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2020-03-02 12:14: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7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一、明确了功能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不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半自主拓展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我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国家和学校负责建设、我校负责选择与实施;半自主拓展和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主要由学校负责规划与实施。半自主拓展课程重点在于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自主拓展课程重点在于学生自主选择修习。限定拓展课程和半自主拓展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而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的选修课程。

二、规划了课程建设

1.根据我校的育人目标及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条件、学生需求等要素,制定了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统领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门类完备、活动(科目)品种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较强的选择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科目)组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我校拓展型课程每学期开设的活动(科目)数为15到20门左右,以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选择。

4.在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组织教师编写各活动(科目)的实施方案和教案。

5.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以微短型活动(科目)为主,凸现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互补性。

6.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重视并倡导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如:国家课程资源、其他学校的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各类文化、科技场馆等)。

三、落实了课程实施

1.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收敛与开放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2.精心设计问题。

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精巧的预设问题和随机的跟踪提问,捕捉学生思维亮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3.把握动态过程。

根据具体的活动(科目)要求与学生特点,及时调整内容与过程。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权威型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时间。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重视学生知识关联能力及创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4.评价方式丰富。

重视拓展型课程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根据活动(科目)的性质和学生特点,在发展性评价基础上适度引入终结性评价;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评估、反思和约束的习惯。

5.落实“两纲”。

注意挖掘活动(科目)所蕴含的“两纲”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活动(科目)的实施,引导学生内化“两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规范了课程管理

1.我校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确保我校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建立拓展型课程管理体系,确保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2.我校加强拓展型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选课指导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我校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拓展型课程兼职教师队伍。

3.我校根据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建立学生选课指导、管理制度。学生的选课从教师指导下的选择逐步向自主选择过渡,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

4.我校建立了必要的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拓展型课程。给予从事拓展型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奖励,将教师参与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教师的奖励、晋级过程中予以体现。将学生参加拓展型课程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记录到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5.加强对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业务指导和研究,积极探索并创新拓展型课程的教研方式,提炼与交流我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经验,重视发挥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拓展型课程总结

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培训小结

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小结

拓展型课程合唱队教案

拓展型课程社团教学计划

完成历史拓展型课程

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总结

拓展型课程工作小结(推荐)

《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doc》
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