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探索微型党课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2020-03-02 20:11: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党员教育,如何直指人心

——闸北区探索微型党课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价值多元的今天,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发生着扭曲甚至断裂:

有位老党员说,过去能参加团课都是一种光荣,但今天上党课都快成了一种负担,似乎谁认真,在周围人眼里都有点“另类”;有位干部说,自己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人、做事,快退休了,竟有人好心地提醒:你别那么卖力了!我受党教育多年,难道“认真”有错?有位领导干部说,有的党员一开口就是“我们老百姓如何、如何”,有的干部对自己是什么级别很清楚,但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却不怎么明确。

党员教育抓了这么多年了,每年投入巨大,但产出似乎并未与投入成正比,这是当前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党员教育工作能否直指人心?

价值多元的时代更需要价值观引领。过去人们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重要性,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人们的道德水准、幸福指数有没有同比例增长?党员对自身的政治归属感和对党的意识有没有同步增强?有位领导干部一针见血地说,执政党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想清楚,拼命把经济搞上去是为了啥?

重塑执政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题中之义。对执政党来说,价值认同是争取人心、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关键,也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有效性的关键;否则,让党员心归何处?新形势下,党组织怎么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

闸北区的微型党课教育进入我们的视野。

以人为本讲党课

微型党课是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成果。

上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上海发展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城市建设的强度、改革推进的力度、社会剧变的烈度,使上海蜕去计划经济的层层重壳,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党员教育碰到了新问题。传统的领导上党课、一讲一两个小时上大课的党课形式很难在基层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几乎成了“冗长”、“死板”、“枯燥”的代名词。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教育者的价值选择。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党员的实际要求,改革创新党课教育方式。

1994年,闸北区委从“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活动和微型小说这种以小见大的文学样式受到启发,尝试用微型党课的形式加强基层党员教育,不论职务高低、不限资历深浅,上至区委领导,下到基层普通党员、甚至党外群众,只要有思想、有见解、有体会,都可以担任主讲。普通党员从“听众”到“主讲”,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体地位激发了参与热情。他们积极宣讲身边人、身边事,每次不过五到十分钟,但以小见大,以真实、真情打动人。

十多年前,风华中学的颜惠芬讲述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有位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当14岁的独子不幸病故,她强忍丧子之痛,在办完丧礼的第二天就回到班级。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秋雨绵绵的早晨。走到教室门口,才发现自己忘记带上一双干净的鞋,因为她曾要求全体同学在雨天里要换一双干净的鞋子进教室以保持教室的整洁,于是,她脱下雨鞋,穿着袜子走上讲台。全班学生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四十双眼睛深情地望着自己的老师,讲台上放着一本相册,打开一看,第一张是她儿子的照片,接下去一张张是全班四十位同学的照片,她抑制着感情,像往常一样说:“同学们好!”四十位同学齐声回应:“妈妈好!”??此时,台下听众的眼泪夺眶而出。

无需多言,共产党人身上那种不为名、不图利,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十六年来,先后有3000多名主讲者走上微型党课的讲台,其中80%以上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普通党员。他们通过讲述普通人身上闪光点,宣扬崇高、激励奉献、弘扬敬业、守护党性,受教育面超过10万人次。微型党课被称为基层党员教育的一朵党课奇葩,受到了中宣部、中央党校和上海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6年以来,闸北区委每年都和市委党刊《上海支部生活》编辑部联合举办微型党课征文和演讲比赛,把微型党课推向全市、全国。四年来共收到包括上海在内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征文近1000篇,同时,也发掘出金小敏、王贵平、刘惠成等一大批基层党员的先进典型。微型党课成为闸北区基层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

彭浦镇党员徐秋水,讲自己退休10多年里义务在社区讲科普知识500多场,人退休了但党员意识永不退休。一位80多岁的党员听完徐秋水的演讲,感慨地说,我文化程度不高,理论看不懂,但你党课讲的内容朴素、实在,我听得进!

