歌,是从守卫在南沙群岛的海疆战士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从中国南极长城站考察站队员挥动的红旗中飘出来的,是从农民粗硬的手指间跳出来的,是从我们辛勤的园丁们的笔尖上耕耘出来的,是从炎黄子孙拳拳的心中涌出来的。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五十八华诞了。五十八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五十八年的风雨中,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种氛围里展望未来,谁的激情不在诗人的笔端喷涌?谁的血液不在人民的动脉流淌?谁的探索不在艰难中跋涉?谁的意志不在痛苦中磨练?谁的遐想不在欢愉中沉思?谁的拼搏不再追求中进取……我国的钢产量、煤产量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体育健儿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各种体育比赛不同项目的第一。身为炎黄子孙,由谁会不因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欢呼呢?

祖国呀!眼光给你以色彩,雨露给你以芬芳,长城给你以脊梁,黄河给你以力量,人民给你以信任,战士给你以安宁,你还亲带着什么?历史的天平上正期待我们加上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种的庄稼,挑来的河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爱祖国的语言。她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们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一起跳跃。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的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的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诵,悠然神往。当

他触动到我精神的褶皱的深处时,我就不觉留下了眼泪。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国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他还是默默的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表现出来盎然的生意,万卉争荣的景色。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今天,它主要表现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吸收和给予,吸收知识,是为了将个人的力量用来实现祖国的梦想。四化建设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了用武之地,无数的科学险阻在等待着我们去攀登,无数事业上的难关在等待着我们去攻克,“海阔人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在完成的任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经济腾飞所需要的人才!

深深的祝福我们的祖国“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共日月争辉!”

【赏析】本文以古体诗的形式,精炼而传神的概括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宏大的气势以及对人类的伟大功绩。引起下文,是全文的总纲。接着从祖国的地域之博大,历程之艰难、建设成就之伟大来引起对祖国的热情讴歌。文章事例丰富而翔实,表述准确而精炼,为抒情做了有力的支撑。

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感情充沛,句句含情,字字蕴情,那浓烈的感情像打开闸门的滔滔江水,大有一泄千里之势。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化,热爱祖国的土地,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充斥于胸臆,自然溢于笔端,显得自然而热烈,奔放而洒脱,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文章最后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归结到“爱国主义”上,使主题得到升华。并且文末点题,对祖国进行了深情而真挚的祝福: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共日月争辉!这不仅是作者的愿望,也是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思考】1.文章用一首诗歌引起,有什么作用?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2.文章多用反问句,请找出,并把它们变成陈述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

3.文章的主旨在于赞颂祖国,祝福祖国,最后却提到“爱国主义”,是不是离题?请简述理由。

我为母亲歌唱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她的名字叫“中国”。她——我们伟大的母亲,即将迎来了她五十八岁的华诞。五十八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八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八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八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乐曲渐趋高潮,史诗还在续写。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回首过去,祖国曾是那样让人痛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一步步走向衰微:腐朽的清政府,把中国的土地一块又一块地割让;八国联军的侵略,让中国的瑰宝——圆明园在大火中化作了一片废墟;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中国人惨遭毒手;多少年了,我们依然深深地记得别人对中国的嘲笑、辱骂——“东亚病夫”、“一盘散沙”„„这让人不堪回首的过去,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在祖**亲身上割出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但是,中华民族不会忍受自己的母亲再遭苦难,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自豪地飘扬在祖国的上空,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母亲从此获得了新生!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也是推动中国发展前进的最大动力。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中国逐渐繁荣起来了。深圳,这个向国际化迈进的大都市,谁能想到它20多年前曾是个落后的小渔村呢?现在的深圳,成了一个美丽繁荣的花园城市,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是中国的

骄傲。它,不正是中国发展的缩影和最好的见证吗?

1997年7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被英帝国殖民者统治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温暖的怀抱。历史的耻辱,终于在这一天被洗去了。我们要告诉世人:现在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正在飞速发展!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624.1亿元人民币,而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89409亿元人民币,突破了1万亿美元,人均超过800美元——这是中国步入小康社会的标志。同时,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体育健儿们在奥运场上奋力拼搏,国歌在奥运场上一遍遍地响起,五星红旗在奥运场上飘扬,都让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申奥的历程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凭着实力和不服输的意志,终于成功地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让中国人信心倍增。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读出“北京”二字时,我们流下的不是过去申奥失败的辛酸泪,而是激动、喜悦、自豪的痴狂泪。申奥成功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份喜悦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头!

