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 活动单

2020-03-01 18:45: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乡土情节》活动单

第1课时,共1课时 活动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从文本中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练习。

3.掌握课文所运用的古诗文,了解他们的含义并体会作者引用的意图。 活动方案

一、课前活动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影视艺术家。

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 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 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乡土情结》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是柯灵先生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而作的一篇散文。

2.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字音

魂牵梦萦( ) 桑梓( ) 蕞( )尔 灯灺( ) 怯( )生生 搭讪( ) 田塍( ) 悠邈( ) 杀戮( ) 铩( )羽而归 三匝( ) 侘傺( ) 谪( )居 欷歔( )翘( )首 发轫 ( ) 濠( )水 褪色( ) 安土重( )迁

缔( )造 谛( )听 衣 ( )绣夜行 衣( )锦还乡 方兴未艾( ) 自怨自艾( ) 3.成语点击 功败垂成: 开宗明义: 安土重迁: 根深蒂固: 方兴未艾:

二、课堂活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划出主旨句、关键句,并根据对话栏中编者的话,梳理文本的思路。)

2.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文本研习

(1)文章开篇用了王维的一首诗入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开头的一般作用:引起下文;点明主旨;为后文作铺垫;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

高考链接:第六节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2) 读第2节,找出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28字以内)

(筛选信息并概括答题步骤:第一步: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第二步:审读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句;第四步:整合答案。)

读第三段思考人们为何要离开家乡?有哪几种情况?(概括内容要点)

从第四段看人们在离乡之后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呢?

(3) 第

五、六段中的人背井离乡是什么原因? 他们有乡土情结吗?

3.三读课文,选出一两句能给你感触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试题链接: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以“人一旦回归乡土”开头,另择喻体,仿照形式,写一组排比句。

人一旦回归乡土,就成了 。

三、课后活动

1.划出文中引用的诗句,读一读,再想一想把它们删去效果好不好;

2.小组合作找出原诗并鉴赏。

《我心归去》活动单参考答案

一、课前活动

3.功败垂成:事情失败在就要成功的时候。

垂,接近。

开宗明义:本为《孝经》第一篇篇名,它说明全书的主旨,后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说主要意思。开,阐述。宗,主旨。明,说明。义,意思。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固,不易动摇。 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二、课堂活动

1.第一部分(1):什么是乡土情结。 第二部分(2-6):写乡土情结的由来

及升华。第三部分(7):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

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 小家 到

大家 ,将乡土情结升华为 爱国主义 的思想感情。

2、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文本研习

(1)引出下文乡土情结这一主题并点明题旨。点题。诗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读者兴趣。

(2)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闯世界(浪漫主义)

谋生存(现实主义)

多数人失意 有的侘傺无聊; 有的流连在外;有的倦于奔竞;有的淡薄名利、归隐田园;有的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少数人衣锦还乡

(3)灾难(含战争) 放逐

谋生异域

改变命运

乡土情结转化为爱国情感、民族向心力

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师版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学案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

鲁迅的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整理1

《《乡土情结》 活动单.doc》
《乡土情结》 活动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