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教学计划

2020-04-28 来源:教学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

(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

(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

(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及时反馈总结。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二、表内除法

(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三、图形的运动 第七周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

(二)(10) 4 第八周

四、表内除法

(二) 4 第九周

四、表内除法

(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十、总复习(4) 4

推荐第2篇:二下书法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下期二年级书法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的“滴水穿石”之功,习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

写字还与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在写字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要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一般,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潦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当你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

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钩、撇、竖提、横折钩、横折折撇、捺、竖折、横折折钩、提、竖弯、撇折、竖折撇、竖钩等。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 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补充规则有先中间后两边、右上或里边的点后写等。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4)汉字的偏旁部首。

3、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洁”。

四、采取的措施

1.抓好表率,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重奖,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5.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法兴趣和特长,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写字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硬笔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训练。 1课时 第

二、三周 楷书基本笔画训练。

2课时

第四、五周 楷书基本笔画训练、书写笔顺规则。2课时 第

六、七周 偏旁部首训练。

2课时 第

八、九周练习写整个汉字掌握间架结构。2课时

第十周 研习书法字帖章法。 1课时 第十一周 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复习。 1课时

第十二周 楷书基本笔画练写、笔顺规则、基本点画的形态变化。 1课时 第十三周 楷书基本笔画练写、基本点画的组合变化。 1课时 第十四周 书法历史演变 1课时 第十五周 书法家故事。 1课时 第十

六、十七周 临摹书法字帖 2课时

第十八周 书法创作、写作品等。 1课时 第十九周 现场写字竞赛。 1课时

推荐第3篇:二下语文教学计划

2018年春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4篇课文,8个语文园地。全册共计课文25篇,识字4篇,4个口语交际。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28人,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个学期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小部学生学习语文的接受能力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指导,其中写作教学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应继续引导学生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生字的过程之中。要求认识的字并不是会认,会正确拼读就算掌握了,对认读字的字义也应该准确把握,理解字的意思。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也越来越多,准确把握汉字的字义,那么,同音字就不会混用。识字了形式可以多用多样,尤其是学生容易混用、弄错的汉字,可以采用编儿歌,编顺口溜,猜字谜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此外,还应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不断增加识字量。写字教学,应继续采用“少写字,写好字”的原则,决不能因为写字量的增加,或因为追求作业速度,而放宽要求。四会字应准确把握字形、字音、字义,还要学会运用。给生字组词、扩词,确实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好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地给生字组词、扩词,组的词语学生必须能理解,会运用,否则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对学习的积极性。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并重视朗读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完全可以示范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还要关注“表达”。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正如李进老师所说的,要让我们的学生“得意又得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向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做好课外阅读指导。

3、写作指导

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课间或活动课时和孩子们做一些小游戏,让他们有话可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鼓励学生将书上的或课外学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在写作时运用。做好作文的批改工作,好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不好,也要让他明白该怎样改进,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举手发言,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第1周 1.古诗二首(2)2.找春天(2) 3.开满鲜花的小路(2) 第2周 4.邓小平爷爷植树(2)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2) 第3周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 6.千人糕(2)7.一匹出色的马(2)

第4周 语文园地二 (2)识字1.神州谣 (2)识字2.传统节日(2)

第5周 识字3.(2)“贝”的故事(2) 识字4.中国美食 (2)口语交际(2)

第6周 语文园地三 (2)8.彩色的梦(2) 9.枫树上的喜鹊(2) 第7周 10.沙滩上的童话(2)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 语文园地四(2)

第8周 清明节(2) 12.寓言二则(2) 第9周 期中考试(2)

第10周 13.画杨桃(2) 14.小马过河(2)

第11周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五(2) 15.古诗二首(2) 第12周 劳动节

第13周 16.雷雨 (2)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 18.太空生活趣事多(2)

第14周 语文园地六(2) 19.大象的耳朵 (2)20.蜘蛛开店(2) 第15周 21.青蛙卖泥塘(2) 22.小毛虫(2) 语文园地七(2) 第16周 23.祖先的摇篮 (2)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 第17周 25.羿射九日(2)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八(2) 第18周 期末复习

推荐第4篇:二下数学工作总结

2012年春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庹家小学邹德琴

课堂教学是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情感特征以及知识发生发展顺序提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信息,是知识产生发展的顺序,是解决怎么教、怎么学、怎么思考,核心是解决学生的思考问题。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过程,在操作中才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冲动,产生思维的碰撞。有些数学知识,虽然老师讲了,学生学了,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一、动手促动脑,先行而后知。

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作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起来,尤其体现在所谓‚纯理性‛的数学之类的课程中,这样学生们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便会缺乏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准备,也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所以,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面临着对自己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边理解边操作中得到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在教《千以内的认识》时,从学生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数学无处不在。我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身边的数到情境图上猜一猜人数,再从10个计数棒、10张纸片印有10根的小棒,到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000,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比如:教师如果通过情景图告诉学生:10个100就是1000,学生会云里雾里,产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数图书的活动,100本图书成一摞,刚好有10摞,于是学生心底里产生了疑问:这一共多少本图书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10个100是1000。学生建立1000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借助计数器拨数、读数、写数。在拨304和480时,这可难住了学生,数中间与数末尾的0,怎么拨呀?学生停住了小手,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飞溅,经历思考之后,学生形成共识:无论数的中间还是末尾的0要空出档位,学生通过自我尝试,反复思考,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让学生从自己身生活角度且联系实际去理解回答,这样设置问题也有一定的层次性,从简单到深入,层层引入,层层展开,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程度地拓广。

在整个探索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

充分发挥,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深刻的体会到实践出真知,从中很好地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小学生本还有着好动的性格,这样让他们感觉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二、借助媒体教学,在操作中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精心准备教具,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推导公式的重要途径,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生动的操作得到自己的结论,于是我们便由传统的填鸭式变成为灵活的主动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动手实践变成了简单地执行老师的任务,变成了一种对书本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效果将会大大降低,也就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发展思维的探索也就变成呆板地照搬。动手实践,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坡度,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根据所关心的问题寻求好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到必要的信息,然后去解释实际背景。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两张练习卡,课一开始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动画片的动物有四种,各种动物的只数又不一样,在播放动画片时,学生总是数不清楚,因而学生萌发探究新知的冲动,就这样学生必须想出新的办法记录数据,允许学生的异想天开,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不同的符号,并且能用符号记录数据,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充分发挥出来了,比如学生们除了用符号√、╳、△、☆、●、◇……记录数据外,还想到了数字,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了各种动物的只数。同时在统计图上用涂色的办法了呈现各种动物的只数,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培养了学生在理解题的灵活性。

三、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

‚我听见的,我忘记了;我看见的,我知道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我思考了,我会学了。‛这是学生的肺腑之言。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操作的内容很多,教者如果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所以,我们将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把学生带进活动,让活动把学生带进数学,让数学点燃思维火花。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堂变成学堂,实现了‚两动一主‛的学习形式。‚两动‛即主动和互动,‚一主‛即小组中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