共和新路街道一位70多岁的党员不会讲普通话,用上海话讲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理解,就从自己家庭近20年的变化讲起,句句大白话、大实话,现场掌声不断。

演讲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党课的内容。内容真实,贴近党员的生活实际,就能唤起党员的共鸣。闸北区委领导曾经表示,一堂微型党课的感召力胜过千百个号召、千百个要求。

基层党员是基层党课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实践中,闸北区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建交委、国资委、政协机关、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有意识地把微型党课演讲比赛活动和本单位、本地区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和员工队伍建设、文明创建以及党员责任区建设结合起来,每年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为基层党员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每年层层选拔、全区展示,使微型党课不但成了展示草根英雄的舞台,也成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理想信念是灵魂

1995年,闸北区第一次微型党课演讲示范赛的主题便是“理想信念”。尽管区委每年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提出新主题,但理想信念始终是基层党员教育的灵魂。

当年,区委组织部的仓梅梅在演讲时说,建房不能没有顶梁柱,做人不能没有脊梁骨,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脊梁。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特殊”就在于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确立了他们崇高的人生坐标,赋予了他们无穷无尽的人生活力。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党员在出国潮、经商潮等影响下,也讲起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经历国内政治**、苏东剧变之后,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甚至放弃宣讲理想信念。十多年前,有位来闸北学习微型党课经验的干部激动地说,现在有一部分党员讲金钱、讲实惠津津乐道,却不敢讲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这是咄咄怪事;微型党课好就好在共产党员有了自己的讲坛,理直气壮地讲自己的奋斗历程和闪光思想,这就是“讲正气”!

有位党外干部听了几次党课后,从党员身上看到了党的凝聚力,纠正了自己过去对党的片面认识,积极要求入党;有位学校老师多次为社区党员撰写微型党课讲稿做辅导,也深受教育写了入党申请书;有位青年律师坦言,过去自己以为党员标准就是“能人”标准,自从参加了单位党支部开展的微型党课教育活动后,尤其是作为主讲人走上讲台,才真正感到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微型党课打开了他人生的另一扇窗。

彭浦镇卫生院的社区医生严正,在大学里连入团的愿望都没有,只坚信读好书、做好人。但他工作后,社区居民从他耐心细致的服务上看到共产党员的影子,问他是不是党员,这给他很大震动:党员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先进分子。在单位党组织的关心下、指导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久隆模范中学党总支书记吴玮曾在微型党课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她至今坚持自己的观点:人活在世上总有所信仰,你不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就一定信仰别的什么主义。理想好比人生道路上一盏不灭的灯,给你指方向,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延伸。

有人说,讲共产主义太远、太玄,不如讲点实的,好人、能人,大家更容易接受。但也有人说,基层党组织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党员,一定要播撒、培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价值多元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靠传播,不能靠市场选择。基层党组织有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好人标准、能人标准,不等于党员标准;社会上的好人、能人多得是,但有的人未必接受共产党的价值观;党组织培养出了好人、能人,不等于培养出了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所以,党员教育的魂不能少。

有位专家说,从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看,共产党、执政党、政府以及社会所追求的价值观是有层次、有区别的。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这是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所在;对执政党来说,巩固执政地位是最高价值追求;对政府而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服务公民是最高价值追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曾宣布,美国政府是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政府;而对整个社会而言,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是普适价值。在中国,这四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共产主义应该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当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的主观感受,是需要被不断强化的。采访中有干部提出,我们入党誓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入党以后还是要经常讲一讲,不讲了就会淡忘了。

知行合一有力量

重塑执政党的核心价值体系,靠宣讲,更要靠践行。知、行合一才会影响人、带动人、引领人、塑造人,才会有教育效果。

临汾社区87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包善祺退休前是企业干部,在单位里不泡茶、不扫地,但回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以来,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社区里转悠了,看见张老伯、王阿姨问长问短,看见垃圾随手捡起来。去年一场大雪,他早上4点半就赶到小区扫雪,有党员带头了,居民、物业公司干部员工都出来干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天目社区和泰居民区60多岁的党员李德珍,腿脚不灵活,行动拄拐杖。去年酷暑时,听说结对的70多岁的沈阿姨患脑梗住进医院,李德珍顶着烈日赶到医院。因为不知道沈阿姨住在哪里,她拄着拐杖顺着楼一层一层地找,终于在14楼病房找到了。看着她汗水湿透了衣襟顾不得擦,急切地问沈阿姨病情,沈阿姨的丈夫80多岁的陈老伯感动地说,你真是左邻右舍的贴心人!

