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2020-03-02 13:24: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让同学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笼统、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笼统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第考的过程和结果。

3、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本节教材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例题图片、若干圆片与小棒。

五、课时布置:7课时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2.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3.技能目标: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 主题题课件

二、预习学案: 1.复习乘法口诀。 2.口算

5×6 2×4 3×9 8×7 24÷3 81÷9 56÷8 45÷5 (设计思路:复习旧知为新课作铺垫。)

三、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喜欢的野炊活动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

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设计思路: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实践应用。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四、课堂检测: 1 .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 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3.最大能填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4.运动场上有20人,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可以分几组? 20÷4=5(组)

5.篮球场上有21人,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可以分成几组?

21÷5=?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9÷4=2(个)„„1(个)

∣ 余数

读作:9除以4商2余1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了主体地位,在整节课的前20分钟一切都很顺利,师生合作也很好,但到后来由于自己的紧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让学生失去了激情,最后就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了。好的开始却很惨的结尾,这次的课很可惜。所以这一次我又学到了很多,一节课好的开头是好的,而在练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尾更加重要。

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22根小棒、课件

二、预习学案:

1、笔算6÷3 指名笔算,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

(3)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处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导学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按要求分一分。指名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2)列出算式:22÷4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5和2表示什么? (3)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22里面最多有几个4?商是几?

提问: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4和5的积—20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20表示什么意思?

22个桃,分掉了20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2的?

在竖式中,“2”叫什么?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直观的得到结果,进一步体会到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2、(1)提问:算式中的5„„2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小结:因为22里最多有5个4,所以商5比较合适。

3、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分野果的问题)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学过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说说自已的想法。

(3)强调: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商?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动手计算后,说说自已的算法和想法。 说说自已试商的过程。

2、完成自主练习第

3、5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9页快乐星期天。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例: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2÷4=5(人)„„2(条)(竖式略)

例:有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48÷9=5(个)„„3(个) (竖式略)

八、教学反思: 当然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虽然重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因方法问题效果不够明显;此外,我还存在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课堂上不能机智地捕捉到学生的有效信息,而导致引导不到位,浪费时间的现象。今后,还须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二、预习学案: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能整除的除法,引出有余数除法及什么叫余数)

三、导学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

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在以后的除法中,有余数除法是大量的,整除的情况是少量的,学好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4)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及试商方法。)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14÷4=3„„2 14÷3=4„„2 (2)21÷6=3„„3 21÷3 =6„„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

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五、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六、布置作业:

121页练习三十六第

1、3题.

七、板书设计

小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二下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二下语文课堂练习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二下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二下数学工作总结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下第一学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doc》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