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2020-03-03 18:10: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黎银兴

[摘要]:

在信息时代降临的今天,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小学语文新型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可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合理借助信息技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活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创新阅读的有效性。事实证明,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

[关键词]:巧用;灵用;活用

在信息时代降临的今天,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小学语文新型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事实也证明了信息技术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恰当的巧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情境教学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如能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创设课堂氛围,那就会犹如磁石吸铁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第四册《雷雨》中“雷雨前”的景象时,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雷雨前的录像,学生在欣赏信息技术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使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件已将雷雨前闪电、雷声不断变亮、变响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越来越”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我让学生看有关信息技术展现的植物、动物生长的动画片段后,进行填空练习:( )越来越( )。让学生通过句子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抽象的关联词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曼谷的小象》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曼谷美丽的风光和大象,进入情境。老师配乐展示多幅曼谷的风景图和大象图,老师边展示边介绍:曼谷是泰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第二大城市。在泰语里是“天使之都”的意思,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全市有佛庙400多座,又被称为“佛庙之都”。在曼谷,您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美观,各式各样的佛庙。在曼谷你除了欣赏佛庙还应该去欣赏大象,因为那里的大象乖巧、聪明能干,是人们的好帮手。大家想去那旅游吗?今天,黎老师带你们出国,去曼谷旅游,去看曼谷的景、曼谷的人,还有曼谷的小象。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曼谷的奇异风光中,既了解了有关曼谷的知识,又激发了去曼谷了解曼谷的人和象的热望,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后面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了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灵用借助信息技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对于教材中难理解的问题,如果单靠简单的教学手段,哪怕老师费尽唇舌,也难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突破。如果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可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变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觉产生强烈的兴趣,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却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容易突破重难点。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学生领略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和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是文中的重难点之一。如果单纯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只能简单地知道圆明园在艺术上的成就和馆藏品的价值,以及从表面上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英法联军播下的恶果。但在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首先播放圆明园的景色录像,边放边配上语言描述,圆明园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语言由衷地赞美祖国灿烂的文化。当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被激起之时,我及时地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断,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这样灵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活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创新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提倡扩大阅读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也提出:语文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延伸扩展。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计算机的运用,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再创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音像材料来整合教学资源,扩大知识容量,既能使教学内容在多层面、多形式达到良好的组合,又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动投入的激情。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如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网上搜集信息、拓展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进行课后延伸,进行荷花综合学习。如荷花的历史,荷花裁培在中国具有5000年以上;荷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荷花家族的食用营养价值;荷花的高贵品质,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荷花的诗句等。

又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我在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阅读关于《植树节的由来》和《邓小平同志和全民植树运动》,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知道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更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掌握,更有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里,读更多的书籍,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这不就是践行教学的有效性吗?

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而且提供大容量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的优化整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8月刊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培训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绿化管理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doc》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