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开学测试

2020-03-03 03:47: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练习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陈菲

一、积累运用(4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伫立()迸溅()香醇()黝黑() ....

反诘()分泌()嗜好()魁梧() ....

2.填字。(8分)

枯jí()热chén ()摇yè()chōng憬()

()然失色洗耳()听无()可击见()思迁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6分)

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②现用汉字是从 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③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

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④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的比例相当高。⑤现代汉字已实现部分简化,更具实用价值。

修改:修改:

4.修改病句。(6分)

①最近各大媒体关于震惊中国足坛的“黑哨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水平, 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5.某校八年级某班开展了题为“绿色 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

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6.默写诗句。(8分)

⑪江山代有才人出,。

⑫,却话巴山夜雨时。

⑬若待上林花似锦,。

⑭蓬山此去无多路,。

⑮沉舟侧畔千帆过,。

⑯长风万里送秋雁,。

⑰,燕然未勒归无计。

⑱夕阳西下,。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9分)

湖畔

李萦枝

- 1 -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像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绽放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

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7.在作者的想像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阅读第③—⑥段,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明。(6分)

答:

8.第⑧段中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请结合第⑦段内容,简述你对这种“内在关联”的认识。(5分)

答:

9.第⑨段中作者提出等待“生命的极致”,请结合本段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生命的极致”的理解。(4分)

答:

10.第⑩段中,作者写道:“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这“心灵湖畔的脚印”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说明。(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11分)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

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公斤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

最近,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选自2005年第3期《科普文摘》,略有改动)

11.本文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概括。(4分)

答:

12.第二段划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第三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⑪故虽有名马:⑫才美不外见:..⑬执策而临之:⑭其真无马邪:..15.翻译句子。(6分)

⑪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⑫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简答。(6分)

⑪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

比喻义。(3分)

答:⑫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3分)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初三课外阅读测试

初三历史阶段测试

初一开学测试

开学测试答案

初三开学寄语

初三开学时间

初三开学寄语

初三开学寄语

初三开学讲话

初三开学讲话稿

《初三开学测试.doc》
初三开学测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