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经》有感 桑红霞

2020-03-02 10:08: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孝经,感恩父母

——读《孝经》心得体会

周庄学校 桑红霞

今年暑假,我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著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孝经》这本书所阐述理念与时下的“感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吻合的,我怀着虔诚的心态去感悟它所描述的精神。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曾子)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于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共十八章,由《开宗明义》开始,以《丧亲》一章结尾。它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不失,以事其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中经典的几句话我很喜欢。首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才是大德的体现。古代有举孝廉一说。何谓孝廉?温,良,恭,俭,让。

温。有弟子问孔子言:何谓孝也?孔子曰:色难。通俗解释就是和父母沟通一定要心平气和。毕竟年龄相差20多年。有些价值观,世界观不同是正常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些子女最基本的温都做不到,真的是要好好反思。

良,为人善良。恭,为人谦恭。俭,为人节俭。让,礼让于人。

这些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被五欲六尘缠缚其心,本性的“孝”道被遮蔽了。我们要时时习读圣贤教诲,拂去心上尘垢,给父母一个真正幸福的晚年。

其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也是最能触动我的一句。

我们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己;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该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我们长时间忙于工作,父母多有关切之心,电话那头有着太多的嘘寒问暖。而对于这些,我总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抱怨,而不是用心去体会语言背后的那份情感。我总以为他们过于担心,我已经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了。但是,于父母而言,我年龄再大,也始终是他们的孩子。对于这一份天经地义的情感,我所持有的态度,除了此刻心中的自责还有愧疚。

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有所成就。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小时候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养育儿女,看到儿女幸福健康,才会觉得快乐。

正如《孝经》中所说的那样,就是从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出发,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还有《庶人章》第六章中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关于这些,我做了一点点,却还很不够。每每听到父母有意无意的寄语,我也只能有意无意地颔首作答,而心中早已无地自容。在他们这个年纪,没有比得到一份安定更为急切的愿望。也正是在他们这样的年纪,使得他们不能亲自去完成。于是,我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个执行者,为着他们,也为着自己。只是,我在执行的过程中,到现在才真正清醒过来,才真正有了坚定的决心——用努力去创造反哺的条件……

最后是“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 始于事亲。第一个层面上的孝顺即侍奉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中于事君。这个君,并不是狭义的代表君王。古时四海之内皆兄弟。你的兄长,老师,领导,皆为君也。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进行谏诤。为孝字第二个层面的意思。

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里分享到孝的四层递进关系,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养父母之身只是最最浅层的孝道。真正的孝还是要达成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立身行道。方显父母生育养育教育之恩。 (为人处世不累父母之心,使父母在谈及子女时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乃是我们真的“孝”了)

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真正落实去做才能得真实利益,这本书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究竟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真正用孝心、博爱心对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看到了这么做,也会纷纷效法,也就不会嫌弃、不会亏待自己的父母。“陈之于德义”是教学,自己做好之余,还要去讲、去教学,推广、宣传德义忠孝的道理,传播善知识,大家学到了,自然就能够行孝。每个人都应该、也都能够行天子之孝、行诸侯之孝,都能做到五孝,这才叫活学活用。只有用到生活中,圣贤之教对我们才有真实的益处,否则学到最后,只是增长一些皮毛常识,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灵性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用处,我们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重在落实。

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工作当中,我们若跟同事相处得不和谐,父母要担心;走入婚姻了,我们的婚姻若不和谐,父母又要担心;父母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并为我们付出,把我们看得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所以我们真正要尽一份孝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不要惹父母生气;做到不让父母操心。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中的忧愁,生活中的痛苦,让父母感到温暖;父母孤单了,我们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我们要照料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吃东西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父母,看父母吃过没,让父母尝尝。 我们要多和父母打电话,多回家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顿饭,陪她静静的坐一会。让父母开心与幸福,让父母体会到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800字

说“孝”——读《孝经》有感

读《儒家十三经孝经》有感

《读《孝经》有感 桑红霞.doc》
读《孝经》有感  桑红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