总之,我们在上课时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主去总结,让他们更多时间去思考,不用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老师唱主调,就能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在当中起到一个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罢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主动探究意识大大提高。

推荐第5篇: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总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能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

4、克和千克。

5、图形与变换。

6、解决问题。

7、统计。

三、复习要求:

1、知识要求:

(1)表内除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辨认简单的图形在方格上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6)解决问题。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根据信息和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计算可以解决问题。有些问题一步计算就可以解决,又写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

(7)统计。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会看、填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和一格表示物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

(1)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措施:

1、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教学工作计划《二下数学复习计划》。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

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五、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

1、万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2课时

3、用数学知识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2课时

4、图形与变换、找规律、统计、千克和克。2课时

5、综合练习。(综合试卷) 机动

推荐第6篇: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1、有余数的除法教前反思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7篇: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毫米、分米和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米和毫米是数学中的长度单位,认识它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给学生留有充分参与的空间。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课桌和硬币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课桌和硬币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3.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学生把直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例如:把课本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倒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线段图,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题意在让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数学信息的同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线段图的意思,然后,反问学生,这幅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述中进一步理解了线段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因为新教材没有专门的应用题教学,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都隐藏在计算教学中,所以当全体学生列出517—348算式后,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强化了已知总数—部分书=另一部分数这个数量关系数。

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虽然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但是练习设计层次不是很清楚,没有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而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2 中间有 0 或整百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教学反思

连续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告诉学生在这节课当中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懂得交流,当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先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课一开始时,我就安排了一个练习导入新课。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猫头鹰爸爸捕鼠 135 只,猫头鹰妈妈捕鼠 76 只,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田鼠?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减法来计算的,你计算时注意了什么?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学到的知识。 再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接着再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在解决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们估算一下结果是多少,第一次没有强调要想知道他们的准确只数,就要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就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结果有点乱。第二次讲时先估算,再让他们说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条理就清楚了很多。我让学生借助了计数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出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十位是零就要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的算理 ,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计算。学生使用做标记的方法,计算准确率比上节课大大提高了。这个环节第一次讲时没有, 个位弟弟不够减,去找十位哥哥借,十位哥哥是 0 就去百位哥哥借,百位哥哥借给十位哥哥一个百十位上作 10 ,十位哥哥在借给个位弟弟十个一,够减就开始数位对齐减。 15-6=9 ,十位上 9-1=8 ,百位 1-1=0 ,不用写,结果是 89 。 第二次讲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都参与到课堂中。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再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算,算完后小组交流算法, 通过交流活动充分展现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兴趣大增,同时也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的知识同大家一起交流。我最后重点小结一下关于三位数减三位数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

接下来就是课堂练习:在练习时又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同学抄错数的、有忘退位时的小点等等,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掌握的还是不够熟练,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醒学生改正。

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推荐第8篇:二下数学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二(下)新教材培训心得

新学期我又一次参加长兴县小学二(下)新教材16学时的培训,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材培训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现在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下半年就要教学二年级了,通过培训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知道了应注重什么,应注意什么和这册书的教学编排,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教材的感悟。

这册书的内容主要有:“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和“数学广角-------推理”。通过王老师对新教材的对比分析,使我们对二下教材有了新的了解,清楚新旧教材异同之处,通过各组学习、交流明确了各个单元的 重难点以及编排意图。

这次的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新教材不但对知识的呈现有条理,而且每个知识点的衔接很紧凑。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学习,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将陆续学习表内除法以及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是在认识100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这次,我们还有幸听取三位名师上的三节课,三位教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点,注重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获取新知,使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收集信息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谁也不能超越过程收获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们的教育,要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眼中有教参,心中有学生。有些时候,我们总爱把学生成绩差归结为学生素质低,家长不配合等等。其实我们自己对教育、对教材、甚至对教学还缺乏必要地了解和正确地认识。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培训给我带来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需求,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具体的载体,创造性的把握教材,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真备好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个新的收获。

推荐第9篇: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让同学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笼统、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笼统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第考的过程和结果。

3、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本节教材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例题图片、若干圆片与小棒。

五、课时布置:7课时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2.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3.技能目标: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 主题题课件

二、预习学案: 1.复习乘法口诀。 2.口算

5×6 2×4 3×9 8×7 24÷3 81÷9 56÷8 45÷5 (设计思路:复习旧知为新课作铺垫。)

三、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喜欢的野炊活动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

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设计思路: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实践应用。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四、课堂检测: 1 .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3.最大能填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4.运动场上有20人,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可以分几组? 20÷4=5(组)

5.篮球场上有21人,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可以分成几组?

21÷5=?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9÷4=2(个)„„1(个)

∣ 余数

读作:9除以4商2余1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了主体地位,在整节课的前20分钟一切都很顺利,师生合作也很好,但到后来由于自己的紧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让学生失去了激情,最后就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了。好的开始却很惨的结尾,这次的课很可惜。所以这一次我又学到了很多,一节课好的开头是好的,而在练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尾更加重要。

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22根小棒、课件

二、预习学案:

1、笔算6÷3 指名笔算,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

(3)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处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导学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按要求分一分。指名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2)列出算式:22÷4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5和2表示什么? (3)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22里面最多有几个4?商是几?

提问: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4和5的积—20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20表示什么意思?

22个桃,分掉了20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2的?

在竖式中,“2”叫什么?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直观的得到结果,进一步体会到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2、(1)提问:算式中的5„„2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小结:因为22里最多有5个4,所以商5比较合适。

3、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分野果的问题)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学过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说说自已的想法。

(3)强调: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商?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动手计算后,说说自已的算法和想法。 说说自已试商的过程。

2、完成自主练习第

3、5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9页快乐星期天。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例: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2÷4=5(人)„„2(条)(竖式略)

例:有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48÷9=5(个)„„3(个) (竖式略)

八、教学反思: 当然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虽然重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因方法问题效果不够明显;此外,我还存在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课堂上不能机智地捕捉到学生的有效信息,而导致引导不到位,浪费时间的现象。今后,还须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二、预习学案: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能整除的除法,引出有余数除法及什么叫余数)

三、导学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

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在以后的除法中,有余数除法是大量的,整除的情况是少量的,学好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4)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及试商方法。)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14÷4=3„„2 14÷3=4„„2 (2)21÷6=3„„3 21÷3 =6„„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

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五、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六、布置作业:

121页练习三十六第

1、3题.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10篇:二下语文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编排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13----15课时第五单元13----16课时

第二单元11----13课时第六单元12----14课时

第三单元13----16课时第七单元13----16课时

第四单元13----16课时第八单元13----16课时

二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上学期,孩子们进步明显,为了让孩子们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本学期共有 50 人,其中女生 23 ,男生 27 人,男女比例比较协调。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遵守各项纪律,也涌现了不少在学习上和行为上的楷模和榜样。当然也有不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尤其是个别男同学,上课不能集中精力,纪律涣散。所以本学期我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争取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常规教育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见师长热情问好,上下楼梯学会礼让。教给学生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2、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可以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纪律

1、课堂纪律

利用自习和班队会等时间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努力目标,又有约束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文明活动,寓教于乐.