中国发展的业绩实在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化作了祖**亲的微笑,安抚了她身上深深的疤痕。她依然年轻,更加生机勃勃,过去的辉煌化作今天的动力,面对世界的挑战,我们——母亲的儿女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身姿如同破蛹而舞的蝴蝶,轻盈活波;我们的脚步却似暴风中展翅的雄鹰,遒劲有力;我们的目光像敏感细致的扫描仪,不肯错过风景中的每一处美丽;我们的心却是茫茫大海中驶向灯塔的航船,笃定专一。

我们是四月枝头的那一叶新绿,青翠欲滴,散发出勃勃的生机;什么是古老土地里的那眼幽泉,恬静甘醇,流淌着千年的夙愿;我们是寂寞山谷中的一声清碲,划破黎明,惹醒了一谷的梦想;我们是茫茫草原里的一堆篝火,熊熊的火焰可以耀亮无比的黑暗;我们是饱满的种子,吸收着泥土里的养分,要在下一个春天破土而出;我们是练翅的雄鹰,蓄积着力量,朝着蓝天直冲云霄。

我们是乳虎,是蛟龙,是朝霞,是艳阳;我们是雷,是光,是电,是雨;我们是有生机,有力量的自然精灵!

作为母亲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爱国爱民的熏陶,从屈原的忧国忧民,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果断行为;从杨靖宇誓抗日,到人民子弟兵血洒疆场。

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莫过于青春,它是人生含苞待放的季节,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藏着无限的希望。然而年华是易逝的。怎么才能够永葆青春?先辈们以他们近于完美的人生告诉我们:青春,不仅在眉宇间流露,明眸里闪烁,更在勇气和智慧里发光,在理想与抱负中闪耀;青春,不应湮没在世俗的尘土之中,埋葬在累赘的物欲之下,它理应在报国的义举中获得永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青春和生命开拓了一条民族解放道路。继往开来的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为我中华——母亲开拓出一条民族解放道路。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延伸。“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青年朋友们,在面临人生的今天,让我们以周总理的诗篇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赏析】文章拟题亲切自然,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承载着真挚的情感。

文章的开头运用几个排比句,用了几个连续的比喻,把祖国的五十八年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具有非常强烈的气势。接着回顾历史,祖国有着悲惨的历史和不忍回顾的伤痛,正是这些才显示出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今天幸福生活的珍贵。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很多,作者仅撷趣几件带有标志性的事件:深圳的崛起、香港的回归、申奥的成功,每一件都记录着中国走向强大的足迹。由此引入对自身——我们年青一代的思索,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理想和愿望,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文章最后引用周总理的诗句,勉励青年们为祖国的发展和富强努力奋斗,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 文章层次设计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较强。

【思考】1.本文的题目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请具体谈一谈这样拟题的好处。

2.“我们是乳虎,是蛟龙,是朝霞,是艳阳;我们是雷,是光,是电,是雨;我们是有生机,有力量

的自然精灵!”这一句如果变成长句应该怎么说?和原句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文末引用周总理年青时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腾飞吧,祖 国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八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八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满含着对“十七大”热切企盼,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将继往开来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赏析】读这篇文章,就像在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悠扬而又高亢,绵长而又让人振奋,沉稳但又饱含激情……这确实是一首发自肺腑的对祖**亲的赞歌。作者没有大声的疾呼,没有站在高山之巅的呐喊,没有如火一般的热烈……只有涓涓如流水,绵绵似微风,柔柔如涟漪的优美文字,浸润着浓浓的情感,轻轻的扣打着读者的心扉,慢慢的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悄悄地抒发着炽烈的情感。

