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导游词

2020-03-03 07:14: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李白游山其间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开元末,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其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建肉身塔以供奉,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与五台、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9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600余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探索肉身之迷

九华山除了景色秀丽,还存在着奇特的肉身现象。目前已经发现了14尊肉身,其中13尊为和尚,1尊为尼姑。这种奇特的现象,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何谓肉身:

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 肉身是“全身舍利”,《玄应音义》卷六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指焚烧后之遗骨。《金光明经》:“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肉身不同于“木乃伊”。在埃及前王朝时代,殡葬简单,只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很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而形成木乃伊。后来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将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在中国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实际上是干尸。由于当地气候炎热,人死后尸体很快脱水,而得以长久保存下来。但即使是在新疆干燥的沙漠地区,保存到现在的干尸也是十分罕见的。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探索肉身之迷: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地藏大师,唐贞元十年夏,大师无疾而终,弟子们遵其所嘱,将大师遗体装殓于石棺中,三年后开启,容颜如生,遂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供奉。此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涵。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这也许是九华山一些肉身能够保存上千年的原因之一吧。

对于肉身现象,佛教上有自己的解释。但是,人们还是希望能有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以彻底揭开肉身现象之谜。

无暇和尚肉身

这是九华山现存最早的一尊肉身。生于明代正德8年(1613),北京宛平芦沟桥人,俗名海玉。24岁在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号无暇。28岁来九华山修行。其间以舌血和指血浸研银珠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耗时28载,明天启三年(1823)圆寂,明崇祯三年(1830)敕封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肉身塔名“莲花宝藏”,现供奉于百岁宫。

无暇和尚肉身就在里面

大兴和尚肉身

释大兴,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金,1894年生,安徽太湖县人,1918年出家学佛,后从军。1925年来九华山百岁宫,1958年到九华山后山双溪寺,先后在九华山修行60年。1985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召众徒告别,圆寂。二月十九日装缸,置寺后山中,1988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启缸,见颜面如生,喉结可辨,毛发依存,遂装盒供奉。

大兴和尚肉身

慈明和尚肉身

释慈明,俗名陈万超,1918年生,江苏高邮人。1941年在高邮普济寺出家,1951年到九华山,修行30余年,1991年在九华山正天门圆寂,1995年3月启缸,颜面如生,毛发指甲完好,遂装金供奉,现置地藏禅寺。

慈明和尚肉身 仁义法师肉身

释仁义,俗名姜素敏。1911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受封建礼仪教育,裹有三寸金莲。幼小信佛,持咒诵经从不间断。15岁发心出家,由于父母阻挠未遂。19岁父母包办婚姻嫁给辽宁大学一位讲师,29岁丈夫因病去世。1940年秋,姜素敏奔赴山西五台山,在显通寺落发出家,取法名仁义。出家后,仁义一心向道,潜心修持,深入经藏,衣禅并重。1942年,仁义入沈阳中医学院研习中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仁义抢救和医治了无数伤残军人。1953年底,仁义回国,在人民解放军某医院工作。1954年后,调入地方工作。1976年,仁义回通化市自办诊所,自食其力。白天行医就诊,晚间诵经礼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仁义法师见因缘成熟,于1982年再度赴五台山,在塔院寺坛受具足大戒,同年重修南山寺。1983年,仁义法师朝礼九华山,先后在甘露寺、菩提阁、通慧禅寺修行,并倾其所有家产12万元,修复通慧禅林道场。1990年,不顾80高龄外出弘法行医。她赴邯郸,奔石家庄,走浑源县,上五台山。一路修庙,一路行善,一路与众生广结善缘。

九华山通慧禅林

1995年5月,仁义师父自知时至,从五台山返回九华山通慧禅林,嘱托弟子思尚法师,在她百年后不烧不埋,并告知已修成菩萨果位,弥勒佛在兜率天内院封她为“悦殊”菩萨。同年农历十月初七晚7时圆寂,享年85岁。其弟子思尚法师遵嘱,按佛教仪规将其坐缸存放三年多之久。1999年1月2日(农历1998年十一月十五日),思尚法师打开存放已三年零二月的坐缸,见仁义老师大端坐在缸里,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摸摸身体还有弹性。更令人惊奇的是,老师的女性特征已无痕迹,入缸时十指相向的手势已有变化,右手稍有提高,作撵针状。这是她几十年来给病人扎针的姿势。仁义法师真身现供奉在安徽九华山通慧禅林内。 明净和尚肉身

明净和尚,俗名徐方柱。1928年3月出生,安徽绩溪县郎来夏乡双桥村人。3岁丧母,家境贫寒,年少时以打短工助家用。受祖辈信佛的影响,从小素食。他心地善良,每遇到大旱之年,放着自家的地不浇,也要先浇别人地的禾苗,乡亲们夸他是菩萨心肠。1984年徐方柱来到九华山出家,在旃檀禅林老大雄宝殿苦修,不管炎夏和寒冬,常年赤足,穿补丁衣服,行苦行。在大殿站立三年,坐三年,闭关三年。闭关时18天进一餐。时常说些莫明其妙的话,站在佛像前对香客说:“拜我就行了。”信众往往不解其意,仰天大笑而去。

1992年9月6日(农历八月初十)圆寂。圆寂前告诉弟子:“我坐缸后不许火化,日后将是不坏真身。”1999年开缸,颜面如生,肌肉富有弹性,现供奉在大殿中。

明净和尚肉身供奉在这座大殿里

九华山肉身菩萨的真身,不是埃及的木乃伊,也不是现代高科技塑化术制作的人体标本。他是一种教化,一座成佛的丰碑,做人的楷模。他告诫现代世人,要过清淡简朴的生活,不要奢侈,不要腐败,不要暴殄天物,肆意挥霍,这是治世之本。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厚,并不是幸福的源泉,人类还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世界,那就是艰苦奋斗,无私的奉献,时刻准备着为解救众生苦难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

《九华山导游词.doc》
九华山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