3、出操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要求学生做到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

三、卫生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常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2、班级卫生:每天两次分派值日生清扫,在班级推选出“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积极主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养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仍将培养做事认真有责任性的人,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建立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五、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也离不开家长,本着这一原则,我要多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既不夸大,也不缩小,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孩子在校内和校外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教育。

六、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小书法家,小发明家,小作家,数学小博士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总而言之,“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本着这个宗旨我一定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若有不足之处,发现后会及时纠正。

第11篇: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二下)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组

2013年6月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紧张、充实、忙碌而有序的一学期又将结束了。一学期以来,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三位教师——温烨、辛巧秀、刘凤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落实了教导处的各项任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计划扎实的开展了各项工作,为了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如下:

一、工作回顾

1.备课:我们利用放假和开学第一周的时间,集体研读教材新课标,明确分工,三位老师对二年级各单元的教案、课堂检测练习题,课件、单元测查题进行研究搜集整理,然后三人资源共享。在具体教学中,对教案、习题、课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二次修改,教案圈划出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等,具体体现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的可操作的方法以及课堂作业的设计,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我们及时进行行交流,特别是随堂质量检测练习的设计,我们三人共同拥有五六份教学资料,共同找题,讨论取舍,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既提高了质量,相对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2.上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的核心宗旨,我们三人每天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为教学作准备,真正使每一节课都有备而来。我们采用游戏、情景再现、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顺口溜、游戏。我们充分利用了教育网资源库中的资源,也抽出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课件,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情趣。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觉得数学课有意思。我们经常就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三人进行研讨交流,在练习课上,努力用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完成练习。如: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批改作业:本学期我们作业类型主要有三分钟、课堂作业本、随堂检测练习题,作业尽量体现了有趣、适量、适度、综合、及时、严格讲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刚开学,我们用A4纸写当质量检测题,4月份,去东方实验小学考查了他们的当堂练习,为了使练习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当堂完成当堂订正,我们试行小题卡,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我们发现采用小题卡,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一些,书写也更好一些了 。

4.培优辅差:开学初每班就确定了两名学困生,我们利用课下,课外的时间,从心理上、知识能力上进行了耐心细致得辅导。主要通过谈话交流、个别辅导,和家长沟通、表扬奖励,课堂上四优先等方式进行有效转化,通过一学期的特备关注,这些孩子从思想认识、自信建立,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我们也及时填写了学困生转化记录单,跟踪记录其表现情况。

5.提高业务:我们严格按照教导处工作要求,做到组内老师经常互相听评课评课。足额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读书笔记任务,小故事任务,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动,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及时带进课堂。

6.单项测查和单元测验:每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三人进行交流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查漏补缺。

二、不足与反思

1.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撰写高质量的教学文章还较少,在下学期我们将更进一步互相鼓励,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总之,我们组的三位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了团队合力,勤奋努力,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努力在为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教着。展望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育人的方法。

第12篇:二下数学假期小任务

数学世界趣味多多

二下数学暑期小任务

一、基本技能训练

1.280题口算+10题笔算。(温馨提示:最好能在15分钟内完成,正确率能达到100%,如果速度较慢或准确

率较低的,请家长适当强化练习。下学期的口算小能手比赛就包括口算和笔算,一定要加油哦!)

二、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1: 记录10样物品的重量和长度,要求先估后称、量,并列成表格。要求要用上不同的单位。(千克、克、厘米、米)完成调查记录单。

活动2:观察、记录今年8月的天气情况,制作一张天气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搜集,整理数据。

调查8月份的天气情况,晴用“○ ”,阴用“ △”,雨天用“□”。

统计表:

统计图:根据统计表,绘成统计图。统计图自行设计。

活动3:参加一次家庭大购物。让爸爸妈妈协助你,由你来选择、购买、付款,让你体验一下如何合理使用人民币。(小朋友要将购物清单制成表格,列出物品名称、物品价格、总价、……)

活动4:办一张图文并茂的数学手抄报(请家长指导帮忙下完成),内容就是结合上面的三个活动,把你的活动成果呈现在数学报上,还可以另加一些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题、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谜语、数学名言、数学歌谣、数学幽默以及自己在数学上的新发现等等,版面为8开纸大小。

(温馨提示:这份数学手抄报就是对暑假三个实践活动的最好检查,

加油,孩子,你一定行!开学后我们将进行展评哦。)

三、兴趣活动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趣味数学,数学思维培训班,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买一本有关数学思维训练的书籍,如《轻松解奥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举一反三100类》等,每天练上一两题,一个暑假过过后一定收获多多!

(温馨提示: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哦,下学期开学初我们就要进行数学小博士选拨啦!)

“快乐一夏,快乐暑假”。祝孩子们假期:健康,平安,快乐,有意义!

爱你们的钟老师

2012年7月3日

第13篇: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案109页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

主备人:杨方英

学习内容:教材P10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旧知准备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法)

1.猜一猜老师手中握的是大拇指还是橡皮擦?

2.引出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3、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谈话: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侦探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柯南侦探营”,根据线索步步推理,找到真相。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成为一名小侦探?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进行训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引导探索法、讨论法完成学习目标)

1、打开密码门,进入数学乐园。

2、确定玩闯关游戏。

3、第一关

二、预习新知。

1、第二关 教学例1.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

)书

小丽拿的是(

)书

(要求:1.把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

师: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有一些同学推理错了。我们还有什么更直观、简洁的方法来提高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如果遇到困难,看看课本能不能帮到你的忙? 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个条件写出人名和书名并连线,也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来推理。

师:这些方法好不好,会用吗?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看来小朋友们都像柯南一样聪明,那帮老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帮甲乙丙排一下年龄吧。

三、自学检测。

1、第三关

2、林林,涛涛和洋洋分别在哪个班?

3、第四关

4、从左到右给喜洋洋他们排队

四、巩固练习

1、发奖品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出色,老师想为每一个同学发奖品。,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什么?出示4种礼物

笑脸

红旗

红花

星星

第一组得到的不是

第二组得到的不是,也不是

第三组得到的不是,不是,也不是

第一组得到的奖品是(

) 第二组得到的奖品是(

) 第三组得到的奖品是(

) 第四组得到的奖品是(

五、练习

书上做一做109页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推理的哪些方法? 根据线索来推理, 能确定的先确定, 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第14篇:二下数学广角过关课教案

数学广角

(一)

执教者

梁爱宁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9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②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掌握简单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学习准备:黑、白珠子,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玩一个猜弹珠的游戏。

(1)师拿出一颗黑珠子,一颗白珠子,两只手各藏一颗。 ①现在你能猜出我左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吗? 生猜。

②你确定吗?你是怎么知道? 生可能会说:“猜的”

③其他人是猜的吗?不能确定,是吗?