文章用一系列的排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的融化于笔端,把古今时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现在,祖国的将来;祖国的人物,祖国的伟绩,信手拈来,潇洒入文。读起来,时而平缓,时而高昂,时而低回,时而婉转,像一只振翅高翔的雄鹰,用坚强有力的羽翼,划破蔚蓝的长空,留下一弧美丽的轨迹。

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献给祖**亲五十八岁生日的最好礼物。

文章句式灵活,长短相间,骈散结合,虽无音韵,却也铿锵优美,富有节奏。

【思考】1.文章是按照什么思路来组织行文的?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祖国

王飙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题记

当吉卜赛人拖着他们庞大的车队像乞丐一样在世界各地到处流浪的时候,他们受尽了世人的多少白眼、饱经了人间的多少轻蔑啊!没有一个国家会把他们当成尊贵的客人来欢迎他们的到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真正地关心他们未来的命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祖国!一个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实际上已经成了人类的一个可悲的弃儿,他们像是一群不断被从一片绿林驱赶到另一片绿林的鸟儿,永远都找

不到自己落脚的枝头。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的空间,是一个民族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耕耘、播种和收获的土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鸟能够自由翱翔的云天,是一个民族能够孕育自己的英雄和伟人的摇篮,是一个民族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灿烂的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永远都不会被征服的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力量的源泉„„

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民族的昌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上有多少颗伟大和不朽的灵魂之星在永远闪着迷人的光芒啊!为了点燃人们心中创业的激情,孔子发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穿越时空的呐喊;为了让人们的生命之剑永远的锋利,为了让人们的灵魂不会在失败中退却,老子写下了"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的千古不灭的文字„„.在祖国的大地上,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精神永远像日月一样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每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灵!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宁死不屈的苏武被囚禁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而手里从不离开象征祖国尊严的汉使旌节;文天祥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降后,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诗句慷慨就义;林则徐置生死于不顾,愤怒点燃了虎门销烟的烈火;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怒吼;少年周恩来十多岁时就曾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毛泽东更以他顽强的拼搏和不屈的奋斗与他的同志一起实现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

爱自己的祖国吧!这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里蕴藏着的一种最炽热最高尚的情感,这是一个民族向世界袒露的最伟大和最高贵的灵魂,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的最集中的体现。爱自己的祖国是无条件的,就像她无条件地贡献给我们可以畅饮的清泉、甘甜的果实一样。爱自己的祖国是无言的,就像她在默默中教会我们做人要有山的脊梁、江的气魄、海的胸怀一样。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这个蔚蓝色星球上的一个最富强、最不可战胜的民族;只有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才不会像吉卜赛人那样四处流浪和无可奈何地忍受轻蔑和白眼。

【赏析】读罢斯文,感慨良多。吉卜赛人,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广阔的天空飘来飘去,找不到自己的栖身之地。连最基本的生命都几乎不能保障,何谈生命的权力和意义?何谈受到别国的尊重?我耳畔不禁回想起《世上只有妈妈好》那凄婉动人的旋律。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祖国不正像一位博爱而伟大的母亲吗?没有国家,就等于没有了母亲;没有了母亲的保护的人民,不正像水中的浮萍,天上的云朵,漂泊无依?

国家强,则民族强;国家弱,则民族弱。一段旧中国屈辱的历史,不正可以作为这个事实的最好的注脚吗?因此,爱国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如果不真诚地去热爱和拥护自己的祖国,同样会被别人甚至别国蔑视,同样会得到无尽的屈辱。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文章的题记,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所在。

文章紧紧围绕“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展开,从多个侧面和角度阐明了国家对我们民族及个人的重要性。

【思考】1.文章把祖国比喻成“一个民族的根”有什么深意?

2.“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精神永远像日月一样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每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灵!”应该如何理解?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热爱祖国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做?

