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发言稿

2020-03-03 09:57: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习惯 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

宁师附小 谢小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朴实的一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良好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日益重要。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是无可代替的。

所谓“习惯”: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是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或规律)去做。就小学生而言,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当前的教育中,一方面,由于很多家庭教育观念不强,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禁锢,不少学校和教师忽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语、数学科的教学,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题海战役”、“批评加教训”等,导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学校课程表如同虚设,学生只上语、数两门课;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或多或少的存在厌学情绪,做作业要家长陪同,做好作业不会自己捡查,写完了事,真正享受学习过程的孩子少之又少;学生的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不懂感恩,不懂得尊敬师长,甚至教师指挥不动别班的学生;学生上课时不愿也不会提问,对于老师提供的建议性的学习方法不去试验着做,而自己又不去总结学习方法,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奠定基础,成就孩子精彩人生,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第一、优化校园环境,浓厚育人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靠单纯的说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我校努力构建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让全校师生在享受美丽的环境的同时,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思想。

1、定期更新围墙上的校园黑板报和教室内的班级黑板报,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时事热点定好主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内容,使黑板报成为美观、实效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

2、在教学大楼的墙壁上和教室的走廊上写上体现学校办学的理念和习惯培养有关的标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拟定各个年级的主题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强不息”等,让一段段生动的文字描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展现着学校学习习惯培养的思想。

3、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学校要求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学习习惯的培养氛围。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提醒和鼓舞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4、每天早晨早读课前组织一个班在升旗台集体朗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行为教育书籍,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学校浓厚的育人气息。

第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育人手段。

1、根据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有关课程,结合每位教师的特长精心安排课务,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禁止私自调课,杜绝占用音、体、美等综合科目上语文和数学课,陶冶学生情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充分发挥班会课的育人功能,要求班主任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拟定的主题,写出详细高效、形式新颖的班会课教案,用足用好四十分钟,学校组织行政人员加以监督,打击校园内的歪风邪气,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3、紧抓课改契机,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并制定扎实高效的教学模式,革新“填鸭式”教学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的习惯,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4、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力争做到“四个结合”。⑴ 讲导结合:教师讲清本学科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重正面引导,根据学生的学情,因势利导,采取合适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传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⑵带练结合:教师注意自身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楷模;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严格要求、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⑶评趣结合: 评趣结合是指学科教师随时注意监督、教育、提醒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激发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寓习惯的培养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自己成长的帮助,继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方法。⑷培补结合:对学科学习习惯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高要求,争取不断进步;对学科学习习惯表现差的学生要根据他的实际状况,首先提出他可能实现的习惯目标,只要他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要多角度地寻找值得肯定的一面,及时表扬和鼓励,不断跟踪,慢慢的提升习惯培养要求,使学习习惯不断向良性发展。这种方法需要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层渐进,因材施教,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第三、丰富各类活动,激发育人活力。

1、开展“文明校园我最行”活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 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并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2、举行班级小组评比竞赛,要求各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制定好详细的竞赛规则,每周统计一次,统计结果在班级小组评比栏中公布,学校每个学期举行两次全校评比,表现优异的小组,学校加以表彰。

3、分学科在校内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语文阅读比赛、数学一年级口算检测、奥数竞赛、英语听力比赛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元旦、六

一、国庆等节日开展书画比赛,优秀的作品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中展览,认真做好一学年一次的优秀作业展览,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

总之,只要充分认识习惯的重要性,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奠定基础,一定能成就孩子精彩的未来。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

《校长发言稿.doc》
校长发言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