(2)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左手拿的不是白珠子。

①现在能猜出左手拿的是什么? 可能有学生会说:“黑珠子。”

②确定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回答。

③那现在你能猜出右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呢?确定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小结:像这样根据一些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

板书:简单的推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出示: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 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什么书?

②你看懂了什么?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那小刚 拿的就是数学书。

④你们听明白了吗?有问题要问吗?

⑤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为什么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书,最后小刚拿的只能是数学书了。

⑥谁能完整地说一下过程?

因为小红说自己拿的是语文书,剩下的就只有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2)小结

原来想的时候可以从最容易推理的“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入手,再想剩下的两本书,这样有根有据地推理就不会错了。

(3)刚才是用语言来说的,你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示推理的过程吗? 学生思考,

把人名和书名写出两行,再连线。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2)做一做第2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帮助小朋友分水果 有三个小朋友在分水果,有苹果、梨、桃三种水果。小丽说:“我吃什么都行。”小红说:“我不喜欢吃苹果,也不喜欢吃桃。”小云说:“我不喜欢吃桃。”想一想,怎样分合适呢?

(4)拓展练习。

三人游戏,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闭眼,每人分别戴上一顶,根据同伴帽子的颜色,猜自己帽子的颜色。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第15篇:数学二下时分的教案(材料)

《时、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庆元旦》节目画面。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元旦联欢会是大家最喜欢的节目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希望小学二年级是怎样庆祝元旦的吧!

出示信息窗一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他们看到的时刻)

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的来认识时分吧。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并演示时针分针的走动方向。

2、认识1时=60分

师: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1大格呢? 出示课件,学生认几分。最后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

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了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师在钟面上任意播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 学生观察汇报。

师生总结:不管时针从几走到几,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所以1时=60分。

3、学写时刻

第一个节目是什么时刻开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试着拨一拨,把这个时刻写下来,教师相机讲授:8时31分也可以写成8:31.

4、体会1分有多长。

学生分别做口算题、写生字、读书、看动画片等。老师计时。 师:你用1分钟做些什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1分钟做的事。其实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老师让你们搜集资料的,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学生充分发言后,然后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汽车厂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

师:1分钟很短,充分用好它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5、练习:课本114页自主练习2题连线。

6、课下作业:课本115页自主练习3题.教后反思:在此课教学时我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乐学。但在让学生认识钟面说出几时几分时我忽视了时刻与时间的区别,没有给学生讲授,时刻是一霎那间的点,而时间是一个过程,例如一节课要40分钟,这40分钟就是时间段,第一个节目是什么时刻,我没有强调这是时刻,所以后面的练习题就有些困难。还有在让学生拨表的时候一定要强调顺时针旋转,让学生对知识有准确的认识。

泰山区岱庙办事处东关小学

米晓

第16篇: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广角 猜猜 想想 说说

执教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麻艳华 指导教师: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仕礼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桂萍

设计理念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本课通过创设灵活多样、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推理过程,进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索出推理的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表达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最后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对实验教材重新编排,单独设置“推理”单元进行教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让学生猜出事件的结果是很容易的,而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推理。什么是推理呢?推理的定义是这样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推理注重的是思维的过程。因此,笔者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本节课课题定为“猜猜、想想、说说”,使学生经历从随意地猜,到有依据地想,再到有条理地说,以及从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到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的简单推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1.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猜测、操作等活动,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等。

课前交流:(常规要求,口令调度,询问本班的老师。)

小小手-收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智慧星和笑脸,这些智慧星和笑脸现在都是老师的,如果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就能收到老师送出的智慧星和笑脸。每得到一个笑脸或智慧星,你就可以在上面打个√。我们比比看在这节课里,谁得到的智慧星和笑脸最多。

课前互动1: 师: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麻艳华,你们可以怎么称呼我呢?(生:麻老师)。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知道了老师的名字,还想知道老师什么?说说。生:你喜欢什么?师:老师喜欢听音乐,音乐能让我放松心情。生: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师:1米60厘米。生: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师:51千克。生:你几岁啦。师:老师的年龄先保密,你们来猜一猜。生猜,“29岁-小了”“32岁-还是小了”“33岁-有点接近了”,“34岁-还是小了”“37岁-又大了”“36岁-很接近了”(如果学生没有问老师的年龄)师引导: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我采访几个同学,请 2 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指2个说)老师几岁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你们猜猜看。(学生猜对时说“恭喜你,猜对了”。)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年龄的时候,根据老师的提示“小了或大了”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最终说出了老师的年龄。看来,猜测也有学问哦,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猜猜、想想、说说”。师: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了,上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师:请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猜猜、想想、说说)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吗?(说得真好。)今天,老师还邀请了三个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这三个小朋友是谁呢?我们先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录音)你们也有礼貌的和这三个小朋友打声招呼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师:小刚和小丽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礼物,(课件出示小刚和小丽)瞧:这是„„(生:巧克力)这是„„(生:棒棒糖)。师出示实物:巧克力和棒棒糖,这两份礼物可能分别是谁带的呢?猜猜看? 预设1:生1:小丽拿棒棒糖,小刚拿巧克力。

师:你的猜测是:小丽可能拿棒棒糖,小刚可能拿巧克力。谁还有不同的猜想?

生2:小刚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

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谁来说说为什么都用“可能”这两个字呢?生: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小刚和小红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师: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

师:如果老师给你个提示,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出示课件提示语)这下你会猜了吗?生:会。

3 预设2:师:(学生没有说“可能”两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上“可能”二字)小刚可能拿巧克力也可能拿棒棒糖,小丽可能拿巧克力也可能拿棒棒糖”,他们拿的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谁来说?

生3:因为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拿的分别是什么,所以不能确定。

师:是呀,如果老师给你个提示,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出示课件提示语)这下你会猜了吗?生:会。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吧。(师贴:小刚,小丽,棒棒糖,巧克力,提示语)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猜的结果是? 生1汇报:小丽拿的是棒棒糖,小刚拿的是巧克力。

师:同意他说的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确定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

生1: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你的表达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送你一个笑脸。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能把这位同学表达的意思再说一遍?生2:重复一遍生1的汇报。说得没错,你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真棒,送你一个笑脸。(师结合学生说的来连线)师: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就是棒棒糖,小丽拿棒棒糖先确定了,那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

师:他们是根据提示先确定了小丽拿的。师引导:如果要先确定小刚,那该怎么想呢?生:换提示。师:还是根据这个提示,怎样先确定小刚?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力?

?(生若不会说),师再引导: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谁拿的就是巧克力?