夜读中国

夜深沉,我凝望着黯蓝的天宇中灿烂的星河。

浩浩漫漫的星空意韵深邃地向我展开着,我望着星空,要寻找的是中国星。在月球上,有以古代和现代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命名的月球背面环形山。在水星上,有以文学家李白、李清照、白居易、曹雪芹、鲁迅,书画家董源、王蒙命名的水星环形山。在灿烂的星河里,有以三十四位中国古今科学家和知名人士命名的慧星。这灿烂的群星闪耀着中国,望着理想的星光,一种亢奋撞击心扉,是自豪、是奔放、是激励。中华精英们把金光闪闪的中国镶嵌到太空,雄风卷扬,悠长而浩荡。

我凝望着夜空,深情地读中国。

在气势浩瀚的纪元上,我读到了黄帝和他的大臣论述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感悟着黄帝妻子养蚕丝推进着人类的文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展而成“东方魔块”又造就了灵魂之舞的书法。历史如歌如诉地记载着公元前六世纪中国产生了老子和孔子。这个时期活跃着星光灿烂的诸子百家,人们不断发出“天问”,构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力主人同自然的和谐。翻开历史的篇章,人们看到,当公元前五世纪欧洲希腊哲学家析拉图还在孜孜寻求奴隶制理想国家时,孔夫子的学生却已在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蓝图了。

湛蓝高远的天空,充满着无极的雄浑,人们思维的触角发出奇特的幻想,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于是,有了中国的嫦娥奔月、希腊伊卡尔飞行毯一类的神话憧憬。在中国把飞天梦想变为了现实的,是春秋是鲁国公输般用木头做的木鸟,《韩非子》一书中所记载:“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为此,美国华盛顿国家和空间博物馆里立着这样的字碑:“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仰望宇宙,俯瞰地幔。在华夏文明的记载中,我国数学的发展已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周朝初年就发现了勾股定理,而公元一世纪,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科技著作。与此同时成书的《九章算术》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数学著作。我国历代著录的兵书,上溯《孙子兵法》,有关军事典籍就有三千三百八十部,二万三千五百零三卷。

华夏文明震撼着世界,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非洲的埃及已失去了显赫的光彩,日趋强盛起来的罗马帝国与复兴的中华帝国在文明程度了成为支配世界的东西两个帝国.曾经几何时,罗马恺撒大帝穿着来自衣冠王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出现在人头攒东动的集会上,那灿若朝霞的着装,吸引着多少人追风诼云的梦想.公元166年,罗马帝国终于派使者从海路来中国,觉醒的西文开始学习中国,研究中国.汉代张骞远出西域,铺开了丝绸之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传佛弘法,拓展了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空间.唐代高僧玄奘取经印度所著《大唐西域记》,记录着被雅利安人入侵的印度上古历时。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化,世界在时空飞腾中碰撞交流,和谐探索,互补互进。中国的四大发明神话般地传向西方。欧洲人自此再也不要用三百张羊皮写《圣经》了。欧洲航海家因掌握指南针导航,才有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才有环球航行的信心和力量。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深入研究中国后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已经改变全世界的面貌和一切事物的状态".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是啊,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卷第十三的“效力篇”中恢宏地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比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要早一千五百多年。王充对知识的诠释岂止光照千载。这是悠长的历史!这是中国的骄傲!

夜,明月朗朗,台水似银的月华,轻轻地叩响生命的旋律星空旋转,日月更迭,历史也在向前。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屈辱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他将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置身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天河。”我看到一种民族灵魂的创新精神,在浩浩天宇里气势磅礴地书写上中国。

【赏析】“夜朦胧,望星空,我在寻找一颗星……”这颗星,就是中华民族之星。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名人俊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镶嵌成宽广耀眼的星河。

作者立足祖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历数哪些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天文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科学家、思想家、数学家…… 还有许多走在世界前列的伟大的发明。同时,作者放眼世界,以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期的发展做对比,更让人认识到中国在当时的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据,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把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在闪耀的星空中,直观而感人。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行文技巧所折服,更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激荡在心中的自豪之情。

为祖国的过去自豪,为祖国的现在骄傲,为祖国的将来奋斗——这恐怕应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具有的一种共同的民族感情。

【思考】1.文章为什么以“夜读中国”为题?

2.文中列举了很多中国的名人,分别说明了哪方面的内容?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七月的誓言续润卿

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诗歌)

祖国赞歌在我心中

第三十节 祖国赞歌

旅游出行计划 毛润卿

赞歌喜庆中国共产党九十岁生日

《送给祖国的生日赞歌续润卿.doc》
送给祖国的生日赞歌续润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