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2020-03-03 22:03: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接到这个任务因为我没有这本书,我也从来没有看过它,本来打算不写得,可是想想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不写的理由,正说明了我对事情的一种态度问题,于是我还是决定去写写。本想去借来看得由于同事也要看,来不及我就手抄了下这本书的目录:1.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2.不要急 3.心里装着学生 4.尊重常识5.不放弃理想 6.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老师大度,学生才会大气,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尽人事,顺天意。

虽然这也是一本教育理论的书但是与我往常看得教育理论的书有很大的不一样,别的书一看就会觉得比较深奥看不懂,一看就很快忘记,而《致青年教师》你只要单看下它的目录就比较的新颖,独特更符合我们青年教师的胃口,作为教师资历不深的我们,这些宝贵的建议,真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作者所遇见的问题就像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其中“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吴非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他们就像一件白衬衫的顽固污渍,那么显眼,我们很想改变他,却常常力不从心,或说找不到立竿见影的好方法。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其中有一段文字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行为自私乖戾,而家庭又特别放纵他,那么这名学生一般也很难有什么发展。也许只有在成年后遭受重大挫折,或是有了“顿悟”,才可能有转机。对于他们的转变就要“不要急”。

看了吴非老师给我们的提醒后,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更加有信心了,“学困生”、“问题生”等难教的孩子我们只要不放弃根据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会转变的,说到这又让我联想到另一话题我们现在教育比较提倡的素质教育——减负增效。

“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可是我们又是推崇减负增效的一代,我们是渴望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我们有为发展素质教育而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权利和义务。减负增效不是空口号,不是虚无之物,只要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条件,符合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皆会逐渐成长,茁壮。 “减负增效”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不过为了“培桃育李,桃李满天下”的共同夙愿,育人为乐,这又何妨!

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达到既“减负”又“增效” 的效果,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和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思想开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减负”为中心,摆脱传统模式,不拘一格,师生共同缔造“减负”与“增效”之间的桥梁。

“减负”这个字眼,它是带有预期、目的性的,并非盲目减轻负担,体现于教学中即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开阔,教学方法新奇,教学重点突出;作业量少效大,“一叶知秋,举一明三,闻一以知十”;注重及时反馈,测验方式多样化,测试题目宁缺毋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课堂之余多与学生沟通,博爱包容,不以学绩分等级,不以品行论优劣,做学生忠实信赖的朋友„„

这些是素质教育的实在体现,也是从“减负”升华至“增效”这个过程有力的保证,坚实的奠基。

第二,因材施教,摈弃“全能”教育思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不可能每个都一样聪明一样乖,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互有差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之一在于:应试教育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扭曲了“人才”的定义,素质教育则不受其制约,它强调“人性”与“民主”,摆正“人才”的本质涵义,保护学生的兴趣。宋代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一个篮球运动员,你不可能叫他搞科学研究;一个数学家,你不可能让他攻文学著作。学生喜欢语文,不必强求数学非得完善,学生对英语情有独衷,也无须苛求其它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教育的素质化强调的是‘全面’而非‘全能’发展。虽说学科之间是互通的,但有必要让学生文理皆通吗?教师应顺其自然,不可鄙视“长短脚”,不可操之过急,应尽量尝试利用学科的共通点,潜移默化,产生兴趣的转移,才能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第三,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和职业道德,累积教学经验,大胆创新,实践,寻求突破,勇于攀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时刻谨记慎独律己,言行一致,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楷模,意志坚强,保持乐观态度,临危不乱,处事泰然。业余时间,更应不满自身现状,广泛涉猎,博览全书,参加职后培训和进修考核,这样,你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处世哲学,都将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钥匙和通行证。

吴非教师的这本书不正好为我们这些需要减负增效的教育者们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吗?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21世纪社会呼吁素质教育,国家需要真正人才,这一切都有赖于为人师表者的倾力奉献和辛勤耕耘!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doc》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