4 生: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师:看来,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说明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谁再来说说要先确定小刚拿的,该怎么想?生: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说得真好,一个笑脸送给你。

4.师小结:我们在猜两样物品的时候,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确定小丽拿的就是棒棒糖。还可以根据小丽拿的不是巧克力,确定小刚拿的就是巧克力。

【设计意图:“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的本质:不是( ),就是( )。通过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这个推理过程一目了然。】

(三)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过渡:

师:同学们,两个人拿两样物品你们已经会猜了,那三个人拿三样物品,你们会猜吗?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三人各拿一本。

师:同学们先轻声读一读题目,读完的举手告诉老师。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还有谁要补充,的确是这样。) 师:你们知道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谁来说?生1:他们三人每人都要拿一本书。

师:是的,他们三个人分别拿什么书呢?猜猜看。(点击课件)师:你猜„„你也来猜猜„„还有谁想猜?

预设1师:有这么多种可能?能不能一次就猜中呢?生:不能。师:那需要老师为你们做点什么呢?生:给提示。师:老师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点击课件)现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

预设2师:(学生如果用了“可能”两字)同学们为什么又用“可能”二字呢?谁来说说?生:因为不能确定他们拿的是什么书?”师:那需要老师为你们做点什么呢?生:给提示。师:老师告诉你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点击课件)现在你能一下就猜中吗?

5 生:学生说能。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生:不能。师:说说为什么还是不能一下就猜中?生1:没有告诉我们小丽和小刚拿的是什么书?生2:小丽和小刚有可能拿数学书,也有可能拿品德与生活书。

师:嗯,说的有道理,看来一个提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提示,这个提示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吧!小丽会怎么说?谁愿意来试一试?生:小丽说:“我拿的是数学书。”谁还能设计不一样的提示语?生1: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多了这个提示,同学们能猜出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吗?(能)师: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师:小丽还可能会说什么?生2:小丽说:“我拿的不是品德与生活。”你也设计了很好的提示语。谁还有不同的提示?小刚会怎么说?生3: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说的真好。小刚还可能说什么?生4:我拿的不是品德与生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种提示语,我们选择其中一种提示(点击课件):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有了这两个提示,同学们会猜了吗?生:会。

师:(课件放录音:我们的任务)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最后再和同桌说一说。明白要求了吗?请拿出学习单开始吧!(师贴出表格及小红、小刚、小丽三个人名)

2.学生自主探究。(生填写学习单,师巡视,参与三个同学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想法,生1:老师告诉我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老师又说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最后的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教师引导1: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最后确定小刚。引导说第二种:小红拿的可以直接确定,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谁拿了数学书?可以确定小刚拿了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教师引导2:你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

3.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他们三人分别拿什么书?

6 生1汇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同意他说的吗?生:同意。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上台来边说边摆。生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师:先确定小红)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师:再确定小丽)最后一本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师:最后确定小刚)师:是呀,小刚拿的既不是语文书,也不是品德与生活,就是数学书。(学生边说想法,边摆教具,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丽,最后确定小刚。)师:太棒了,你的回答很精彩,送你一个笑脸,请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谁愿意把这位同学的想法再说一遍呢?(生2:重复一遍生1的汇报,师边听边摆)你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同样送你一个笑脸。

师小结: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谁?(生:小红),再确定谁?(生:小丽),最后确定(生:小刚)。(师板书:小红--小丽--小刚)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的预设1:

生3: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确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

师追问: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请你上台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生3: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就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一本品德与生活就是小丽拿的。师:最后确定小丽拿的既不是语文书,也不是数学书,就是品德与生活。(学生边说想法,边摆教具,教师一旁适时指导: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说得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要把掌声送给你了,同时送你一个笑脸。

师:谁能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你表达得很清楚,送你一个笑脸。 师小结: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谁?(生:小红),再确定谁?(生:小刚),最后确定(生:小丽)。(师板书:小红--小刚--小丽)

7 第二种方法的预设2:

如果学生不会说第二种方法,师引导:大家看,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可以直接确定了,(板书:小红)我们再根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说明谁拿的就是数学书呢?

生: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板书:小刚)

师边说边板书这种方法是:先确定小红,再确定小刚,最后确定小丽。(板书:小红--小刚--小丽)

师:这种方法你会说了吗?谁来说一说?你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送你一个笑脸。

师: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方法,都是先确定了谁?为什么先确定小红呢?生:因为小红拿的书可以直接确定。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猜三样物品时,哪一样能直接确定,就要先确定哪一样,另外两样的猜法就和猜两样物品的方法相同。(小结时对着板书说)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猜两样物品和三样物品的,数学乐园里还有好多猜猜、想想、说说的活动呢,(指着板书)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播放音乐:爸爸去哪儿) 1.猜猜我演谁。

师: (音乐停)同学们喜欢里面的小主人公吗?(喜欢)谁想上台来扮演kimi,angela,cindy?老师请小手举得最好的同学来。(请3个女生,把1号、2号、3号发给她们。)

师:老师要对这三位同学说悄悄话,你们不能偷听哟。师告诉学生提示语后,告诉1号:我演kimi。告诉3号:我不是演cindy。2号:你知道我们各扮演谁吗?请1号和3号分别说出自己的提示语,2号:你知道我们各扮演谁吗?

8 师:同桌先互相说说1号、2号、3号分别扮演谁,再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想好了请举手。老师要请三位同学上台给他们戴上头饰。师:你为什么给1号戴上这个头饰?你为什么给2号戴上这个头饰?你为什么给3号戴上这个头饰?他们猜对了吗?掌声送给他们。猜对的同学请举手。猜对的可以收到两颗智慧星。

2.想想家在哪。

师:第二个活动是什么呢?大声读出来:想想家在哪?

师:这里有三个门牌号,分别是几号?生:79号、68号、26号。师:要找谁的家呢?请听。(录音出示:林老师:我的门牌号是最小的。麻老师:我的门牌号不是最大的。林老师和麻老师的家在哪里?在哪里?)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林老师家的门牌号是几号?麻老师家的门牌号是几号?生:林老师家的门牌号是26号,麻老师家的门牌号是68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发言很精彩,送你一个笑脸。(说得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要把掌声送给你了。)

师:猜对的同学朝老师挥挥手,猜对的奖励三颗智慧星。 3.说说它是谁。

师:这道题是几颗星的?说明难度加大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猜对呢,那就试一试吧。

(录音:信封里有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师:你猜。生: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形,黄色是长方形。师:这是你的猜想,还有谁猜的不一样?生:红色是长方形,绿色是圆形,黄色是三角形。

师:哪个图形可以先确定呢?(点击课件:绿色是圆形)剩下的两个能一下就猜中吗?生:不能。师:需要什么?生:提示。

师: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提示吗?红色可能会说什么?生:红色说:“我不 9 是三角形。”或者“我不是长方形。”根据他的提示同学们能猜出红色和黄色是什么图形吗?能。看来你设计了很好的提示。谁还有不同的提示?黄色会说什么?生: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或者“我不是长方形。”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种提示,我们选择一种提示(课件出示: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你们能猜出红色、黄色各是什么图形吗?请你说。同意他说的吗?说说你的想法。请猜对的同学加四颗智慧星。

4.比比谁会猜。

师:最后一题,大家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录音)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

一、

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这题你先猜谁呢?根据哪句话可以猜出小冬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雨是二班的呢?(小雨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三班的,就是二班的。)请猜对的同学加五颗智慧星。

(课件出示录音: 小刚、小丽、小红和小伟四人参加百题口算比赛,他们的成绩和名次排列如下:小红:我是第二名。小丽: 我的成绩比第一名少做对5题。小刚:我不是最后一名。你能给他们排排名次吗?

