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

2020-03-02 18:42: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

我国自93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财务会计在广泛的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致。但由于一国的会计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西方财务会计并不能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运用,但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财务会计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了解中西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人员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财务会计与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首先是 “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 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 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其次是“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最后还有一种“财务会计并行观”。认为财务是一种管理工作,会计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

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他们看来:“会计是一种技术,它是对财务性质的帐项,用显明的方法,以金额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 在英美国家的大型企业中一般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开,在财务副经理之下设有财务长与主计长,财务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筹集资金、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股利分配、银行和保管、信用和收款以及保险等;主计长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内外部报告、计划控制、经济评价、保护资产、税务管理、信息处理、内部审计等。

二、中西方财务与会计经济环境的比较

(一)经济制度的不同

我国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而西方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归属。西方的经济制度经过工业革命以及漫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资本私有制。对私有财产的采取“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任何会计方面的法规、政策、方法甚至法律的制定与修改都要在最大程度上与私有财产的发展走向相一致。一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势必会遭到他们的强烈的抵

1 制。所以,会计立足于纯粹的商业活动,因此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 ,会计可以建立起本身具有独立性的全面概念框架;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之一在于保护所有者 ,债权人 ,即投资者的利益。

西方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经济 ,其基本特征是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公司法对企业注册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保护竞争 ,限制垄断 ,通过法律来干预经济,法律体系完备等等。在美国企业会计必须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 ,特别是企业股东的要求 ,提倡充分提示 ,企业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的制约.而德国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它摒弃了传统的自由竞争和自己贸易 ,又避免了国家的过分干预 ,通过国家的有限干预 ,实现社会公平。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即国家贫富的程度 ,中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对会计的地位、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教育乃至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 ,在比较富裕的发达国家里 ,符合资本维护精神的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存货记耗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 ,较长时间的亏损弥补期限等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欠发达国家里特别是经济情况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里 , 资本维护的情况就不是很理想了 ,而且在落后国家里 ,利润较少 , 业务比较简单 ,会计工作量比较少 ,水平较低 ,伴随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成长 ,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企业管理中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工作 ,会计人员的水平,地位就不断得到提高。

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中国 ,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健全 ,结构层次也有待大大提高。在这种较为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会计理论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要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 ,其结果是人们在会计理论研究上 ,更多地改造甚至直接照搬西方会计理论 ,而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而西方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出于竞争压力和吸收投资者的目的 ,这无疑迫使西方对外报告会计的需要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揭示和披露,和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加强。

(三)经济体制不同 在我国,由于以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将财务作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是处理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也正是中国关于财务与会计关系表述上存在“会计观”、“财务观”、“财务会计合一观”等存在的现实环境。于是导致了国家与国有企业在分配或是宏观调控上,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功夫。相反,西方国家由于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 。而且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财务不仅很少受政府的干预,而且由于其追求一种实效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因而财务管理中能够用足够的力量去处理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问题,在管理实践中也将财务与会计分别设置机构,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上财务与会计分离的形成。所以,在会计系统的逐渐完善的情况下西方企业的会计在各方面更加合理先进。

(四)经济开放政策不同

西方经济开放最早来源于早期的16世纪的对外贸易。经过漫长的对外各种贸易方式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商业贸易的自由化、政府相关保护性政策以及贸易者积极对外交流等条件都促使会计制度和方法各方面的快速

2 发展和弥补不足以更合理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都是计划经济体质,更没有确立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不仅在经济上至今仍存在较大差距,也导致了在后来的改革开放后会计意识落后,没有及时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会计制度和方法。

三、中西方财务与会计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一)计价理论不同

我国是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西方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计价。我国财产物资计价要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而西方财务会计的计价理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在资产计价方面是遵循稳健性原则,可用原始价值反映,也可用重置价格,以及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按变现价格反映。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

我国是普遍采用平均年限法,而西方则普遍采用加速折旧法。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而只有少数企业,符合有关规定经批准方可使用加速折旧法,如电子计算机行业等。西方会计学家认为:"固定资产前期生产能力大,维修费用少,应多提折旧。"加速折旧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在所得税法中规定用加速折旧法计算应税所得额。由于使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回收加快,可避免和减少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三)会计核算形式

西方财务会计经济业务编制的分录是采用全部按顺序登记“日记账”的方式,以后再将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再过入相应的总分类账。我国是采用记账凭证方式,从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审核后凭以编制记帐凭证,根据审核后的记帐凭证登记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和日记帐,根据帐簿资料组织成本与收益的计算,期末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结帐和对帐;最后,根据帐面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至于现金,西方是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我国单指库存现金。

西方财务会计采用转回分录,即对按常规程序处理的、事后才真正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到下一会计期初又将相关的前期调整分录的借、贷方全部冲转回去。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这种程序,如月末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平衡后,就不再作会计分录,待下月初收到有关凭证后才正式作有关分录。

(四)存货盘存计价

西方制造企业多数用"永续盘存制"、商业企业则用"定期盘存制"(即实地盘存制),我国工商企业大多采用"永续盘存制",只是某些条件不具备的小型企业可采用"定期盘存制"。

参考文献:

[1]周浪波、刘剑锋:《财务与金融》1998年第04期 [2]郭复初:《会计管理论为何难以成立》,《会计学家》1990年第4期

[3]商务报:《论中西方财务差异》,华商出版社,1999年第5期

中西方道德观差异

中西方饮食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婚礼差异

中西方婚礼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姓氏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doc》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