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

2020-03-02 22:18: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抒情意味非常浓厚的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它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适于朗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屈原有所了解,因而理解作品的爱国情感是不困难的,但由于对“象征”手法不够熟悉,理解文中的具体意象的意义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

(学生简介屈原,教师补充。)

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板书课题,作者。简介郭沫若。)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郭沫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诗人、戏剧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字、社会活动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三)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2、《雷电颂》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1)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拟人、呼告、反复、排比。)

(3)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深沉、凝练。用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土偶木梗象征着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用火一般的激情感染听众。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附: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学生做一个欣赏。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1

《雷电颂》教学设计3

《雷电颂》教学设计.docx

《《雷电颂》教学设计.doc》
《雷电颂》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