师:这4位同学分别排第几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这题你先确定谁呢?(先确定小红,为什么可以先确定小红?)根据哪句话可以确定小丽的名次呢?(小丽: 我的成绩比第一名少做对5题。小丽做了95题,就是第三名。)小红和小丽可以直接确定了,从哪里可以推断出小刚是第一名呢?(他不是最后一名,就是第一名。)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呀,你们太了不起!五颗智慧星送给你们。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夹练夹趣的应用环节,思维训练层层深入。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同时 10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猜猜、想想、说说,谁来说说两样物品的你是怎么猜呢?生:我是根据提示来猜。师:当我们猜两样物品时,知道其中一样不是什么,就能确定另外一样就是什么;师:三样物品的你又是怎么猜呢?生:哪一个可以先确定,就先确定哪一个,再根据提示猜其它的。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笑脸。看来猜也是有学问的。指着板书,师:当我们猜三样物品时,哪一样能直接确定,就要先确定哪一样,另外两样的猜法就和猜两样物品的方法相同。

师:在这节课里,你得了几个笑脸,几颗智慧星,总数是。赶紧算一算。谁来汇报?(先请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我得了9颗智慧星,0个笑脸,总数是()。)谁得到的比他还多。有比他更多的吗?有超过他的吗?他在这节课的表现最突出,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

师:这节课老师很开心,因为老师认识了一群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孩子们。这群孩子就是我们二( )的同学们。我们听听小刚是怎么夸同学们?(课件出示录音: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三个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课件出示录音:同学们再见!再见!)我们也跟他们说再见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思路

课始,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新授环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叙述推理过程是本课重难点的特性,将推理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探索新知时设计了两种情况的猜一猜游戏,让学生明确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进行猜测,为后面的例题做好准备,接着设计了猜三本书的猜书活动,重在让学生梳理并提炼出关键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解答问题,之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交流,使学生借助口头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从中体验到推理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四能”。巩固提升环节,设计了夹练夹趣、由易到难的应用环节,思维训练层层深

11 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17篇:二下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数第三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 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 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猜一猜

1、提问后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猜一猜, 我们知道要猜出准确的答案, 必须要找到有利于猜想的依据或线索, 那 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依据和线索呢?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后,同学们一定会明白。

二、新知探究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 3位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1、出示便 1(课件演示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2、学生回答问题并说出理由: ①请同学们仔细读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呢? A、从三个已知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B、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③通过刚才的分析、推理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位同学各拿了什么书, 那么现在该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呢? ④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学生说教师板书后再演示课件 ⑤回顾刚才的分析过程再次加深理解。 已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又知小丽没拿数学书,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 那么,小刚拿的一定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3、教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分析同学们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 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换句话说,推理就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 的答案。

4、质疑提问:像上面的例题中,如果我们只分析小丽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出正 确答案吗?

由此可见,在简单的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仔细推敲才能准确判断出正确答案。 通过刚才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推理, 并且学会了怎样运用已知的条件推理得出未知

的结果。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检查一下同学们学得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三、应用提升(闯三关

1、讨论完成 P109“做一做” (第一关 。

2、猜一猜,猜图形(先猜再出示课件 (第二关 。

3、连线(第三关

四、拓展思维

恭喜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三关, 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今天学的推理这一数学知识已经有了更深 的理解, 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职业什么人对推理这一数学知识运用的最多吗?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有名的侦探, 想知道是谁吗?请听黑猫警长告诉我们什么?那你们想 当小侦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当小侦探吧!

1、课件出示

①神探出击;②神秘暗号。

刚才同学们经过紧张的学习、思考,现在老师让你们轻松一下好吗?

2、学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 根据线索猜得准, 能确定的先确定,

确定哪个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推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们还会遇到更复杂的推理, 老师相 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一定会利用推理这一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18篇:二下数学启蒙第九讲比多少

东山周末拓展二年级下册 数学启蒙

第九讲:比多少姓名

掌握比多少的问题,要学会审题,弄清变化过程是增加还是减少。 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面对复杂的比较多少问题,学习过程中要分清楚不同量的不同变化,利用线段图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

【问题一】蹦蹦和跳跳原来每人各有一盒20块的巧克力,甜甜送给蹦蹦8块巧克力,送给跳跳3块巧克力,现在谁的巧克力多,多多少?

画图分析:

想:原来蹦蹦和跳跳的巧克力数量一样多,甜甜给了蹦蹦8块巧克力,蹦蹦的巧克力数量增加了8块;甜甜给了跳跳3块巧克力,蹦蹦的巧克力数量增加了3块。在相同的基础上,谁的巧克力数量增加的多,谁现在拥有的巧克力数量就多。蹦蹦比跳跳多增加了多少块巧克力,就是现在的数量差。 解:8-3=5(块)

答:现在蹦蹦的巧克力多,多5块。 【试一试】

1、蹦蹦和跳跳原来每人各有一盒20块的巧克力,蹦蹦忍不住吃了8块巧克力,而跳跳只吃了3块巧克力,现在谁的巧克力多,多多少?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里的油比乙桶里的油多20千克,从两桶倒出同样多的油后,现在那个桶里的油多,多多少? 东山周末拓展二年级下册 数学启蒙

【问题二】原来芒芒和果果都有20个玻璃球,后来芒芒又买了10个,果果却丢了15个,现在芒芒和果果相差多少个玻璃球?

画图分析:

想:原来两人的玻璃球一样多,芒芒增加了10个玻璃球,这时芒芒的玻璃球比果果多10个,然后果果减少了15个玻璃球,芒芒的玻璃球比果果有多了15个,最后一共多10+15=25(个)。 解:10+15=25(个)。

答:现在芒芒和果果相差25个玻璃球。

【试一试】

1、东东和南南各有一些玻璃球,东东又买了10个,南南又买了4个,这时他们两人的玻璃球都变成了20个。那么原来东东和南南谁的玻璃球多,多多少?

2、东东和南南各有一些玻璃球,东东丢了10个,南南丢了4个,这时他们两人的玻璃球都变成了20个。那么原来东东和南南谁的玻璃球多,多多少?

东山周末拓展二年级下册 数学启蒙

3、东东和南南各有一些玻璃球,东东又买了10个,南南丢了5个,这时他们两人的玻璃球都变成了20个。那么原来东东和南南谁的玻璃球多,多多少?

【问题三】甜甜和乐乐原来各有10本书,乐乐给了甜甜3本后,现在甜甜比乐乐多多少本书?