李德珍的事迹通过微型党课宣讲后,两个小区有19户党员家庭和困难户结对。有位卢阿姨不是党员,也主动要求结对一位独居老太,每周两次陪她去医院做血透,每天的饭菜也包下来。后来。这位卢阿姨被选为“奉献天目十佳人物”。

在闸北采访,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先进了,才有说服群众的力量。党的先进性靠党员来承载。过去,全国人民学雷锋,雷锋学的谁?答案是他的领导。现在,有的地方群众看不上党员,党员看不上干部,干部看不上领导,因为有的领导的所作所为并不先进。群众尊敬的是他的岗位,而不是他本人。有的人只会靠权力过活了。有人说,领导正则班子正,班子正则队伍正,队伍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民风正;靠权力过日子,只能有一天过一天,兔子尾巴终久长不了。

2005年先进性教育期间,有位青年民警问自己的领导:现在抓嫖客都抓到党员了,党的先进性咋说?他的领导问:你看我们单位的党员怎么样?他说,不错!领导说,那就行了,

你学身边的先进嘛!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却可以努力营造一个小环境。

有人说,今天的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互动一样;会议室里激动两小时,出了门又激动不起来了。为什么今天的党员教育很难持久有效?采访中,不少人提出自己的思考:

党员教育需要大气场。各级政府和掌握公共权力的党组织,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谋福利,践行宗旨,就能在更大范围内给党员教育营造良好的气场。今年

二、三月份,闸北区党员干部在党员责任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活动中,下基层听意见,针对群众诉求的231个民生问题,他们通过协调方方面面、调动各类资源解决了153个,其余的正在积极协调解决中,受到群众欢迎,党员干部也有成就感。

党员教育必须正视矛盾。中国发展到今天,不管是成绩还是问题都和执政党分不开。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对不良社会现象、热点难点问题,或多或少有想法。党组织要给党员一个说法。同时,也要听听党员的想法,否则,他正式场合不讲,非正式场合可能讲得更加肆无忌惮。过去,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思想建设的利器,今天,给批评、建议一个通道,是保障党员和群众的表达权、政治参与权的制度安排。掌握公共权力者必须受人监督、被人批评,这是公民社会政治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则。所以,接受监督、被人批评应该成为习惯养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群众监督干部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现阶段,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干部说句公道话?为什么有那么多“非利益相关者”也参与其中?所以,在党内充分表达非常有必要。占领阵地不等于能占领头脑,掌握了公共权力也不等于掌握了人心。基层党组织只有掌握了真理,才有引领党员、群众的话语权。

党员教育给理论建设提出非常迫切的要求。基层的党务干部深有感触,大道理好讲,小道理难讲,大道理讲不过小道理。不是党员、群众不需要理论,理论只有彻底了才有说服力;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了才会转化为巨大的力量,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微型党课宣讲了大量基层好人好事,固然能打动人,但理论创建上略显不足。有位干部说,理论才能启发人、指导人,思想才是力量。

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给理论创新留下广阔的空间。全党有义务为之贡献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之际,就是执政党的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之时??

连日采访让人感慨良多。微型党课在基层党员教育中发挥了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微型党课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产生的积极影响肯定会远远超出党员教育领域。

闸北区微型党课坚持了十六年,而今迈步从头越。

祝继续一路走好。

微型党课的探索与思考

微型党课a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微型党课

《闸北区探索微型党课教育的观察与思考.doc》
闸北区探索微型党课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