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2020-03-02 00:19: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1984年创办我县职业学校开始,学校就设立了机电专业,至今已有25年的专业办学特色。面向21世纪,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机电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职业劳动岗位将日趋复合化、智能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也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机电专业技能人才。为此,教研组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多类别、多方位的调查,以求对本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

调查主要集中在我县的工业园区等地进行,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2000年以来历届毕业生、用人企业、设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中专校、职高和技校,发出毕业生调查表500余份,回收280余份。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 课程设置模式;(2) 毕业生岗位分布;(3) 对知识、能力结构的反应;(4) 企业对毕业生需求情况。

(一) 课程设置模式

中职学校的技术基础模块包括:制图、工程力学、金工、电工、电子;机械模块包括:机构与零件、公差与测量、工艺与装备、液压与气动、机电加工与编程;电气模块包括:电机与拖动、供电、电气控制设备、变流技术、可编程控制器。

课程设置模式都体现了“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保养、维护所需人才的要求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转岗适应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行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机电技术应用是综合技术,其精髓是机电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机、电相加。简单相加的结果,导致教材重复交叉,内容过多、过杂、过深。没有根据机、电结合点进行课程的综合,不利于培养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职高和技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特别是对机电设备的电器维修与保养、机电设备的机械维修与保养等方面课程设置较少或基本没有,与市场需求脱节。

3.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

4.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能针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开展形式多种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上保守,教学改革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和工作岗位分布有明显差别,技能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基本都去了苏南等企业单位发展,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主要留在县工业园区上班,技能训练相对稳定后,就去了苏南发展。由于工资待遇、企业环境、区域等原因,造成很多学生外流。根据市场调研,职高与技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第一线的操作岗位,所从事的工种有:机械维修、电气维修、设备安装、机加工、机电机床操作与编程、仪表调试维修等,其中,从事技能操作者占其被调查数的59%;从事维修与装配者占其被调查数的21%以上。第二类是管理岗位,如生产调度、质量监督、人事管理、线段负责人等,职高、技校生所占比例为8%。第三类为技术员,所占比例为12%,主要从事工艺设计与实施工作。而且调查显示,从事技术员工作的一般都具有二到三年以上操作岗位的工作经验。另外还有6%左右的职高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三) 对知识、能力结构的反应

为了考察现行课程设置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适应程度,我们对部分中职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访谈情况,可以看出现行课程设置所提供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够用,但考虑择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毕业生普遍希望加强和改善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1.计算机和新技术应用

调查显示51%的职高毕业生,要求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加强机械CAD(或电子CAD)、机电技术、PLC、微电子技术教学的呼声也很高,这是科技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工作岗位的需要。机电设备越来越先进,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

2.外语能力

调查显示48%的职高毕业生要求提高英语水平,这种要求基于两点客观原因,其一,大量机电设备从国外引进,胜任岗位工作需看懂外文说明书或技术文件;其二,在某些外资企业工作,有与外方人员的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会更高。

3.管理与营销能力

调查中,许多毕业生提出应增加如ISO 9000等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应加强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实用化,以满足管理、市场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并为今后竞争管理、营销等岗位打下基础。

4.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适应岗位操作工作,职校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在校就能获得多种岗位操作技能,走出校门就能胜任岗位工作或二次就业的要求。从调查反馈可以看出,50%以上的职高毕业生要求加强电工、电子和综合训练,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岗位工作有些偏弱电;另一方面说明岗位工作需要综合专业能力,这符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宽口径的性质,也符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由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增多,提出应加强机电操作实训的也占有较大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提出加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均低于三分之一,这可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验证性实验多,与生产实际联系少,二是操作岗位无需设计工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 48%的职高毕业生都要求加强技能考证训练。通过调查了解到持有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就业容易,待遇较高,提拔较快。随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正式实施,是否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将成为就业的前提。因此加强技能考证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给予充分地考虑。

5.语文能力

调查表明21%的职高毕业生希望加强语文的学习。良好的语文能力,是自我推销、应聘求职制胜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公关交际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都与语文能力有关。

6.自学能力

调查表明, 32%的职高毕业生都要求提高自学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一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学习新技术,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竞争能力及寻求转岗机会,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因此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今后发展。

7.社会交往能力

有68%的职高毕业生要求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员工的良好社会交往能力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团队精神的基础。对于营销人员,社会交往能力更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四) 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方面的调查

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大多数毕业生的要求,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特别希望在校期间加强培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这种要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客观反映。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状态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 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

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人事部门,他们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就业岗位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好安排,因此有较好的需求。但企业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不同,对毕业生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才密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单机、单工种操作;而在小企业,由于设备、加工手段相对落后,大学生少,技术力量缺乏,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他们既懂机、又懂电、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就能胜任技术员的工作。

(六)我校机电专业改革建议 (1)、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微调建议

在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大背景下,苏锡常及南京沿江开发地区对金属切削类操作工岗位、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金属切削类岗位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切合得准,所以大力培养该岗位的技术工作的培养目标现在仍然是正确的。但这样的培养目标已执行了数年,应该说,对培养出来的工人其技能水平应比以往要高得多,才能让我校的学生有立足之地。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操作型工人的培养目标上,估计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够。从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机电维修工和装配工由于其技能要求较全面和复杂,论其技术含量有机械维修,电气维修,也可用作一般的操作工用。目前,许多企业中的维修人员都是从切削岗位来,这种相对来说复合型的人才不妨作为机电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微调目标。

(2)、关于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在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和有效的实施。时下,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建立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方向的。项目课程,可以简言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些知识,不是照搬知识本身的逻辑,而是按照工作项目需要来组织。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技术知识。自始至终将项目课程的实践放在焦点位置,而将理论知识处于背景地位。我校前几年的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中,带来了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纸上谈兵。为此,机电专业的老师编制活页讲义,案例型教案、任务型教案、或者是综合实践型的教案,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内容统一整合在校本教材中,以不变应万变,将这一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灵活起来,将会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是狭义的课程。从课程的广义角度,建议我校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教学模式选择、机电课程环境,及课堂层面改造及机电专业老师的有效实施。

(3)、关于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机电专业教学一定要实施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多媒体体课件、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开发与利用,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空间,从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整个工作过程这条任务主线来增强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与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评估环节,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与持续性评估,可以用人单位评,学生自评或互评,家长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

(4)、关于机电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校机电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于机电教师普遍匮乏企业工作经历,建议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免费让机电教师到制造企业了解新知识,新工艺,对不断提高机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实践能力。

(七)结束语

我校机电专业关于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个工作将一直伴随着机电专业的建设深入下去。希望我们的调研信息是有效的,能对我校的机电专业的办学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电子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应用电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

《7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doc》
7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