画图分析:

想:“乐乐给了甜甜3本书”表示移动数是3,问题是求变化后两个量的相差数,根据原本两人书的数量一样多,乐乐给了甜甜3本书后,先从乐乐那里拿走了三本,乐乐减少3本,这时甜甜比乐乐多三本书,而且又把这三本书放到了甜甜处,甜甜增加了3本,甜甜有比乐乐多3本,所以在乐乐给甜甜3本书的过程中,乐乐比甜甜少了2个三本书,两人现在的相差数为2个移动数3.解:3×2=6(本)

答:现在甜甜比乐乐多6本书。

【试一试】

1、明明比红红多10个苹果,总数不变,要使他们的苹果数量变得一样多,明明应该给红红几个苹果?

东山周末拓展二年级下册 数学启蒙

2、甜甜和乐乐的书原本一样多,乐乐给了甜甜5本后,现在甜甜比乐乐多多少本书?

3、乐乐原来比甜甜多7本书,乐乐送给甜甜2本书后,现在乐乐比甜甜多几本书?

【练一练】

1、皮皮和点点在果园里都捡了20个苹果,皮皮累了坐下来跟大家一起吃了5个,点点不累接着捡到了4个,这时点点的苹果比皮皮多多少?

2、甲、乙两桶油原来一样多,从甲桶倒2千克油到乙桶里,现在哪个桶里的油多,多多少千克?

【挑战题】

姐妹两人都集邮,姐姐给妹妹4张邮票后,姐姐比妹妹少两张邮票,姐姐原来比妹妹多多少张邮票?

第19篇:二下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认识角》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认识并正确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中存在的不同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准备:彩纸、三角板、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大屏幕出示三角板、钟表、扇子的图片)

2、你能找出这几个物体中存在的角吗?(指名让学生在大屏幕前指出)

3、(突出几个物体中的角)老师从同学们找的角中抽出三个角来。(屏幕演示)

4、你能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吗?(学生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认一认。

(1)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角(直角),它叫直角(出示名称)。

它和三角板中的这个角是一样的。(演示比的过程)

你能找出三角板里的直角吗?学生找直角并请学生展示。 (2)接着再看第二个角(锐角),它和直角比较有什么关系?(比直角小)

(教师演示与三角板比的过程,学生发现关系。)

指导: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个角的一条边重合,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两条直角边的里面,说明它的张口比直角的张口小,所以这个角比直角小。 我们把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出示名称),师问:锐角有什么特点?(出示:比直角小)

(3)第三个角与直角比较呢?(比直角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比的过程)

我们把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出示名称),师问:钝角有什么特点?(出示:比直角大)

(4)刚刚我们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时候,都是拿直角作比较,说明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它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演示直角符合)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个角,它们是什么?(学生齐说)

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

2、折一折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彩纸,分别折出直角、锐角、钝角来。(学生自己折纸,教师巡视。)

(2)谁折出了直角?锐角?钝角?(学生汇报)把你折出的直角举起来,给同桌看一下。

再举锐角、钝角。

3、说一说

(1)三种角同学们折得都不错,下面请你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中有直角、锐角、钝角?

(2)学生找并汇报,教师适当补充。

4、互动游戏

(1)认识了三种角,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像老师这样,伸出双手食指,谁能用两个食指表示出一个直角?(教师依情况指导)表示锐角?表示钝角? (2)下面听老师口令,用手势表示角,看谁的反应最快?(锐角、直角、锐角、钝角)

三、巩固练习

1、接着我们再用手势来判断下面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图形略,学生用手势判断。

2、将下面图形中的角分类。

数学书70页第2题,图形略 锐角有(

); 直角有(

); 钝角有(

)。 (1)学生拿出题单,独立完成。 (2)同桌交换检查,指名汇报。

3、标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并说一说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

直角梯形、六边形图形略。

(1)学生在题单上独立标角,指名展示找到的角。

(2)小组内说一说,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

4、拓展活动

(1)拿出你们的钟表,请任意拨出一个时间,把这个时间读给同桌听,并说出时针和分针所夹的是什么角。

(2)教师统计:谁拨的时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锐角?谁拨的时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钝角?谁拨的时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谈谈想法。

第20篇:二下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混合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其中的道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情境

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正式开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阅览室读书。 (2)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试着说一说。

(3)引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3个,哪两个信息有直接关系?能解决什么问题?

(4)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2.探究新知

(1)教学加减混合运算的脱式书写

① 有的同学的列式是:53-24=29 29+38=67 这样列式可不可以?这两个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列式、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 ② 出示算式:53-24+38。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步计算,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③ 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④ 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29”,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38”要照着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⑤ 小结:这样书写便于我们看出运算顺序。 ⑥ 练一练: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3+6-11。 (2)自主探究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① 思考: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请同桌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② 哪组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③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④ 练一练: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8÷4 72÷8÷3。 (3)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① 出示主题图:

走出阅览室,同学们又一起来到了跷跷板乐园。

思考:要想知道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② 根据学生的分步计算追问:4×3求的是什么?12+7求的是什么? ③ 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④ 展示两个综合算式:4×3+7和7+(4×3) 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⑤ 思考:7+(4×3)中的小括号一定要加吗?为什么?

⑥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⑦ 练一练: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7×5-3 20-8÷2 4+4×6 81÷9+2 3.拓展延伸

(1)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和同桌同学说一说,再计算。 25-12+45 4×6÷8 45-4×7 (3)试一试,你能准确计算吗?

【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有括号的不同级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其中的道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你能试着说出下面每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37 + 8 — 12 4 × 9 ÷ 6 64 — 2 × 7 (2)思考:还记得 58 —( 14 + 6 )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试着说一说。 2.探究新知

(1)联系情境,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① 小兔搬了新家,它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朋友们。每盘有7个桃子,共有这样的7盘, 送给了小猴5盘,现在还剩几个桃子?

② 思考: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哪两个条件有直接关系,能解决什么问题? ③ 谁能试着列式计算?

④ 有的同学是这样计算的:先算7 × 7 = 49,再算 5 × 7 = 35,最后用 49 — 35 = 14。谁能试着说说每一步都在算什么?

⑤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计算的:7 — 5 = 2 2 × 7 = 14。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⑥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单一些?

⑦ 如果将7 — 5 = 2 2 × 7 = 14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该怎样书写呢?请你和同桌同学商量一下,并试着说出其中的道理。

⑧ 小结:7 ×( 7 — 5 ) ( 7 — 5 )× 7,这两种综合算式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要先计算7 — 5 = 2,再计算2 × 7 = 14,所以,要在 7 — 5 这一步计算中加上小括号,表示要优先计算。

(2)学习有小括号的不同级两步计算的脱式书写。

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没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该怎样进行脱式计算,那么,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我们又该怎样进行脱式计算呢?下面我们重点研究 7 ×( 7 — 5 )这个算式的脱式书写。

② 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照抄没有进行运算的的部分“7×”,并将第一步运算的结果“2”写在“7×”的后面,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③ 你能独立完成下面这道练习吗?( 12 — 5 )× 3 (3)自主探究有小括号的两步算式的计算方法。

① 小兔还准备了77颗草莓,朋友们吃了42颗,剩下的平均放到7个盘子里,每盘有多少颗草莓?

