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三进三同)

2020-03-03 14:24: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2010年8月25日)

根据办公室的统一安排,7月3日至6,8月15日至17日随政府办公室第二批“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小组来到XXX县巷口镇走马村花园小组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期间,对走马村情现状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走马村位于县城西南方25公里,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属二类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36户、1933人(农业户数494户、农业人口1830人),有劳动力1057人。海拔250—1250米,立体气候明显。主要生产稻谷、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以烤烟、畜牧、蔬菜、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两项制度”衔接工作识别出的扶贫开发对象131户、463人,其中低保户47户、125人;扶贫户84户、338人。全村耕地面积3405亩,其中田445亩、土2960亩。2009年该村粮食总产量1744.5吨,人均占有粮食95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9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47元。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几大优势:

二、走马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打工经济增长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增长,生产生活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

1度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增收速度依然比较缓慢。虽已种植大面积蔬菜,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发展受到制约,见效较慢,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效果不明显,长期稳定的增收机制尚未形成。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一是公路建设。走马村历来交通不便,近年来虽然村通达实现,但是道路属泥结石路面,弯道多、破度大、路狭窄,山路在弯延的悬崖边盘旋而上,公路没有柱栏,极不安全,行路非常艰难;同时,虽然基础已修好,由于修建公路成本高,资金缺口大,难以建成硬化路面。二是水利建设。全村属高山村,雨水季节性强,特别是高坡易旱社,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和基本农田的有效灌溉,水利建设远远不能跟上实际的需要

(三)致富意识较为淡薄。在走访交谈中,部分农民在思想上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低的需求层次上,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比较满意,没有想过,也不知道如何更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对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更是没有整体、合理的构想。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相对淡薄,对农村公益事业缺乏参与意识和支持意识。凡事都指望上级拨款、指望村里出钱。在生产上小农意识依然严重,求稳怕乱、安于现状,不愿冒险,不敢闯,依靠“一亩三分地”混个肚儿圆。再加上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兴业创业的技能、运用科技的技能、产品营销的技能比较缺乏,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几乎没有概念,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生产中的收益。

(四)村民文化生活贫乏。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大多数农村群众性文化生活严重匮乏,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道等传统美德正在丧失。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庭极不稳定,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三、思考与建议

(一)利用自身优势,全面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种植业方面:一是适当发展苗圃和蔬菜果树种植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二是继续扩大高山四季豆产业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畜牧养殖方面:一是在推广科学养殖的前提下引导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为农户引进投资较小,收益较快的养殖对象。二是协助农户成立并壮大养殖专业合作社,变小为大,积少成多,既能增强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应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动村民集资修路,齐心协力提升村交通状况。农民生活水平要想提上去,饮水问题的解决是重点,应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成立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积极享受国家的饮水惠民政策,全方面解决好农民吃水难的问题。

(三)普及农村致富技术,增强村民致富意识。在致富的过程中农民对各种技术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各种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受到

一定的制约,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村送去致富知识,选择最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的宣传方式,例如一对一帮扶、现场指导、播放录像等。另外,在普及科技的同时要通过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减少他们在致富道路上的阻碍。

(四)注重生活品质,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一是延续历史文脉,强调村庄的人文因素。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新农村,这是新农村的人文保障。对农村的文化亮点、历史文脉进行重点梳理和强调,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新农村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既要发挥现代教育的作用,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又要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营造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建设有文化品位的新农村。重点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使建设人文村庄成为全村的共识,凸显村庄的人文亮点。二是主动组织协调,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不仅要抓好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更要抓好观念、理念和道德修养的培植,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理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三进三同).doc》
调研报告(三进三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