② 思考:要想知道每盘有多少颗草莓?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③ 根据学生的分步计算追问:77-42求的是什么?35÷7求的是什么? ④ 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⑤ 展示综合算式:( 77 — 42 )÷ 7 先算什么?求的是什么?再算什么?求的是什么?

⑥ 思考:( 77 — 42 )÷ 7这个算式中的小括号一定要加吗?为什么? ⑦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⑧ 练一练:请你独立完成下面练习

48 ÷( 8 — 2 ) 6 ×( 7 + 2 ) ( 88 — 56 )÷ 8 3.拓展延伸

(1)想一想: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 + 5 × 7 ( 72 — 18 )÷ 9 24 ÷ 4 + 2 ( 4 + 5 )× 7 72 — 18 ÷ 9 24 ÷( 4 + 2 )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3)看图并列式计算。

【第三课时】 混合运算(3)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实际正确列出混合运算的算式,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能够运用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正确列出混合运算的算式。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情境:

面包店的叔叔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你们从图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2)讨论: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新知

(1)联系情境,结合图示,理解题意及数量关系 ①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图中一共有3个数学信息。

② 思考:这3个信息中,哪两个条件有直接关系,能解决什么问题? ③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两个有直接关系的条件。

④ 谁能试着说一说,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⑤ 有的同学是这样计算的:90-36=54(个)。谁知道54表示的是什么?

⑥ 54表示的是剩下的,没烤的那部分。我们最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谁能从图中找到这个问题?

⑦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我们都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⑧ 根据我们刚才所求出的“还剩下54个面包没烤”,以及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每次能烤9个”,能解决什么问题?

⑨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

⑩ “还要烤几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和同桌同学商量商量。

用54÷9 表示?看54里面有几个9,有几个9,就需要烤几次。 (2)联系情境,结合图示,列出综合算式

① 你会列出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和同学交流一下。 ② 展示综合算式: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90-36÷9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 列式的(90-36)÷9,哪个列式是正确的?为什么?

③ 就像同学们分析的那样,要想先计算90-36,必须加上小括号。 (3)学会自主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① 要想知道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选取怎样的检查方法呢?

② 我们既可以按照顺序再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也可以按照具体情境往回想:每次烤9个,烤6次是54个。再加上已经烤好的36个,正好是?

④ 小结:其实我们在每次完成题目后,都可以像这样自己给自己检查一遍。 ⑤ 思考: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

⑥ 总结方法: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应该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3.拓展延伸 (1)做一做

(2)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

【第四课时】 练习(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同级(加减、乘除)两步混合运算、不同级(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试题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同级或两级运算的两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同级或两级运算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5-4 = 60—9—5 = 42÷6×5= 3×8÷6 = 6+3×9 = 12÷6+8 = 13-9÷3 = 31+5+12 = 小结: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和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分一分:请你把这8道题按照运算顺序分组,说出你的理由。

(1) 31+5+12 = 60—9—5 = 42÷6×5= 3×8÷6 = (2) 6+3×9 = 7×5-4 = 12÷6+8 = 13-9÷3 = 小结:第一组是同级的两步混合式题;第二组是两级的两步混合式题。 3.比一比: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 31+5+12 =48 60—9—5 = 46 42÷6×5= 35 3×8÷6 =4 (2) 6+3×9 = 33 7×5-4 = 31 12÷6+8 =10 13-9÷3=10

(二)巩固练习1.下面的计

(1) 8+16÷8 =24÷8 =3 (2) 40-15×2 = =50 2.车上原来有67人,有25人下车,有28人上车, 现在有多少人?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67 + 28-25 方法二:28-25+67 方法三:67-25+ 28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67 + 28-25 =70(人)

方法二:28-25+67= 70(人)

方法三:67-25+ 28=70(人) (6)答:现在有70人。

(7)小结: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 30÷6 + 2

2

2 方法二: 2 + 30÷6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30÷6 + 2 = 5 + 2 = 7 (元) 方法二: 2 + 30÷6 = 2 + 5 = 7 (元) (6)平均每人花了7元。

(7)小结: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有加减和乘除法时,先做乘除法后做加减法的顺序计算;

(三)拓展延伸

1.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 “冰雪天地” 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4×2 + 24÷2 = 48 + 12 = 60(元) 答: 购门票需要花 60 元。

【第五课时】 练习(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式题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想一想: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56—7×8= 56÷7×8= (2)32+3×20= 32+3—20= (3)3×9—4= 3×(9—4)= (4)40+

16

÷

=

40

16

÷小结:每组两题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 2.说一说:说一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16—8×2= (16—8)×2= (2)28+27+3= 28+(27+3)= (3)3×9—4= 3×(9—4)= (4)40+

16

÷

=

40

16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填一填:

8=

8=

(1)在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后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 ) (2)在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后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 ) (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 ),再算( )

(二)巩固练习

1.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 23+8=31 56-31=25 56-(23+8)=25 (2) 28÷7=4 5×4=20 5+(28÷7)=20 3.解决问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4箱。每箱9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说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方法一:9×(4+4) 方法二: 9×4+9×4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9×(4+4) = 9×8 = 7 2(千克) 方法二: 9×4+9×4 = 36+36 =7 2(千克) (6)答:一共运来水果72千克。

(7)小结: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加减和乘除法时,先做乘除法后做加减法的顺序计算。

(三)拓展延伸 1.小结: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里都有括号.)

(2) 两步式题里有括号,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2.进入知识迷宫的密码是☆*☆*,请先破译密码。 36÷(3× ☆ ) = 4 (28+35)÷* = 7 密码是(3)(9)(3)(9) 。

【第六课时】 练习(3)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认真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含有两级或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6×3÷9 27÷3×7 25÷5×8

5 + (27- 23) 16÷(8÷2) 24 - (10 +8) 2.看一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小结:通过比较两道式题,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一道题有括号,另一道题没有括号,从而导致了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不同。

3.比一比: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64-28-17 35-23+18 12÷2÷3 64-(28+17) 35-(23-18) 12÷(2×3) 小结:通过比较两道式题,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而且上面的题没有括号,下面的题有括号,虽然运算顺序不同但是运算结果的相同。

(二)巩固练习1.(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5+15)÷8 = 40÷8 =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2.(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80-25-38 方法二:80-(25+38)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80-25-38 = 55-38 = 17(本) 方法二: 80-(25+38) = 80-63 = 17(本) 答:还剩17本。 3.大生用小棒摆了 8 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1)出示题目和插图

(2)读题

(3)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4)列出算式,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8÷4 = 48÷4 = 12 (个) 答: 可以摆 12 个。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写出符合题意的算式,最后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三)拓展延伸 1.(1)观察算式。 (2)学生独立试做。 (3)学生汇报。 (4)引导分析解题思路。 40÷5-6=2 6+2×5=16

《二下数学教学计划.doc》
二下数学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